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嵩山少林景区

赵志良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2日,我们三位好友自驾春游了嵩山少林景区。</p> <p class="ql-block">  嵩山少林景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地处少室山腹地,面积70.83平方公里。景区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自然景观荟萃了五岳之精华,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著名景点有:少林寺、塔林、书册崖、悬空栈道等。</p><p class="ql-block"> 嵩山少林景区享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按照嵩山少林景区旅游图,我们游览路线:少林寺——塔林——嵩山少林索道——悬空栈道(书册崖)。</p> <p class="ql-block">  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的嵩山脚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院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院、立雪亭、西方圣人殿(千佛殿)等建筑。少林寺西侧300米处有塔林。</p> <p class="ql-block">  2004年7月6日,江泽民在少林寺题写“少林文化人类遗产”,雕刻在大门口的石头上,供游人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常住院,是僧侣进行佛事活动及日常事务的场所,其核心建筑从山门到西方圣人殿,前后共七进院落,长300余米,宽120米。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立雪亭、西方圣人殿(千佛殿)。</p> <p class="ql-block">  山门上的匾额“少林寺”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是清康熙皇帝所书,匾正中上方的篆书“康熙御笔之宝”小方印章,更增添了几分庄严与肃穆。</p> <p class="ql-block">  在寺院,我们看到了这座牌坊,那是在明朝的时侯,少林方丈率领众弟子抗击倭寇,后来皇帝为了嘉奖,就在此立了一个牌坊。从此以后文官到这里得下轿,武官到这里得下马。</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院内有一棵1500年历史的银杏树,被称之为“银杏树之王”。它和少林寺同岁,见证了少林寺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棵古树上有许多小洞,让人惊讶发现,竞然不是被虫子蛀的,据导游讲这是以前少林武僧们在练功时用一指禅和二指禅留下的痕迹。树干上每个小洞都承载着无数次练功的记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  《太宗文皇帝御书碑》,刻于1200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所立,记载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天王殿,1928年毁于兵火,1981年原制重建,面阔五间,生檐歇山。内奉佛教四大天王,他们各保佑天地的东南西北一方,保天地之间“风调雨顺”。外塑二金刚力士神像,俗称“哼 . 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哼 . 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大雄宝殿,原殿毁于1928年军阀混战,1986年按原貌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的重檐歇山顶建筑,通高21.49米。其匾额由赵朴初题写。</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三尊佛为横三世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边为药师佛、右边为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这是赑屃驮石碑,当地流传一句俗语:“摸摸赑屃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赑屃颈,一辈子不生病。”游人到这里都要去摸一下。这是三位老外在这里高兴触摸拍照留影,以能给自己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藏经阁(又名法堂),1928年因战火焚毁,1992至1994年按原貌重建。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通高16.207米,顶覆绿色琉璃瓦,殿外悬赵朴初题写竖匾“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  藏经阁内藏佛经典籍数万册。内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弟子于1996年捐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长7米,重16.5吨。</p> <p class="ql-block">  在藏经阁前月台下东侧,有一口直径1.68米,周长5米,重达1300斤的大铁锅,是明朝万历年间造的。这大铁锅是当时少林寺僧人用来妙菜的小锅。这口铁锅不仅展示出少林寺的历史和规模,还反映了当时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也见证了少林寺的繁荣和昌盛。</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寺院,没想到还巧遇见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是他路过我们身边时,我抓拍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方丈室,面阔五间,进深三架的硬山式建筑。始建于元末明初,后多有修葺,是少林寺主持起居和处理寺院事务的场所。清乾隆十五年,因弘历帝游少林寺时,曾以此殿为行宫,故被称为“龙庭”。。</p> <p class="ql-block">  在方丈室的东侧有两棵古树,是著名的“古藤缠柏”,这是少林寺的一绝,让游人啧啧称奇。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柏树外面被一棵古藤树缠绕着,两棵古树相互依附,共同一起生长。这不仅是一处自然奇观,更是少林寺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它的存在共同见证了少林寺悠久历史的变迁,体现了禅武合一的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  立雪亭(原名达摩亭)是少林寺主体建筑方丈室后的景点。建于明代,1980年重修,现为寺僧日常作佛事的场所。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后为纪念慧可改称“立雪亭”。</p> <p class="ql-block">  立雪亭内神龛中供奉达摩铜坐像,为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铸。清乾隆帝题写“雪印心珠”匾悬挂于亭内,寓意佛法传承的虔诚与艰辛。</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西方圣人殿(千佛殿),是寺院内最北端的殿宇,建于明代,坐落于立雪亭后的大月台上,是寺内面积最大、最后一座建筑。这里曾为电影《少林寺》练武场景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西方圣人殿内供奉高2.5米明代铜铸毗卢佛坐像,佛龛上方悬乾隆匾“法印高提”,柱联“山色溪声涵静照,喜园乐树饶灵台”,亦为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  西方圣人殿内东、西、北三壁绘有巨幅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彩色壁画,长42米、高5米,共495尊罗汉,被誉为“中国五大寺院壁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是殿砖地上有48个深浅不一的脚坑,最深30厘米,为清代雍正至道光年间武僧夜间秘密练武所留,见证少林“昼习经典,夜演武略”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内的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碑,是少林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达摩祖师是中国禅宗的始祖,他于南朝梁武帝时期从印度来到中国,开创了中国禅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初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在少林寺为你祈福</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院游完后,我们跟着导游来到塔林。这里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安息的墓地,占地面积约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现代共计248座佛塔。</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建塔时代最全、跨越时间最长、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座塔林,集古代砖石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之大成,被专家学者誉为是“古塔艺术博物馆”。196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游过少林寺,我们怀着对嵩山的向往,即坐上少林索道上山去领略美景。</p> <p class="ql-block">  自古山川秀,嵩山无穷奥。作为中国旅游的经典名片,嵩山最大特色应该是三皇寨景区——书册崖(又名万丈崖)。它的形成距今24亿年前后的元古界石英岩,像一本本巨厚的书册立于天地之间,又像一柄柄利剑直刺苍穹。</p> <p class="ql-block">  书册崖是嵩山石英岩地貌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在距今约18亿年前,嵩山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岳运动。这次运动使嵩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沉积形成的石英砂岩经变质作用成为石英岩,原本近水平状的岩层经褶皱在此处变为直立状,貌似一本即将打开的地质史书,故取名为“书册崖”。</p> <p class="ql-block">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有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显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谢 谢 观 赏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赵志良制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2025年5月6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