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黄桥

<p class="ql-block">  今年清明是离开故乡54年纪念日。以前父母健在常回家,父母离开后回家少了。但每到清明前有种魂牵梦绕‌的感觉,没有特殊情况肯定回家。和往年一样清明前踏上回家的路。一路窗外金黄的油菜花和翠绿的麦苗,黄绿相间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望着窗外脑海里浮现出那一条条熟悉的小河 一声声亲切的乳名 一幕幕乡音乡情在脑海里萦绕。突然心头一种对故乡的眷念油然而生,很想用一种方法表达对故乡的爱恋</p> <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古镇黄桥始于汉高祖十二年间名“永丰里”宋神宗熙宁年间升“永丰镇”明洪年初改为“黄桥镇”</p> <p class="ql-block">  黄桥地处长江北岸的苏中平原,南濒长江 东连如皋 北接姜堰 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 黄桥镇共辖55个行政村,10个社区,辖区面积175.9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现城区人口23万。2018年黄桥镇入选最美特色城镇</p> <p class="ql-block">  我记忆中黄桥的明清建筑风格多样,两条东西 南北街最繁华,交界处叫十字街也叫大石桥镇中心。特别夏天的傍晚这里最热闹,二分钱一小碟炒螺蛳 5分钱一个兔儿头 刨凉皮 买皮卷各色小吃吆喝声热闹非凡🤭(这是现在的东西 南北马路)</p> <p class="ql-block">  60年代初扩街南北东西路上建筑全拆毁,现留下的一点古建筑都是在巷子深处才能幸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桥历史上有72巷,这些古巷至今大部分还保留着。其中形成街市的有十多条,较为繁华有珠巷 米巷 马巷 布巷 火巷 罗家巷 迪祥巷 王家巷 南迎祥巷 北迎祥巷等等。珠巷 罗家巷‌银匠聚集和商业繁荣,充分展现当代古镇手工业传统</p> <p class="ql-block">  米巷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清以来的历史原貌。沿街前店后作,巷道较宽,两旁建筑屋檐低矮青砖小瓦,硬山屋面用材粗大矮挞子门,展现了黄桥原有的城镇风貌,是了解古镇的街巷</p> <p class="ql-block">  黄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巷套小巷游客</span>可能还正的转不出来。我凭着记忆走街串巷还有点转懵🤭🤭</p> <p class="ql-block">  黄桥历史上没有城墙,先民们在街巷两头各砌一道门,称为圈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圈门为明清时期建筑,历史上有28座圈门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每座都有寓意。</span>门两侧与民房相接门洞为拱形,晚上两扇木门锁上,整条街巷进入封闭状态。</p> <p class="ql-block">  东首的圈门面向大海称镇海门,西首面对长江称澄江门。这些圈门不仅是古镇历史见证,也是当地文化的独特符号。遗憾的是全拆除没有留下一座,现在看到的几座是在巷头巷尾仿造而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古镇水路交通要道,明清时期粮食 猪 油 酒 盐业集散地,依靠水路沟通苏南苏北。‌‌并逐渐发展为苏中地区最大集镇。‌‌ 我记得古镇有好多桥,记忆最深的西寺桥 南霸桥 知府桥 大关桥 小关桥 直来桥 三柳桥等等</p> <p class="ql-block">  南霸桥(文明桥)始建何年不详。最早见著于清光绪十二年(泰兴县志)有记载民国七年桥梁损坏,当地士绅倡议社会各界捐资重建</p><p class="ql-block"> 南霸桥在南北大街最南段,石头拱桥面铺青石板。两侧的栏杆上雕刻精美图案栩栩如生。桥上石凳和桥体连接供行人休息。桥下河两边石板铺路,供纤夫桥下行走,河边石板台阶供上下货物</p> <p class="ql-block">  南霸桥(文明桥)因拓宽黄运河,南霸桥被拆毁,在老黄中后仿造新建单孔石拱桥,现桥为2003年后新建</p> <p class="ql-block">  知府桥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何棠任直隶广平知府,因力倡改革官租驿传 惩治豪强而深受百姓爱戴。为纪念他取名知府桥</p><p class="ql-block"> 知府桥原位于黄桥东街外“何御史坟”东侧,1978年拓宽东西街桥向北移位130米。知府桥后改为致富桥他见证了黄桥历史变迁,现位于黄桥公园的东侧。是古镇唯一保存一座古桥。</p> <p class="ql-block">  1940年黄桥战役知府桥成为交通要道,陈毅和粟裕曾在此指挥战斗,所以这里也留有红色历史的痕迹。</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西寺桥(西门桥)离我家大概100米,桥重新修建过。小时候在桥下淘米洗菜洗衣服🤭夏天桥上很风凉,人们卷着小草席 拿着小板凳 摇着小扇到桥上乘凉</p> <p class="ql-block">  一张唯一我家老屋的照片,从我年龄推算这张照片是1954年。前排祖母和哥哥 后排右叔父母 左父母 我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这里是生我养我成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随着历史的变迁 一切都成为过往,老宅成了商场,不经意找不到一点模样😭</p> <p class="ql-block">  古镇历史上宗教文化浓厚,鼎盛时期大小寺庙20多座。