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经历,尤其是出现在童年时代的第一次经历,在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具有重要意义,时时让人回味如饴、难以忘怀。这正所谓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去新华书店的经历发生在童年,我至今就没有忘记。而且这次经历,在我阅读生涯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初次见识了新华书店这个盈箱累箧都装不完的书的海洋的广阔,深层次扩大了我的阅读面,让我以后成为非新华书店不去的这座神圣殿堂的常客,成为一个无书不欢的人。</p><p class="ql-block"> 1980年8月,立秋之后不久,暑假假期还在继续。这时候,父亲带着已经结束小学二年级学习生活的10岁的我,踏上了去县新华书店的路途。年底将满43岁的父亲为什么在立秋过后才带我走长路去县新华书店呢?原因很简单,一是这时候相对清闲;二是他怕热,能躲开炎热天气就尽量躲开,而立秋过后天气相对要凉爽一些。</p><p class="ql-block"> 我要父亲带我去县新华书店的愿望好长时间了。这年春天,我的哥哥对我说了句话:“你看人家伟斌,已经开始看小说了,将来写的作文肯定比你好。”哥哥话中所说的伟斌,是我的堂弟,小我一岁,春天的时候已经在看长篇小说《连心锁》(克扬、戈基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73年10月第3版)了。他有借书的优越条件,因为我的叔父是公社(1984年5月撤社建乡)初级中学数学教师,跟化学教师兼图书管理员仝广泰比邻而住,关系很熟。1976年春天,当伟斌和我到中学叔父处玩耍时,叔父把伟斌和我带到仝广泰老师那里看连环画。在仝广泰老师那里,我看到了书架上有好多书,无比惊讶。就在叔父和仝老师交谈甚欢时,我和伟斌各自翻阅着连环画。伟斌在翻阅连环画《连心锁》时不小心把一页纸拽破了。看到这情景,我替伟斌担着心。没想到,仝广泰老师不但没说伟斌,还笑呵呵地连声说没事没事。</p><p class="ql-block"> 真是太巧了,四年前大字不识一个胡乱翻阅连环画《连心锁》,今天作为二年级学生又看同名长篇小说,堂弟伟斌跟《连心锁》缘分真不浅。无意间,从这个时候起,我对长篇小说《连心锁》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连环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牢牢地把它们记在了心里。我早就听高年级同学讲作文不好写,哥哥的训话又深深刺痛了我的自尊心,心里多少有了赶紧多读课外书的紧迫感。这时候,新华书店已经在我心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向堂弟借书说不清要借什么书,因此我决定有朝一日跟着父亲到县新华书店走一趟。身为大队大队长的父亲忙于农业生产和大队事务,我暂时把去县新华书店的愿望搁置起来。</p><p class="ql-block"> 当三夏大忙季节结束后,父亲看起来也不再那么忙碌的时候,我把去县新华书店买书提到了议事日程。我向父亲述说了心愿,让他在适当时候带我到县新华书店去买书,在那里能看着实物而挑选。尽管这时候我家经济拮据,但日子比以往强了一点。父亲虽然是耕种太阳的农民,但对读书,是坚决支持的,所以,他十分痛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p><p class="ql-block"> 立秋之后,就在父亲即将带我到县新华书店去的时候,天开始下起了雨。天一下雨,不便户外活动,我就阅读从伟斌那里早就借来的厚厚的故事书《京江怒涛——江苏民兵革命斗争故事选》。这本书的名字有点长,我干脆简称《京江怒涛》。由于连阴雨让天气变得稍微有点儿凉,于是我和衣侧着身子躺在被窝里,将书贴在粘满旧报纸的后炕墙上阅读。靠近我的墙上,是哥哥剪成一张一张的电影《豹子湾战斗》的海报。父亲躺在我旁边睡着,下雨天是他这个大忙人难得的休息时间。父亲静静地睡着,我静静地阅读着。我们父子俩互不打扰,各得自在。</p><p class="ql-block"> 这本《京江怒涛》,是农村版图书选编小组选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农村版图书选编小组选编图书,是共和国1960年代到1970年代特有的现象,图书只发农村,不发城市,是专门为农村文化室(俱乐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知识青年选印的。《京江怒涛》虽然成书于“文革”时期,但封面有长江波涛汹涌的画图,把我仅历经十个春秋的童心带到了滔滔长江中,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电影《江水滔滔》。这本故事书故事写得很精彩,有抗日战争时期的,也有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土炮大队》的标题,让我即刻想起了跟它标题有点像的电影名《“独立”大队》。