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了,中国农业真的只剩下鸡毛了!

寻味君

<p class="ql-block">站在中国地图前,我仿佛看到了那条蜿蜒的龙,它穿越崇山峻岭,也见证了农业的兴衰。曾经,农业是希望的代名词,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充满了无限商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幅图景似乎发生了变化。如今,当我们再次提起农业,那些曾经的赞美之词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滞销、高成本和迷茫。</p> <p class="ql-block">历史往往有着一个清晰的时间点,它记录着事情发生转变的那一刻。以前,农业被视为一片蓝海,充满了希望和机遇。但如今,当我们再次提起农业,关键词却变成了滞销、人工成本高、不知种什么、转行等等。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变化,更是农业现状的真实写照。众多专家、媒体和资本纷纷涌入农业,试图抢占这个新风口,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苹果园里,果实累累挂满树枝,绿草覆盖地面显得生机勃勃。然而,这片丰收的景象背后,却是农民们日益减少的收入。种一亩地能赚多少钱?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乐观。</p> <p class="ql-block">首先,看看种一亩地能赚多少钱。以玉米为例,平均每亩能收个1000斤左右,按照往年收购价,每亩玉米收入约为850元,减去成本650元,净收入仅为200元/亩,这其中还没有计算人工费。水稻和小麦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农民们付出的辛劳与收获并不成正比。</p> <p class="ql-block">在温室里,人们忙碌着,他们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记录数据,气氛专注而有序。然而,这样的场景背后,却是农业面临的种种问题。</p> <p class="ql-block">其次,遍地鸡毛的现象比比皆是。农产品滞销越演越烈,遍地开花。不管是云南的叶菜、安徽的上海青,还是海南的辣椒、湖北的大白菜、山东的大葱,滞销一浪又一浪。在电商普及、物流四通八达的今天,农产品依然滞销,这不仅仅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是农业生产信息统筹和品质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鸡毛一:农产品滞销越演越烈,遍地开花。鸡毛二:农资价格逆市上扬,可怜农民雪上加霜。鸡毛三:农业电商万家齐发,到今日能剩下的数量寥寥无几。鸡毛四:农业设施盲目扩建,不少地方成了满地废墟。鸡毛五:农民工返乡现象严重,造成城里找不到人,乡下赚不了钱。鸡毛六:大资本挟巨资入农,成者未见败者一堆。</p> <p class="ql-block">先找市场后投资。农业离不开天和地,各地土壤不同,气候不同,作物也不同。因地制宜切不可忽视,要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自然环境属性决定农产品的品质,而农产品的差异化甚至独有性基本上由自然环境决定。</p> <p class="ql-block">学者分析利润和价格。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事关市场稳定。由于我国居民膳食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种,所以只要猪价一抬头就得打压。农产品的利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p> <p class="ql-block">衡量成本须算损耗。农产品最大特征是鲜活性,保鲜储藏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至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p> <p class="ql-block">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干农业挣钱不容易,但赔钱却容易得多。农业的风险不好控制,全国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大约占1/6,主要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等灾害。总的来说,投资农业要考虑天、考虑地、考虑市场等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全军覆没。</p> <p class="ql-block">农业的过度吹嘘,造就了如今的一地鸡毛。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农业的本质,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在大浪淘沙的大环境下砥砺前行。机会总是出现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之中,优胜劣汰纵然残忍,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必经之路。希望农业能够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解决这一轮过度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