福慧禅寺(东寺庙)始建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寺庙斗拱飞檐 梵宇琳宫古寺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文革中古镇大小寺庙基本都被毁</p> <p class="ql-block">  福慧禅寺位于古镇东大街,寺内有天王殿,观音殿、罗汉堂、藏经楼等,尤其是大雄宝殿巍峨壮观气势非凡。1967年文革期间福慧禅寺遭毁</p> <p class="ql-block">  200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募款重新修复,原址原貌耗资600余万元重建,大雄宝殿中四块鼓形石础和天王殿中部分梁 柱 橼均系历史遗存一座全新的福慧禅寺于2001年腊月初八修复开光</p> <p class="ql-block">  黄桥至今保存完好有2000余间明清建筑包括宋代遗存,建筑基本分布在几条主古巷内。</p><p class="ql-block"> 丁文江故居位于黄桥米巷10号丁家花园内。丁家花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丁家花园为清代园林建筑,地势南低北高,自南至北各进建筑依次抬高,每进建筑之间为天井。东部为迎宾待客区及花园,中部为居住区,西部为厢房。建筑均为硬山式屋面粉墙青瓦坡屋顶,色调古朴典雅占地378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 富丽堂皇会客大厅</p> <p class="ql-block">  1940年7月至10月,陈毅 粟裕 等在此居住办公,成立江苏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苏北区党委,广泛开展统战工作,为黄桥决战胜利奠定基础。当时陈毅担任黄桥决战总指挥,照片为陈毅当年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园内180年金桂树如今仍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1940年8月26号适逢陈毅40岁生日和粟裕等领导人在此树下共进晚餐。 陈毅 粟裕 吴仲超 朱克靖在此曾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米巷14号大院围墙内 (未找到进院的门)我外祖父的旧址,记得是个小四合院,正屋朝南,院中花台上有颗大无花果树,厢房门朝西后面有口井。外祖父韩绰然是黄桥周边有名的老中医,他曾用中医的望 闻 问 切救治无数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韩秋岩(韩士元)故居位于古镇大香台南侧。故居清末建造,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他承载着教育 艺术与爱国情怀的多重价值</p> <p class="ql-block">  故居原有房屋11间,三进院占地418平方米,建筑面积211.46平方米。门前天井面积83.64平方米,青砖铺设。内部展示其生平事迹及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丁西林故居珠巷62号,建于清朝</span> 故居占地面积440.54平方米,建筑面积339.05平方米。坐北朝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  朱履先中将府位于黄桥王家巷8号,清代中期为何氏宅,清晚期卖于朱家,朱履先出生于此。大门堂中央悬挂着孙中山亲笔题写的匾额“中将府”</p> <p class="ql-block">  中将府现存房屋28间,占地面积1367.52平方米,建筑面积1186平方米。为清代砖木结构,敞厅为仿明式结构。前山后券,券下用荷叶墩承托,大门有石鼓墩,门楼砖雕细腻,整个府第基本结构原样未变。为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年代中将府曾做幼儿园 我曾在这里上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  朱履先从追随孙中山到跟随共产党革命一生,追求真理不懈努力奋斗一生。1940年陈毅 粟裕率新四军东进黄桥,得知朱履先是辛亥革命元老 民国中将德高望重来家中拜访,他们志同道合结下深厚友谊。雕塑再现黄桥决战前夕,陈毅 管文蔚在中将府一起商讨支前事宜</p> <p class="ql-block">  中将府东侧小私家花园,园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亭台楼阁典雅春色满园‌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  何家宗祠位于黄桥珠巷124号,坐北朝南建筑面积950平方米。现存房38间为明清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间为神主楼,木制花窗兽头钢爪,两头有跳檐马头墙。形成一处完整古朴的明清古建筑群《何氏家范》的十条家规被制作成匾,悬挂在宗祠内的醒目位置。是黄桥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span>誉为“江北第一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用作文化馆)维修中暂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 黄桥何御史府是明代陕西道监察御史何棐的府第,‌该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御史府共有六进建筑,门堂 正厅 厢房等 采用硬山式屋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砖小瓦座</span>西朝东的布局,体现了明代官宦建筑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记得何御史府以前在南北街上。