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兄弟•您辛苦了》

李清

<p class="ql-block">  清明前几天,我回乡扫墓。霏霏淫雨让人心烦意冷,身子也随着“沉重”起来,乍暖还寒的春意情不自禁地使我紧紧裹了裹夹衣。</p><p class="ql-block"> 望着远山的逐渐嫣红翠绿,一幅田园画卷耀然纸上,作者不免发出这样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叹</span>:“山河的美丽,是因为它在沁凉如水的夜晚,传颂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星光才显得时而闪烁、时而晶亮。群山万壑中掩映有竹篱茅舍、才显得格外的诗意盎然。晨曦的原野几头笨拙的老牛悠然漫步,更显得纯朴可爱。还有那可歌可泣的呢喃故事,可笑可叹的乡谈俚语和儿童的笑声与祖宗的庐墓,将山村点缀得更美丽动人”。</p> <p class="ql-block">  人们或许记得陶翁梦境的桃源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昔日祥和的竹篱茅舍被眼下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楼宇所替代。</p><p class="ql-block"> 山村的人们仍然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留守在乡村的老弱妇孺不管寒风霜雪还是日晒雨淋;仍然每天起早贪黑拾掇地里的庄稼;年轻人呼兄唤弟、携妻带妹地结伴纷涌进城,与城市融为一体。为日新月异的都市建设挥汗如雨,谁说他们不是现代化建设的脊梁?谁说他们不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由此,他们便有了一个新的称谓:“农民工”!这个词汇我不知道是中性还是有点别的内涵!我本是农家子弟,从小就对耳熟能详的“工人老大哥、农民伯伯、解放军叔叔”的称呼十分赞颂!他们当得起这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实至名归的</span>称谓。今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是高楼耸立…大桥飞架建设者。是“深圳速度”缔造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也许,上溯若干代,北上广深的许多人都还是农民!如今的深圳市不久前也只是个小渔村。</p> <p class="ql-block">  回乡的那些天,耳濡目染感慨故乡的变化,享受着同样在都市才有的现代文明,又沐浴着田园风光旖旎文静。城乡差距正快速缩小,除了医疗、教育与都市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其它…诸如绿色、纯天然…。鸟语花香、清晨、曦光、自然环境却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巨大变化,儿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忆犹新</span>的一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再是梦想。<span style="font-size:18px;">唯有变化不大的仍然是纯朴的民风、勤劳善良的人民!</span></p> <p class="ql-block">  一位智者说:“生命没有高低贵贱的之分,只有出生地域、文化受教育的层次不同;人格、尊严都是平等的。平等不是口号,平等不是作秀,平等更不是交换”。它是生活中最生动具体的体现。 都在为生活,为国家,为他人尽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高楼大厦间的都市人许多邻里老死不相往来,互不相识。今天的竹篱茅舍中,仍然是纯朴的乡民,纯真的乡情,它如明月般皎洁,光可鉴人,散发着圣洁的光芒,它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直抵我们内心的柔软处。</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他的思想的成熟,他的智慧的超然。而这,都是苦难给予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生命中,我们应尊重初心,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让老百姓幸福。但是,农民!仍然是农民!(他)她们却甜酸苦辣都领教过,一身身臭汗,一把把辛酸泪,为了生活,为了他人默默地承受着‘针扎在身上只有自己知道痛’的难受与尴尬。