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故里

小建

<p class="ql-block">越剧,中国戏曲的第二大剧种,又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p><p class="ql-block">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因此,嵊州自称为“越剧故里”,处处可见与越剧相关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东王村是其中之一,而且很重要。</p><p class="ql-block">1852年(清咸丰二年),嵊县(即现在的嵊州市)西乡马塘村农民金其柄创“落地唱书”,这是越剧最早的雏形。当时的唱书是农民自娱自乐的田头歌唱,或忙时务农、闲时唱书的谋生手段。1906年3月27日,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分角色演出了几出小戏。这是越剧第一次登台演出,因此,这一天被确定为越剧诞生日,东王村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越剧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子,两边都是才子佳人。</p> <p class="ql-block">香火堂建于清嘉庆年间,不大的门脸儿并不引人注目,走进去,是个很大的院子,四周一圈两层民宅,有些陈旧,已无人居住,部分房间里布置着简单的展览,无人讲解介绍。</p> <p class="ql-block">院子中间,展示着由四个稻桶搭起来的舞台,这里曾是越剧的第一座舞台。</p> <p class="ql-block">在一间小屋里,我看见了另一个由稻桶搭起来的舞台,比院子里的小,而且破旧。这是当年那个原版的“越剧第一座舞台”?一百多年了,还可能保存成这样?或是早几年的展品?环顾四周,没有一个工作人员,无法询问。</p> <p class="ql-block">村头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向人们讲述着曾经在这里演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06年3月27日香火堂前的演出成功后,艺人们决定次日晚把舞台移至香樟树下再演,村民们奔走相告,广邀亲朋,一时好不热闹。谁知竟有恶霸以演“淫戏”为由进行阻挠,最终在有名望的乡绅及众人的努力下,香樟树下的演出得以如期举行,“观众人山人海,再次获得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香樟树的对面,现在有了一座新舞台,想必这里也经常有演出吧。</p> <p class="ql-block">东王村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百余年前的台门建筑,更多的是不同年份新建的民居小楼,有的地方,新屋旧舍夹杂着,倒也是一种自然生态。</p> <p class="ql-block">东王农家乐非常气派,主人李秋顺热情地邀我们进去参观。</p><p class="ql-block">李秋顺曾任东王村的村主任,他们家是全国“最美家庭”,但最让他自豪的是,他被誉为东王村的最佳讲解员,多次为中央及各级领导介绍东王村,介绍越剧的起源。在他那宽大、豪华的客厅里,摆满了象征荣誉的照片和奖杯,他侃侃而谈,让我们享受了“领导”的同等待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剧小镇,一个直接以越剧为名的新建文旅集镇,群山环抱,剡溪绕镇而过,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使小镇充满江南特有的灵秀之气。但毕竟是新的景点,尽管有戏迷馆、古戏楼、戏服坊、越剧非遗展示馆,辉煌的十姐妹大剧院也即将建成,越剧的底蕴仍显薄弱,这是要“养”的。</p><p class="ql-block">还是轻松地看看小镇风光吧。祝愿若干年后,越剧小镇能风骚独具,担起为“越剧故里”代言的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