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环线(下)

梅子

<p class="ql-block">阿里,是“世界屋脊的屋脊”,是“千山之巅、万川之源”。.这里,有最壮观的山川河流。这里,有最多彩的民族文化。这里,有最浓厚的宗教情怀。这里,有最朴实的西藏人民。</p> <p class="ql-block">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在西藏那曲、阿里两个地市,是中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9.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p> 第九天 <p class="ql-block">接上集。昨晚我们住改则县,今早九点钟我们前往今晚的入住地——尼玛县。</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走出阿里地区,进入正式那曲地区。在途中,我们除了看见壮观的山川河流,遇见了好几拔野生动物,它们大多是野狼、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p> 当琼寺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钟,我们来到当琼寺,走进大殿,当值喇嘛带着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讲解该寺的历史变迁。现在的寺庙是新建的,现有喇嘛20人。</p> <p class="ql-block">‌当琼寺(又称当穹寺)是位于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文部乡北村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坐落在当穹错北岸山坡上,具有独特的历史传说和宗教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当琼寺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场所,更承载了西藏苯佛交融的历史与民间英雄传说,其地理与文化的独特性使其成为藏北旅行的标志性景点。</p> 当琼措 <p class="ql-block">‌当琼措是西藏阿里北线的一个小型高原湖泊,以其独特的翠绿色湖水和邻近苯教圣湖当惹雍措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湖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颜色随光线和观察角度变化,</span>呈‌现不可思议的翠绿色‌,部分区域有其他颜色带状纹理,视觉效果宛如人工浸染,与周边高原风光形成强烈对比,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当琼措所在的区域是苯教信仰的核心地带,附近的当琼寺(黄教寺庙)和当惹雍措(苯教最大圣湖)共同构成宗教文化景观。</p> 文部寺 <p class="ql-block">文部寺位于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的文部南村,地处羌塘高原腹地,海拔约4700米,毗邻苯教圣湖当惹雍错和神山达果雪山。</p> <p class="ql-block">该寺是苯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与古老的象雄王国遗址关联密切,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被视为藏北原生态文化与宗教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文部寺与文部南村整体呈现“簇拥寺庙铺展”的布局,寺庙与村落、青稞田、湖泊共同构成宁静的藏地风貌。</p> 当惹雍措 <p class="ql-block">当惹雍措,是西藏面积第四大湖泊,中国第二深的湖,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崇拜的最大的圣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惹雍措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环山。唯南岸达尔果山东侧有一缺口。达尔果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7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它和当惹雍措一起被雍仲本教徒奉为神的圣地,每年五一节后会有许多信徒来此来参拜瞌长头。</p> <p class="ql-block">当惹雍措,每个角度都充满了自然的美,蓝色的湖水如梦如幻,令人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玛,藏语语意为“太阳”。</span>尼玛县,隶属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空气稀薄,多风雪,年平均气温-4℃。我们今晚入住这里的凯枫酒店,海拔4530米。</p> 第十天 <p class="ql-block">早上九点,来到酒店旁边的“老贡吉茶馆”吃藏式早餐,一杯甜,一个鸡蛋,一碗面,两块薄饼,味道不错。</p> 大地之树 <p class="ql-block">大地之树,是指水域滩涂在水流分支冲刷下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西藏阿里的“大地之树”,属高原亚寒干旱高原季风型气候,雨水冲刷形成的特殊地质地貌。‌位于阿里地区改则县境内,毗邻洞措湖,地貌由雨水冲刷形成,呈现树枝状纹理,体观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色林措 <p class="ql-block">色林错,曾名奇林湖、色林东错,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申扎县和班戈县境内。