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凯旋门是世界驰名的宏伟建筑,法国政府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名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作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低一层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上面一层是陈列室,展示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法国最大王宫建筑之一,现为国立美术博物馆所在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收藏了古今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40万件之多。该宫位于巴黎塞纳河右岸。1204年菲利普二世开始兴建,最初只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碉堡。其后,藏品不断增加,特别在拿破仑时期,许多国家的名贵艺术品,包括土耳其、埃及的许多珍贵艺术古物,以及罗马教皇极其名贵的绘画雕刻,都成为“战利品”被收罗入宫,藏量为之大增。1989年3月,在卢浮宫两翼中间的“拿破仑庭院”内,建了一座玻璃金字塔,使卢浮宫因此更加多姿多采。</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是法国四大河流之一发源于东部海拔471米的朗格勒高原,从西向北流过巴黎市区,在巴黎市区约有13千米在勒阿弗尔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全程776千米,是法国第二大河流,也是四大河流中流程最短而最负盛名的一条河。其间可行航道300多千米,巴黎因塞纳河而发展,有“塞纳河的女儿”之称。河道两岸,公园星罗棋布,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园林景色蓊蓊郁郁,优雅别致。东段河中有城岛,公元前300年,岛上居住着巴黎西族。</p> <p class="ql-block">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要求释放被囚禁于巴士底监狱内的政治犯,但未被政府接受,因而引发暴乱。从此拉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此后,巴士底广场便成为自由的象征,不只在法国妇孺皆知,甚至在全世界也是无人不晓。广场中央立有“七月之柱”,是为了纪念在1830年七月革命以及在1848年的二月革命中牺牲的英雄。1989年在巴士底火车站的旧址上落成的新歌剧院,也吸引了无数的歌剧迷。</p> <p class="ql-block">巴黎歌剧院是全世界最大的表演正歌剧的剧院。歌剧院表面面积将近11000平方米,可以容纳2000多名观众,450多名演员。建造于1862~1875年之间。剧院正外立面布满了大量的装饰物,都是拿破仑三世时期典型的作品。一条宽大的石阶路向上沿伸,通向两排立柱中的底层一排,正面半墙体在此被隔成几部分。立柱构成了高大的拱洞,两侧为粗大的圆柱,其后面为许多组雕塑群像。剧院里面和正面墙体均有雕梁画栋,纪念性台阶充满大理石饰物;穹窿顶上装点着伊西多尔·皮尔斯的油画,而大厅天花板上则是1966年由夏加尔绘制的天棚书。</p> <p class="ql-block">世界驰名的法国天主教堂,坐落在塞纳河中的城岛上,现已成为与卢浮宫、埃菲尔铁塔齐名的巴黎著名的三大旅游点之一。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和法王路易七世共同主持奠基,动工兴建,1345年基本落成,历时近200年。几个世纪内,屡经战火,破败不堪,后由建筑大师维奥来·勒·杜克在保持原来风格的基础上重加设计修建,工程历20年,于1864年重新开放,被视为法国最伟大的艺术杰作之一。评论家称之为“坚固,但不笨重”,以自身独特的风格达到了完美无缺。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开欧洲建筑史上一代新风。</p> <p class="ql-block">不论从城市的哪个位置眺望巴黎的全景,目光总会自然地停留在圣心院这个白色教堂的大圆顶上。这个庞然大物巍然耸立在蒙马特山之巅,它是1876年全法国捐款兴建的,竣工于1919年。它的建筑设计师(其中最著名的有阿巴蒂和马)把教堂设计成罗马式和拜占庭式相结合的别致风格。周围四座小圆顶,中间一座大圆顶都稳当地建在一个高大的蓬形壁之上,具有典型的东方情调。</p> <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可以说是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战神广场上,为1889年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举行国际博览会而建。埃菲尔铁塔通高320米,它是十分轻巧的交错式结构,总共由不到15000个金属体焊在一起而成的。塔身总重量7000吨,全靠四条粗大的带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115米,第三层高274米。每一层上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千米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布鲁塞尔大广场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始建于12世纪,是欧洲最美的广场之一,被法国大文豪雨果赞叹为“美丽而宏伟的广场”,是世界建筑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天鹅餐厅是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在这里写成。