电影《“独立”大队》是我去年看过的,电影表演艺术家郭振清饰演的独立大队大队长马龙是个国民党兵出身,极有个性,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同时,我从故事书《京江怒涛》中看到,《京江怒涛》其实是书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故事,所以用这个故事的标题作为全书的书名。在故事《智炸军火车》里,我记住了一句日本打电话语“毛西”。书中对“毛西”一词有解释,即呼唤语“喂”的意思。这一解释让我感到书中处处有学问,处处留心长学问。在《京江怒涛》这个故事里,我知道了江苏省镇江这个地方。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把长江在镇江的这一段叫京江呢?</p><p class="ql-block"> 就在沉浸式阅读《京江怒涛》的时候,我的心事与日俱增,我盼渴天赶快放晴,好去县新华书店。</p><p class="ql-block"> 老天似乎琢磨透了我的心事,不久就雨住出了太阳。一个早上,父亲带我踏上了县路。县路是我们对村庄西南连接村庄跟省道西宝北线的一段石子和土混合而成的马路的亲切的称呼,因它通往县城,故我们这么称呼。</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去县新华书店,是我第三次去县城,却是我第一次去新华书店。1978年3月,学龄前的我跟大姐到县食品加工厂看望在这里工作的大舅。这是我第一次去县城,心里还没有新华书店的概念。但自从这年9月上小学后,随着我对书的认识,我对海量卖书的地方新华书店产生了莫名的好奇。这个时候,受父母亲惯用农历的影响,在时间记录方面,我们时不时也使用农历。农历1979年腊月,父亲带我和哥哥去县猪集卖猪,同时带哥哥到县新华书店买了喜欢的《英语九百句》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这是我第二次去县城。这时我已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心中有了新华书店的概念,开始向往这个神圣的地方。可惜父亲说我还小而没有带我去,让我多少有点惆怅。于是,我盼望自己赶快长,像我们爱唱的儿童歌曲《小松树》里唱的一样:“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新枝丫。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p><p class="ql-block"> 立秋过后的暑气,被雨水冲洗了一遍,不再那么袭人了。太阳一改夏日的容颜,也不那么凶毒了,带着微笑望着我们前行。父亲戴着草帽,像个忠实的向导,带着我走过鲁班桥国家粮站,踏上了柏油铺成的紧挨粮站的西宝北线。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不由得在心里唱起了在耳音里学会的儿童歌曲《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p><p class="ql-block"> 在草帽的遮掩下,我避开耀眼的阳光,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精神地看着西宝公路两边长势喜人的玉米。不知道父亲抽的是宝成牌香烟还是羊群牌香烟,我听见他吧嗒着嘴咂香烟咂得特别有滋味。当浓浓的烟味飘进我的鼻孔时,我一点也不觉得呛人。我一高兴,就又唱起了歌曲。这次我唱的是《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是校长兼音乐老师王志贤教唱给我们二年级的,歌词富有诗情画意,旋律流畅优美,让我学唱时秒间就喜欢上了,唱得特别起劲。当时,为防止遗忘,我还用钢笔把歌词写在了长板桌子上。听,“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得多么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我一段一段地唱着,轻轻的歌声,浸润着我的心。我真的是太高兴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我和父亲走到了县气象站旁边。县气象站在西宝北线南边,那里面的高高的风向标不停地旋转着。早在两年前,我初次看见风向标这神奇的东西时就产生了好奇心。这次我想,在哥哥所买的《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肯定能找到答案。看来真的是要多读书,书可以做我的老师啊!我从前两次去县城的经历中早已发现,过了县气象站,就离县城不远了。这时,我更加高兴了。</p><p class="ql-block"> 很快,我们踏入县城主街道。跟在父亲身后,由东向西,我数着平常根本见不到的单位,县医院,县卫生局,县剧院,县照相馆,县文化馆。终于,我的前面不远处出现一个大十字路口。父亲指着街道北边的一座高大建筑告诉我,县新华书店到了。可不是,这座建筑,像巨人似的矗立在路口东北角,绝对是地标性的,红底黄字格式、洒脱雄健美观的四字店招“新华书店”紧紧地贴在高处。父亲告诉我,再往前走几步是书店正门,对着路口,就从东门进吧。