<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收官日·西湖骑行手记】</p><p class="ql-block">当五月的风裹挟着断桥人潮的喧嚣吹进新闻窗口,杭州人早已默契地退守至屏幕后方——看灵隐寺香火如龙,苏堤春晓摩肩接踵,雷峰塔下快门声浪此起彼伏,我们笑着将整座西子湖让给远道而来的旅人,就像老茶客为新客沏好明前龙井,转身去巷尾寻那口私藏的井水香。</p><p class="ql-block">今日是假期收尾的最后一天,下午午睡醒来,我揉着惺忪睡眼推开窗,檐角漏下的日光把楼下的桂花树照的生气盎然。忽然想起那方被游人暂时遗忘的西湖碧水,指尖已自动在共享单车APP上划开行程。扫码、解锁、跨鞍,金属车架与风衣摩擦的窸窣声里,我朝着南山路的方向驰骋而去,轮胎碾过被正午晒得温热的柏油路,恍惚间竟有破浪而行的错觉。</p><p class="ql-block">梧桐絮在斜阳里织成金纱,柳浪闻莺的琴声穿过车铃叮当,过涌金门时,看见几个背包客正举着自拍杆与湖心亭合影,他们身后真正的西湖正藏在垂柳深处,水面浮着碎金,游船拖着涟漪,像一阕未写完的宋词。我故意绕开北山街的人潮带,沿着杨公堤的梧桐隧道向南疾驰,车筐里装着半融的桂花糖冰棍,甜香与晚风撞个满怀。</p><p class="ql-block">待到长桥公园时,暮色已将雷峰塔染成青黛色,游船码头熙熙攘攘的游客已经退去。几个散客欣赏着划破水面时惊起两三白鹭,翅膀掠过湖面带起一串银铃般的涟漪。我忽然懂得,杭州人守着西湖,就像守着祖传的青瓷盏——不争抢那晌午的烈日,偏要等暮色四合时,就着月色抿一口清茶,方知山水真味。</p> <p class="ql-block">主城区的马路上全是离城的汽车。</p> <p class="ql-block">涌金门大金牛的游步道栈桥上的游客已经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雷峰塔在夕阳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身穿婚纱的新娘趁游客少而抓紧拍照。</p> <p class="ql-block">净寺也即将敲响南屏晚钟。</p> <p class="ql-block"> 车轮碾过苏堤末梢的弧线,右拐时惊起一缕柳风,杨公堤的柏油路便如青缎般在眼前徐徐展开。六桥卧波的剪影在暮色里渐次苏醒,我蹬着单车破开林间浮动的碎金,车辙碾过梧桐叶与香樟籽铺就的天然地毯,沙沙声里竟藏着西湖的私语。</p><p class="ql-block">清风是游荡千年的信使,掠过湖面时捎来白堤的笙歌,穿过竹林时又染上郭庄的茶香。它时而托起我的衣角,时而拨乱垂柳的发梢,将远处雷峰塔的剪影揉碎成粼粼波光,又把近旁栾树花穗的甜香织进呼吸。蹬车时掠过耳畔的风声,恍若听见苏东坡当年督造长堤的木槌声,与单车链条的轻吟交织成曲。</p><p class="ql-block">堤岸西侧的湖面是块未打磨的翡翠,游船犁开的银线尚未合拢,便被晚风揉成细碎的星子。偶有白鹭掠过水面,翅尖点破的涟漪漫过石阶,惊醒了沉在湖底的南宋月光。我故意放慢车速,任车轮与树影在暮色中跳起双人舞,看斜阳将香樟的浓荫染成琥珀色,把骑行者的影子拉得老长,仿佛要牵住西沉的落日。</p><p class="ql-block">此刻的杨公堤褪去白昼的端庄,显露出杭城最本真的肌理——没有游船的汽笛声,不见导游的小旗子,唯有单车铃铛与鸟鸣应和,轮胎碾过落叶的沙沙声与湖水拍岸的汩汩声,合奏成一首献给西湖的暮光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骑过杨公堤上的杭州空军疗养院。</p> <p class="ql-block">杭州杨公堤上的空军疗养院前身可追溯至多阶段整合演变的军队疗养机构,其历史沿革与军队卫勤体系调整及西湖景区开发密切相关,以下为具体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1. 建院初期与隶属沿革</p><p class="ql-block">该疗养院前身为1950年2月15日成立的浙江军区干部疗养院,后历经多次更名与转隶:1953年改称华东军区第3干部疗养院,1954年更名为第33疗养院,1960年调整为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1979年恢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杭州疗养院,1999年再次冠以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名称。其隶属关系曾先后划归浙江省军区、南京军区后勤部,2004年与海军杭州疗养院联勤整合,2009年空勤疗养区转隶空军,最终形成多军种联合保障体系。</p><p class="ql-block">2. 机构整合与功能拓展</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31日,以空军杭州疗养院为基础组建“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同时保留“空军杭州疗养院”对外称谓。该中心由来自空军、战支、联保和武警等军兵种的7家军队疗养机构整合而成,下辖5个疗养区和2个疗养科,形成跨区域疗养资源网络。其核心职能从早期干部疗养扩展至航天员健康保障、全军飞行人员健康鉴定、航空医学研究及地方人员体检,成为军内外最大的飞行人员健康保健基地。</p><p class="ql-block">3. 