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一块碑,上书“天地正气”四个字,底下是三原人贺瑞麟写跋。天地正气四字,是清代著名官员左宗棠所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贺瑞麟对左公个人品德进行了颂扬,然后说,“故阴不得侵阳,邪不得干正,小人不得加君子,外夷不得陵中国”在国力衰微的晚清,能有这样的豪情壮志,多么可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宗棠收复新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占据中国版图达六分之一的新疆,现在还在中国版图,有一个人不能忘记,他就是清朝名臣——左宗棠。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不能忘记的历史。左宗棠生活的年代,清朝经过鸦片战争已病入膏肓,气息奄奄,“日之将夕,悲风骤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1864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内)的一个军官阿古伯趁新疆内乱,带兵侵入了新疆,先后占领了喀什喀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1870年秋,攻占达坂城,吐鲁番,乌鲁木齐,玛纳斯,占领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沙俄也趁机侵占了新疆伊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决然承担起收复新疆的重任,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坚决反对出兵收复新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鸿章认为,新疆就是失去了,于朝廷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就算收复新疆也不过是多了几千里无用的无毛之地,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负担。左宗棠力排众议,他认为海防,塞防同等重要,新疆断不能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清政府采用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领大军出玉门关,收复新疆,左宗棠的战略是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薄弱之地,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宗棠常自比诸葛亮,从左宗棠用兵新疆的战略战术来看,他深淂诸葛亮的用兵之道。1877年底左宗棠收复南北疆,当时左宗棠收复新疆大的壮举,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