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是在温州读的大学,毕业后的我却从未正儿八经地逛过温州,无论从情感上,还是距离上来讲,都是说不过去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事,也改变了城市的模样。处于网络发达的年代,通过碎片化信息对事物的了解终究还是过于肤浅,眼见为实,我还是满怀期待能去那儿走一走看一看,真真切切地感知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想法愈发迫切。去年10月下旬的一天,打定主意的我跟随克勤的车去往温州,途经丽岙下川,这片因S3线项目拆迁的土地,已褪去往日烟火,一片荒凉,只留下几座老门台在孤独的守望。这样的拆迁现场自然少不了“门牌大叔”克勤的身影。我们下车行至桥边,四周尽是断壁残垣,唯有一座老宅孑然伫立,空旷幽深,其占地面积足有千平米。踱步至老宅后门,有一条小河流经此处,河边两株桂花树映入眼帘,花开正盛,金黄细碎的花瓣簌簌洒落,台阶、地面、水面皆被铺满,似在展示这里曾经拥有过的辉煌,与周遭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是水面上,飘落的桂花沿着堤岸的水流缓缓流淌,蜿蜒成一条馥郁的花带,如梦似幻,美得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看着眼前景象,不禁想起琦君笔下摇落桂花的温馨场景——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晃,桂花纷纷飘落,落得满头满身,那“好香的雨”仿佛也落在了心头;也忆起高诵芬《山居杂忆》中描述的采桂之法,整枝带花剪下,再细细摘花去蒂。可在我看来,如此采花实在过于残忍,桂花本应轻盈飘落,何必强行折枝?</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将扎紧袖口后的衣服平铺在地,然后轻轻摇晃树枝。霎时间,桂花如金色的雨,簌簌落入衣服的怀抱里。不过片刻,两衣袖便被装得满满当当。捧起一把桂花,湿漉漉的花瓣带着醉人的甜香,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温州回来后,便与家人忙乎开了,一起将衣袖里湿润的桂花倒出来,摊在米筛里,仔细拣去枝叶,又用微波炉烘干、晾晒。可即便如此,桂花中仍夹杂着不少梗茎与蒂。由于制作程序过于复杂,想要制成书中描绘的酸梅味桂花糖泥怕是难以实现了。于是家人另辟蹊径,根据小红书按图索骥,将浸泡晾晒后的桂花再次分拣干净,然后将桂花、蜂蜜、白糖在玻璃瓶里分层铺设,充分渗透后,再密封冷藏保管,所谓的桂花蜜就算大功告成了。又将剩余的桂花干用真空袋包装,收进罐子,准备和着茶叶泡茶试试,期待着冲泡时能氤氲出满室芬芳。</p> <p class="ql-block">之前见过最多的就是集云山水库边的桂花树,一字儿排开,有十多株,每年的花开季节,我都会骑车去观赏,但那里的枝干没这的粗壮,花开得也没这般茂盛。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的人,花木也同理。与老宅相伴的这两株桂花树,在拆迁的浪潮中默默坚守,绽放出最后的绚烂。它们看尽世间的繁华,见证着此地的变迁,承载着过往的岁月与记忆。或许不久后,这片土地将旧貌换新颜,这两株桂花树要么消亡要么重生。但这份桂香,这份与桂花相遇、采撷的美好时光,会永远镌刻在心底。它让我明白,在时代的更迭中,有些东西虽会消逝,却能以另一种方式——或一份甜蜜,或一缕香气,或一段回忆,永远留存。就像收藏的桂花蜜、桂花干,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慢慢释放芬芳,温暖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