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5日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p> <p class="ql-block"> 在日照海滨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乘着雨后的清爽,我们来到了五莲山。五莲山不高,却承载了足够的奇、险、怪、仙;五莲山不大,却装满了秀、幽、奥、旷。</p><p class="ql-block"> 广义的五莲山风景区包括五莲山、九仙山及龙潭大峡谷三景区,他们同属崂山余脉。时间有限,这次我们只游狭义的五莲山,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慢慢领略五莲山的神奇与雄秀。五莲山主峰五朵莲花峰海拔仅有515.7米,主景区仅有13平方公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五莲山将她的奇、险、怪、秀、幽、奥、旷一股脑的揉进这片“矮小”的区域,堪称山东小雁荡,置身其中,犹如走入了世外仙境。</p><p class="ql-block"> 十七年前,在日照的那些日子里,我忽略了海滨森林公园,但没有忽略五莲山,我曾只身一人登上五莲山,但是今天,我们从西门上山,面对五莲山的如此美景,我竟觉得如此陌生。那时我没有相机,智能手机尚未流行,也没有像徐霞客那样留下文字描述,甚至连记忆也仅限于山的名字,关于她的美,或被曾经年轻的我忽略,或被浮沉的人生丢弃在了生活的死海。</p> <p class="ql-block">水帘烟雨牌坊</p><p class="ql-block"> 水帘烟雨位于光明寺东北,有试剑石、一线天、仙人洞、养目潭、狮子窟、寿龟岩、铁胡同、水帘洞等景点。以水帘洞为中心,上有奇峰异石,下有深涧幽洞,景色怡人,身临其境,奥秘无穷。依水帘烟雨牌坊拾级而上,共有999级台阶,意味着九九长远,奔向光明。</p> 穿过水帘烟雨牌坊,便正式登山。今天是夏天的第一天,昨晚——春天的最后一晚——下了一场春夏交杯雨,沐浴了夜雨的五莲山,掩映在茂密的绿树之下,枝叶鲜脆纯净,空气清新怡人。 <div>滴水观音</div> 行不久处,有一浅洞,洞内有一池,名曰仙人池,池内立一佛像,为观音菩萨。菩萨慈祥温柔,恰如此时的五莲和日照。 遥望九仙山<div> 西门登山不久,向西眺望,可见九仙山,时间充足的话,五莲山、九仙山可以一起游玩,美丽加倍。</div> 石门<div> 像这样的石门在五莲山随处可见,宽可成石“胡同”,窄可到人无法通过的“一线天”。</div> <p class="ql-block">白石亭</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亭子叫什么,一身白石,就叫白石亭吧,这里是第一个远眺九仙山的观景台。</p> <p></p> <p class="ql-block">东坡醉酒</p><p class="ql-block"> 过一白石亭,游道东侧平台上有一石像半躺于地,斜倚着酒葫芦,仿佛醉酒在此小憩。人们至此,多半想到是"太白醉酒",其实这是"东坡醉酒"。苏轼在宋熙宁年间任密州太守时,多次登临此地,留下了"九仙今已压京东"等诗句,赞美五莲山、 九仙山"奇秀不减雁荡"。</p><p class="ql-block"> 酒葫芦旁有一背包,不知道是谁无意遗落,还是故意放在那的,仿佛苏轼也化身背包客。</p> <p class="ql-block">水帘洞</p><p class="ql-block"> 大自然以神来之手给五莲山创造了许多的洞天福地,并且赋予了一个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美名。水帘洞上下落差60余米、深80余米,洞口和洞内有多处水潭,雨季水流奔泻而下形成水帘,故曰"水帘洞”。</p> <p class="ql-block">水帘洞</p><p class="ql-block"> 水帘洞为断裂构造发育形成的狭缝,堆积了上部崩落的大石块,参差相叠形成了孔洞连通的石洞。</p> <p class="ql-block">水帘洞</p><p class="ql-block"> 只是当下降水较少,未见水帘。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洞内曲径通幽,五折而出,终年滴水成帘,春夏之交,入此洞冷气森森,如若盛夏入此,暑气顿消,可谓神仙洞府。</span></p> <p class="ql-block"> 五莲山遍布奇岩巧石,堪称奇石博物馆,诸如五老迎宾石、翁背婆石、试剑石、荷叶棚、石笋、石镜、蛤蟆石、鹦鹉石、水晶屏、清凉榻等,无不状如其名,形貌逼真。山光石景相辉映,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眺望马耳山</p><p class="ql-block"> 五莲山西侧向西北眺望,远方一山体犹如俯卧的骏马,马首位置双石并举、状如马耳,故称马耳山。它比五莲山还要高,位于五莲县与潍坊市诸城交界处,海拔717.8米,为鲁东南第一高山。</p> <p class="ql-block">鲤鱼跃龙门</p><p class="ql-block"> 一巨石形似鲤鱼高高跃起,见首不见尾, 其眼、嘴、腮、鳞历历可辨,动感十足。