最初共有200多间房屋(后来曾是工商联的办公场所)经过多次拆毁。现仅存20余间没了以前的模样。现在的何御史府只能说是遗址。静静庭院没有惜日的辉煌,百年古宅仿佛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向世人倾诉他古今的辉煌和沧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黄桥裕泰和茶叶店位于东西街南侧,由胡氏家族于19世纪末创建,黄桥裕泰和茶庄主体建筑为清代徽派风格,坐北朝南,前厅后室布局。因街道拓宽仅存最后一进房屋。‌‌2009年启动修复工程,恢复其历史风貌,成为古镇重要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  黄桥公园‌位于东进中路与致富路交叉口,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1.67公顷。公园四面环水,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是人们休闲 娱乐健身好去处‌。公园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园内宋顾孝子墓碑,顾昕黄桥人千百年人们都称他为顾孝子。他的事迹载《宋史》456卷《孝义》道光十四年知县李震为其修墓并建六角形石亭。</p><p class="ql-block"> 文革碑亭被毁,2000年找到碑亭和石柱。地方政府顺民意,在公园内重修顾孝子碑亭。碑高1.93米 宽0.85米 厚0.29米。碑上方建六角形石亭,左右两侧亭柱镌红字对联一副“孝列史书五十载晨昏不改,墓凭碑石二百年风雨无伤”</p> <p class="ql-block">  碑后水泥墙上镌刻明成祖朱棣“御制孝子顾昕诗并序”</p> <p class="ql-block">  黄桥公园存有明代御史何棐墓地保留下来的石羊 石马 石龟。何棐卒于黄桥,安葬在黄桥东郊何氏新茔。1958年御史墓被掘,墓中糯米浆石灰包裹的棺椁被挖出,打开棺椁墓主人蟒袍玉带光亮如新。当时缺乏保护意识,随葬珍品毁于一旦。留存石刻雕刻精美形制较大,憨态可鞠具有明代神道石刻的特征石马长1.93米 高1.43米</p> <p class="ql-block">  石羊长1.2米 高0.8米</p> <p class="ql-block">  石龟长1.77米 高0.78米。神道石刻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了成熟发展,只有帝王王公大臣才能享有是权贵的象征。从石羊 石马 石龟的规格形制,可见当年御史墓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置于一块高1.84米 宽0.82米明弘治年间功德碑,碑呈青色字迹清晰,右上方刻有“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左下方为“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初六”碑头是雕刻精美的五爪金龙盘球图案。内容为鸿胪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簿,</span>何椲任应天府推官功绩卓著 德才兼备深得皇帝赏识,孝宗皇帝为褒奖何嵩夫妻教子有方,何嵩夫妻受封圣旨碑铭记,此碑迄今520年,原立于戴家堡何嵩墓地毁于文革,碑身散落附近河内。2011年发现后,此碑重现于此</p> <p class="ql-block">  公园深处“穆园”烈士陵园内一座为纪念黄桥战役牺牲的英烈们而建的纪念碑屹立在中央。碑文叶飞上将手书“黄桥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里庄严肃穆‌‌,崇高神圣‌‌彰显烈士英雄气概,成为人们缅怀先烈 崇尚英雄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右侧是粟裕大将骨灰安葬处,粟裕夫人遵照大将遗愿,亲自将部分骨灰安葬在黄桥。碑文是生前黄桥战役并肩作战战友管文蔚(黄桥决战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题写</p> <p class="ql-block">  朱履先先生一生经历了晚清 北洋政府 中华民国和新中国,1959年因病去世,1996年地方政府为朱履先历史陵园立碑,叶飞上将书写“朱履先先生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历史陵园还有好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牺牲的烈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南宋绍兴年间</span>民族英雄岳飞奉旨抗金,从广德移兵泰州。黄桥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令大将牛皋到黄桥筹办火药火器,牛皋率数骑在黄桥东北角(老黄中后面)观察地形,见有一藕池碧波荡漾红花绿荷,阵阵清香沁人肺腑。于是跳下龙驹亲自在藕池洗马。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将池塘称“牛皋洗马池”</p> <p class="ql-block">  光绪十二年晚清举人朱铭盘游此,赋诗一首“衰草茫茫古战场,将军洗马留池塘,曾随金牌十二召,不把雄心负岳王”以凭吊牛皋大将。 1996年黄桥中学在池塘边修建了碑亭,成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为缅怀黄桥战役牺牲的900多位新四军烈士。于1989年10月建造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座落黄桥东进东路与永丰中路交汇处。塔高23.8米,塔身是相互缠绕的两面红旗,象征新四军八路军胜利会师。