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关梁子

张思齐

<p class="ql-block">  在那冷水关梁子上。</p><p class="ql-block"> 冷水关,简称冷水,她是四川省南川县的一个乡,建乡于1927年。1958年人民公社化的时候,她叫做冷水公社,后来改名为冷水关公社。1983年改名为冷水关乡。2017年改制为冷水关镇。现在,冷水关镇隶属于重庆市南川区。由于她的街道位于一条高高的山梁之上,所以人们叫她冷水关梁子。冷水的水其实并不冷,而是晶莹清澈。梁子上的风大,使人感觉嗖嗖冷。冷水位于南川区北部,东面与民主镇为邻,南面与鸣玉镇接壤,西面与涪陵区的龙潭镇相邻,北面与涪陵区的龙潭镇和武隆区的凤崃乡相邻。南涪公路从南川城出发,经过鸣玉,翻过冷水关梁子,进入涪陵。冷水关距离鸣玉镇11公里。鸣玉镇距离南川城24公里。</p><p class="ql-block"> 以前有区的建制的时候,冷水是鸣玉区下辖的八个乡(公社)之一。冷水距离南川县城远,我只去过那里两次。</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去冷水是1975年8月31日的下午。那天上午,我们在四川省南川师范学校举行了毕业典礼。我们是南川师范恢复招生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午饭后,我们分配到鸣玉区去工作的三个同学乘班车一同前往。另外两个同学,一个是男生夏兴玖,一个是女生白玉芳。我分配到鸣玉中学当英语教师。他们分配到冷水完小任教。我的工作地点在区上,他们的工作地点在乡里。显然我的工作条件要好很多,不过大家说好了今后要互相关照,互相提携。我们都在鸣玉镇下车。我放好行李后,替白玉芳挑行李。夏兴玖自己挑行李。白玉芳只背二胡和小行李。我们就出发了。我们走石板路,那是捷径。公路要绕山转山,汽车要慢慢爬行。两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冷水小学校。乡完全小学条件不差,教师们都有独立的寝室,大家吃伙食团。冷水关小学校,三十来个教工,自己开辟土地,学生是劳动力,种蔬菜种包谷,养猪加上养鸡,伙食还挺不错呢。那天,我在冷水小学校吃了晚饭,就返回鸣玉中学了。</p> <p class="ql-block">冷水关梁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p><p class="ql-block"> 我第二次去冷水,随鸣玉中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同前往。</p><p class="ql-block"> 四川省南川县鸣玉中学校在李焕然的领导下一片欣欣向荣。那里的初中一向办得不错。我分配去那里的时候,鸣玉中学正在筹建高中部。李焕然原来是四川省南川中学校的政治教师,曾经当过我初中时的班主任一个学期。由于他是鸣玉区冷水关的人,县里委他以重任,派他去家乡工作,担任鸣玉中学的书记兼校长。大家习惯上称他为李校长。</p><p class="ql-block"> 李校长的文化底子是长寿师范毕业。他酷爱文艺,擅长于宣传。校园里,乃至区上镇上的大标语、墙头画,大都出自他的手笔。早在南川中学的时候,他就以指挥大合唱《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驰名全县。在那支歌结尾的时候,他那双指挥的手一阵阵抖动,他那双眼睛放射光芒,他那根脖子自然也因为兴奋而变得微红。他的身心融化到歌声中去了,他要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p><p class="ql-block"> 鸣玉中学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是李校长的最爱,他为之倾注了心血。</p><p class="ql-block"> 鸣玉中学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由两位得力的教师负责日常的具体事务。</p><p class="ql-block"> 在那些年里,知识青年得聘为代课教师是不错的前途。一般来说,先代代课,然后转正。在南川下乡的重庆知青中有何仪仙、何蔼仙姐妹。她们的父亲早年留学英国,学习辎重,于抗战期间回国,二十九岁即担任国军少将。她们的母亲邝永平是重庆第 49 中学的英语教师。四川的女性大都个子不高。邝老师却不同,她又高大又美丽,目光特别慈祥。在文革前何家住在重庆主城区。他们一家与西南师范学院(后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英语系的刘美利教授交情好,常走动。刘美利先生留美归国。何家姐妹当知青的地方是南川最边远的冷水公社。何仪仙是姐,个子娇小秀美,1966届初中毕业生。她英语发音极好,当英语代课教师。何蔼仙是妹,身材颀长硕美,1968届初中毕业生,当音乐代课教师。何家姐妹能歌善舞,又会乐器。何仪仙擅长小提琴。何蔼仙擅长手风琴,都是高水平。何家姐妹在鸣玉很有名气,据说解放军的接兵部队几次三番试图招收她们当文艺兵,但是最终都未能通过政审。区上和公社都同情他们姐妹俩。李校长把她们招进鸣玉中学代课,也算有知遇之恩吧。何家姐妹擅长编导。何仪仙有一个精装笔记本,里面绘有各种舞蹈动作的简笔画,还有标注说明哪个动作表达哪样意思。编舞就像做文章一样。写文章,连词成句。