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从哪儿来</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一座巨大的钟表模型上,我站在它旁边,目光被“时间从哪来”这五个大字吸引。时间,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深奥的话题,让我忍不住驻足思考。钟表的指针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而我却想探寻时间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时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 时间博物馆位于蒲城县金帜山东侧南麓,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唐宪宗景陵毗邻,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蒲城县人民政府共同合作,依托“国家授时中心蒲城短波授时台旧址”,历时三年建设而成。于2023年9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以“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出”为主题,以科普、国防与爱国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拓展体验为载体,以弘扬“326西迁精神”为主线,是集科普教育、研学旅行、文化体验、参观游览、心灵感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时间科学博览中心、时间主题旅游目的地、时间概念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研学科普精神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时间博物馆总占地面积81亩,其前身是1966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由中国科学院筹建的以短波授时台为主的西北天文台,后改称陕西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短波授时台,工程代“326”。国家授时中心短波授时台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当时我国唯一、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承担着我国国家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1970年基本建成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后开始启用。国家授时中心短波授时台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完全独立自主的专用授时系统。</p><p class="ql-block"> 1998年搬迁至临潼本部和蒲城县城西二部,旧址整体封存保护。2008年被陕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入选全国十大科普教育基地,2019年被工信部评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2020年12月</p><p class="ql-block">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23年5月被中国科协、科技部、教育部等7个部门联合公布为“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国家授时中心</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览区,一块醒目的展示牌映入眼帘,上面写着“前言”,并标注着“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段文字不仅介绍了北京时间的历史,还让我感受到时间的精准与重要。从古至今,时间的定义和传递方式一直在演变,而北京时间作为中国统一的标准时间,承载着无数人的生活节奏。</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精美的日晷模型吸引了我的注意。它被安置在云朵图案的底座上,表面刻满了汉字标记的时间单位和方向指示。日晷作为古代计时工具的代表,让我对古人智慧的结晶充满了敬意。阳光洒在日晷上,投射出清晰的影子,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座户外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大型雕塑。多个龙首环绕着一个球体结构,仿佛在守护着时间的秘密。绿树成荫的环境与远处连绵起伏的小山丘,为这座雕塑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我站在雕塑前,感受到时间的厚重与自然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的一角,我看到了一张关于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璇玑玉衡台的海报。海报详细介绍了它的历史沿革、构造原理和用途。我被古人对天文现象的探索精神所打动,也对时间的测量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时间不仅是生活的节奏,更是科学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的另一侧,一组大型齿轮雕塑装置艺术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由多个大小不同的金属齿轮组成,配以钟表形状的设计元素,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机械之美。阳光下,齿轮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形成一幅独特的画卷。我站在雕塑前,感受到时间的机械律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了一个户外场景中的雕塑装置艺术作品前。由多个齿轮状金属片组成的圆形结构,中心位置有一块红色圆盘标牌,上面写着“尽心尽力 尽职尽责”的字样。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时间不仅是流逝的概念,更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我站在雕塑前,思考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的旅程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深的理解。时间不仅是钟表上的数字,更是历史的见证、科技的结晶和生活的节奏。我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感受时间的脉搏在跳动。</p> <p class="ql-block">照像留念</p> <p class="ql-block">流淌的时光</p><p class="ql-block">“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几十年来,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人们便以此校正自己的手表或安排自己的行程。