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东濒黄海;南临长江,钟灵毓秀。

ZYM张元闽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千年文化,人杰地灵</b></p><p class="ql-block">南通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与长江交汇处,长江入海口北翼,东濒黄海,南临长江,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是江苏省唯一同时拥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线的城市,陆域面积800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1平方公里,辖崇川、通州、海门3区,如东1县,启东、如皋、海安3个县级市,户籍人口约774.9万。南通市2024年GDP超1万2千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700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南通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优势于一体,被誉为“江海明珠”和“中国近代第一城”,近代实业家张謇在此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与教育体系的先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济与产业 </p><p class="ql-block">南通是长三角北翼经济重镇,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6.2%,位居江苏省前列,2025年目标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突破10%。其经济以制造业为核心,形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纺织、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其中,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占全国1/10,海工装备占1/4,拥有中远海运、惠生重工等龙头企业,全球首制极地探险邮轮、LNG双燃料船舶等“大国重器”频现。新能源领域,如东县建成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群,风电装机容量占长三角重要份额;洋口港LNG接收基地年周转量超2000万吨,助力长三角绿色转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海图强与跨江融合 </p><p class="ql-block">南通依托276公里海岸线,实施“跨江兴海”战略,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港等深水港区加速建设,打造长三角临港产业新空间。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目标突破1050亿元,重点发展石化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临港产业,中石油蓝海新材料、中天绿色精品钢等百亿级项目相继落地。同时,南通深化跨江融合,通过“八龙过江”交通网络连接上海、苏南,70%规上企业与上海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上海研发、南通转化”的协同创新模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态与文旅 </p><p class="ql-block">南通注重绿色低碳发展,PM2.5浓度持续下降,生态河道建设超100公里,如东小洋口湿地成为全球候鸟迁徙重要驿站,勺嘴鹬等珍稀物种栖息于此。文旅方面,濠河风景区、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启东圆陀角“长江入海口第一缕阳光”等景点串联成线,吕四渔港凭借海鲜美食吸引游客,文旅产业逐步崛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来展望 </p><p class="ql-block">南通以“跨江融合、向海图强”为双轮驱动,2025年规划实施58个省级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目标建成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长三角北翼核心增长极。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生态优化,南通正从“江河时代”迈向“江海时代”,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通市及辖县(市、区)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与2025年目标集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南通市及辖县(市、区)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以“跨江融合、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为核心,系统部署经济目标与重点任务。以下是主要内容的概括:</p><p class="ql-block"><b>一、经济总量与产业升级</b></p><p class="ql-block"> 南通市及各县(市、区)坚持量质并举,推动经济稳中提质。</p><p class="ql-block"> 南通市2024年的GDP为12421.9亿元,同比增长6.2%‌‌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32.1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906.8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983.0亿元,增长5.7%‌12。</p><p class="ql-block"> 南通市2024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00.9亿元‌</p><p class="ql-block"> 如皋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650亿元,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亿元,税占比南通第一;2025年目标为GDP增速5.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亿元。工业经济表现突出,如皋六大优势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等)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超87%,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5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8%。</p><p class="ql-block"> 海安市、启东市等地则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p><p class="ql-block"><b>二、重大项目与招商引资</b></p><p class="ql-block"> 重大项目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如皋市2025年计划新招引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51个,推动斯堪尼亚商用车基地(年产5万台)、金鹰产业园二期等重大项目投产,预计斯堪尼亚项目年产值超300亿元。南通市全域深化“双招双引”机制,2024年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51个,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近3/4,实际利用外资超1亿美元。</p><p class="ql-block"> 如东县、通州区重点布局海上风电、氢能储能等新兴产业,打造长三角绿色能源基地。</p><p class="ql-block"><b>三、创新驱动与产业协同</b></p><p class="ql-block"> 科技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如皋市实施“产创协同”战略,设立上海科创飞地,推动“一线孵化、如皋转化”模式,2025年计划新增科创项目超200家,高企总数突破950家,并联合长三角国创中心、上海交大等共建创新平台。南通市推动“产学研金”深度融合,如皋氢能产业园、沪苏科创产业园等载体加速建设,霖鼎光学、力星钢球等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深海光电缆绞车系统等成果实现国产化。</p><p class="ql-block"> 崇川区、苏锡通园区则聚焦数字经济与服务业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p><p class="ql-block"><b>四、跨江融合与开放发展</b></p><p class="ql-block"> 南通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加快“八龙过江”交通格局建设,如皋市作为“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依托4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推进如皋港专业化、国际化升级,2025年目标港口吞吐量8800万吨、集装箱64万标箱,深化与上海、苏南港口协作,打造江海联动枢纽。</p><p class="ql-block"> 海门区、通州湾示范区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承接上海、苏南高端制造业转移,推动外向型经济提质增效。</p><p class="ql-block"><b>五、民生保障与绿色转型</b></p><p class="ql-block"> 民生福祉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南通市财政支出80%投向教育、医疗等领域,如皋市新增就业1.5万人,改造老旧小区20万平方米,医保参保率达99.7%。绿色低碳方面,如皋PM2.5浓度降至31.2微克/立方米,建设农村生态河道101公里,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p><p class="ql-block"> 启东市、如东县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p><p class="ql-block"> 此外,如皋探索银发经济,新增养老床位360张,打造“长寿之乡”品牌。</p><p class="ql-block"><b>总结:2025年,南通市及辖县(市、区)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创新为内核、跨江融合为路径,力争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实现“增速更快、份额更高”的目标,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南通力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