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p class="ql-block">宝应实验小学 六(五)班 郑忱涵</p><p class="ql-block"> 当舞台灯光亮起,音乐缓缓流淌,我们穿着整齐的班服,站在舞台中央准备开启这场与李白跨越千年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在排练的日子里,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情感的起伏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打磨,从最初的稿子的诵读到后来的深情朗诵,感受他的豪情与失意,洒脱与执着,我们仿佛渐渐走入了他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演出正式开始,“如果没有李白,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过就是千年前少了一个文学家......”一句句台词从我们口中念出,像是揭开了历史的幕布。说到:我应该会少背很多唐诗和成语,说童年,没了青梅竹马;说享受,没了天伦之乐;说豪气,没有一掷千金”时,我脑海中浮现了许多唐诗。真切明白了李白对我们文化深远的影响。当集体高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情绪在舞台上蔓延,那是李白精神在我们身上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台下的观众目光紧紧追随着我们,他们也沉浸在诗仙的诗意中。在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不仅仅是朗诵,更是在传递一种文化,一种精神。</p><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内心满是感慨。这次朗诵,让我深刻理解了李白。我们用表演和声音,让李白的形象鲜活起来,也让更多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历史有一个李白,幸甚至哉,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李白,永不落幕。</p> <p class="ql-block"> 诗酒长歌照舞台</p><p class="ql-block"> 实验小学六5班 付嘉梁</p><p class="ql-block"> 报告厅的灯光暗下来时,我的手心已经沁薄汗。我们班五十二名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舞台中央,连同我们反复打磨的《如果没有李白》朗诵稿此刻都化为胸腔里擂鼓般的心跳。这场“点耀中华"朗诵比赛,我们要用诗仙的豪情点燃全场。</p><p class="ql-block"> 为了呈现最动人的演绎,我们班在一个多星期之前就开始准备了。张老师精心挑选了节目,设计了水墨风格的背景视频,将一句句诗化作了流动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最让人难忘的是表演前一天晚上的排练,我们来到了报告厅,站在舞台上,完善每一句诗的动作。“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时候手要伸真,五指并扰。疑是银河落九天要分三个点依次落下……”在这时,大家都在认真听张老师的话,连平时最调皮的同学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等到音乐响起,大屏幕上浮现出画面时,领诵的同学说:“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表演便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一开始,我的声音略有些颤抖,但是身旁同学们如潮水般的声音使我迅速进入状态。当诵到“天里我材必有用”时,全班的情绪被点燃,声音愈发激昂。最惊艳的是快到结尾时,“李白”从队伍中走出,声音悠扬地吟唱着《早发白帝城》。等他表演结束后,我们也拖长了声音:“轻舟已过万重山”五十二人的声音汇聚成河,在报告厅中激荡回响。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时,我看见评委老师眼中闪烁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最终我们班荣获“最佳朗诵奖”,看到奖状的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李白的诗不仅存在于书页间,更能在青春的诵读书重获新生。这场比赛,让我们以声为舟,承载着十年诗魂,在舞台上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