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见见你的“仇人”(一)

玫红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去见见你的“仇人”(一)</b></p><p class="ql-block"><b> 文/玫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每天两个来回,我得越过两座桥行走五公里路,去见我孙子。上午,陪他在游乐场玩两个小时,晚上还有一个多小时,感觉自己像打了鸡血似的,平时走路一个小时已是极限。孙子赋予的能量无穷大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爷爷回老家了。今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在他们吃饭的店铺前面等他们。心里惶惶然,想见他,可又不敢见他,怕孙子一见面就说:不要奶奶,不要奶奶。心里劝自己,这几天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团聚日,孩子十来天没见爸爸妈妈了,排除异己完全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他和妈妈坐在一起吃饭,我退到看得见门口的地方等着。差不多一个小时了,他们还没出来,我又偷偷去窗口,他妈在,不见他俩。一转头,他俩从另一边向我走过来。原来,孙子早就发现我了。他笑眯眯拉开纱窗,完整地说了一句话“给爷爷打电话。”我说“好,给爷爷打电话。你吃完饭了没?吃完了到外面玩。”他似乎马上要说:不要奶奶。爸爸及时矫正儿子说:要说奶奶好!孙子随即笑着说:奶奶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这还差不多。”我说“不要妈妈行不行?”他看了一眼他妈妈,又看我“奶奶是爸爸的妈妈,不要行吗?”我及时补充一句。不怕笑话,这是我这几天想好的应对的话。他指看外面的汽车,不知听懂了没?反正,后来玩的时候,我也跟着,他再也没有说“不要奶奶”的话。我当时很感动,看了儿子一眼,但他没接我的感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一个父亲关键时刻的一句话多么重要,每次儿子顶撞我的时候,如果他父亲也有一句名言:不能顶撞妈妈。我们母子俩的关系绝不会日趋紧张。我秉承的“相夫教子”就不会被曲解为控制。我的服务心安理得享受,我的管教想方设法抵触。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当母亲。为什么承受狂风暴雨的总是我?我是众神之间的一恶魔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相夫”谈不上,“教子”须有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相似的一幕发生在三十年前。也恰是在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我们俩从外地过来陪着他爷爷去省城看病。当时,老公在矿劳动公司上班,央请公司的一辆小客货,驾驶舱能坐两排的那种。爷爷坐副驾驶,奶奶、我、孩子他爸坐后排。在行驶途中,儿子一直爬过来,爬过去玩,从他奶奶身上爬到他爸爸身上,在我这里不会停留,我坐中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四个多月的产假休完,恰好是开学期,我就去上班。此后,把他留在老家,由他奶奶抚养。一岁多一点,孩子就会叫姑姑,会叫尕爹、尕妈,会叫哥哥和爸爸,就是没叫过妈妈,也似乎不知道妈妈为何方神圣? 我们每个月一探亲,他奶奶叫我名字,他也跟着叫。那时候年轻,被孩子叫妈妈不好意思,当着老人的面强调我是妈妈更难为情。我觉得大可不必太在意细节。抚养孩子很辛苦的,要体谅老人的不易,只要孩子健康成长就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那时候的路凹凸不平,孩子爬来爬去很危险。司机看了好几回,忍着没说,我开口道:乖乖坐一会儿,听话,把我的衣服都蹭脏了,把头碰坏了怎么办?反响还不错。他赶紧坐到奶奶怀里,我正窃喜呢,儿子突然张口:“下去,让汽车碰死你!”我惊讶地拿眼瞪他,气势弱弱的:他没跟我有肌肤之亲近,养育之恩宠,何来这么大冤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一时间车里静悄悄的,大家心里都波澜起伏。爷爷、奶奶和他爸爸都装作没听见,一声不吭。我更想听到他父亲说句话。司机看不惯了,转头撩一句:哎!小伙,那是你妈,你怎么这么说话呢?我的脸很烧,感觉特尴尬:一个妈妈混成这样,让小冯见笑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沉默等于默许。</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古人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此时能说什么?这孩子的教育该引起重视了。这么小的孩子“讨厌妈妈,不要妈妈,或者让妈妈下去”换成任何一句,我都能接受,怎么会是如此歹毒的话呢?我不想妄测家人的心理。我在想:婆婆的三个孩子尽管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但也很优秀,懂事,待人处事有分寸。他们的教育方式应该不存在什么大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此后不久,孩子三岁左右吧,孩子的爷爷突然过世,哮喘病发作引起的窒息。葬礼上发生的几件小事,大家都看到了孩子的专横跋扈与蛮不讲理,连最起码的怯场都没有。我最终下定决心: 克服一切困难,把孩子接到了身边,自己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回到家,我就哭问婆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这么说话?我是他妈,怎么可以这样说?奶奶说,孩子还小,又不是谁教的。他也说过我:奶奶这样躺下,奶奶就死了。我说:孩子不懂,你们也不懂吗?你们说他一句会怎样?总要教会一些基本道理吧?三个大人默许合适吗?逼得司机发话,不觉得丢脸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追溯至此。我们母子俩的感情掺合了多少人的自私自利与情感争夺。没人问他的学习,更没人关心他的作息与饮食,犯错无人问,打架无人知。他们只要几句话或者亲近一会儿,我们母子间的和谐立马被打破,他们有意无意地破坏我们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与作息计划。继而,冲突产生,他们是统一战线,我是孤家寡人。事后,他们扬长而去,我们又得在推倒的废墟上建立新秩序。久而久之,我的威信何在?孩子的情感会偏向何方?家庭教育的失败为何归咎于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今天,儿子的轻轻一句话让我欣慰:他终于长大并成熟起来了,比他父亲有担当。他终于不再是横冲直闯、随心所欲的愤青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成年人在情感上争取孩子的靠近必定存在。两代人都想更亲近他,也属常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李元胜有首诗《仰俯之间》诠释了太多微妙的不便明说的道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仰俯之间 </b></p><p class="ql-block">文/李元胜</p><p class="ql-block"><b>孔子是一个洞穴,朱熹是另一个</b></p><p class="ql-block"><b>能给你提供庇护的,必定有着不同的黑暗 </b></p><p class="ql-block"><b>庄周的蝶,梁祝的蝶,都有人间之外的翅膀</b></p><p class="ql-block"><b>能帮助你挣脱的,</b><b style="color:rgb(25, 25, 25);">必定来自相同的绝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