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青花碗

乐土

<p class="ql-block">作者:乐土</p><p class="ql-block">摄影:自藏自拍</p><p class="ql-block">美编号:440990117</p> <p class="ql-block">  2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兰州一个古玩市场,一间不起眼的小店里,我邂逅了这对清代后期青花瓷碗。其中一只碗有冲,一只碗完整。碗上绘有渔樵耕读图案,是清代比较常见的题材。尽管绘画比较简单,但题材比较好,加上留白较多,白底青花显得干净,再说价格也不贵,就欣然拿下。</p> <p class="ql-block">  青花碗直径11厘米,高6厘米,白底纯净、青花浓淡相间、釉薄光亮、胎细坚实、圈足规矩。图案上渔夫在用搬网捕鱼,樵夫背柴穿行山间,农夫肩扛锄、牵着牛,书生在小屋内苦读。很具象地把渔樵耕读表现出来,宛如一幅浓缩的生活画卷。</p><p class="ql-block"> 渔夫的闲适、樵夫的质朴、农夫的辛劳、书生的勤奋,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不仅是传统瓷器装饰图案,更承载着古人对安居乐业、耕读传家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  一般认为,在瓷器上绘制渔樵耕读图案是从明代开始的。到了清代,尤其是康乾盛世时期,这一图案广为流行。当时官窑和民窑瓷器上都大量绘制渔樵耕读,其绘制工艺也更加精湛。我想流行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种可能是渔樵耕读代表了老百姓的生活日常和人生追求。“渔”是一种生活态度,渔夫远离尘世喧嚣,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悠然自在。“樵”、“耕”是生活日常,反映了农耕社会老百姓生活状况,体现的是勤劳质朴的品质。而“读”则寓意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功名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对老百姓而言,只有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才能够光宗耀祖,改变家族的命运。渔樵耕读图案中的“读”,激励着百姓子弟勤奋学习,努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实现人生价值。很多古代家训都有“耕读传家”四个字。“耕”是生存必须,“读”才是传家根本。</p><p class="ql-block"> 另外一种可能是迁客骚人为了逃避世俗繁杂,像陶渊明一样回归田园,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理想生活。当然,这里渔樵耕读的“读”,已不再是为追求功名而读书,是这种简单的生活,可以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也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 正是迎合了这样的生活日常和人生追求。所以,渔樵耕读题材的图案才广受欢迎、广为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