正面为粟裕大将的手迹“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背面镌刻了陈毅元帅的手迹“江淮河汉今谁属 红旗十月满天飞”</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位于黄桥致富北路388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8000平方米,为</span>纪念1940年黄桥战役而建立的红色教育基地。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大门入口处一尊黄桥战役正副总指挥陈毅和粟裕的塑像。雕塑高耸挺拔,生动再现两位革命领袖的形象,象征他们在黄桥战役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塑像后是记录新四军英勇奋战和黄桥人民支前场面巨大浮雕墙</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新四军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进行反击战役。<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7000兵力实际战斗人员约5000人,战胜装备精良的3万国民党頑军,</span>歼灭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珍藏大量的历史照片和历经沧桑的文物,陈列着的展品无声地诉说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p><p class="ql-block"> 黄桥战役有三个纵队组成,叶飞担任第一纵队的总指挥,指挥部设在严徐庄‌位于黄桥西北5公里处,主要负责穿插分割敌军,配合其他纵队进行合围和歼灭敌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 第二纵队总指挥王必成,纵队在黄桥西北约10公里的一座小学教室,同样负责穿插分割敌军,配合其他纵队进行合围和歼灭敌军</p> <p class="ql-block">  ‌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主要负责扼守黄桥,面对敌军的大规模进攻,陶勇司令员通过灵活的兵力配置和坚定的指挥,成功抵御了敌军7次猛烈进攻,经过几天坚守和其他纵队一起奋战,最终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管文蔚负责筹集粮食。在朱履先的帮助下黄桥13家磨坊 66家烧饼店,茶食店 饭店 青抗会 妇抗会等等抗日组织 全镇民众纷纷行动。当时镇外炮火连天,镇内男女老少起上阵挎篮子 挑担子 推小车子把各项支前物资送往何家祠堂黄桥战疫支前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  涨烧饼 摊烧饼 各式烧饼(黄桥传承美食)等等食物堆满几大囤,一队队民工肩挑 手推(小车)把支前物资从何家祠堂冒着枪林弹雨源源不断地送往各前沿阵地。</p><p class="ql-block"> 当时黄桥家喻户晓的一首“黄桥烧饼歌”至今黄桥一直传唱“黄桥烧饼黄又黄 黄黄烧饼慰劳忙 烧饼要用热火烤 军队要靠老百姓来帮 同志们吃个饱 多打胜仗多缴枪 开辟抗日根据地 军民团结打东洋 ”</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建成后征集黄桥战役时期珍贵文物200多件,包括<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位先烈的遗物如军装 军帽 公文包 笔记本 子弹带 军号等等物品,这些物品跟随先烈们浴血奋战冲锋陷阵,见证了先烈们的革命生涯,</span>文物不仅具有物质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陈毅子女捐赠的樟木箱</p> <p class="ql-block">  馆内珍藏着一套简洁朴素的65式军服,粟裕之子粟戎生2010年黄桥战役胜利70周年赠送,军帽内有粟裕的亲笔签名</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的一条旧毛毯,1940年8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2纵9团团长徐绪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黄桥决战胜利后徐绪奎的警卫员把团长遗留毛毯,交给了纵队司令员王必成,王必成含泪收下。这条旧毛毯伴随将军49年,滚边换了两次,打了3个补丁。1989年3月王必成将军病逝。遵其遗愿毛毯珍藏于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成为先烈接续传承教育后人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  陈列缴获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  展馆内有多处实景展示当时战争场景</p> <p class="ql-block">  浏览7个展馆,会把你带入战火纷飞的岁月。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一幕幕炮火连天的战斗场景,一件件伴随先烈们浴血奋战的遗物。他们在向后人诉说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黄桥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象征新四军战士以少胜多的智慧,无畏生死的勇气和军民一心的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  你假如来黄桥不要忘记来新四军纪念馆看看,了解一下当年震惊中外的黄桥战役。