建筑空间与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疗养院主体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杨公堤15号,地处西湖风景名胜区核心,占地235亩,三面环湖,东邻曲院风荷,西靠龙井问茶,南依茅家埠水域,北接杭州花圃。其建筑群保留早期园林式布局特征,院内香樟、桂树交织成荫,客房、体检中心、会务中心等设施沿湖岸线错落分布,既延续了“三面环湖一面山,半院香樟半院桂”的生态格局,又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体检数据永久云端存储与个性化健康管理。</p><p class="ql-block">4. 历史地标与功能延续</p><p class="ql-block">作为军队卫勤体系的重要节点,该疗养院大门建筑群历经七十年未改形制,其砖木结构门楼、铸铁院徽及岗亭布局仍保留20世纪中期疗养机构典型特征。此建筑实体不仅承载着军队疗养文化记忆,更成为西湖景区人文地标之一,与周边郭庄、茅家埠等历史景观形成时空对话。近年来,其通过数字化升级实现体检预约、报告查询、健康管理全流程信息化,在延续传统疗养功能的同时,构建起军民融合的健康服务网络。</p> <p class="ql-block">杭州空军疗养院内部建筑。</p> <p class="ql-block">老疗养员的疗养楼。</p> <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湖杨公堤上的盖叫天遗址主要包括其故居“燕南寄庐”和墓园,二者共同构成纪念这位京剧艺术大师的重要人文地标,以下为具体介绍:</p><p class="ql-block">盖叫天故居(燕南寄庐)</p><p class="ql-block">• 位置与建筑:故居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赵公堤5号,毗邻杭州花莆,由门厅、正厅、后厅、左右厢房及佛堂组成,采用青瓦白墙的江南民居风格,兼具北方建筑元素。四合院落占地三亩,建筑布局精巧,展现传统民居的典雅韵味。</p><p class="ql-block"> • 历史背景:盖叫天(1888-1971)原名张英杰,河北高阳人,幼年习艺后以武生闻名。1930年前后,他在此建造宅院并命名为“燕南寄庐”,取“燕北之客寄居江南”之意,彰显其艺术生涯与杭州的深厚渊源。</p><p class="ql-block"> • 展览内容:故居内陈列200余件遗物,包括演出戏服、道具及生活用品。核心展区以“百忍堂”为起点,串联西厢房“学到老展厅”、罗汉堂、后厅“艺人之家”及东厢房“舞台风采”,系统呈现其艺术成就与人生历程。</p><p class="ql-block"> • 文化价值:作为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通过实物与场景复原,展现盖派艺术精髓。黄宾虹题写的“学到老”匾额悬挂于西厢房,印证其“活到老学到老”的艺术追求。</p><p class="ql-block">盖叫天墓园</p><p class="ql-block"> • 位置与结构:墓园坐落于杨公堤丁家山麓,坐东朝西,由墓包、回龙墙及石亭构成。墓包以石块围砌,后方设半圆形回龙墙,形成庄重肃穆的纪念空间。</p><p class="ql-block"> • 文化元素:墓道石亭面阔三间,明间前檐悬挂黄宾虹书写的“学到老”匾额,檐柱刻楹联“英名盖世三义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巧妙融合其姓名、艺名与代表作。另有楹联“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赞颂其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 • 历史变迁:1971年盖叫天逝世后,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修墓园并迁葬骨灰。此处与杨公堤畔的“慕侠亭”形成呼应,亭内镌刻唐云题写的“一代孟优,允文允武;千秋绝艺,如柏如松”楹联,深化其侠义精神与艺术品格的纪念意义。</p><p class="ql-block">遗址综合价值</p><p class="ql-block"> • 艺术传承:盖叫天开创的盖派艺术以短打武生见长,通过武术与雕塑技法融合,塑造出《十字坡》《三岔口》等经典角色,其“武戏文唱”风格对京剧发展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 精神象征:故居与墓园作为物质载体,承载其“学到老”的座右铭与坚韧品格。遗址通过建筑、文物与楹联,立体呈现艺术家的人生哲学与艺术理想。</p><p class="ql-block"> • 文旅融合:作为西湖景区人文景点,遗址与周边杨公堤、龙井茶园等自然景观互补,游客可在此感受艺术魅力与自然风光的交融,实现历史记忆与当代审美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杭州花圃是位于西湖西畔的知名花卉盆景观赏景区,以下为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与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杨公堤29号,与郭庄隔路相对,紧邻杨公堤以西、洪春桥南黄泥岭以东,金沙港景区以南,茅家埠景区以北。</p><p class="ql-block"> • 开放时间:全年全天开放,游客可随时前往游览。</p><p class="ql-block">• 门票价格:免费向公众开放,无需购票即可入园。