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江山大讲坛(江雪民)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漂亮国向世界发起了贸易关税战,这是自1893年及1930年以来第三次世界贸易战,这是一个损人又不利己的行为,因为当今世界已经是高度社会细化分工的时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谁也离不开谁的新时代。关税战对漂亮国本身就造成了很多中小企业产业供应链的断裂,许多企业面临关门倒闭,工人失业。对全世界而言,关税战将对产业链造成冲击,对中小企业造成生存危机,对创新投资、金融市场造成动荡,对全球化信心造成动摇,对政策不可预测有挫败感,强化了民族主义情绪,国际互信与政府公信力面临考验。由于叠加了新冠疫情的影响,长期经济压力与不确定性,可能对全世界人民都会增加焦虑,加上现代许多心理服务从业人群对心理问题夸大其词和心理问题标签化的暗示影响,将心理咨询服务产业化发展,甚至有些心理从业的顶尖学者也在不断挑战心理学伦理原则,心理服务从业人员偏离善行原则,将心理服务产业化,其后果会与助人自助的初心背道而驰,人们患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发生率会不断攀升,尤其是在直接受冲击的行业从业者、年轻人及面临应激事件的人群,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感到迷茫,对现实的困境感到绝望,面临激烈的竞争感到惶恐。</p><p class="ql-block"> 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社会问题复杂且多维度,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一、就业压力与结构性矛盾</p><p class="ql-block">1. 青年与农民工群体就业挑战</p><p class="ql-block"> 尽管2024年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至5.1%,但结构性矛盾突出。青年(16-24岁)失业率在毕业季结束后虽有所缓解,仍面临压力;农民工群体总量增加,但低技能岗位竞争加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就业不稳定。</p><p class="ql-block">2. 技能与岗位需求错位</p><p class="ql-block"> 新兴行业(如信息技术、新能源)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而传统行业收缩导致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困难,加剧社会分层。</p><p class="ql-block">二、生活成本上升与贫富差距扩大</p><p class="ql-block">1. 经济压力挤压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 高房价、育儿成本(如一线城市年均12万元)及通胀压力(全球通胀率2025年预计降至3.4%)导致家庭可支配收入减少,部分家庭被迫降低消费水平。</p><p class="ql-block">2. 债务负担加重</p><p class="ql-block"> 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如2024年全球债务占GDP比例攀升)及个人房贷压力(如上海程序员案例中房贷占月收入75%)加剧经济脆弱性。</p><p class="ql-block">三、社会心理与极端行为</p><p class="ql-block">1. 戾气积累与极端事件</p><p class="ql-block"> 经济压力、职场竞争及家庭矛盾导致心理问题激增。例如,中国男性因情感漠视或经济压力引发的抑郁倾向上升,甚至出现极端个案(如江西小伙自杀事件)。</p><p class="ql-block">2. 学生厌学与心理健康危机</p><p class="ql-block"> 2024年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原因包括学业负担过重(如“小学争上游,高中拼重点”的家长期待)、人际关系紧张及缺乏学习动机。心理干预需求增加,但社会支持不足。</p><p class="ql-block">四、家庭关系恶化</p><p class="ql-block">1. 离婚率攀升与经济压力</p><p class="ql-block"> 2024年中国离婚登记量达262.1万对,同比上升1.08%,<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离婚率为43.53%(基于结婚登记数计算)。</span>经济负担(如房贷、育儿成本)、情感暴力(如否定式沟通)及家务分工矛盾是主要诱因。</p><p class="ql-block">2. 夫妻争吵与修复困境</p><p class="ql-block"> 高频争吵多源于价值观差异(如金钱观念)、信任缺失及情绪管理失败。修复关系需依赖冷静沟通、共情与妥协,但现实压力常阻碍有效解决。</p><p class="ql-block">五、社会关系紧张</p><p class="ql-block">1. 职场人际矛盾加剧</p><p class="ql-block"> 经济下行导致裁员潮及薪资停滞,同事间竞争激化,协作减少,信任度下降。例如,部分企业为压缩成本采取“内卷化”管理,加剧员工焦虑。</p><p class="ql-block">2. 代际与群体对立 </p><p class="ql-block"> 青年群体对传统成功路径(如购房、结婚)的质疑与老一辈价值观冲突,加剧代际矛盾。例如,部分年轻人选择“躺平”或“不婚不育”,引发社会讨论。</p><p class="ql-block"> 六、政策与社会支持不足</p><p class="ql-block">1. 社会保障体系压力</p><p class="ql-block"> 发展中国家因债务限制难以扩大公共支出,教育、医疗等基础服务资源紧张,弱势群体(如脱贫人口)返贫风险上升。</p><p class="ql-block">2. 心理健康支持缺位 </p><p class="ql-block"> 男性心理求助率仅微升2%,社区干预机制缺失,导致婚姻危机、职场压力等问题无法及时疏导。</p><p class="ql-block"> 学生厌学:约68%的厌学案例与学业负担过重直接相关,30%涉及家庭沟通失败。极端行为诱因:经济压力(如失业、负债)占极端事件诱因的52%,情感问题占34%。</p><p class="ql-block">全球经济下行不仅考验经济韧性,更需社会政策、心理支持及价值观重构的多维应对。缓解矛盾需强化社会保障、推动公平增长,并通过教育、沟通重建社会信任。</p><p class="ql-block">当今人们心理健康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拯救自己及年轻一代人的心理健康,本人觉得应有如下应对策略。一是政策层面,相信中国在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保持的战略定力,为中华民族的利益保护撑起了一片天,为民众提供有力的社会最低保障机制及公益的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网络。二是个人层面,做好财务规划,量力而为,响应政府号召,家庭厉行节约,年轻人不断提升技能。三是媒体素养教育,正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公众及时了解利好信息,增强经济向好向稳的信心。四是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全社会心理服务公益网络和社区互助社工志愿者队伍,让每个面临困境的人群,随时随地免费享受到高效便利的心理健康服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