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聊城水上古城

新刀剑梅

<p class="ql-block">光岳楼:这座楼位于中华水上古城正中央,其主体结构建于1374年(明洪武七年),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它在形式上承袭了宋元楼阁遗制,在结构上继承了唐宋传统。光岳楼由楼基和主楼两部分组成,主楼为木结构,通高和四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其不可超越 。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瑛”碑,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题写的匾额、楹联都极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海源阁:它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海源阁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藏书楼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供杨氏先人牌位,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p> <p class="ql-block">城墙:古城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 ,明洪武五年(1372),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城墙周长3.5千米,高11.7米,顶宽6.7米,基厚11.7米。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因此古城又被称为“凤凰城”。</p> <p class="ql-block">城门楼:四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最初东曰“春熙”,西曰“清远”,南曰“正德”,北曰“宣武” 。明万历七年(1579),4城门楼更名,东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熏”,北曰“锁钥”。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2楼 ,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又有“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p> <p class="ql-block">楼北大街:作为古城内的重要街道之一,这里以餐饮类为主,汇聚了全国知名餐饮品牌、中华老字号,还有本省市地方餐饮、传统小吃等各类美食。走在这条街上,能闻到各种食物的香气,无论是想吃本地特色的东阿驴肉,还是品尝其他地方风味,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同时,这里还会有曲艺演出,食客们在享受美食之余,还能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楼南大街:主要以驿站类业态为主,分布着具有地方特色风情、历史文化风格的酒店、宾馆,让游客能体验到独特的住宿氛围。还有茶楼、酒吧、戏院 、演绎广场、咖啡厅、时尚简餐厅、KTV等休闲娱乐场所。逛累了古城,可以在这里找一家茶楼坐下,品一杯香茗,或者晚上去酒吧感受热闹的氛围,丰富的选择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休闲需求。</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位于光岳楼二层楼内,是由板壁围成的一个长方形室,其中又分为大、小间,周围金柱。方室南向中间辟门,左右开圆窗,仰视之上为空井,可见四层梁架。此室过去为供“文昌帝君”之用,故而得名。清代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六次东巡,九次过东昌府,五次登光岳楼,并多次住在文昌阁内,还先后为光岳楼赋诗十三首,因此文昌阁也叫“乾隆行宫” ,阁内塑有乾隆像以供纪念。</p> <p class="ql-block">楼西大街:这条街充满了文化气息,以本地文化展示,博物馆,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产品,氧吧,陶吧等时尚小吧等为主。游客可以走进博物馆,深入了解聊城的历史文化,也能在传统手工艺店挑选精美的手工艺品作为纪念品。在氧吧、陶吧里放松身心,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感受古城文化与现代休闲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不灭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东昌湖:古城被6.3平方公里的东昌湖包围,形成“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湖一体”的独特景观 。湖水清澈,湖面上游船往来,周边绿树成荫。沿着湖边漫步,微风拂面,能看到古城的城墙和建筑倒映在水中,风景如画。夏季还能看到湖中的荷花盛开,一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是游客休闲赏景的好去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