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们老俩口4月8日农历三月十一腰缠十万分,高铁🚅上扬州,来欣赏二分明月夜。</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扬州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是中国运河第一城,也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三月的扬州鲜花怒放,姹紫嫣红,满目缤纷,芬芳怡人。难怪那么多的诗人千百年以来,乐此不彼用诗来赞美这座美丽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来扬州第一天就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三月的扬州不仅风光美,人文素养也极好。从扬州东站到酒店的二十分钟车程里,司机朱师傅和先生你一句,我一句斗起有关扬州的诗来。除李白外,孟浩然、杜牧、佚名、张若虚、徐凝等等大诗人名字都蹦了出来。这段斗诗佳话让我忍俊不禁也更喜欢扬州了。</p> <p class="ql-block">扬州瘦西湖有着“人间天堂”的美称。瘦西湖有四个门。我们从南门进,北门出。</p> <p class="ql-block">一踏进瘦西湖春日盛景徐徐展开,扬州千年的美景浓缩在这瘦西湖的两岸,美的不似人间。</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一步一景,洞洞有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扬州的盐商为了迎接他,就在河道的两岸开始建私家园宅亭台楼阁,就形成了瘦西湖沿湖两岸的24景。从瘦西湖的南大门开始步行游览瘦西湖,一路可达24桥景区。一进门就是瘦西湖的第一景——长堤春柳。“长堤春柳”又称“柳堤”、“隋堤柳”,起始于虹桥西岸,沿堤岸遍植柳树、桃花,形成狭长的带状景观,<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条“长堤春柳”堤长有六百余米,旁边是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树树桃花见柳花真是桃红柳绿,姹紫嫣红。</span>堤边楼台、花草、湖水迤逦展开,是瘦西湖文化景观的渲染之篇。</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的柳树跟别的地方不一样,他们居然有姓。当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发大运河,并且让人在大运河两岸种上柳树。他还亲自栽了一棵,并赐姓为杨。所以后来人们把柳树叫做杨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堤春柳走到头是徐园。徐园1915年建于原“桃花坞”旧址。为纪念军阀徐宝山而建的祠园。这个园字里边像不像一个“虎”字,徐宝山外号就是徐老虎。门头如望日的满月,门额书“徐园”两字,一楷一草,别有风味,为吉亮工所书。题字乃扬州书法家风先生墨宝。</span></p> <p class="ql-block">徐园名为祠堂,其实它早已淡化了祠字的内容。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有主清馆、青泥馆,是当年徐宝山的讲堂。</p> <p class="ql-block">馆前两具南梁时期的镇水之物铁镬,立有《铁镬记》碑文,距今1400多年。</p> <p class="ql-block">徐园的黄石假山是黄石叠砌的荷花池,环抱着一池春水,锦鲤穿梭在莲叶间,搅碎满池光影。主厅“听鹂馆”,取杜子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徐园与小金山隔水相对。园西南土阜上遍植桃花,正值春季花期,红白相间,清香袭人。</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我们眼前出现了绿树红桥。扬州多红桥多柳树。穿过小虹桥我们就来到了湖上蓬莱小金山。小金山又名“梅岭春深”。</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小岛,<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湖上园林的代表。当时</span>盐商为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路开挖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便是小金山的由来。小金山内置有一块船形钟乳石是宋代花石纲遗物,是瘦西湖的镇园之宝。这里有瘦西湖镇园之宝青花瓷屏风,左侧是乾隆馆,后侧有玉板桥,山上的风亭是观赏湖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澄鲜水榭</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然大盆景。这是来自于广西的一整块儿钟乳石。每逢梅雨季节,这里就会长满了青苔。</p> <p class="ql-block">关帝殿在小金山庭院,传说当年主人为感谢关帝托梦成功堆土成山,特在此建殿。关帝殿内有楹联两副:义感长春,好指青山开画境;威闻武圣,真凭赤胆薄云天。名山融画卷,草木幽深呈景物多姿,乃给清心传胜迹;戎服读春秋,英雄儒雅看人间正气,常随素壁焕光华。</p> <p class="ql-block">这棵银杏古树原属扬州石塔寺,石塔寺建于晋朝,唐开成年间因珍藏供奉佛指舍利建石塔,遂改名为石塔寺。1952年,石塔寺的千年银杏遭雷劈成两半,其中一段雷劈残干被移栽于瘦西湖小金山玉佛洞旁,成就了小金山“枯木逢春”一景。</p> <p class="ql-block">启功题字:琼枝玉树</p> <p class="ql-block">玉板桥</p> <p class="ql-block">梅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顺着湖当中的这条小道一直往前走就是钓鱼台。