在父亲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书店小门东门,跟着他走了进去。顿时,我感觉到了凉爽。转眼间,我激动起来了。只见迎面而来的高大的书架上,一层层摆满了一本又一本的书,有的封面正对着人,有的书脊对着人。地面上,一个柜台挨着一个柜台,里面也放满了书。柜台内的这些书,也是分层摆放着的。为了让读者直观地看到书名,柜台里的书全部正放着。我禁不住感慨,我的天哪,这么多的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书店,我第一次看到。</p><p class="ql-block"> 书店里人流如织。我慢慢地一边向西走着,一边看着书架。同时我看到,在书架北边的墙壁上部,贴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四位革命导师和毛泽东同志的画像。经过书店正门后,当继续向西走的时候,我看见南北放着的书架出现在眼前。在这些书架上,我看到了好多连环画,电影版的,绘画版的,让人眼花缭乱。父亲叫住了我说,你不是要买小说吗?那些小人书是娃娃看的,快过来。</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完小文化程度,年轻时学过医,拥有一摞一摞的医学书籍,对书也懂得不少。他把我叫到了文学类书架和柜台前让我挑选。这组书架和柜台,位于书店的南面,与马恩列斯毛画像隔着过道相望。在和我一般高的柜台内,一位年轻消瘦的男营业员忙碌地接待着顾客,一会儿取书,一会儿放书,一会儿回答问题。我头靠近玻璃看着柜台内的书,又看看书架上的书,书的琳琅满目让我竟然不知道从哪本下手。这时候,我看见南边墙上贴着“认真作好出版工作——毛泽东”的字样。这几个字同店招“新华书店”一样,也是遒劲有力,特别吸引读者的目光。毛泽东题词下面的书架上摆放的崭新的书的书脊上,书名显得有点小。我只好低头把目光伸进书柜里,看见了《八一枪声》《铁道小卫士》等几本书,记住了《铁道小卫士》的作者叫李凤杰,初次看到了少年儿童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出版社社名。</p><p class="ql-block"> 从6岁开始,我是看着关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影片和书籍成长的,故而对革命家充满无限的深情,进而越发喜欢了解他们。在关于老一辈革命家的影片和书籍中,有关毛泽东同志的,诸如大型文献纪录片《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纪录片《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课文《儿童们团结起来》《朵朵葵花向太阳》《挑担茶叶上北京》《这个办法真好》《杨家岭的早晨》《收稻谷》《我们也要当红军》《望着远方》;关于周恩来同志的,诸如大型文献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故事片《报童》、故事片《大河奔流》,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温暖》《花》《七个铜板》《关怀》;关于朱德同志的,如课文《两个孩子》《朱德的扁担》;关于贺龙同志的,如故事片《曙光》;关于新四军高级将领罗炳辉将军的,如故事片《从奴隶到将军》(片中主人公叫罗霄)。</p><p class="ql-block"> 现在,在没有直接看到以老一辈革命家名字作书名的书的时候,我的目光继续在柜台和书架之间移动。突然,一本书的封面让我的目光戛然而止——我看到了“毛泽东求学的故事”几个紫红色大字!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p> <p class="ql-block"> 我告诉父亲,我要书架上那本《毛泽东求学的故事》。父亲指着那本书,向青年营业员说了一声“同志,给我取一下那本书”。接着青年营业员从书架上拿着《毛泽东求学的故事》递到父亲手中。我从父亲手中接过书,贪婪地翻看着。我没法像大人一样把书放在柜台台面上看,就把书小心翼翼地拿好,生怕把书损害了,生怕“损一赔三”。快速翻着纸张的时候,我看到书的作者叫王以平,由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再粗略看一行行字和一幅幅彩色画,我内心里逐渐有了就买这本书的念头。在翻看途中,一幅印有杨开慧同志的画页出现在我眼前。没错,画中这个少女就是杨开慧。从八九岁起,我多次看到一幅由著名画家许宝中、李泽浩合作的叫《战友》的单页油画,从那时起,杨开慧的形象就深深留在脑海中。油画《战友》上,杨开慧两手拿着胳肢窝下一沓子《湘江评论》,和青年毛泽东并肩走在湘江岸边,她神情镇定坚毅,而毛泽东则稳健向前。在他们上空,是风起云涌;在他们身后,是千帆竞渡。单页油画《战友》1977年底出版印刷,作为年画开始出现在寻常百姓家。尤其是爱情元素的引入,使得这份借助于历史题材而张扬起的纯粹的情爱维度喷薄而出,成为作品风行一时、触动观者心底软肋的潜在因素。自然,我也是被《战友》触动了。这次在《毛泽东求学的故事》中看到青春靓丽的杨开慧是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人,乳名霞,一股亲切的气息霎时扑面而来。