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破碎的自已

黄雪林

<p class="ql-block">  岁月催人老,人生如过客,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遇见过许多人,经历过很多事,再回首,感慨万干……人这一辈子,一晃就老了。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可如今,岁月的痕迹已悄悄爬上脸庞,身体也不像年轻时那般灵活有活力。每天清晨对着镜子,看着那日渐增多的白发和皱纹,心中五味杂陈。这一路走来,为家庭奔波,为儿女操劳,忙忙碌碌中,忽略了自己太多太多。</p><p class="ql-block"> 近几个月状态一直不太好,不是单纯的身体方面原因,可能是退休后没能及时调整管控好“退休综合症”的情绪问题,表现的较为懒惰、悲观、消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什么也不想做。从年前到现在,应该说时间不短了,就是不想写东西,内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扰乱了似的,提起笔又不知写点什么好,倍觉无聊,于是浑浑噩噩地过着这苍白的日子,一天天就这么从手边溜走了,一晃就是半年有余,想想也是很遗憾的事。</p> <p class="ql-block">  有那么一天,我突然想起以往在美篇、日志上写过一些各式的文章,零零散散,写的时候也很随意,多是随写随发的,没有细细想过,只以记录生活的方式,前后写了很多年,我本以为退休后还可以写上十年八年的,然而年前却莫名戛然而止,这是很惋惜的事。过去这么多年坚持码字的习惯,这些文字对于我个人来说十分珍贵,是我多年生活的真实记录,触摸这些鲜活的文字仍然可以感受到暖暖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我们六十年代的人,人生路上颇为泥泞与坎坷,不要多少年,当我们这一代人也逐渐老去,还有谁会记着吃苦受累较多的那一代人呢?有鉴于此,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并一代代讲述下去。于是忙里偷闲,把那些关于自己、家人和同学同事战友朋友们的零散记忆,一篇篇整理出来,小心校对小心回忆着,竟然整理出一百余篇,十万余字。</p> <p class="ql-block">  我后悔没有写下更多关于父母的文字,尤其是父亲的,少而又少,就因为幼时没有留下多少深刻的记忆,稍长又一直读书,后来又是当兵的,退伍回乡工作一直很忙,等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父亲也在这期间患病仙逝,再无相处尽孝的机会,一生中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好多重要的节点,我都不在父亲身边,也无法准确记录父亲生活的点滴,现在即便想写,也不过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罢了。尤其是他离世前几年患的阿尔茨海默病期间,我没能在床前尽孝,没有亲见父亲被病痛折磨的痛苦过程,直至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几乎就没跟我交待过什么,只说了一句话:我要走了,要去寻找我的老伴。</p><p class="ql-block">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写道:“父母与子女的缘分,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年轻时读不懂这句话的深意,直到孩子拖着行李箱走出家门才恍然惊觉——所谓亲情,不过是借你而来,却非为你而生。</p> <p class="ql-block">  或许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嫌弃以前的自己,嫌弃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反复地质疑自己否定自己,然后再打碎自己,重新拼凑自己,疗伤自愈,慢慢重生。我想,我继续以手中的笔做个自我救赎,算是给小辈们留下我们那一代人曾经的生活状态以及那个时代的真实印迹,也算是与那段痛苦的记忆挥手告个别吧,毕竟活着的人还要继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