鱼眼为一原生晶洞风化而成,鱼腮由风化节理构成,石上细粒花岗岩脉中纵横交错的节理构成了其逼真的鳞片形象。</p> <p class="ql-block">狮子窟</p><p class="ql-block"> 水帘洞上行不远处,又开一洞,洞口高10余米,进深40余米,因山风吹入洞内如同狮吼而得名。原为"五莲山十胜"之一,清本升和尚作《五莲十胜歌》云:"此山秀气佳全发,何以空传狮子窟"。为沿南北走向的断裂发育而成的洞穴。</p> 狮子窟 铁胡同 <p class="ql-block">铁胡同</p><p class="ql-block"> 两石壁相对,壁立如削,宛若铁壁铜墙,长达百米,宽不足3米,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故名"铁胡同"。相传铁拐李为和关公比试,用铁拐击打所致。为楞伽峰南侧断裂构造经风化侵蚀而形成。</p> 铁胡同 <p class="ql-block"> 铁胡同上有一巨石,从不同的侧面看有不同的形状,靠近山体这一侧看状如蝴蝶。</p> <p class="ql-block"> 石体被“劈”出好几道交叉纵横的一线天,上窄下宽。</p> 试剑石 <p class="ql-block">试剑石</p><p class="ql-block"> 从外侧面看,似利剑将巨石从中间一劈两半,截面如刀削一样平整光滑,故名曰“试剑石”。海拔367米, 由中生代(~1.2亿年)中粒二长花岗岩沿节理劈开形成。</p> 试剑石 <p class="ql-block">风动石</p><p class="ql-block"> 石呈圆球状,径约2米,重逾10吨,举手推之便若不倒翁般摇摆不定因而得名。传说山中顽石积年累月地沉浸在佛音之中,终于劣根去除,能上下晃动也称作“顽石点头”。为花岗岩巨石经过上百万年球状风化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 五莲山与九仙山之间,青山错落连绵,阳光普照群山,层层嶂峦清新如洗。</p> 一顿攀登之后,是一段长长的山脊平路,路两侧松柏缠绕、悬崖绝壁,于山林中轻松而行,准备迎接更精彩的遇见。 观澜亭<div> 观澜亭1982年初建,于五莲山大悲峰前、光明寺东北方向的一块名曰菩提楼的巨石上,为观看群峰玉立、幽谷斑斓之意。此亭四柱四角木结构,飞翘角灰瓦建筑,亭周围置以栏杆。2001年重新修建成全花岩质四角凉亭。内置有青州市宗立成先生捐赠的青石料石桌、石凳一套。</div> 观澜亭上望日照大地。 松风径<div> 在山脊小道的尽头,有一三叉路,左侧通往望海峰,右侧可通过松风径绕道光明寺前往望海峰。我们选择走松风径。</div><div> 松风径环绕光明寺西、北、东三面直至望海峰下,由光明寺第五代主持泰雨和尚所辟,为五莲山前山主游览路径。松风径南为光明寺学屋旧址,一处为莲峰书院,又称第二学屋,是小和尚的启蒙学校,时间4年;另一处为雨花深处,又称第一学屋,学生从第二学屋选拔,是和尚接受较高等教育的场所,学习时间10年以上。</div> 望海峰<div> 松风径上遥望望海峰</div> 光明寺最高处 光明寺寺前全景图<div> 光明寺全称护国万寿光明寺,位于大悲峰前,左为望海峰,右为天竺峰,面对五莲峰,位置优越,钟灵毓秀。五莲山全山28峰,层峦叠嶂,山势峭拔、风光旖旎,犹如仙境。</div> 光明寺左侧望海峰 光明寺前方五莲峰<div> 五莲峰,全称五朵莲花峰,为五莲山的主峰,海拔515.7米。五峰并峙,一络相连,远望宛如莲花初放,明代万历皇帝将全山赐名“五莲山”。1947年成立的“五莲县”县名源出于此。遗憾的是从五莲山东、西两个大门入均无法抵达五莲峰,那里比较惊险,不是一般游客能到达的地方。</div> 大悲峰下佛龛 大悲峰下佛龛 大悲峰<div> 大悲峰在光明寺背后,从南面抬眼望去,峰虽陡峭峻秀而似不高,但其西、北两面壁立千仞峻拔险绝,不可登攀;清文学家曾评其“前为寺屏障,后为山藩篱”。</div> 大悲峰 大悲峰石刻字<div> 1989年,在五莲山实施了摩崖石刻工程,先后镌刻臧克家、武中奇等17位名人的题字。其中有“海右奇峰”、“五莲山”、“齐鲁奇观”、“天竺峰”、“五老迎宾”、“海右独秀”、“织女洞”、“云海”、“莲叶舟”等,为古老的五莲山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div> <p class="ql-block">云海石刻</p><p class="ql-block"> 大悲峰观云海处,斗大石刻“云海”二字,出处有究,示意人们去流云峡,驾驭涛涛祥云,体味仙人的飘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云海,可遇不可求。登山那么多,从未遇见。</span></p> 大悲峰遥望九仙山 光明寺 <div>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赐金千两,遣御马监太监张思忠督工,兴建护国万寿光明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落成。明崇祯及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多次复修和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寺院建筑群。