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女童的专注力与学校教育之困: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齐洛娃

<p class="ql-block">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女孩,能够全神贯注地连续贴画六个小时,完成八本贴画书,期间既不需要看手机,也不需要大人监督。而与此同时,四年级的小学生们在五天假期里仅需完成六页科学活动手册的抄写任务,却有近半数学生未能完成。这个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p> <p class="ql-block">三岁女童展现出的专注力令人惊叹。她不需要外界的督促和奖励,仅仅因为对贴画的热爱就能保持长时间的投入。这种由内而发的学习动力,正是当前教育体系中最稀缺的资源。当我们看到许多孩子在校靠老师严厉管教、在家靠家长监督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是否正在扼杀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求知欲?</p> <p class="ql-block">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女童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她对贴画的热情转化为持续的行动力,这种自发性的学习远比被动接受知识更为有效。反观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标准和应试要求,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当学习变成应付检查的任务时,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失去动力。</p> <p class="ql-block">当前教育体系存在一个根本性矛盾:我们期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却在用最不自主的方式教育孩子。统一的课程、标准化的考试、程式化的教学,这些都在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这个能够专注贴画六小时的女童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内在兴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育改革需要从重视学生的兴趣体验开始。首先,课程设置应该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让他们能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其次,教学方式要减少机械重复,增加探究和实践环节。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评价体系,不再单纯以完成作业的数量来衡量学习效果,而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热情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岁女童的贴画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真正热爱某件事时,专注和坚持就会自然发生。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培养出能完成作业的学生,而是培养出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终身学习者。唯有回归兴趣这个本源,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内驱力和创造力的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