面积仅次于青海湖,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西藏第一大湖。</p> <p class="ql-block">色林错,在藏语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构造湖,为大型深水湖。</p> <p class="ql-block">色林措的湖面蔚蓝深邃,倒映着天空的蔚蓝与白云的轻盈,仿佛天地间相连着。</p> <p class="ql-block">色林措的美自然又变化,令人有“眼睛在天堂”的体验。站在湖边,湖水的波浪与涛声,让人有到了大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班戈县隶属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地处藏北高原中部。藏语“班戈”意为“吉祥保护神”,因境内班戈错(湖)得名。属南羌塘高原湖盆区,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我们今晚入住这里的星空酒店,海拔约4800米。</p> 第十一天 <p class="ql-block">早上九点钟出发,前往那曲市。途经巴木措和纳木措停留拍照。午餐在当雄吃川渝炒菜,味道好,价格便宜。午后上高速驶向那曲市,下雪了,下午3点半到达兰泊富氧国际酒店,海拔的4500米。</p> 巴木措 <p class="ql-block">巴木措,又称布喀池,藏语为“勇士湖”,位于班戈县城以东。它依偎在纳木措北岸,与之成为姐妹湖,湖面海拔4555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因游客稀少,保留着原始静谧的特色,湖水色彩多变,与雪山、草原构成独特的壮美风光。</p> 纳木错 <p class="ql-block">纳木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之一。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还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吸引大量信徒前来朝圣。‌</p> <p class="ql-block">纳木错的自然风光以其湛蓝的湖水和壮丽的山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p> <p class="ql-block">湖面呈天蓝色,远看如巨大的翡翠,近观则闪着蓝宝石般的光彩。‌‌湖畔有巍峨的念青唐古拉山,与壮美的纳木错相映成景。‌</p> <p class="ql-block">湖水清澈透明,湖水的颜色与天空相映成趣,仿佛是天上的蓝融在湖中。‌可以欣赏到雪山在湖水中的倒影,仿佛进入了一个祥和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那曲市,别称黑河。其地理位置特殊,是西藏的“北大门”,市内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格拉输油管线、兰西拉光缆、青藏直流联网等西藏的“生命线”,均贯穿那曲500多千米。</p> <p class="ql-block">那曲市境内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萨普冰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麦迪卡湿地等自然风光。是长江、怒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的美誉。</p> 第十二天 <p class="ql-block">今天开始我们从那曲市,经比如县、索县、巴青县、杂多县、玉树前往西宁。这条路叫青藏中线,也是唐蕃古道的其中一段,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p> <p class="ql-block">唐蕃古道起自陕西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不仅是唐代中原与吐蕃的贸易、文化通道,更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历史见证,被誉为“千年平安路”。</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出发,前往比如县。途中有下雪,天气阴冷,偶尔有阳光。</p> 骷髅墙景区 <p class="ql-block">骷髅墙景区位于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中部的茶曲乡。其核心景观是由人头颅骨堆砌而成的围墙,是研究人类丧葬文化的独特例证。</p> <p class="ql-block">骷髅墙是西藏唯一保留天葬头骨的场所,融合了藏传佛教生死观、民俗传说与地理奇观,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现存骷髅墙始建于1820年,主要服务于周边村庄。</p> <p class="ql-block">听完景区讲解员的介绍,让人明白:</p><p class="ql-block">“骷髅墙是生命的课堂,教人敬畏无常”‌</p><p class="ql-block">通过头骨陈列直观展现生命终结,强调藏传佛教“诸行无常”的核心理念‌。</p> <p class="ql-block">“天葬台上无贵贱,秃鹫翅下皆平等”‌</p><p class="ql-block">体现藏地生死观:无论生前身份,死亡后均通过天葬回归自然,完成众生平等‌。</p> 达姆寺 <p class="ql-block">达姆寺融合了藏传佛教信仰、独特的天葬文化及地理历史传说,其骷髅墙为研究藏族丧葬习俗提供了罕见实物证据。</p> <p class="ql-block">达姆寺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比如县茶曲乡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以其独特的骷髅墙天葬院闻名,是西藏唯一保存头骨的天葬台。</p> <p class="ql-block">寺庙依山而建,怒江穿流而过,周边气候相对温和,素有“藏北江南”之称。