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书香岁月不老

冬天里的火

<p class="ql-block">  情系书香 岁月不老 (一)</p><p class="ql-block"> ——龙吟诗友听讲座小记</p><p class="ql-block"> 文/冬天里的火</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温馨的合影照,两边几位男士、女士一脸灿烂中略显腼腆,喜悦中含着激动,中间一位女士面带微笑,温柔平和,看去内秀,气质儒雅,还略显疲惫。整个画面,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在太原“龙吟诗社”群里,我把这张照片,一发出,立刻热闹起来。当大家知道了中间一位是山西艺术联合会主席葛水平女士时,更是啧啧称赞。有的说,为龙吟露了脸,有的说,好羡慕……</p><p class="ql-block"> 这是龙吟众诗友在文学大雅之堂的一次不期而遇,这是几位文学爱好者和山西文学领军人物的珍贵留念的瞬间,也是这次“全民阅读”中龙吟诗友文学活动的一朵浪花!</p><p class="ql-block"> 事情还得从太原市举办的第四届全民阅读活动说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4.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太原市隆重举行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其中,以“重读赵树理”为主要内容的“全民阅读大讲堂”,在山西大剧院隆重举行。届时,将有全国著名的专家、文学大家举办讲座。这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必定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和文学楚翘们的一次近距离接触,更是一个开眼界、长见识的机遇。获悉这个消息后,我早就有点心动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自己虽然爱阅读,偶然有点文字在报刊出现,只是有时沾沾自喜,然后,仍是一个无名之辈。这次肯定“一票难求”,听课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p><p class="ql-block"> 有时,事情真还出人意料。4月13日,在“山西散文学会群”里,群主发了一个链接,说有关单位邀请,让有听课意愿的填表确定听课场次,然后发邮件给指定邮箱,时间要求是4月18日报名截止。我急忙选定这几天上午的三场讲座,发出邮件。</p><p class="ql-block"> 我有点不自信,过了几天,再次问群主,他说18号过后,会收到对方回复的邮件的。可18号过后,还是没有收到回复,我真的有点忐忑了,为自己的才识浅薄而懊悔。</p><p class="ql-block"> 事情真还有点波折。4月22日下午,有电话给我打过来,说让我去领入场票。我喜出望外,急忙去“太原文学院”领票,这次总算如愿以偿了,我内心一阵小激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4月24日上午,八点多,我准时来到长风广场,向长风大剧院走去。时间尚早,我还可以比较从容的观赏周围环境:这里到处是读书活动的宣传标语和海报,广场上是书展,参展的书家很多,一棚棚的新书琳琅满目。</p><p class="ql-block"> 突然,一个女人映入我的眼帘。只见她东张西望,急匆匆向大剧院走来,她身背背包,步伐挺快,蛮有精神。这不是我们“龙吟诗社”的诗友李建英吗?她平时,参加诗社活动时,就是这个样子。她说,她是和另一个诗友杨雅傑一起来听课的。她来的早,是在“踩点”,在观察演讲嘉宾行动路线,看他们从那里下车,从那里进入会场,如演讲完没有签字环节时,就在路上等着,遇到嘉宾后请求签字,能合影留念更好。多么虔诚的粉丝呀,都说年轻人追粉,中老年人追起粉来,也一点不逊色!</p><p class="ql-block"> 她津津有味的给我介绍了昨天的活动情况。在省图报告厅,她下午听演讲,晚上参加读书分享会,听了蒙曼老师、丽波老师的分享,外卖诗人王计兵还给她题词和签名,看得出,她还沉浸在激动之中。</p><p class="ql-block"> 演讲开始了,李敬泽是全国著名的作家、评论家,他从柳宗元,讲到赵树理,讲到马蜂等山药蛋派,满满的故乡情怀。并且新词不断,“山药蛋派”、“素人写作”、“新大众文艺”,并且还有如果赵树理有了手机的畅想和假设,趣味横生,令人耳目一新。我素有听讲做笔记的习惯,认认真真做着笔记。讲演完毕,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不曾想,我身边原来坐着两名记者,随即就要采访我。我当时有点意外,可还是乐于接受了采访。第一个问题,你觉得嘉宾的演讲怎么样?我说,挺好,对我而言,有新意,有高度,新词通俗易懂,比喻确切,给我这个有写文艺评论爱好者启发很大;第二个问题,你对演讲最突出的影响是啥?我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素人写作”,这是对我国当下文化现象、文学现象最精辟的概括,即我们不仅是文化的接受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全民阅读,有益于我们学习赵树理等文学大师们书写时代正能量的东西,并与时俱进,创作传播好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接地气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是个教师,在课堂历来是我提问,学生作答。今天又当了一回学生,回答得如何,那就另当别论吧。</p><p class="ql-block"> 回头找我的两位诗友,她们已不知去向,莫非又是去找嘉宾签字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继续来长风大剧院,尽管我没报下午的课,手里没票,我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如果要求不是很严格,工作人员检查也不太细致,我就可以进去听课了。讲得太好了,真舍不得错失良机。正如赵树理笔下描绘的山西人,既有智慧又有狡猾,我想,即使我进不去,还能到图书馆报告厅听讲呢。</p><p class="ql-block"> 抱我这种心理的人不在少数,快开讲了,大剧场门口还有许多想进去听讲的人,工作人员检查的更加严格了。最后,大家纷纷向图书馆走去,只有一个女子还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也耐心等待着,希望有好结果出现。说来也巧,有一个气质优雅的女人说,你们两个可以进去,我有票,她给工作人员展示了三张票,我们在道谢声中,走入了大门。</p><p class="ql-block"> “咱们在一排包厢坐”,女人说。这时,我感到十分惊讶,我这样微不足道的听众,和领导们坐在一起,会显得尴尬。我说,领导,你把票给我吧,我要去寄存水杯。领导说,也行,说着把票给我递过来。我寄存水杯后,很快进入剧场,找到一个空座位坐下来,我一看我手里的票,座位号是“一排2包厢3号”,这样优越的位置,显然是给领导和嘉宾预留的。我去坐 ,会因互相生疏,难为情不自在的情形,在所难免。</p><p class="ql-block"> 容不得多想,讲座已经开始了。今天讲座的嘉宾是杨占平先生,课题是:赵树理的人生经历与文学成就。杨先生有专著《赵树理传》,讲起赵树理先生来,真的是如数家珍、轻车熟路。赵树理一生始终把自己置身于人民大众之中,所以,他的作品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色,充满着“人民性”。得到了人性之美和艺术之美的 完美结合、相互统一。</p><p class="ql-block"> 共同的爱好兴趣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虽然素不相识,可我的仰慕名人、热爱文学的心情,容易得到别人的理解。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感到平静了许多,自己的唐突举动,都是由于对读书、对文学的追求与执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