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篇昵称:田润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篇号:1676343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 片:致谢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友圈小助手《忆童年交流天地》在“五一”劳动节期间举办 忆童年【万能的手】主题征文活动。我很兴奋,想起童年的趣味劳动小故事忍不住笑出声,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到变老,都有很多的故事,太多的第一次,童年时期记忆最深、最美好,对未来的成长充满信心,是责任与成长的甜蜜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缝沙包的欢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起玩具,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们,糖果纸,小石子,羊皮毽子,沙包、皮筋,与现在琳瑯满目的玩具不能比,沙包是一种用布缝制的小袋子,里面装沙子或玉米等颗粒物,可以玩打沙包、丢沙包等。沙包游戏最好玩,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互动。小时候缝沙包,那感觉可太难忘啦!先将布料裁剪成大小均匀的形状,用不同颜色的布料区别一下,然后用针线缝合,留一个小口再小心翼翼地灌上沙子颗粒物,最后封口完成。尽管针法歪歪扭扭,还时不时被针戳到手指,那种亲手创造出一个小玩具的成就感,真的特别美好。缝制好的沙包拿到小伙伴们面前那种骄傲的感觉、还有和小伙伴们一起用它玩耍时的欢乐,现在想起来,心里都暖暖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洗衣服的温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洗衣服是每个女性都必须做的家务,小时候自己洗手娟、袜子,是为了玩水,玩滑溜溜的肥皂,但真正洗衣服是帮父亲洗工作服,父亲是从事井下工作的,他常常把工作服带回家洗,有一天,他将工作服泡在一个大铁盆里,我和妹妹想帮忙洗,我两抬着盆子放到院子里,然后搓着肥皂使劲揉,那个工作服又厚又脏,我两分开部位洗,一个洗袖子,一个洗前面,我两搓衣服的手都酸了,最后实在洗不动就用刷子刷,看着脏脏的衣服在自己努力下慢慢变干净,心里满是自豪,由于衣服厚拧干的时候还很费劲,我两用扭麻花的方法一左一右的拧,当把洗好的衣服晾起来,微风一吹,仿佛闻到了清新的味道,父亲穿着女儿们洗的衣服自豪的夸我们,父亲的表扬是我们莫大的荣幸,那成就感就又上来啦。现在的小孩根本就有没有这么特别的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喂猪的乐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妈妈每年喂一头猪,一是家里的剩菜剩饭、洗锅的泔水倒掉很可惜,二是喂猪可以杀掉卖钱,我每天放学后总要到猪圈看一看,和小猪互动一下,听一听小猪哼哼的叫,一天妈妈说让我端着猪食去喂猪,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猪圈门,小猪哼哼的追着我,我躲闪不及,猪食盆被打翻了,黏糊糊的猪食溅到我裤子和鞋上,妈妈看到后说,小猪不会咬你的,那是它高兴的和你打招呼,接着又帮着做了新食料,还在里面放了盐,我奇怪的问妈妈猪还吃盐,妈妈说猪也有味觉,放点盐调味小猪喜欢吃,吃饱了才有力气长肉肉,果然,按照妈妈的方法,先把猪食放到小台子上,给小猪放点草,再把食盆放下,唠唠唠唠,小猪慢慢就知道了口令跑过来吃食,小猪吃饱后打起了欢快的呼噜声,就这样,我学会了喂猪。冬天,猪长的肥头大脑,当确定要杀它是,我总是舍不得要流眼泪,妈妈说,”猪的归宿就是人类的美食,咱们明年再养一只”,而我的心里一直嘀咕,懒洋洋、胖乎乎的猪顷刻间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当一家人围一起吃着猪肉作出的美味佳肴,吃的那么开心,我慢慢释怀了,又觉得猪的存在好像也有价值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钩书包经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手工,小学的时候上半天学,我写完作业后就偷着学习用钩针编织,钩针是井将一根钢针用沙龙打磨成细细的,然后弯个小勾,用纱布磨亮磨光滑,另一头套一根塑料管,使用起来不生锈不搁手,刚学会使用钩针就学习钩书包,用白色的线钩镂空的花纹,里面挂上红色的布,衬托钩织的图案,非常的漂亮,当书包钩到一半时,学校组织看样本戏,我把钩针和织品装在上衣口袋里,坐着和同学们玩抓石子,没想到钩针在兜里来回蹭,不知不觉就穿过衣服扎到肚里了,当老师集合时我疼的站不起来了,钩针在肚里好像有吸力,带钩的那一端在肚里,试着拔了几次都不行,老师和几个同学带我去了医院,医生取出的,这件事惊动了学习领导,并下发通知,一律不准带学习用品以外的物品,吃一堑长一智,就这样学会了编织,直到现在我的编织水平也是杠杠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