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孔庙和国子监。第一次来国子监参观还是在40多年前。这次参观我已是酝酿很久的事。这次来前,我认真做了准备。不光是查怎么去,主要是在旅途随身听中查到参观博物馆的行进路线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提前打印出来,方便游览,做到心中有数。去前认</span>真收听了孔庙和国子监中的每一个景点介绍,并做了简单记录。为今天的参观做了认真的备课。</p> <p class="ql-block"> 这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参观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景点讲解图。那些是必打卡点,做了清楚标记。</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边听边做的笔记,并把每一处在图上做了标记。</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不错,万里无云,气候适合出游。我们兵分两路出发,在国子监门口集合。我们先后没差几分钟到达。</p> <p class="ql-block"> 这是走进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景区的国子监街头一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汇合。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是北京现存唯一遵循『左庙右学』古制的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作为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和皇帝祭孔场所,现为国家4A级景区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保存进士题名碑、十三经刻石碑林等珍贵文物,完整展现了古代科举制度与儒家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孔庙入口:“先师门”进入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一位身着蓝色志愿者服装的讲解员等候在这里。正和我们的意。不多时,陆续进入博物馆的游客聚在一起,跟随者讲解员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参观。</p> <p class="ql-block">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简介。</p> <p class="ql-block"> 在大成门前,介绍了孔庙和国子监为什么在一起,孔庙在左,学堂国子监在右。介绍了孔庙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 孔子行教像前,介绍了孔子的生平。</p> <p class="ql-block">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山东省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他“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年五十,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春秋》,以传述六艺为终身志业。</p><p class="ql-block">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他的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了深广影响。</p> <p class="ql-block"> 孔子加号碑。</p> <p class="ql-block"> 重点介绍了进士题名碑。</p> <p class="ql-block"> 刘墉碑前,介绍了刘墉。</p> <p class="ql-block">刘墉碑</p> <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清代的进士题名碑。</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进入二进院的大成门。</p> <p class="ql-block"> 乾隆石鼓。</p> <p class="ql-block"> 位于孔庙二进院的平定四部,平定金川,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p> <p class="ql-block"> 大成门前的这棵树是:触奸柏。</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 北京孔庙大成殿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孔的场所。有着很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在大成殿前祭拜孔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三进院,这里有崇圣祠。有孔子的玉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 孔庙国学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这座塑像是孔子的等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 进入乾隆石经馆</p> <p class="ql-block"> 乾隆御书大学碑。</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乾隆十三经的刻石。</p> <p class="ql-block"> 十三经是儒家经典的统称。</p> <p class="ql-block"> 离开孔庙进入国子监。</p> <p class="ql-block">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官方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始建于晋代,定型于隋唐,延续至清末,历时1600余年,对古代教育、文化及中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太学门国家最高学府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的琉璃牌坊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修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牌坊的形制为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所有木构架部分均采用花色琉璃贴面,楼上覆黄色琉璃瓦,架以绿色琉璃斗拱。牌坊的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正面为“圜桥教泽”,背面为“学海节观”,象征着教育通化四方和教育如海洋般深广。</p> <p class="ql-block"> 辟雍殿是北京国子监的核心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次年竣工,是现存唯一一座专为皇帝讲学建造的宫殿。其名源自周代“天子之学曰辟雍”的传统,象征教化四方,建筑形制遵循“外圆内方”的礼制理念,四周环水,中央为方形殿宇,体现“天圆地方”的宇宙观。</p> <p class="ql-block"> 辟雍国家最高学府,皇帝讲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正门悬挂乾隆御书“辟雍”华带匾,边框为七彩九龙祥云圆雕,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 记得曾经看过这么一段文字,在辟雍皇帝讲学时,学生也是分为几等。高官坐在辟雍殿里直接聆听皇帝讲学。外面按官职由高到低,由近及远由传话员复述皇帝讲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殿基为汉白玉石台,周围环绕圆形水池(直径约19丈),池上架四座石桥连通四方,构成“辟雍环水”的经典形制。</p> <p class="ql-block"> 皇帝讲学:乾隆五十年(1785年)首次举行“临雍讲学”典礼,后续清代皇帝均沿用此制。讲学时,王公大臣与监生跪于桥边聆听,仪式伴有钟鼓、焚香,场面恢宏。</p> <p class="ql-block"> 作为古代最高学府的标志性建筑,辟雍殿承载了“礼乐教化”的儒家思想,是元、明、清三代太学教育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重檐四角攒尖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鎏金宝顶,四面设三交六碗菱花门窗,绘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p> <p class="ql-block"> 殿内采用抹角架梁技术,无立柱遮挡,形成穹隆顶,空间开阔,便于皇帝讲学。</p> <p class="ql-block"> 这是皇帝讲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跟着义务讲解员,结束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游览。从心底感谢这些志愿者,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谢过讲解员,我们开始自行游览。</p> <p class="ql-block"> 通过跟随讲解员的游览加深了我对孔庙和国子监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这里相当有现在学校的教导处。对违纪的学生训导,惩戒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金榜题名牌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科举展没有对外展出,虽没有金榜题名的机会了,我们在门外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独占鳌头。</p> <p class="ql-block"> 借此吉言很多考生会在考试前来摸摸这个鳌的头。</p> <p class="ql-block"> 要离开国子监了,请一位年轻人帮我们拍了合影。。</p> <p class="ql-block"> 再次回到孔庙细看看。</p> <p class="ql-block"> 我们整理衣冠,带着崇敬之心回到孔庙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这些碑很多都是御制碑。</p> <p class="ql-block"> 从“集贤门”走出国子监,不远就是雍和宫。很多年没进去了,顺路来到雍和宫(半价)。进去烧了三炷香。祈求全家平安,健康。儿子、儿媳工作顺意。孙女学业进步。</p> <p class="ql-block"> 半天的游览,精神非常满足。相约下周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