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寂静中的所思

中华

<p class="ql-block">  浙江长兴农家乐曾去过多次,已没什么大的新鲜感,同事们去打麻将了,我独自在房间里闲着没事想写点东西,写些什么呢?就写这里春天的山川草木、鸟语花香和从中所思的一些感想吧。</p><p class="ql-block"> 四月的春风就像传教修士,传播着春天的气息,他唤醒了大地万物,使山川旷野又露出了勃勃生机,山坡竹林间一株株春笋破土而出,路边山茶花缀满了枝头,一串串紫藤花散发着迷人的绚丽,各种植物又披上了绿意,在这新生命的旺盛季节,无处不在地散发着生机,使得空气都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花红柳绿,繁花似锦的世界里,我总觉得似乎又少了些什么,对了,少了些春季池塘和田野中最澡动的声音——蛙鸣。春天是蛙类集中求偶交配繁殖的季节,本该有“听取蛙声一片”最喧闹的场景,然而此时却显得异常寂静,寂静中传递出自然界生态已发生了悄然变化。那些留在记忆深处的夜晚蛙声伴你入梦,清晨鸟声唤你起床的农村自然物象在悄然离我们而去。</p><p class="ql-block"> 美国科普女作家蕾切尔·卡逊1962年撰写出版的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详细描述了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一些小生物骤减甚至濒临,她直呼“春天的寂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无声抗议”。此书刚出版时因其内容触及到了资本利益,遭到利益集团的围攻,曾一度被列为禁书,然而一些国家在发展中由于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而尝到了恶果,才引起了各国政府重视,如今此书已成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教科书。</p><p class="ql-block"> 从环境保护问题中,又让人联想到了当今令人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环境保护则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他与每个人切切相关,如果社会的发展只是一味为了经济效益,而违背长久生存理念和自然发展观律,其最终结果是对人类的伤害将远远大于一场战争,这绝不是危言耸听。</p><p class="ql-block"> 敬畏大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我们的先贤在《道德经》中早已明确告诫: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核心就是做任何事,都要遵循道的规律,维护自然法则。急功好利,涸泽而渔当不可取,在眼前的利益与长久生存发生冲突时,该怎样取舍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让传统的本真世俗重新回归自然,回归民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