你假如来黄桥一定要品尝一下全手工刚出炉的桶炉烧饼😅😅</p> <p class="ql-block">  黄桥战役4处旧址保存完好,于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位于黄桥米巷10号丁家花园,江苏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的办公地。陈毅在此统战开明士绅,赋诗对弈 奠定决战政治基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位于黄桥文明路164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仿德式建筑工字楼。陈毅在此拟定《黄桥决战告指战员同志书》指挥营溪反击 姜堰攻打等战斗,并召开动员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 原为黄桥中学(我的母校)</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第三纵队旧址,黄桥东进东路123号,原为严复兴油坊会客楼,小楼清代建筑外观小巧玲珑。当年粟裕陶勇在此查看地形指挥部队<span style="font-size:18px;">部署战斗方案</span></p> <p class="ql-block">  黄桥决战支前委员会旧址‌:位于黄桥珠巷124号何家宗祠,黄桥人民支前物资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古镇人文荟萃历史积淀丰厚,千年百年来这片土地上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看看近代古镇的风流人物</p><p class="ql-block"> 朱履先1884年生于黄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受到慈禧太后接见。辛亥革命率部攻打雨花台第一个登上中华门城楼。被任陆军第二师团师团长,授予陆军中将衔。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任阅兵总指挥。黄桥战疫期间他积极支持陈毅 粟裕做统战支前工作。1943年10月叶飞 朱克靖介绍,陈毅 曾山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亲自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朱履先一生经历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传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丁西林1893生于黄桥,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后任国立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文化部副部长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p><p class="ql-block"> 他不仅是一位物理科学家,还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喜剧作家。代表作《一只马蜂》讽刺封建婚姻观《压迫》揭露租房歧视。被誉为“东方的莫里哀”</p> <p class="ql-block">‌ 丁文江1887年生于黄桥人早年赴日留学,后转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深造。1911年毕业回国,开始在中国进行地质考察。他在滇 黔等省进行了大量地质矿产调查。1913年他担任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1916年他组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并担任所长,他不仅是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也是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培养了大量地质人才‌‌</p> <p class="ql-block">  王德宝1918生于黄桥。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获美国西部保留地大学微生物博士学位。1955年1月冲破重重阻力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王德宝是我国核酸生化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使我国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受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接见。1981年以王德宝为首团队首次人工合成核糖酸获得成功,震惊世界受到国际科学界高度评价和重视</p> <p class="ql-block">  韩秋岩(韩士元)1899年生于黄桥殁于2001 年,一生跨越三个世纪的“世纪老人”著名的机械工程学家 书画家 诗人,他早年远渡重洋,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 苏州工专 江南大学 河南大学教授。