再回头细看书的封面,青年毛泽东左手叉腰,右手拿着书、记录本和笔,神情凝重,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在他的身后,红叶遍及山野,百舸在滔滔湘江里争流。看起来,这封面也是一幅充满青春之气的佳画。我还想再看看书的内容,又怕长时间看引起营业员的不耐烦,于是便向父亲表示,就买这本《毛泽东求学的故事》,买下再细看。</p> <p class="ql-block"> 父亲看到我挑选下了心仪的书,问我还要不要其他的书。我干脆地说,不要了。于是,父亲看了看书的封四右下角0.37元的定价,掏出4角钱递到男营业员手里。男营业员找零后,拿过《毛泽东求学的故事》,手起章落,封四底部出现了“岐山县新华书店发行”几个紫红色大字。父亲对我说,盖了章就说明书已经卖出去了,再不能退换了。我“哦”地一声着记住了父亲的话,庆幸又学到了一个社会常识。 </p><p class="ql-block"> 手拿着《毛泽东求学的故事》,我的一桩心事终于落地。我轻松地在书店里转悠,想看看这平生第一次看到的书海。我注意到,县新华书店呈“L”型,书架书柜真是不少,七八个营业员同时工作。走出书店正门,我转身一看,正门上方也固定着“新华书店”四个大字店招。我再往北一看,墙上又是“新华书店”四个字。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特别的感觉是,这四个字,看在眼里真的很是舒服。从1980年春季学期开始,我们开始学写毛笔字。我想,我要是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就好了。父亲看我认真地看着这四个字,告诉我“新华书店”这个店名是毛泽东书写的,毛泽东是个伟人。从父亲嘴里,我又长了学问。回味着“毛泽东是个伟人”这句话,我觉得父亲说得极是。四年前毛泽东逝世时,我戴过黑纱和小白花;在冯南生产队演出电影《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时,看电影的人如山海一般;在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15周年的日子里,看电影《雷锋》时,大姐告诉我,那个题词是毛主席写的;刚踏进一年级门槛时,语文老师李金科指着黑板上部的标语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话是毛主席说的。关于毛泽东的故事在我们开始使用的统编语文课本里不少。一句话课文“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小主人”这句话是毛泽东说的,《这个办法真好》显示了儿童毛泽东的聪明才智,歌词课文《挑担茶叶上北京》充分表达了湘江边上种茶人到北京城里探亲人毛主席的喜悦之情,《收稻谷》显示了少年毛泽东关心劳苦大众的优秀品质。</p><p class="ql-block"> 回想着这一幕幕,我又一次对毛泽东同志肃然起敬了。我骄傲地想,今天买《毛泽东求学的故事》真是买对了,我还能慧眼识好书哪!</p><p class="ql-block"> 是的,这《革命先辈的故事丛书》中的一本,是我亲手买到的第一本励志好书,让我绝对是买对了。从此,我的阅读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从此,我与《革命先辈的故事丛书》结下深厚情缘,后来对这套丛书中的《毛泽民的故事》《人民英雄刘志丹》《贺龙的故事》《向警予》《骆驼之歌》《彭德怀在中南海》《洪湖赤子》等,常常是爱不释手。在《毛泽东求学的故事》这本书里,我学习优美的写人、叙事、状物、抒情语言,学习湖南著名作家王以平的写作技巧并把王以平作为我牢记在心的第一位中国作家顶礼膜拜,学习伟人孜孜以求的探研精神,认识了伟人的严父毛舜生和慈母文素琴,认识了伟人的恩师杨昌济和恋人杨开慧,向着美好的人生目标昂然进发。</p> <p class="ql-block"> 如今,距我第一次进新华书店已经45年了,当年的那种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惊喜加幸福我还能找回来。不但记得惊喜加幸福,我还记住了当年给我卖书的那个消瘦却很精神的年轻男营业员。2022年5月底,当我又一次踏进县新华书店的时候,一个熟悉的面庞进入我的眼帘——我看到了42年前给我卖书的男营业员!他站在早已改成超市型书店的后门旁,跟一名女导购说着话。那时那刻,我想起了当年的情景,真想走上前跟他叙叙旧。不过,我怕出现尴尬,阻止了自己的激动。我盯着他,发现他还是那么消瘦,年轻,大约五十五六。但我很快反应过来,一推算,觉得这位新华书店工作人员至少有五十八九了,相貌年龄大概与他的工作和本人基因有关吧?然后,我目送着这位男工作人员消失在后门中。我猜想,他大概早已从事管理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45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我庆幸自己第一次进新华书店,那个行动驱使着我心心念念去这个神圣殿堂成了常态,把这个殿堂视为人生最美的后花园,直至今天,受益无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