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庙游记

北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苏州文庙游记》</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裴 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span>“五一”假期,暖风带着江南水乡的温婉与柔情,轻拂姑苏城。假期最后一天,我与老伴在女儿和天真活泼的外孙的陪伴下,从金鸡湖畔的家中出发,乘坐5号线地铁,循着千年文脉的召唤,来到苏州文庙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踏入文庙的瞬间,时光仿佛在此折叠。承载千年历史的圣地,静谧得如同沉睡的老者,古朴的建筑在岁月摩挲下泛着深沉的光泽,每一块砖瓦都似在无声诉说着往昔故事。白墙黛瓦间,古木如巨人般直指苍穹,绿草如茵铺展在小径两侧,为肃穆之地注入灵动生机。漫步于此,恰似穿越时空隧道,与历史温柔对话,沉醉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p><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坐落于姑苏区人民路3998号,作为中国古代府学文庙建筑群的典范、江南规模最大的文庙之一,它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由苏州知州朱寿昌主持建造,历经千余年风雨,依旧屹立不倒,默默见证着苏州城的兴衰变迁,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苏州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游程从南边的万仞宫墙开启。“宫墙万仞”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宛如孔子思想般高深莫测,这道高墙,既象征着儒家学说的巍峨深邃,又守护着文庙内的一方宁静与庄严,仿佛在提醒世人,唯有心怀敬畏,方能窥见其中奥秘。</p><p class="ql-block"> 宫墙对面,一座牌楼巍峨耸立。南面“德侔天地”,北面“道贯古今”,八个字如黄钟大吕,奏响对孔子的赞美乐章,彰显着儒家文化的浩瀚无垠与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跨过泮桥,棂星门赫然眼前。作为文庙正门,它宛如智慧之门,承载着尊孔崇儒的美好寓意。门上精美的雕刻,是匠人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各种图案在刀刻斧凿间栩栩如生,令人不禁驻足赞叹。</p> <p class="ql-block">  穿过棂星门,大成殿前的广场绿树成荫,古木参天,宁静祥和的氛围扑面而来。大成门匾额上的“大成”二字及门两侧的楹联,彰显了孔子学说的博大精深和崇高地位。跨过门槛,我们终于抵达文庙的核心——大成殿。</p><p class="ql-block"> 站在大成殿前,仰望孔子塑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如璀璨星河,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无数历代学子在此接受熏陶,传承弘扬着儒家文化。此刻,我们仿佛能触摸到儒家文化的温度,感受到孔子思想的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似展翅欲飞的大鹏,气势恢宏。殿内,孔子画像身着长袍,双手交叠于胸前行天揖礼,面容慈祥庄重,目光深邃,仿佛正跨越时空,向我们讲述儒家思想的深邃内涵。两侧四配、十二哲的牌位前,圣贤们或持卷沉思,或颔首微笑,栩栩如生,让人仿若置身千年之前的讲堂,与古圣先贤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从大成殿出来,我们来到崇圣祠。这里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是供奉孔子父母及祖先的地方。祠内牌位整齐排列,墙壁上孔子生平事迹的壁画色彩斑斓,我们凝视着壁画,仿佛能看到孔子从呱呱坠地到成为一代圣人的不凡历程,感受到他成长路上的艰辛与执着。</p><p class="ql-block"> 崇圣祠两侧,名宦祠与乡贤祠分立左右。名宦祠里,供奉着历代在苏州任职的能吏,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乡贤祠内,陈列着苏州本地贤达人士的事迹,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家乡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令人敬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的碑廊,堪称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大成殿两侧,从宋、元、明、清直至当代的碑刻静静陈列,每一方碑石都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块碑铭都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漫步其中,仿佛在翻阅一本古老的典籍,与历史对话。</p><p class="ql-block"> 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四大宋碑”。《天文图》碑雕刻于南宋,以北极星为中心,三个同心圆宛如宇宙的神秘密码,黄道、银河交织其中,1440颗星辰熠熠生辉,展现着古代天文学家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与敬畏;《地理图》碑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刻地图之一,山脉蜿蜒、河流奔腾、城市林立,古人的智慧与勇气跃然石上;《帝王绍运图》碑如同一幅历史长卷,从“三皇五帝”到南宋理宗,一百九十五位君主、三千五百年岁月,在碑刻间徐徐展开,让人触摸到历史的厚重;《平江图》碑则是古代城市规划的瑰宝,六百一十三处标注,将千年前苏州城的繁华街市、热闹码头、古朴建筑一一复刻,站在碑前,仿佛能听见古代集市的喧闹,看见船只在河道穿梭。</p><p class="ql-block"> 除了“四大宋碑”,清风堂内的《思无邪 公生明》碑同样引人注目。北宋名臣司马光的隶书笔力雄浑,“思无邪 公生明”出自《论语》,短短六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站在此碑前,仿佛能感受到司马光的智慧与气度,以及儒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而《水则碑》则见证着古代苏州人民的生存智慧。作为太湖地区唯一幸存的水文资料碑,它曾静静伫立在胥门接官厅河旁,碑上的水位标记,是古人应对水患的智慧结晶,让人不禁想象千年前苏州水乡的繁忙景象,波光粼粼的湖面,船只往来如织,先辈们为民生奔波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这些碑刻,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它们承载着苏州的变迁,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在碑廊中徘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跫音,感受到文化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与范仲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北宋名臣任苏州知州时,买下南园旧址本欲作私宅,却因风水先生一句“宝地可致家族富贵”,毅然决定捐地修建府学。他聘请著名学者胡瑗掌教,开创“庙学合一”体制,不仅让苏州文庙成为宋代规模最大的官办地方学府,更推动苏州从尚武向崇文转变,培育出20位状元,成就“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佳话。范仲淹治理水灾、设立范氏义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通过文庙的教育代代传承,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在文庙的古碑石刻中,廉石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三国时期,吴郡人陆绩任郁林太守,卸任返乡时因家当太少,竟以巨石压船,“廉石”之名由此而来。如今,它静静矗立在清风堂前,明清时作为官箴,现代已成为廉政文化的重要符号。清风堂内立有数方廉石铭,颂扬“清慎勤”的精神,彰显苏州人民对廉洁的不懈追求。我久久凝视着这方廉石,思绪万千。它虽质朴无华,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更要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群,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宁静的港湾;在传统文化的长河里,它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这座千年古韵与文化传承的圣地,将永远在岁月长河中闪耀光芒,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文化坐标。</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 记于金鸡湖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