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1319382</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 优悠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母亲是平凡的,在我的眼里,她又是伟大的!她的大半生充满了苦难,她却总以坚强面对,挺过一次次难关。每当我回想起母亲历经的那些故事,心中总是涌起无限的感动敬意。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祭奠母亲在天之灵,祝愿母亲在天堂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出生于1922年农历3月13,在丛山峻岭的山里长大,那巍巍的大青山(母亲出生之地有座山,名叫青山)塑造了母亲坚毅的性格,培育了母亲坦荡的胸怀,更铸就了母亲吃苦耐劳的刚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初夏,为了躲避抓壮丁,父母亲挑起一担箩筐,一头是三岁的大姐,一头是全部的家当,乘上民船,逆江而上,走出了大山,寻找新的生活。一路上受尽惊吓,日本人的飞机不断的在江面上投弹轰炸。母亲搂着大姐,与父亲一起挤在狭窄的船舱,船内不断有流弹炸后迸溅的水花落下。最惊险的是,一颗弹片击中船头的舱板,一船的人吓得魂飞魄散。摇摇晃晃漂泊了一天的小船,到达目的地时,船篷顶居然被炸开了一个大窟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江边一个到处是芦苇的莲花洲上,找到了先漂泊到这来的熟人,有了个落脚的地方。然后父母亲用芦柴和泥巴搭起了一个棚子,算是有了一个新家,开始了新的生活,开始了他们直到终身的在这块土地上的劳碌。后来大哥二哥二姐相继出生,那芦苇棚也改建成了土砖和稻草盖的小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4年汛期,长江大堤决口,一场大水冲垮了土房子,淹没了居所,洲上的人逃荒被安置在江南。男的都集中去深山里开荒种地了,大多只有女人和孩子留在沿江的救灾棚内,她们只有靠乞讨和挖野菜为生。父亲随开荒的男子去深山里了,母亲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靠自己的双手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挖野菜,捡山果,到山涧的支江捕捞鱼虾,一定不让大姐和两个哥哥饿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从小母亲就随外公及舅舅一起,在河流湖泊中放鸭,风里来雨里去,学会了竹篙撑船的本领,居然在这段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母亲常常会借来江南打渔人家的小船,去江口捕鱼虾给哥哥姐姐们充饥。有一次遇到了大风,哥哥姐姐看到妈妈的小渔船在支江中,一会被抛到浪尖,一会又甩到了浪谷,他们都吓得哇哇大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那一夜,妈妈被阻隔在对岸,不能回去照顾四个孩子,心急如焚,尤其是二姐才刚刚一岁,叫她如何不揪心。望着黑沉沉的天空,她只能以一直不停地撒网来驱赶焦虑,直到自己累的精疲力尽才歇下。第二天,刚蒙蒙亮,母亲载着一大桶鱼虾匆匆地撑着竹篙,快速地驾着小船回到孩子们身边。看到几个孩子蜷缩在一块,她辛酸而疲惫地瘫坐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段日子,很多逃荒的人无法养活孩子,有的就将孩子送给江南富裕的人家,以换取一点糊口的粮食。但是母亲是坚决不干的。有一次实在没东西吃了,母亲就背着二姐,牵着大哥二哥,领着大姐走到了一个大户人家乞讨,这人家见五岁的二哥长得白白净净,大眼忽闪十分可爱,要用两担稻买去二哥。母亲转身就走,说就是饿死,我娘儿几个也要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水退了,母亲带着四个孩子先回到那个已经没有了房子的家,是她带着大姐,捡来一些随大水流淌来的木材,自己割茅草,一身泥一身水的,又一次垒起了一个新家,等父亲回来的时候,这个家已经像模像样充满了温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那极度穷困的年代,父亲主外干着较重的体力活,家里的事情不怎么管的。母亲除随父亲一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还要生儿育女,做针头线脑,缝补洗涮。后来我们三个小的又陆续来到世间, 一大家子的事务全由母亲分派操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粮食不够吃,母亲总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不饿着,用哥哥姐姐们挖来的藕熬粥,用萝卜煮饭,把洗淀粉的红薯渣晒干,来年做饼,虽然很难吃,但能填饱肚子。可是母亲却还是常常挨着饿的,她总是忙家务活,一大家吃完后才端起饭碗,那时锅里已经所剩无几了,有,就吃几口;没有了,就默默地放下碗,仍旧去干活了,从没有埋怨过一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些年,母亲为了儿女,为了这个家,不知饿了多少回肚子,不知流过多少的汗水和付出多少辛劳。然而,她从不在父亲和儿女们面前抱怨,一切都自己承受,自己忍耐。那样的岁月,苦难没有压垮母亲的意志,没有压弯她的脊梁,反而让她倔强的挺立,挺立成我们生命里最稳健最高大的山峰。她吞咽的那些苦涩,最终都酿成了滋养我们的甘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无声的行为,成为我们兄弟姐妹的榜样,让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和坎坷,学会怎样在困境中坚守自信,寻找未来和希望。母亲的坚毅干练,母亲的刚强仁慈,永远是我们儿女心中高悬的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