编舞蹈,使用一个个舞蹈动作合组为 “舞篇”。在合组的时候,要根据舞蹈的主题和意境,对各个舞蹈动作进行微调,就像用外文单词造句必须 “变格变位” 似的,编导者的才思尽在于斯!鸣玉中学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何家姐妹到来后,水准上了一个台阶,办得风生水起。鸣玉中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每个月去各公社和辖区内的厂矿演出一次。每次演出之后,都有极好的款待。</p><p class="ql-block"> 1976年秋季学期,国庆节前,鸣玉中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去冷水公社演出。冷水是李校长的家长。冷水是何家姐妹当知青的地方,她们的户籍还在那里呢。为了这次演出,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愿意的都欢迎参加,以壮声威。不过,只有十来个教师参加,因为路途遥远,步行往返,辛苦费力。</p><p class="ql-block"> 那次演出在冷水小学校的操场坝举行,演出非常成功。引起掌声雷动的节目有两个,都是舞蹈,一个是《边疆女民兵》,一个是《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鸣玉区曾区长的两个儿子也在宣传队里。大儿子曾宪振,小儿子曾宪华,都擅长跳舞。尤其曾宪华,在跳《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这支锡伯族舞蹈的时候,有个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肩头耸动的动作,他做得特别好。他的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看起来像是兵马俑中的胡人俑。</p><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时,已是晚上九点半钟了,大家正准备返回公社驻地。这时,一个高中女生张云秀跑来叫大家不忙走,务必去她家吃饭。</p><p class="ql-block"> 张云秀是一个胖嘟嘟的女孩,长得端庄稳重。她的班主任辜其福老师那天也随宣传队去了冷水关梁子。辜其福老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机系,在鸣玉中学教物理。辜老师当班主任很有一套,他有办法把全班学生在早操之前集合起来跑步。一二一的喊声响彻石牛河谷。张云秀的父母都是供销店的职工,供销店就是他们的家。她的父母为了款待校长和老师们,花了大价钱,摆了四桌。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个小碟子,碟子上放了一张蒸煮过的雪白的小毛巾,供大家擦手擦脸。现在的餐馆里,那种做派很常见。可是,在当时不多见。于我,那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敬爱的李焕然校长</p><p class="ql-block">我初中时的班主任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冷水关梁子的那边。</p><p class="ql-block"> 我在鸣玉中学教书,有一个学生从冷水关梁子那边来读书。</p> <p class="ql-block">冷水关阶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冷水关的栈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龙潭来的学生王勇。</p><p class="ql-block"> 那个学生从龙潭来。他的名字叫王勇。龙潭镇是涪陵县最富庶的乡镇之一,盛产水稻和亚热带水果如香蕉和桂圆(当地叫资圆)。王勇是小个子,目光炯炯有神,很能体会老师的意图。我说想吹 “耍闹儿”,他就在星期六回龙潭家里后,在星期一那天早上给我带了一把 “耍闹儿”来啦。耍闹儿,这是土话,就是唢呐。李校长希望我学会吹唢呐,庶几为鸣玉中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增加一份力量。我练习了好几个月,终究没有学会。</p> <p class="ql-block">冷水关镇的人大工作很出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冷水关梁子的这边。</p><p class="ql-block"> 冷水关梁子的这边有个木工。他的名字叫向心力。向心力的父亲叫向仲裳,原来是南川中学有名的物理教师。向先生的妻子姓颜,出身大地主家庭,南川县出了名的大美人一个,也是我父亲的学生。向心力小时候患过脑膜炎,后来读书不怎么得行(成绩不好)。他的父亲也因为后来形势左,从县城调到边远的大有中学任教去了。向心力和我从小就认识。我在鸣玉中学教书,受李校长信任,颇有提拔为教导主任,进而再提拔为副校长的趋势。那些年实行 “顶替”,就是父母退休子女顶班。县教育局安排向心力到鸣玉中学当木工,他对我比较倚靠。向心力手巧,会做乐器。鸣玉中学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都是他做的。他是木工,也是个小头目,他的手下经常管着两三个做临时工的木工。