办黑版报的初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小学时,我学习非常认真,作业本干净整洁,书写整齐,经常被老师表扬展览,虚荣心很强的我就更加努力写好每天的作业,每天期待老师在作业本上用红色笔打一个大大的优,平时老师也喜欢叫我到讲台写题,有一天,老师让我办版报,说活跃一下班里气氛,我勉强接受了任务,就偷摸到别的教室和高年级的教室里学,看看他们如何办板报,说起办黑板报也是一门技术活,一进教室就可以看到醒目的板报,它能激发创造温馨学习环境,是展示班级文化的主要阵地,我们班的黑板报特别有特色,在年级也比较有影响力,记得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板报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我被推荐到别的班协助写板报,更加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也为我日后工作奠定了基础,使得我工作后办小报、刻蜡版都那么得心应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学做蒸馒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一次妈妈病了,父亲带着去医院,放学回家后,冰锅冷灶的,看到弟弟妹妹们饿得,我第一次学蒸馒头,模仿着大人把面和起来,然后用心揉面团,烧开水把揉好的馒头直接放在锅里蒸,并让弟弟妹妹等待,蒸熟了,掀开锅盖一看,蒸的馒头歪歪扭扭像小怪物,摊在笼里,馒头硬得像石头啃不动,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让弟弟妹妹蘸着酱吃。本以为会被批评,但父亲还鼓励我说,“不错,挺好吃”,然后问我蒸馒头的过程,原来我没有发面、没有放碱,父亲又递来新面粉让我再试试一次,其实失败就是实验,父亲那些温暖的鼓励,成就了我从童年就蒸馒头的技能,原来失败的作品,在爱的滤镜下也会发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打炭劈柴的技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方做饭资源是炭和柴,打炭劈柴曾是我们这代人的噩梦,打炭虽说是个苦差事,但有一定的技巧,一开始在一块大炭上猛打,敲下来一堆碎末,父亲教我说,炭是有纹路的,只要顺着纹路打,不费劲。劈柴要用巧劲,从此我打炭劈柴不再烦恼,我懂得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也许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苦难,而这些苦难终究成了我们生命乃至血液中的一部分。即是历练也是成长!从暖心的家务走出的成熟,是自信的源泉,是快乐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马茹茹项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起马茹茹、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一定不陌生,春天,马茹茹开花了,漫山遍野清香的黄,到了八月,马茹茹红了,熟了、就像一颗颗红色的珍珠,表皮可以吃,很甜很甜的,我们上山去摘马茹茹喽!看到有的长势喜人,枝繁叶茂,就连枝剪下来,回来载在一个瓶子里获埋在土里,浇上水,让他的生命延续,做观赏,有的颗粒饱满的,颜色红润的,用心挑挑,大小一样的,用针线穿起来,当项链戴,晶莹圆润,闪闪发光,挂在脖子上当饰品心里美滋滋的。小小的劳动大大的收获,自娱自乐真的挺有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刷灶台的困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十年代的人们大概都记得,家里的灶台,灶台是一日三餐烹饪主场,不仅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演变,灶台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情感价值将永远流传。我们家的灶台是长方形的,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灶口,灶口四周用泥抹平,刷上一层白土,做饭时难免有汤汤水水滴到上面,妈妈用个刷子蘸着白土水刷一刷,白白的很干净,好奇的我在妈妈不在家时,也想表现表现,泡了一块白土,登上板凳,左刷刷、右刷刷,不仅没有刷白,还把原来的本色刷出来了,感觉自己惹祸了,就又弄了一块白土刷、没想到白土里有胶,刷多了容易起皱,把个灶台造的乱七八糟的,灶台周边到处是白土点缀,妈妈回来后气愤不已,拿起扫把就打我,我早有所准备,一溜烟跑了!想起那些事自己心里都不是滋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生的"第一次"是成长轨迹中不可复制的珍贵片段,它们以独特的情感张力和经验价值构成生命的核心记忆。我们用双手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珍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