晚年涉足艺苑 诗 书 画 印均有造诣,曾任江苏美协分会会员 苏州国画院画师 苏州沧浪诗社社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24年韩士元倾囊捐资创办黄桥中学(黄桥中学创始人)并任第一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  黄桥中学始创于1924年,由韩士元先生与丁廷楣 丁廷标 严则韶 何卓甫 何季生等先贤共同捐资建立私立“黄桥初级中学”1945年由私立学校转为公立学校,2000年该校更名为“江苏省黄桥中学”2015年9月1日该校整体搬迁</p> <p class="ql-block">  黄桥中心小学创办于清光绪29年(公元1903年)“私立崇实初等小学”1950年更名为黄桥小学,1985年被定为黄桥中心小学,现在是泰兴市示范学校 泰州市文明单位 江苏省实验小学(我的母校)</p> <p class="ql-block">  黄桥公园入口处一座孺子牛石雕,他象征着黄桥人民勇于开拓 大胆创新 无私奉献 <span style="font-size:18px;">艰苦奋斗 勇于进取</span>自强不息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黄桥人民凭借自强不息 自立自强的精神建造美好家园。老镇西部一座美丽新城呈现出黄桥新貌。一片片新型现代化小区,一座座高级豪华酒店,一个个休闲 购物 娱乐场所在这荒芜的土地上一座崭新小城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黄桥原“黄桥烧饼”闻名,现是“东方小提琴之乡”</span>黄桥第一把小提琴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几十年学习进取不懈努力。<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每年生产小提琴 大提琴和吉他占全球总产量的30%-40% 其中小提琴占中国总产量的70% 据报道2023年收入超十亿元人民币。现在</span>提琴不仅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还与德国 法国等制琴历史悠久的国家竞争,成功打开国际市场‌‌。成为黄桥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p> <p class="ql-block">  黄桥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凤灵”集团,如今已有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200多家。产品让世界认可,让演奏家认可。他们凭借价廉物美产品优势挺进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凤灵”提琴现在有65项专利,其中两项是国家发明专利“凤灵”提琴朝着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环保化发展。看到这些成就真的为家乡人民骄傲自豪👍👍👍</p> <p class="ql-block">  黄桥小学在镇政府和凤灵集团的协助下,实施小提琴课程。近几年学校全面推进器乐教学,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一种乐器。教室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悠扬的葫芦丝 低沉的大提琴 婉转的小提琴各种乐器合奏出优美的旋律</span></p> <p class="ql-block">‌ 琴韵小镇城市客厅‌是琴韵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定慧路西侧,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500平方米。城市客厅设计为“有琴有韵”的理念,主体建筑分为三层</p> <p class="ql-block">  黄桥依托乐器文化产业打造城市客厅,是黄桥对外展示的窗口。内设小提琴博物馆,介绍世界提琴起源和发展,分别展示提琴制作学派和提琴演奏艺术流派相关知识,这里可以欣赏到名家 名师 名琴 名曲 名典等五大版块的精彩内容。</p> <p class="ql-block">‌ 黄桥音乐生态湖,空中俯瞰呈小提琴造型因此得名提琴湖‌(人工湖)具有生态性和艺术性。琴湖是黄桥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象征。占地400亩,水面积230亩,湖面广阔水质清澈,周围绿树成荫,提供人们宁静优美的环璄。</p> <p class="ql-block">  6月21是国际乐器演奏日‌。这个活动起源于法国,自1982年开始,已遍及世界近130个国家和地区。自2017年黄桥成为该活动中国主会场,享有“东方克雷蒙纳”的美誉。是承办时间最久 演奏阵容最大 国际上推介宣传最多的地区‌。</p><p class="ql-block"> 盛会在城市客厅和琴湖举行,现场有各个乐器方阵的乐手们共同演奏大提琴 小提琴 古筝 琵琶 萨克斯等中西乐器,为观众献上一场震撼的音乐盛宴‌</p> <p class="ql-block">  绕琴湖一圈是健身走道,健身走道是运动 休闲爱好者的天堂,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走走聊聊的好去处,也是社区之间互动和交流好场所</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琴湖格外美丽,灯光倒映水面微风轻拂。湖畔灯光与星光交织, 夜色温柔如水,心儿随风荡漾</p> <p class="ql-block">  晚上湖边跳舞 唱歌 散步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周末晚上音乐喷泉开放,水花与光影共舞,灯光与水花交织,为夜色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谢谢弟弟弟媳几天的陪伴寻古探今,通过多方了解和查看资料真的感触颇深。特别看到这些年家乡大踏步的发展,一窍不通的农民,竟生产出世界一流的西洋音乐,成为“中国提琴产业之都”中国主要乐器出口基地,真的为家乡人民感到无上荣光! 一直想假如故乡古建筑还留存着;加上中国战争史上‌震惊中外的黄桥战役主战场;现在享有“东方克雷蒙纳”美誉的黄桥,我的故乡是举世无双的古镇。黄桥祝福你我的故乡你会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