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之普洱记 10—雨过西盟

走•在云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月1日18点40分,我们一家三人行驶在前往普洱市西盟县的山路上。早上7点半从昆明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11个小时,途中在宁洱县磨黑镇停留了3个小时。总共620公里的路途,还有不到20公里。车进西盟县境,雨就开始间歇着,也不浓密,保持着一定节奏。不久,山上浓雾突起,视线受到影响,让我们一下子想起去年十一翻越哀牢山时,遭遇到的那场大雾。看来此次西盟之行,雨是少不了的陪伴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月2日早上,在晨鸡报晓声中醒来。酣睡了一夜,精气神就像连接了很久充电器的手机,能量重新注满了身体。窗外雨声很大,噼啪作响。起来看时,却发现雨其实并不大,而是落在旁边蓝色的铁皮屋顶上,音效倍增的结果。不到八点,我和老周走到外面,去买泡面当早餐。雨下得很绵密,空气中水汽充盈。向坡下走不远,却是一带高山阻隔。浓厚的云雾笼罩在森林上方,山下一条新修的公路,不知通向何方。</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回宾馆门前,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我让老周回去,自己继续向上走,寻找营业的超市。在坡顶,看到山谷深处一泓水潭,查对地图,并不是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勐梭龙潭。在潭对面的小区门市,终于找到了一家开门的超市。昨天在这个边境小县城,我们一家三口的晚饭吃得极为满足,打包回来的牛肉凉片,泡在早餐方便面里,为即将开始的游览,储备了足够营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站司岗里佤族村庄,离驻地只有130米,借地势建在山坡之上。看门口碑刻,此村寨建立于2002年,集各村镇最具佤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精华,打造出一处观光景点。佤族语“司岗”指洞穴,“里”表示出来,司岗里就是从洞穴中走出来,这是佤族人对祖先来历的记忆。走上去是个较为宽阔的广场,中间是个圆形土池,堆满鹅卵石,石头上涂画朱砂,如同祭台。前面右手,一株体型硕大的榕树遮天蔽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云南很多饭店里,时常有肤色偏黑、体格健壮的佤族男女青年,主动为客人唱歌助酒。他们的歌声清越嘹亮,节奏欢快。很多年长的人都听过《阿佤人民唱新歌》,歌颂毛主席,歌唱新中国。佤族作为世居深山的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之际,直接跨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形式的变迁,完全改变了佤族的生活状态,但很多文化传统,仍然保存下来。在司岗里村庄广场后面的山上,佤族博物馆记录了这一历史演变。</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记载了佤族的历史、宗教、工具、服饰、饮食、节日、婚俗、艺术,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变化。展馆虽只有一层展厅,但足以让游客领略大概。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们一些至今仍旧坚持的习俗,比如拉木鼓,神灵崇拜等等。佤族各村寨都有一至多个木鼓,传说是他们最崇拜的大神木依吉的化身,过去用木鼓作为驱邪祛鬼、召集部落、出征决战的法器,后来演变为崇尚自然、追求幸福、表达欢乐的歌舞用具。</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馆员介绍,龙潭正门马上就有拉木鼓的游行活动,我们便离开博物馆,走回宾馆上车,前往下一个景点——勐梭龙潭。等停好车,雨下得大起来。远远看见大队人马已从龙潭大门前走出来,向远处大街走去。我让老周和儿子慢慢走,自己则冒着雨,飞快向人群追去。在行人中闪转腾挪,总算赶上了拉木鼓的先头部队。几个佤族汉子拉着木鼓行进,一边唱着“江三木罗”,歌声高亢,气氛庄重。</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段18秒的录像太珍贵了。因为越来越大的雨,已经把未穿雨衣、未打雨伞的游行队伍浇得湿透。等我刚录像完毕,拉木鼓的人们已经四下奔逃,一个蓄着长发的小伙边跑边喊“下雨了快跑”,木鼓就被扔在当街淋雨。这滑稽的场景让游客哈哈大笑,觉得他们这样做,并不是轻慢神灵,反而因一时权变而显得更加真实可爱。何况,“江三木罗”歌颂的就是公平正义之神,神灵也不会眼看着自己的子民受苦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回到龙潭正门,与老周和儿子汇合。进入勐梭龙潭公园。下了湿滑的台阶,开始游览这个西盟之眼、国家4A级景区。我们选择逆时针环湖,走上水上栈道。在细雨中,四围山青云淡,湖面轻波微动,睡莲已开。穿过栈道不远,地势渐起,前面不远的山上,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龙摩爷圣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