</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 历史背景:杭州花圃始建于1954年,是国内最早从事花卉引育和栽培的单位之一。它前临西湖,后倚西山,环境优美,被誉为“西子湖畔的一颗明珠”。</p><p class="ql-block"> • 文化传承:南宋时期,杭州便有爱花、种花的习俗,陆游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便是对此习俗的生动描绘。杭州花圃的建立,进一步弘扬了这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园区布局与特色景观</p><p class="ql-block"> • 分区布局:花圃分为盆景、月季、兰花、菊花、香花、露地草花、水生花卉、温室花卉、牡丹、芍药等九个区,保存有160个科属的3500余种极品和传统花卉。</p><p class="ql-block"> • 时花广场:新近落成的时花广场面积达5.5万平方米,以“花”和“水”为主题,包含花溪、锦鲤池、下沉广场等众多景点,以及栩栩如生的十二花神雕塑,是游客拍照打卡的热门地点。</p><p class="ql-block"> • 特色景点:</p><p class="ql-block"> • 天泽楼:位于花圃东北面,名称取自天泽庙,保留了原天泽庙祈雨文化的踪迹。</p><p class="ql-block"> • 仰云楼:位于花圃西北临金沙涧处,可俯瞰东西金沙水,仰瞻南北两峰云,欣赏“双峰插云”的全景。</p><p class="ql-block"> • 兰苑:满室生香,自行培育的春兰、夏兰、秋兰、寒兰具有雅尔不妖、花香久远的特点。朱德生前赠送的名贵品种“玉沉大贡”“雪兰”等引人瞩目。</p><p class="ql-block"> • “缀景园”盆景室:室外有一奇石“绉云峰”,全身曲折多变,被评为江南三大名石之极品。</p><p class="ql-block"> • 月季园:作为国内最早的月季园之一,复建后的月季园是杭州地区最大、最著名的月季种植观赏园。园内种植树状月季、藤本月季、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等,特色鲜明。</p><p class="ql-block">四季花事与活动</p><p class="ql-block"> • 四季繁花:杭州花圃四季皆有花可赏,海棠、石蒜、紫薇、桂花、茶梅、木芙蓉等各类花卉争奇斗艳,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p><p class="ql-block"> • 特色活动:每年举办“杭州西湖月季花精品展”等花卉展览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赏花拍照。</p><p class="ql-block">游览建议</p><p class="ql-block"> • 游玩时间:建议游玩时间为1-1.5小时,可充分领略花圃的园林艺术和花卉之美。</p><p class="ql-block">• 交通方式:可乘坐公交51、52、194、197、318路至“杭州花圃”站下车,或骑行公共自行车前往,感受西湖边的悠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浙江图书馆是中国国内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以下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曙光路73号(曙光路馆区),另有大学路馆区(大学路102号)、孤山路馆区(孤山路28号)以及之江馆区(之江文化馆)。</p><p class="ql-block">• 开放时间:曙光路馆区周一13:30-17:30,周二至周日9:00-21:00;</p><p class="ql-block">• 门票价格:免费向公众开放,无需购票即可入馆。</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历史背景:浙江图书馆前身是创建于1900年的杭州藏书楼,1903年杭州藏书楼扩建为浙江藏书楼,1909年浙江官书局并入,成立浙江图书馆,1913年从杭州城内旧址迁至大学路新址。1931年,大学路馆舍落成,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p><p class="ql-block">•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浙江图书馆在保存文化遗产、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曙光路馆区:位于曙光路,是浙江图书馆的主馆区,建筑风格现代,设施完善,拥有多个阅览室和多功能厅,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和学习环境。</p><p class="ql-block">馆藏资源</p><p class="ql-block">• 藏书量:截至2023年底,浙江图书馆拥有馆藏文献1029万余册(件),其中纸质文献802万余册(件),数字资源227TB。</p><p class="ql-block">• 特色馆藏:浙江图书馆以古籍善本、地方文献、民国文献等为特色馆藏,拥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明丛书》等珍贵古籍,以及大量反映浙江历史、文化、社会的文献资料。