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前,据传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因风水上佳选址建寺。</p> 怒江第一湾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湾有两个主要位置,分别位于西藏那曲比如县和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走的怒江第一湾在西藏那曲比如县的位置具体位于558国道旁,从那曲到比如县城的途中。这里的怒江第一湾海拔4900米,是真正的怒江第一弯所在地‌。</p> 萨普神山 <p class="ql-block">‌萨普神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适合徒步、摄影和体验藏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萨普神山,也称萨普雪山,它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羊秀乡普宗沟境内山峰,主峰被尊为当地的神山之王,最高峰为6956米。为藏传佛教中的苯教神山之一,藏东地区第一高峰。</p> <p class="ql-block">‌萨普神山有外湖和内湖之分,外湖撒木措是神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湖水清澈,与雪山相映成趣。游客可以在湖边自由活动,享受悠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从外湖经过小桥可以进入内湖,内湖可以近距离观赏萨普冰川的雄伟壮观。目前仅限越野车或骑马进入‌,需另外购买交通费,或徒步进入(单程九公里)。这个景区的夏秋季节,会有绿草小花,而且湖面冰层己解冻,视觉效果更好。</p> <p class="ql-block">‌萨普神山的美集中体现在其雪山与湖泊的壮丽交融、四季变幻的奇景以及深厚的宗教文化中。‌</p> <p class="ql-block">‌萨普神山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心灵的归宿,仰望它能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与安宁,将自然景观与精神信仰结合,体现藏地文化中“神山圣湖”的独特地位。</p> <p class="ql-block">比如县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境内,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该县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据说文成公主曾在此停留,教授技艺,留下深刻历史印记。</p><p class="ql-block">原计划今晚入住比如县城,由于时间不够,便改在羊秀乡住宿。听说这里是熊出没的地方,果然晚上11点半有两只熊来到我们入住的民宿找吃食。</p> 第十三天 <p class="ql-block">昨晚下雪了,今早这里的大地披上了银装。我们早餐后倒回比如县,再从如县城前往索县,然后走出西藏进入青海。</p> <p class="ql-block">夏拉山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海拔5072米,以险峻的雪山地形和恶劣的气候条件著称,是当地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卡。</p> <p class="ql-block">‌夏拉山山路崎岖,山顶常年寒风呼啸,冰雪覆盖期长,路面常因积雪和冰冻变得异常湿滑,冬季尤其危险,对车辆通行构成极大挑战。</p> <p class="ql-block">康庆拉山垭口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与巴青县之间的重要交通隘口,海拔5300米,以高海拔、险峻盘山路和壮阔的自然景观著称。 ‌</p> <p class="ql-block">康庆拉山盘山公路蜿蜒陡峭,部分路段无护栏,多180度急弯,对司机技术具有挑战性。这里是西藏高海拔交通要道,垭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俯瞰连绵群山和河谷,具有苍凉壮美之感。</span></p> 赞丹寺 <p class="ql-block">赞丹寺,全称“索秀甘丹培金林” ,坐落在西藏那曲市索县县城,距离那曲市约220公里。相传,这里是史诗《格萨尔王传》里格萨尔王爱妃森江珠牡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庙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建筑群体分为红白两部分,错落有致。红宫居中,主要用于佛神供奉及宗教事务;白宫分布在两旁和后方,是僧人生活起居之所。其建筑布局因酷似布达拉宫,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p> <p class="ql-block">‌杂多县‌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地处澜沧江源头,素有“澜沧江源第一县、长江南源第一县”之称。据说这里出产的冬虫夏草品质很好,是虫草之乡。</p> 第十四天 <p class="ql-block">昨晚入住青海省的杂多县,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早上的杂多县被冰雪覆盖,仿佛又进入的冬季。