</span>钓鱼台是中国名亭建筑之一,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因而得名。这里是中国拍照的天花板的地方。钓鱼台并非如此简单而建,这座黄色的小亭子是瘦西湖造园艺术的高潮,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形孔门三间,正中间的孔门可望见远处的五亭桥,左侧孔门可见湖畔的白塔,营造出独特的框景艺术。若人立于亭内两孔间斜45度角的位置,那么正面孔门呈现正圆形,而侧孔门呈椭圆形,此时五亭桥横卧碧波似莲花绽开,白塔竖立直指云端,两处美景尽收进一幅画面中,景中有景,画中有画,借景之绝妙,加上钓鱼台一景,可谓是坐拥三景。当阳光洒向湖面,波光粼粼的湖水映衬着钓鱼台如镶嵌在瘦西湖中的一颗宝石,璀璨夺目。游客太多了,我们只能匆匆打卡而过。</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桥下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是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五亭桥横亘瘦西湖南北两岸,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桥墩下共开十五券洞,造型独特,被茅以升誉为“中国最秀美的桥”。</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宛如一朵玉雕的莲花绽放湖面,五座攒尖顶亭阁以飞虹般的桥身相连,琉璃瓦在阳光下流转着温润光晕。每当风起,檐角铜铃便奏起清脆和鸣,与桥下的桨声、湖心的鱼跃声交织成灵动的韵律。毗邻的白塔如婷婷玉立的少女,汉白玉塔身倒映水中,晨光暮色里皆泛着圣洁的柔光,与五亭桥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白塔位于五亭桥南,是清乾隆四十九年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建造的。白塔高30余米,呈古梅瓶状,集南北风格于一体,是一座砖砌喇嘛塔,由十三天、龛和塔基三部分组成,通体洁白,分三层,塔身内供奉观音大士像,相传还有“一夜造白塔”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也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人称之中国“湖上台榭第一”。</span>建筑风格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的宏大气派,所有的建筑都选用了绿色的琉璃瓦朱栋、白玉的玉体金顶,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而建。瓦顶全用绿琉璃筒瓦,体现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手书唐杜牧诗</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书坊</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景区——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从侧面烘托出扬州包括二十四桥一带的月色之美。</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是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出自唐代著名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诗让二十四桥闻名遐迩,将桥与明月、玉人相结合,营造出优美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的汉白玉栏杆在阳光下泛着珍珠光泽,24级台阶蜿蜒而上,仿佛通向诗境深处。倚栏眺望,桥下碧水悠悠,远处画舫载着吴侬软语缓缓划过,恍惚间,杜牧笔下玉人吹箫的雅韵穿越千年,化作眼前的一湖春色。</p> <p class="ql-block">静香书屋乃乾隆年间盐商旧筑,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常往来于此,今日复建。匾额四字乃集金农墨迹而成,字体方整朴拙,笔力雄劲。金农以画梅著称,今日屋内陈设雕有梅花,屋外也遍种梅花。</p> <p class="ql-block">盆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扬派盆景博物馆室外展区北端,有一块四面环水的岛状区域,花木掩映,景色秀美。这里是2013国际盆景大会纪念岛,景名为"疏林观风"。岛上立有《2013国际盆景大会扬州宣言》石碑,并种植有大会纪念树。</p> <p class="ql-block">远处可见大明寺栖灵塔</p> <p class="ql-block">石壁流淙</p> <p class="ql-block">漫步瘦西湖畔,每一步皆是诗意,每一瞥尽是风情;沿着湖畔前行,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些建筑不仅是精湛技艺的体现,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游览瘦西湖,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我们得以抛开尘世的喧嚣与烦恼,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融,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