</p><p class="ql-block">• 数字化资源:浙江图书馆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拥有丰富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为读者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p><p class="ql-block">服务功能</p><p class="ql-block">• 借阅服务:浙江图书馆提供图书、期刊、报纸、音像资料等文献的借阅服务,读者可通过自助借还机或服务台办理借阅手续。</p><p class="ql-block">• 阅读推广活动:浙江图书馆定期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如讲座、展览、读书会、亲子活动等,旨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p><p class="ql-block">• 信息服务:浙江图书馆提供信息咨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科技查新等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p><p class="ql-block">• 数字化服务:浙江图书馆拥有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化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在线检索、在线阅读、在约。</p> <p class="ql-block">黄龙体育中心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重要综合性体育场馆,以下从基本信息、历史沿革、场馆设施、赛事活动、数字化建设及社会贡献等方面为你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黄龙路1号,北临天目山路,南至曙光路,西起玉古路,东至黄龙路。</p><p class="ql-block"> • 开放时间:一般为08:00 - 20:30(具体时间可能因场馆和活动有所调整,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p><p class="ql-block"> • 规模:总占地面积约580亩,是一个集体育比赛、训练、娱乐、健身、购物、餐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中心。</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 起源: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浙江时作出“黄龙洞一带可以用来建设体育场馆”的重要指示。</p><p class="ql-block"> • 建设:1997年6月12日,黄龙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动工兴建;2000年10月,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建成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 • 发展:历经20余年“边建设、边运营”,现已拥有黄龙体育场、黄龙体育馆、省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室内训练馆、网球馆、包玉刚游泳场、游泳跳水馆及笼式足球场、室外网球场、田径训练场等成片的运动训练场地。</p><p class="ql-block">场馆设施</p><p class="ql-block"> • 黄龙体育场:</p><p class="ql-block"> • 规模:总建筑面积103338平方米,观众席位数51971个。</p><p class="ql-block"> • 造型设计:为一只振翅欲飞的天鹅,流线型的鹅身恰似一座“桥”,展开的双翅正是体育场的顶篷。采用双塔斜拉索网壳挑蓬结构,2万多平方米半圆形的顶篷上,没有一根承重柱,仅凭36根斜拉索均匀地从两座塔楼出发分吊四边。</p><p class="ql-block"> • 特色设施:内设置两道LED环形屏,上环全长590米,下环全长490米,面积超1000平方米,环屏既能展示图片文字,也可播放动画,使黄龙体育场成为全国第一座拥有双道环屏的体育场。场地大屏为南北塔各一块,并增设24台激光投影,投射可达塔楼85米的高度,在2 - 3公里以内都能清晰地看到激光投影的投射效果。体育场四周的空中跑道全长一公里,分步行和跑步两道,采用预制型塑胶跑道材料,根据植树属性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跑过的风景也会相应变化。跑道上设有4块智能电子显示屏,配合沿途的智能探测摄像头工作,市民使用这套智能系统可以通过刷脸记录自己的运动轨迹、步行速度、热量消耗、跑步距离和时长,并且在电子屏上显示。</p><p class="ql-block"> • 黄龙体育馆:</p><p class="ql-block"> • 规模:总建筑面积24489平方米,拥有8000个座位。