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 <p class="ql-block">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p><p class="ql-block">那就听东坡一句劝,我们来啦……。</p> <p class="ql-block">虎丘原名为海涌山,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死后葬在这里,三天后精气化为一只白虎蹲在其上,因此改名为“虎丘山”。另一种说法是,虎丘山体的形状像一只蹲着的老虎,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被誉为“中国第一斜塔”,“世界第二斜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完成于宋建隆二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塔七层八面,高47.7米,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p> <p class="ql-block">在虎丘山门外,东西各有一口古井,六角形青石井圈。</p><p class="ql-block">民间说法“丘如蹲虎,因以为名”,虎丘山门是虎头,山门前双井是虎眼,两边的风墙是虎耳,进门的山路是虎脊,虎丘塔是高高翘起的虎尾,酷似一只老虎。没有了这山门双井就好比老虎没了眼睛。</p> <p class="ql-block">虎丘头道门上有"虎阜禅寺"四个字,这是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时亲笔提写的。</p> <p class="ql-block">二山门(断梁殿),建于元年至元四年(1338年),距今600多年历史。断梁殿制作精巧,正中主梁为两根原木拼接而成,故称断梁殿。</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边的为哼哈二将,哼就是嘴😕那个,哈就是嘴😀那个。</p> <p class="ql-block">憨泉,说的是梁代的一个僧人,患有眼病,挑水时摔了一跤,认定下面有泉水,旁边的农夫笑话他,如果能找到泉眼就变成青蛙。谁知果然从地上涌出清泉,不仅治好了憨憨的眼睛,农夫也变成了青蛙,守护在憨憨泉旁。</p> <p class="ql-block">试剑石:吴王阖闾找到当时苏州有名的铸剑大师干将、莫邪,但是怎么都炼不出好剑,于是干将的妻子莫邪剪下自己的头发和指甲投入炉中,铸成了“干将剑”和“莫邪剑”。吴王阖闾得到“莫邪剑”后挥剑试石,将大石一劈为二。</p> <p class="ql-block">苏州才子唐伯虎游虎丘,走累了,就枕靠着大石头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正巧另一个苏州才子祝枝山也来到虎丘,无意中看到唐伯虎的样子,就把他推醒,在石头上挥毫写下了“枕石”两字。</p> <p class="ql-block">古真孃墓,这个真它少了一点,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墓,它并不是真的墓,而是一个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千人坐:“千人坐”三个字,由明代苏州太守胡缵宗题写。“千人坐”又称“千人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坪,面积广阔,高约两尺,顶面平坦。“千人石”是由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沉积而成。</p> <p class="ql-block">二仙亭,苏州虎丘吸引了不少历朝历代文人甚至是皇帝的光顾,就连神仙也乐意在此驻足。吕洞宾和陈抟老祖下棋的地方二仙亭。<span style="font-size:18px;">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span></p> <p class="ql-block">剑池:应该是虎丘最神秘的地方,传说底下是吴王阖闾的墓。阖闾死后将他生前喜爱的鱼肠剑等3000支宝剑一同陪葬在此,故名“剑池”。</p> <p class="ql-block">虎丘不仅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风景名胜区,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宝库。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千年的沧桑变迁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寒山寺 <p class="ql-block">"寒山寺",据说这三个字有着很神奇的渊源:</p><p class="ql-block">“寒山”二字是明代才子祝枝山写的,据说祝枝山写字是要收费的,一个字一千两白银,当时寺里请他写寺名,他写到二个字的时候,寺内小沙弥向方丈报告说库房里只有二千两银子了,可能说话的声音大了些,被祝枝山听到了,于是不再写第三个字。</p><p class="ql-block">“寺”字则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他主动向寺里提出,免费为寺里写字,但三个字必须落他的款,寺里同意了,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寒山寺”三个字,落款是陶浚宣。</p> <p class="ql-block">黄墙黛瓦,塔配葱郁绿树, 庄严中透着宁静,寒山寺如一位沉默的智者,守望古今。</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夕阳照在牌匾上,衬映着人间香火。</p> <p class="ql-block">寺内现存最大的一口钟,梵音阁内的“天下第一佛钟”,钟高8.588米,钟底直径为5.188米,重达108吨,寓意消除人生108种烦恼。钟面刻有69800字《大乘妙法莲华经》,钟底铸有九幅飞天图,精妙绝伦。</p> <p class="ql-block">诗人张继在旅途中的一夜泊舟枫桥,听闻寒山寺的钟声,他提笔写下千古绝唱《枫桥夜泊》:</p><p class="ql-block">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p><p class="ql-block">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p> <p class="ql-block">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广为流传的佳句,诗中的“夜半钟声”寓意也很深刻。每年除夕晚上,寒山寺都会举行敲钟仪式,钟敲108下,每一声代表一个烦恼,烦恼随风消散,人们便是在这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p> <p class="ql-block">有“缘”有“福”之地,</p><p class="ql-block">多走走多看看总是好的!</p> <p class="ql-block">据传,寒山,一个诗僧、怪僧;拾得,寺内的厨僧。他们相见如故,共同吟诗作对,情深意长。后来,他们同时爱上了一位女子。为了成全他们的爱情,寒山选择离开天台,到苏州的一个庙里为僧。拾得得知后,放弃爱情,踏上了寻找寒山的旅程。久别重逢后,他们决定一起修行,共同立庙,命名为“寒山寺”。和合二仙:清雍正年间,寒山和拾得被封为“和合二圣”,民间也称“和合二仙”。</p> <p class="ql-block">师徒四人的小型雕塑,像是遇见熟人一样,是寒山寺藏经阁的屋顶上藏着的小惊喜,不注意根本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里不见山,唯有钟声越千年</p> <p class="ql-block">寒山拾得的和合文化,代表了友谊、家庭和谐的民间理想;而张继的《枫桥夜泊》,则赋予寒山寺以诗意和哲思的高度。这两大文化符号,使得寒山寺成为集宗教、文学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独特存在。无论是诗意的钟声还是悠久的禅意,这座古寺都以独特的方式,见证并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好友分享</p> <p class="ql-block">王姐:您好!我非常有兴趣的阅读了您的美篇新作《苏州虎丘.寒山寺》,真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您这是系列的美篇游记作品,就像是连载的小人书连环画,看了上回,还有下篇,引人入胜,看了还想看。</p><p class="ql-block"> 看了这个美篇作品,仿佛让人步入千年的历史画卷。虎丘这座江南的千年名山,雄伟而壮丽,承载着神奇的历史传说。寒山寺内的佛像和壁画栩栩如生,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香火鼎盛,游人如织,让人从中感受到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美篇主题突出,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生动,资料详实清楚,在内容上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思考,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和魅力。摄影技术高超,每一幅照片都是光影与结构的精妙结合,令人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 美篇中虎丘斜塔的照片,让人感到心灵的震撼,寺庙中的砖雕特别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那个天下第一的大佛钟,真是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 对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古诗的介绍,让人仿佛能听到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p><p class="ql-block"> 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让我们穿越了千年的时空隧道,历览千年的历史沧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p><p class="ql-block"> 给您的作品点赞!</p><p class="ql-block"> 王风雷 [玫瑰][强][强][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