一所规模大的中学里,修造和修缮的工作总是不断,总是有木工活儿做。临时工,只要不扯拐(出问题),往往一聘数年。聘与不聘,凭向心力一句话。</p> <p class="ql-block">冷水关镇中心校(原冷水小学校)</p><p class="ql-block">校训:行知并重增素质,联墨兼修润人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把提琴结姻缘。</p><p class="ql-block"> 白玉芳不是我的小学同学,也不是初中同学。她是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第二十八队(驻南川)的子女。她的家庭出身是工人,最好的阶级成分。她毕业于南川二中(现名:道南中学)。尽管如此,白玉芳却和我有友谊。原来,在1966年5月,我们一道去綦江县中学报考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四川美院附中,学制四年,令人向往!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人能够升入大学部,成为社会的翘楚。南川县有五个初中毕业年级的学生去报考,另外三人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学刘忠义,我的初中同年级同学肖连生、我的小学同班同学罗福利。我们五个人,背着铺盖卷,从南川出发,步行前往。第一天,我们走三十五公里,在位于万盛的重庆第49中学住宿。那里有个瘦瘦高高的男生,酷爱美术,名叫柳冠成。他和我们同行,也要去綦江报考。第二天,我们步行三十公里,在三江中学住宿。第三天,我们步行三十公里,抵达綦江中学。四川省的艺术院校联合招生考试,在綦江中学设立考点。我们在那里待了三天。考试结束后,我们又步行三天,返回南川。由于文革随即展开,那次考试无果而终。我们五人,各自得到四川省大专院校招生委员会的一纸通知,叫我们耐心等待,录取工作留待文革后期处理。我们苦苦等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31日下午送白玉芳去冷水小学校报到的时候,她告诉我说,她现在还画画,不过更多的时间用于音乐。她到冷水小学校是当音乐教师。她希望有一把小提琴。可是,小提琴售价高昂。</p><p class="ql-block"> 我有意促成白玉芳和向心力。宣传队那次去冷水演出,他们见过面,互相有好感。我叫向心力做一把小提琴给白玉芳送去。 </p><p class="ql-block"> 向心力说:怕是配不上白玉芳。</p><p class="ql-block"> 我说:试试嘛。</p><p class="ql-block"> 他说:也行。就当做一回好事。</p> <p class="ql-block">冷水关镇欣欣向荣</p> <p class="ql-block">冷水关的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冷水关梁子采茶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冷水关梁子风和煦。</p><p class="ql-block"> 邓公小平先生主政,我们国家走向正规,走向发展,走向繁荣。不久,国家恢复了高考,我成了首批大学生。</p><p class="ql-block"> 1978年3月,我离开了鸣玉中学,去重庆师范大学学习。临行前,我把王勇送我的那把唢呐清洗干净,仔细擦拭后,缠上一方红绸,悄悄地放进了鸣玉中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乐器室里。那是我刚分配到鸣玉中学的时候,在教职工宿舍尚未建好之前,曾经居住过半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何仪仙第二年也考上了大学,在重庆第三师范学校(现重庆教育学院)高师班英语系学习,当选学生会主席。她的父亲落实政策,也在那所学校任教,她的母亲随调。何仪仙后来定居美国了。</p><p class="ql-block"> 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文化中心,大专院校云集,重庆大学在那里,重庆师范大学也在那里。有一天下午,我在沙坪坝的街上散步,居然遇到了鸣玉中学的毕业生曾宪振。他告诉我,他考入重庆大学了,在机械系学习。我曾经是他的英语老师,教过他。我好高兴。</p><p class="ql-block"> 那之后不久,我收到王勇写来的一封信。他告诉我,他从鸣玉中学毕业后,当兵去了。他们那支部队驻扎在西藏的那曲。他还告诉我,张云秀从鸣玉中学毕业后,去位于县城鼓楼广场的百货公司当了售货员。他们一直有联系。</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得知,夏兴玖调回县城,在城一中(今名书院中学)教体育。</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还得知,白玉芳和向心力结婚啦!他们也调回城里工作了。他们还生了一对双胞胎,是大胖小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冷水关梁子,我就去过那么两次,她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