</p><p class="ql-block"> • 功能:可满足国际体操、冰球、室内球类比赛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 黄龙游泳跳水馆:</p><p class="ql-block"> • 规模:总建筑面积48442平方米,拥有2938个座位。</p><p class="ql-block"> • 功能:为杭州亚运会水球比赛场馆,游泳池设有10个泳道,长50米、宽25米,可以承接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项目比赛。</p><p class="ql-block"> • 其他场馆:还有网球馆、浙江省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室内训练馆、笼式足球场、室外网球场、田径训练场等。</p><p class="ql-block">赛事活动</p><p class="ql-block"> • 体育赛事:举办过中超联赛、女足世界杯、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杭州亚运会、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杭州站等多项全国、国际体育赛事。</p><p class="ql-block"> • 文艺活动:是张学友、周杰伦、孙燕姿、张杰、莫文蔚、五月天、田馥甄、邓紫棋、薛之谦、鹿晗、杨丞琳、林俊杰等明星杭州演唱会的场地。</p><p class="ql-block">数字化建设</p><p class="ql-block"> • 智慧场馆运营管理系统:以“浙里办”“动感黄龙”等小程序作为场地预定、购票充值和培训报名的入口,以各场馆自助化设备作为现场服务辅助,通过场馆服务端大屏满足群众在运动健身、文体培训和赛事活动中的实际需求。治理端主要服务于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场馆所属方,满足运营设置、汇总分析、辅助决策等管理需求,为管理者科学制定调整项目场地资源,助力体育产业发展。</p><p class="ql-block"> • 赛事调度:智慧场馆控制中心的态势大屏可实时显示综合态势、赛事态势、人车态势、设备态势、能耗态势、安全态势、环境态势、运营态势8个方面。亚运期间,场馆指挥部(VOC)通过该系统以及创新研发DRS(每日运行时刻)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赛时运行任务,更加精准高效地实现扁平化运行。管理人员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实时信息,通过监控网和对讲机来进行善事指挥,实现所有场馆的一体化管理以及对意外的毫秒级响应,落实智能亚运理念。</p><p class="ql-block">社会贡献</p><p class="ql-block"> • 公益活动:推出“黄龙晚高峰”“黄龙体育课”“黄龙游泳‘小候鸟’”等多个公益品牌活动。其中“黄龙‘游泳小候鸟’”平均每年为50名以上来杭务工人员子女免费辅导水上安全常识和技能;“黄龙体育课”中除了常见的羽毛球、足球等项目外,更有棒球、艺术体操等小众项目,并邀请体育和医疗专家进行专业运动知识介绍。</p><p class="ql-block"> • 科普教育:新建了黄龙冠军楼,整体为二层钢结构建筑,全曲面造型,总面积约1130平方米。二楼设浙籍奥运冠军展区、流动展区等区域,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其中浙籍奥运冠军展区又分为影像互动区、冠军手模展示区、留言墙等功能区块,以实物、多媒体技术和AR技术等相结合展示浙江体育发展历程,普及浙江体育文化、奥运冠军文化。影像互动区可通过触摸形式观看迄今为止所有浙籍奥运冠军夺冠精彩画面与珍贵影像。流动展区注重向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体育科技知识与成果、体育运动项目、科学健身知识等全方位的公益体育运动科普教育。“冠军楼”不远处的黄龙“冠军林”,目前已有15位浙籍奥运冠军亲手栽下寓意“摘金折桂”的金桂,在金桂下方配有介绍牌,市民朋友可扫码随时查看冠军信息,丰富体育知识。自2021年6月至今,黄龙冠军楼和冠军林累计接待参观者超过2500人次。在疫情期间,推出“居家小课堂”“居家趣味赛”“健身小讲堂”等系列推文,通过图示、现场演示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科学运动知识,受到广泛好评。</p><p class="ql-block"> • 体教融合:与学军中学、杭师大等10多所学校开展合作,推动课程开发、活动共办,推动体教融合。同时,积极走出去,送科学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下乡”,通过“足球种子计划”“黄龙体育课进校园”等多种活动深入学校宣传科学体育知识,辐射影响达10万人次以上,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此外,与杭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合作,在场馆设立休闲区,提供体育类等2000本书籍供健身群众借阅。</p> <p class="ql-block">杭州海关</p><p class="ql-block">具体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黄龙路7号11层。