</p> 文成公主庙和纪念馆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来到文成公主纪念馆和公主庙参观,了解当年公主进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入藏不仅是政治联姻,更通过技术传播、宗教交流与民族和解,成为汉藏文化融合的里程碑事件,其影响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走不到的地方是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这句话深刻表达了文成公主远离故土、远嫁他乡的无奈与思乡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远方的憧憬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p> 新寨玛尼石堆 <p class="ql-block">新寨玛尼石堆(藏语称“多崩”)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新寨村,海拔3600余米,由藏传佛教高僧嘉那活佛于18世纪初创建,现存玛尼石约20-25亿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玛尼石堆,被誉为“与圣地拉萨媲美”的佛教圣地,兼具宗教、文化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最大的玛尼石堆,其东西长度超240米,堆积高度达6米,玛尼石数量超过25亿块,面积堪比两个足球场‌。</p> <p class="ql-block">石面镌刻的六字真言、佛像等色彩鲜明,技艺精湛,形成如“红色城墙”般的壮观景象‌。2005年获吉尼斯“最大玛尼石堆”认证,现规模远超记录数据。</p> <p class="ql-block">这里拥有20多亿块玛尼石,刻有近200亿字经文,被称为“世界第一石刻图书馆”。藏传佛教重要圣地,游客可感受转经祈福的庄重氛围,需注意避免踩踏或搬动玛尼石。</p> <p class="ql-block">原计划今晚在玛多县住宿,由于那里的海拔高,酒店没有供氧,所以改为在西宁住,为此今天把明天的行程一起走了,共行驶了1100公里。不但开车的辛苦,座车的我们也累,幸好沿途风景不错,缓解了一些疲惫。</p> <p class="ql-block">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辖县,地处青藏高原中部,澜沧江(湄公河)发源地,以“澜沧江源第一县”著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均海拔4290米,地势西高东低,气候以高原寒带为主,年均气温-2℃,无四季之分仅冷暖两季之别。</span></p><p class="ql-block"><br></p> 第十五天 <p class="ql-block">今早睡到自然醒,吃过早餐想去省博物馆参观,上网预约才发现今天闭馆,只好逛商场买东西。</p> 塔尔寺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我和亚静去参观塔尔寺。</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千年古刹,<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藏高原的明珠。这里</span>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信仰与智慧的圣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独特韵味,不仅在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更在于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了信仰的力量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当你踏入塔尔寺,便步入了虔诚与神秘的圣地,历史与文化交织。站在大殿前,看着面前的经幡随风飘扬,内心涌上一股敬畏之情,仿佛可以触摸到信仰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艺术三绝”指的是‌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这三项技艺不仅是塔尔寺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藏族艺术的重要代表。</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栩栩如生,远近闻名;塔尔寺的壁画,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塔尔寺的堆绣画面层次分明,具有藏传佛教的艺术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4月22日,踏上阿里土地,我们便全方位领略天堂般的绝美景致。</span>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组成的“神山圣湖”被视为藏地最圣洁的象征;转山途中的朝圣者与自然景观交融,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扎达土林、大地之树等地质奇观展现了沧海变迁的壮丽;古格王朝遗址在日落时分呈现悲壮之美,残垣与星空下的王宫仿佛诉说着神秘王国的兴衰‌;千年古寺和天葬仪式,揭示了藏地文明的多元与延续……</p> <p class="ql-block">旅途中我们克服身体的高原反应,走过阿里之境, 狂野之路, 感受高原的辽阔与壮美。经历“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的切身体会,让心灵在这片净土上得到释放和自由。</p> <p class="ql-block">本次旅行从4月21日~5月7日,拉萨出发,走阿里环线至那曲,再走唐蕃古道出藏入青,至西宁结束行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汽车行驶了7600公里。感谢司机兼摄影师小罗师傅的用心服务,感谢薛大哥对我们的帮助和照顾,让我们渡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这段经历我将终身难忘,祝愿大家幸福安康,有缘再见再同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