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峤韵润音

<p class="ql-block">清晨七点,我已收拾停当。想到即将游览梵蒂冈这个神秘而神圣的地方,心中便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我决定先到台伯河边转转,感受一下这座城市清晨的气息。然而,刚走出酒店,我就陷入了困境——在陌生的街道上辨不出东南西北,更糟糕的是,我不通当地语言,心中不免紧张起来。但这座异域城市独特的魅力,又像磁石般吸引着我去探索。于是,我鼓起勇气,凭着感觉朝着宽敞些的街道走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冷冷清清,远处高大的地中海松被雾气笼罩,朦胧中透着一丝神秘。一辆有轨电车呼啸驶过,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忽然,一辆老菲亚特轿车贴着路沿急刹停下,蓄着络腮胡的司机探出头冲我喊话,手指急促地敲打车窗。我左右张望,四周空无一人,紧张的心情与清晨的寒意一同爬上脊椎。虽然听不懂他说的话,但看他往车上指的手势,我猜测大概是拉客的黑车。我慌忙摆手,蹩出两个单词:“NO,NO。”然后匆匆原路返回酒店。此时,街角面包店刚亮起暖黄的灯,这座被称为“永恒之城”的罗马,似乎还没从周末的懒觉中完全苏醒。</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到了周末九点钟,罗马仿佛依旧沉浸在梦乡之中,街道上只有零星车辆驶过,安静得令人意外。我站在梵蒂冈城墙下,赭石色的高墙向两侧绵延,每隔几米就嵌着带翼天使或执剑圣人的浮雕。这些精美的雕塑栩栩如生,不断吸引着我的目光,手中的快门声接连不断。白鸽不时从墙头掠过,这座被围墙围起的地方,宛如一座神秘而宏伟的深宅大院。这里便是那个独特的“国中之国”梵蒂冈,其名字意为“先知之城”,而这道围墙,就是它的国界线。</p> <p class="ql-block">说起来,梵蒂冈实在太小了,全国人口仅有800多人,国土面积不过20个足球场那么大,绕着走一圈半个小时就足够了,用“弹丸之地”形容它,再贴切不过。然而,谁能想到,这么个小小的地方,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是天主教的中心,是十几亿教徒心中的圣地。快到大门时,荷枪实弹的军人和装甲车映入眼帘,还有不少警察在执勤。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古老岗亭旁,身着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蓝红条纹制服的瑞士卫队。眼前的景象,宛如一幅荒诞又和谐的拼贴画。大门处已经打开多个安检门,人们排着队有序进入,队伍越拉越长,形成了一条流动的长龙。</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圣彼得广场,我瞬间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据说这里能容纳30万人,但“震撼”二字,远远不足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站在广场上,我仿佛整个人都飘了起来,脑子一片空白,只知道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巴洛克的窒息”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42米高的方尖碑,它由一整块石头雕琢而成,重达320吨,且是从希腊运来的。遥想一千多年前,人们究竟是如何运输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实在难以想象,这其中满满的都是古人的智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广场两旁对称分布着两个喷水池,象征着上帝给予的生命之源。再看那弧形的两排巨大石柱走廊,每一根石柱都需三四个大人才能合抱过来。284根巨柱托起140尊圣人雕像,仿佛是上帝伸出的臂膀,护佑着每一位信徒。我想把整个广场完整地拍下来,可惜受角度限制,怎么都拍不全。</p> <p class="ql-block">正遗憾时,一位背着行囊的年轻神职人员走进了我的镜头,他步伐坚定,好像正从这里出发,要去远方传播神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广场正面便是圣彼得大教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它能同时容纳6万人诵经,这数字令人震惊。我随着人流,将书上介绍的内容与现实一一对照。排队从侧面买了登顶的票,8欧元一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幅全世界都见过的“权杖”形广场全景图,这画面催促着我朝着顶端攀登。</p> <p class="ql-block">楼梯盘旋向上,越往上越窄,到后来只能容一人通过,而且还向内倾斜。窗户也变成了几寸宽的细缝,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得扶着墙才能前行。我爬得气喘吁吁,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汗水湿透了衣衫,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终于听到有人说“到了”,我长舒一口气,走进教堂大厅内部的观光台。神父的诵经声在大厅回荡,那声音仿佛充满了整个世界,我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压低声音。柔和的光线洒在每个人身上,让人感觉无比通透,那一刻,心中只剩下虔诚。</p> <p class="ql-block">我抬头仰望,眼前一片金碧辉煌。穹顶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巅峰的代表。这样的作品,只诞生在梵蒂冈,只出现在那个时代,也许真的是神赋予了创作者灵感,不然怎么至今都无人超越呢?</p> <p class="ql-block">低头俯瞰,大厅里坐满了信徒,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容,听不懂他们的话语,但那份庄严肃穆的氛围,却深深感染着我。我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往上爬。石台阶变成了铁制台阶,被无数人的脚步磨得发亮。终于到了顶端的观景台,这里被铁丝网围得严严实实,挤满了人,大家都忙着拍照。我也终于拍下了广场全景,和脑海中的画面完美重合。站在这个角度,无论身份地位,每个人看到的风景都一样,得到的感受也相似,或许,这就是上帝追求的境界吧。</p> <p class="ql-block">离开梵蒂冈时,我仰望这些精美的雕塑、宏伟的圣殿,心中不禁生出疑问:上帝需要这么多花岗岩吗?直到迈出圣彼得大教堂门槛,祷告声浪突然消失的刹那,答案从脚底震颤的花岗岩缝里渗了出来。米开朗基罗25岁雕刻的《圣母怜子》在侧殿幽光里流淌着温润的血色,贝尔尼尼的青铜华盖在百米穹顶下旋转成金色风暴,某位不知名信徒的泪珠正坠入圣彼得青铜像被摸得发亮的脚趾——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在进行着跨越千年的三重唱:神权的威压、艺术的暴烈、凡人卑微的祈愿。这些都成了我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曾在这片圣境中,我真切地感受过震撼与宁静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