</div> 光明寺大雄宝殿 鼎盛时期,全寺拥有楼、台、亭、阁150余间,僧众300余人,进香礼佛者络绎不绝。在清代,已成为与长清灵岩寺、青州法庆寺齐名的山东四大禅院之一(据 《山东通志》)。1947年毁圯,1985年前后修复。 光明寺正门 天竺峰<div> 光明殿正西的天竺峰,也称天柱峰,因状如顶天之柱,凌空矗立,陡峭如削;峰上有复有山,飞梁石;底部东侧,有如掌巨石覆其上,掌上五指分明,指甲隐约可辨,昂首望去,天竺峰似赖此掌擎托,蔚为壮观。天竺峰也不是一般游客可到达的地方,只有攀岩高手方可借助绳索而上。</div> <p class="ql-block">望海峰</p><p class="ql-block"> 望海峰与天竺峰遥相对峙,险奇陡峻,气势巍峨。<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五莲山志载:"望海峰,突兀霄汉间。东南去海百里,望之若在膝前"。峰上石刻颇丰。</span></p> 步步生莲 观音殿观景台看光明寺和天竺峰 观音殿观景台看天竺峰、大悲峰和光明寺 天竺峰和五莲峰<div><br></div> 天竺峰和五莲峰之间有一巨石,从观音殿观景台可以看见石上站了好几个人,他们应该都是攀登五莲峰的人。有机会,我也要去。 望海峰登峰路 望海峰下看光明寺及周围山峰 <p></p> <p></p> 望海峰“齐鲁奇观”石刻 望海峰 望海峰 望海峰上看光明寺 <p></p> <p></p> 望海峰 望海峰上看天竺峰和五莲峰 <p class="ql-block">望海峰</p><p class="ql-block"> 望海峰<span style="font-size:18px;">峰顶有巨石相拱成棚,壮若洪波涌起,因名石浪棚,棚内可容多人,夏日登临者于此小憩,但觉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犹如置身瑶台琼阁。上有古人大字题刻“石浪飞空”。</span></p> <p class="ql-block"> 望海峰峰顶观群山环绕光明寺是五莲山最极致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望海楼</p><p class="ql-block"> 峰上有清代建筑望海楼,三层八角,青砖灰瓦,登高可遥望黄海,海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望海峰观群峰</p><p class="ql-block"> 五莲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其他如挂月峰、剑槊峰、玉烛峰、吐日峰、虎头峰等二十余峰,或形奇,或势伟,别具风采,各有千秋。</span></p> 望海峰石刻 <p class="ql-block">海蚀洞穴</p><p class="ql-block"> 五莲山望海楼中生代(~1.2亿年)中粒二长花岗岩发育海蚀洞穴,说明这里曾经位于海平面遭受海浪侵蚀,后经构造抬升到现在的位置。</p> 望海峰是普通游客登山的终点,离开望海峰,便可以沿东面山道下山,由于东坡山势较缓,且游客落客区(山门)建在半山腰位置,很快便可以下山,然后乘坐景交车快速驶出景区。 <p class="ql-block">立雪亭</p><p class="ql-block"> 五莲山立雪亭也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天柱峰</p> 海右奇峰石刻<div> 五莲山遍山峰石,或雄伟,或形奇,或秀美,各具风格,仪表万千。<br></div> 杜鹃花园<div> 此峰密林深处有杜鹃花园,我本以为这个季节还能看到杜鹃花,刚要进去,被熟知此处的一位大哥拦住,说此时杜鹃花已败,于是没有再上去。</div> 五莲仙境<div> 清朝侍读大学士翁正春将五莲山与泰山、崂山相提并论:“岱以崇隆显,崂以幽窅显,莲以峭削海”。如果让我给山东名山排个名,我会排:泰山、崂山、蒙山、五莲山、沂山。五莲山景色不输泰、崂、蒙,唯一的不足是海拔不够高、面积不够大。<br></div> 风车 五老迎宾<div> 五老峰下的五老石,仿佛五位老者,从林间走出,喜迎贵宾,居前一位,身着长衫,挺身背手,不仅五官俱全,须眉可辨,且笑容可掬,风度翩翩,惟妙惟肖。</div> 苏轼题刻<div>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于熙宁年间(1074-1076 )知密州时、多次登游五莲、九仙二山,留下"奇秀不减雁荡"的赞誉,曾赋诗《次韵周邠寄雁落山图》: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唱雪风。二华行看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div> 此次五莲山之行,尽情领略了山之雄奇与灵秀,填补了我自17年前游览此处的记忆空白。这里离家并不远,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来到这里,因为在山的对面,还有一座九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