</p><p class="ql-block">与黄龙体育中心的位置关系:两者仅相距约300米,步行仅需5分钟,因此杭州海关确实位于黄龙体育中心旁边。</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职能:杭州海关是直属于海关总署的正厅级国家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业务管辖范围为除宁波市以外的浙江省全境及其所辖海域。其基本任务包括进出境监管、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出入境检验检疫、编制海关统计等,并承担口岸管理、保税监管、海关稽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国际海关合作等职责。</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杭州海关成立于1979年,最初管理浙江省全省海关业务。1994年11月,原辖的宁波海关调整为直属海关机构,自此杭州海关辖区为除宁波地区以外的浙江省全境及其所辖开放海域。</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虽然未找到杭州海关大楼的具体建筑风格描述,但根据大众点评网友的描述,杭州海关大楼为“高耸入云的,庄严的,古堡式”建筑,大楼上还有钟楼,这已成为此地的标志性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杭州天目山路148号的浙江大学指的是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该校区是原杭州大学的旧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该校区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p><p class="ql-block"> • 历史背景:西溪校区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杭州大学。1998年,杭州大学与原浙江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原浙江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大学。1999年,原杭州大学旧址改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p><p class="ql-block">校园规模与设施</p><p class="ql-block"> • 占地面积:501.51亩,是浙江大学现有校区中土地面积最小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 建筑设施:拥有邵逸夫科教馆、教学主楼、田家炳书院、艺术大楼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楼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此外,校区内还建有文物馆,藏有珍贵文物,如书画、陶瓷等,并常年举办专题展览与学术活动。</p><p class="ql-block"> • 图书馆:西溪校区图书馆(原杭州大学图书馆)是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现有馆舍面积15240平方米,藏书149万册,其中线装书16万册,外文图书近20万册,中外文合订本报刊23.8万余册。图书馆还设有“敦煌文献资料中心”(与敦煌研究所合建)、社科大型文献阅览中心等,为读者提供一流的藏展阅一体的古籍学习研究环境。</p><p class="ql-block">学科设置与教学功能</p><p class="ql-block"> • 学科特色:西溪校区以人文社科与艺术类学科见长,驻有艺术与考古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等院系。其中,艺术与考古学院依托校区文物馆的丰富馆藏,开展艺术史、考古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p><p class="ql-block"> • 教学机构:设有属地院系5个,包括人文学院、教育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心理系;跨校区院系16个,涵盖经济、管理、公管、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材料、化工、高分子、信电、计算机、生仪、环资、国际教育、继教学院等多个领域。</p><p class="ql-block">• 学生规模:拥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近4000名,还有远程教育、继教培训学员等。</p><p class="ql-block"> • 继续教育:西溪校区是浙江大学进行继续教育、高端培训的主要校区之一,每年有大量的党政干部培训班、企业培训班在西溪校区举办,是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的重要后勤保障。