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将军

导游洋洋

<p class="ql-block">伏波将军是古代将军的一种封号,寓意降伏波涛 ,历史上获此封号者众多,其中东汉的马援最为著名。接下来,就为您着重介绍这位马援将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马援出生于官宦世家,是战国名将赵奢后人,十二岁丧父,却胸怀大志。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先是依附陇右军阀隗嚣,后归顺刘秀。他为东汉的统一和稳定立下赫赫战功,开始崭露头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址郡雒将之女徵则、徵贰聚众造反,占据六十余城自立为王,九真、日南、合浦等郡纷纷响应。次年,光武帝刘秀任命时任虎贲中郎将的马援为伏波将军,段志为楼船将军,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四郡兵一万余人南平交址。军至合浦,段志病亡,马援便独自统领大军。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到建武十九年春,他成功全歼徵则、徵贰,捷报传至京师,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乘胜进击九真,扫除叛军余党残部,至此岭表地区得以肃清。他每攻取一县一郡,就会废止苛政,修缮城郭,兴修水利,安抚百姓,深受当地民众爱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马援在行军途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他因地制宜,采用水陆并进的策略,率军沿湘江入灵渠,改道漓水,经郁水向西至北流江,入南流江,进抵海边,在合浦“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地理环境的精准把握,更凸显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马援的一生并未就此止步。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反,朝廷先是派武威将军刘尚率万人前往征讨,却全军覆没;次年,朝廷再派谒者李嵩和中山太守马成率军前往,又连吃败仗。于是,马援主动请缨。当时光武帝刘秀怜其年老,本不许他出征,但马援十分激动,当场披甲上马,一展雄姿,刘秀深受触动,最终令他率兵四万平蛮。可惜的是,这次马援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于军中,未能实现他“马革裹尸还葬”的壮志,令人叹息不已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至于马援与宁夏的关系,目前并没有明确记载表明他在宁夏有过重要活动或做出特殊贡献。但他一生南征北战,为东汉王朝稳定边疆,其功绩和精神影响深远,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马援墓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约3.5公里的伏波村,墓冢呈圆锥形,南北长28.5米,东西宽25米,高6米,周长107米 。墓前立有“汉伏波将军墓”碑石一通,由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刻。此外,还有清康熙四十三年长白鄂海所书之“汉伏波将军马援墓”路碑一通,位于墓北约1公里的西宝公路南侧。关于马援墓的发现,是历史传承和当地民众口口相传的结果,在漫长岁月中,人们一直铭记着这位英雄的长眠之地。目前并没有公开资料显示在发现马援墓时出土了其他重要文物,但马援祠于1988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该祠原建筑规模宏大,由于年代久远,仅留部分遗迹,2000年10月24日被杨陵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