如今很多城市里还保存有时钟塔楼,每到整点依旧在报时。</p><p class="ql-block">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大到国家的运转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须臾离不开时间这个参数。我们都知道它是北京时间,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北京时间并非来自北京,而是来自我国版图中央的一个地方,这就是坐落在陕西渭北高原蒲城县的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p> <p class="ql-block">授时系统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北京时间北京时间</p> <p class="ql-block">一步一台阶,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326精神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几十年来,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人们便以此校正自己的手表或安排自己的行程。如今很多城市里还保存有时钟塔楼,每到整点依旧在报时。</p><p class="ql-block">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大到国家的运转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须臾离不开时间这个参数。我们都知道它是北京时间,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北京时间并非来自北京,而是来自我国版图中央的一个地方,这就是坐落在陕西渭北高原蒲城县的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p> <p class="ql-block">节气与农耕</p> <p class="ql-block">山洞机房遗址</p> <p class="ql-block">326</p> <p class="ql-block">时间花园广场</p> <p class="ql-block">### 游记一:**寻迹时光与历史的千年回响** </p><p class="ql-block">**行程路线**:蒲城时间博物馆→杨虎城故居纪念馆→清代考院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第一站:蒲城时间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清晨,从西安驱车一小时抵达蒲城,首站直奔“中国报时城”的核心——**蒲城时间博物馆**。这里曾是**国家授时中心旧址**,1966年建成,1981年起向全国发射标准北京时间。步入馆内,巨大的日晷模型与老式发报机陈列其中,讲解员讲述着“北京时间”如何从这座小城覆盖全国。最震撼的是授时台旧址的“心脏”区域,斑驳的仪器与泛黄的工作日志,无声诉说着科学家们“追光而行”的坚守。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时间的脉搏,感受到科技与历史的交融。 </p><p class="ql-block">**第二站:杨虎城将军故居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午后,步行至**东槐院巷**的杨虎城将军故居。这座关中四合院始建于1934年,青砖灰瓦间透着庄重。院内7个展厅以照片、手稿和家具还原了将军的一生,尤其是一面弹痕斑驳的墙壁,记录着西安事变后其家人被捕时的枪击痕迹,触目惊心。王震将军题写的“爱国主义伟大业绩永垂史册”匾额下,驻足良久,感慨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纪念馆免费开放,周边还有林则徐纪念馆,步行可达,适合串联游览。 </p><p class="ql-block">**第三站:清代考院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傍晚,前往**东槐院巷27号**的清代考院。这座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成的考场,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童生科考场所。穿过门厅,考舍、伦秀堂依次展现,木雕窗棂与“天开文运”匾额透出科举时代的严谨。互动展区模拟古代考试场景,游客可体验“答题闯关”,趣味中感受寒窗苦读的艰辛。考院砖雕繁复精美,一砖一瓦皆是工匠精神的见证。 </p><p class="ql-block">**美食彩蛋** </p><p class="ql-block">行程尾声,在考院旁的老街品尝蒲城特色**椽头馍夹八宝辣子**,辣香与面香交织,再配一碗热腾腾的**水盆羊肉**,关中人的豪爽尽在舌尖。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游记二:**红色记忆与科举文化的时空对话** </p><p class="ql-block">**行程路线**:杨虎城故居纪念馆→清代考院博物馆→蒲城时间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杨虎城故居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清晨,踏入**槐院巷29号**的四合院,杨虎城将军的旧居静默如初。西院花园草木葱茏,东院正厅陈列着将军母亲寿辰时的寿屏,细节中窥见家族温情。最难忘的是**弹孔墙**,导游讲述1947年特务抓捕杨母的惊心一幕,历史瞬间凝固于此。纪念馆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一段鲜活的家国史。 </p><p class="ql-block">**第二站:清代考院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午后,步入考院,仿佛穿越回科举时代。1300年的科举制度在此浓缩:从童生试到殿试的流程展板、考生作弊的“夹带”实物,揭示“十年寒窗”的残酷与荣耀。伦秀堂内,仿古桌椅可供游客提笔蘸墨,写下“金榜题名”心愿,沉浸式体验让历史不再遥远。 </p><p class="ql-block">**第三站:蒲城时间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傍晚,在时间博物馆探寻“北京时间”的起源。馆内互动装置展示了从日晷到原子钟的演变,孩子们争相操作模型,笑声中播撒科学的种子。站在授时台旧址前,远眺关中平原,夕阳为博物馆镀上金边,时空在此交汇——千年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竟同源于这片土地。 </p><p class="ql-block">**人文感悟** </p><p class="ql-block">一日行程,三重时空: </p><p class="ql-block">- **杨虎城故居**是红色革命的悲壮注脚,弹孔与匾额铭刻民族气节; </p><p class="ql-block">- **清代考院**承载文化传承的重量,科举兴废映照时代变迁; </p><p class="ql-block">- **时间博物馆**以科学之光点亮历史,诠释“寸尺光阴”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回忆。</p><p class="ql-block">珍惜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