</p><p class="ql-block"> 小赖和招娣是闽赣边陲古城乡一对青梅竹马的农民夫妻,<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月初六,小俩口就离家南下广深打工,将一个四岁半女儿和一个还在</span>襁褓中的儿子丢给了公公婆婆。小赖每日爬高伏低地行走在脚手架绑扎钢筋浇铸混凝土,每天一身泥浆,一身汗水;招娣每天心惊胆颤上下于行车塔吊;晚上,她们分別在男女工棚里栖息,过着牛郎织女般苦逼生活,实在憋不住,他们又舍不得去宾馆开房,只有躲躲闪闪像偷情似的在堆放工具、杂物工棚角落里,压抑着情感喷发,完成那夫妻人伦的‘周公之礼’。国庆长假,招娣十分想念一对幼崽,放弃节日加班双倍工资的诱惑回到古城老家,傍晚,走进家门,看着堂屋玩耍的一双儿女,她热泪盈眶…。晚饭,婆婆摆好饭菜,让孙女去拿碗筷,小家伙只拿了三双碗筷和弟弟小碗小勺儿,哦,忘记了妈妈的…?</p><p class="ql-block"> 海海和慧英是渡头乡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县高中的校友同学。</span>新婚燕尔两人南下厦门打工,海海在汕头一家生产防风打火机的工厂应聘入职;慧英她则在厦门的一家台商织布厂做了档车工。新婚小两口说远便远、说近也近分居两地,只有下班工余才能在电话视频里倾诉相思之苦,若遇到慧英晚班或加班时,海海只能対着天花板发愣。</p><p class="ql-block"> 周末到了,是他们俩最兴奋的时刻,海仔每<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五都会</span>花二十多元钱赶晚上汕头到厦门去的最后一班大巴,慧英早就开好了房等着丈夫的到来。一次二次还行,几个月下來俩口子虽觉得花费太大,但也无可奈何。凡事总有意外,又到了这个周末,小两口一见,干柴烈火,相同人儿难免相同的节目。时近夜半,宾馆保安伙同片区协管查房,两口子正在亲热入巷,那管敲门的声音;保安用前台备用门卡洞开房门,两口子大惊失色、惶恐不安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片区协管员看到他们惊慌…,不由分说查询她们身份证,并要她们拿出婚姻证明。他们再三解释自己确实是夫妻,没带结婚证出来,无奈他们不信?理由既然是夫妻为什么久敲门不开!由是,把她们‘请回”所里配合调查?是晚深夜,原籍的乡镇村那有人!早上十点,才有人略含一丝谦意的告诉她们可以走了?无妄之灾哪。</p> <p class="ql-block">  私有化真的是万能?黄安下店头丁风兰那年三十岁,婚后五年,有了一儿一女。为了生计,多年来她一直在温州那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织布编席</span>私企打工,环境艰苦,席草清理时灰尘满天,只有简单的口罩防尘,几年下來,身体日见日瘦,偶尔小咳,后来猛咳吐血。医院检查:‘矽肺病’!这个结果,対她无疑是晴天霹雳。企业虽给了一些治疗和补偿,然病根落下成了废人。</p> <p class="ql-block">  回乡几天,我时常想起儿时,仿佛看见晒谷坪上堆积如山的稻谷,在装车绑担从这里出发交公粮的场面,农民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有着丰收的喜悦,也有为国家贡献的豪迈!</p> <p class="ql-block">  春风拂面,我仿佛还看到挎篮叫卖的小贩…走村串户?一边吆喝,一边用眼睛余光提防着随时闪出那割‘资本主义尾巴’带袖箍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交通不便,村口路边常有等长途的老头、老太太…大姑娘小媳妇。</p> <p class="ql-block">  生产队里开大会的场面…烟味、汗味,男人们的争论叫骂;婆娘们的窃窃私语;小孩子梦中呢喃声,婴儿吸奶的吧嗒声。一场“春光花月夜”的协奏曲和鸣共生!</p> <p class="ql-block">  那年乡村的婚礼热闹而又简朴,婚姻充满温馨和真实;与当今一些名人庆寿、嫁女奢侈的几百桌流水席、二个亿花费的场面是天远地别。那时,我只看到新婚夫妇和祝福亲友的真诚友善!虽然平凡!但他们是幸福的,实在的!</p> <p class="ql-block">  农村赤脚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令人钦佩,她们服务到田头,床头!价格不会超过两块钱。不知您是否也经历过?</p> <p class="ql-block">  看哪!多么温馨的用餐!回乡祭祖的那些天,我就是蹲着在这树荫下将心里的触动完整的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4日清明节,靠形黄泥岩、云龙山祭祀。老图片來自档案馆朋友,部分图片感谢村委摄影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