</p><p class="ql-block">校园环境与文化</p><p class="ql-block"> • 生态环境:校区内绿树成荫,建筑风格融合现代与古典元素,植被覆盖率较高,水系纵横,形成“小而精”的园林式格局,为师生提供了宜人的学习与工作环境。</p><p class="ql-block"> • 文化活动:定期开展学术讲座、艺术沙龙等活动,促进师生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互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p><p class="ql-block">交通便利性</p><p class="ql-block"> • 周边交通:西溪校区地处杭州市中心区域,毗邻西湖风景区交通便利。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如50路、74路、82路、156路、160路、179路、197路等,方便师生出行。</p><p class="ql-block">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先进的设施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浙江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p> <p class="ql-block">杭州胜利河美食街是杭州知名的美食聚集地,具有丰富的餐饮选择、独特的环境氛围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下是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与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 • 地址:位于杭州市拱墅区霞湾巷71号,长460米,宽13米,东连上塘路,西接德胜巷,沿胜利河北岸而建,地理位置靠近水晶购物城。</p><p class="ql-block"> • 营业时间:全年12:00-次日02:00开放,具体营业状态以当天开放情况为准。</p><p class="ql-block"> • 人均消费:约98元/人,价格实惠,适合不同消费群体。</p><p class="ql-block">美食特色与店铺</p><p class="ql-block">• 店铺数量与类型:全长不到500米的胜利河美食街店铺已超50家,其中食肆超过30家,汇聚了经典杭帮菜、象山海鲜、火锅、烧烤、小吃等多种美食类型。</p><p class="ql-block"> • 知名餐馆:包括老头儿油爆虾、樟树底、小厨师沈家门海鲜、许府老山东牛杂、泰记食府、青菁酒家、川味观火锅、建国火锅等,这些餐馆各具特色,深受食客喜爱。</p><p class="ql-block"> • 特色菜品:如老头儿油爆虾的卤鸭、油爆虾、炸带鱼等传统杭帮菜;樟树底的生炒黑鱼和特色生炒鸡;青菁酒家的象山小海鲜;川味观火锅的50多种中草药配制锅底等。</p><p class="ql-block">环境氛围与设施</p><p class="ql-block"> • 街区环境:胜利河美食街依大运河而建,环境优美,文化味足。近年来完成了街区微改造,以“胜利红”的全新面貌惊艳回归,成为集美食、文化、潮流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p><p class="ql-block"> • 主题墙与互动装置:街区东侧设有一整面的运河美食菜系主题墙,展示康桥烧鸡、湖墅烧鹅、运河笋焐肉等大运河名菜;还有“胜利大院”的红色主题墙和“行大运”互动装置,吸引年轻游客拍照打卡。</p><p class="ql-block">• 照明与亮化:300米长的网红天幕和灯柱铺满“胜利红”,并安装中式灯笼进行亮化提质,夜幕降临后光影交错,烟火气与文化韵味交融。</p><p class="ql-block"> • 停车设施:街区内设有八丈井停车场,自驾游客可随到随停,但双休日时可能会稍显拥挤。</p><p class="ql-block">文化活动与体验</p><p class="ql-block"> • 文化融合:胜利河美食街不仅是一条美食街,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例如,街区内的主题墙和互动装置展示了杭州的美食文化和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 • 夜市与集市:未来还将引入运閤集·美食江湖夜市,并结合体育元素打造“户外观赛点”,丰富街区的业态和游客体验。</p><p class="ql-block">交通指南</p><p class="ql-block"> • 公交:附近有德胜新村、通信市场、德胜西路、上塘路香积寺路口等多个公交站,停靠的公交线路包括3路、12路、26路、33路、57路、58路、78路、82路、198路、206路、209路、276路、338路、69路、69区间、321路、403路、847路、k191路、k338路、k58路、k75路、k78路、k812路等。</p><p class="ql-block"> • 水上巴士:可乘坐水上巴士上塘河线到达胜利河站。</p> <p class="ql-block">在五月五日下午我骑自行车从杭州城北体育公园出发,一路向南骑到西湖,再沿西湖骑到南山路,过苏堤再右转弯上杨公堤,然后一路向北骑回出发点。共耗时1.46小时,平均时速15.22公里。骑行轨迹在咕咚APP上显示的明明白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