</p><p class="ql-block">布鲁塞尔大广场是布鲁塞尔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占地3400平方米,长110米、宽68米,广场地面用花岗石铺就,简约的风格和鲜艳的图画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环广场的建筑物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路易十四式等。</p><p class="ql-block">12世纪前,该广场曾是一片沼泽地,随着城镇的发展,布鲁塞尔人建造了布鲁塞尔的首座大广场,周边生活着贫困的底层民众。165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军队炮轰大广场,将这里夷为平地。在布鲁塞尔各类行会的支持下,布鲁塞尔大广场得以重建,也成为各类行会的中心。</p><p class="ql-block">很长时间内,大广场一直是布鲁塞尔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皇帝和国王在此祭祀。大广场是这里吸引人的场所。每隔两年的8月,市政府都要在大广场举行为期4天的“鲜花地毯节”,展出世界上较大的人造“鲜花地毯”。</p><p class="ql-block">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布鲁塞尔大广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广场一侧有一座5层的建筑物,那就是著名的 天鹅咖啡馆,又名天鹅餐厅。它曾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与著名的市政厅相邻,因门上饰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天鹅而得名。1845年2月,马克思由巴黎迁居布鲁塞尔,来这里居住。同年4月,恩格斯也从巴黎迁来。从此后,天鹅咖啡馆成为他们共同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的重要活动地方。在此期间马克思写出了著名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作品。天鹅咖啡馆也叫天鹅餐厅。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公寓坐落在天鹅餐厅的左侧。附近还有一座大楼,原是法国路易十四的行宫,现已辟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大广场的右侧是独具风格、雄伟恢宏的布鲁塞尔市政厅。这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弗兰德哥特式建筑,造型宏伟,空灵高耸,引人注目。市政厅大楼始建于1402年,它上面的厅塔高约91米,塔顶塑有一尊高5米的布鲁塞尔城的守护神圣米歇尔的雕像。市政厅的大门不在正中,厅塔也稍偏一方。其实,厅塔和大门之所以不居正中,是由于整个建筑分别建于3个不同时期,因此才出现规模。厅内装修十分精美,天花板上绘制的图案美妙绝伦,栏杆花纹雕刻精细,雪白色的大理石楼梯,像一条银蛇蜿蜒而上。走廊里布满五彩缤纷的壁画。在许多巨幅肖像画中有比利时的君主像,有曾经统治过布鲁塞尔的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的国王画像,还有横扫欧洲大陆、被称为“一世之雄”的拿破仑画像。</p> <p class="ql-block">两年一度的八月“大广场鲜花地毯节”,已成为布鲁塞尔市民的一大盛事。“地毯节”之际,广场上人如山海,一派画中仙境,广场中心被五颜六色的鲜花铺成一块巨大的长方形“地毯”,“地毯”中间设置三个圆形喷泉,落珠溅玉般地折射出璀璨的光波,构成了“鲜花地毯”奇美的图案。“鲜花地毯”由一百多万朵秋海棠组成。这些色彩艳丽的海棠花均来自距布鲁塞尔约100公里的根特地区的乡村田野,由花农精心采集,连夜运往布鲁塞尔,再由花匠们仔细编织,汇成了花的海洋。1994年,为庆祝“二战”中盟军和比利时军队解放比利时50周年,花匠们汇制成了一块1600多平方米的“鲜花地毯”,“地毯”上编织着当年第一支踏上比利时国土的比利时军队——“比隆旅”的军徽。灿烂的阳光,把这块艳丽多姿的“鲜花地毯”照耀得五彩缤纷,瑰丽无比,那一束束争芳斗艳的海棠花,那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醉人花香,因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而更艳、更香。</p><p class="ql-block">本次旅行没有赶上"鲜花地毯",但通过网络也一睹了"鲜花地毯"的美丽壮观。</p> <p class="ql-block">小于廉(Manneken Pis)又译为尿尿小童,撒尿小孩,小于连等。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标。这座闻名于世的小男孩铜像是一坐落于市中心步行区的小孩子像及喷水池。这个五岁小孩身材的雕像不大(身高约53厘米),但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这尊青铜小于廉像建于1619年,由比利时雕刻家捷罗姆·杜克思诺(Duquesnoy,一译杜奎斯诺伊)所打造的。</p><p class="ql-block">塑像中的小于廉光着身子,叉腰亮肚,无拘无束地在人们面前撒着“尿”,姿态生动,形象逼真。塑像高半米左右,坐落在一个约两米高的大理石雕花的台座上,微卷的头发,翘着小鼻子,调皮地微笑,显得十分天真、活泼。</p><p class="ql-block">小于廉撒尿故事源于比利时民间传说,好几个版本,主要情节类似,只是发生的历史背景不同。</p><p class="ql-block">说法一:1142年,哥特佛瑞德三世公爵(Duke Gottfried Ⅲ)领军对抗外敌,就在军队落败之际,公爵将自己的小儿子放在摇篮里挂在树下,用来激励军队士气,最后得以击败了敌军,凯旋。</p><p class="ql-block">说法二:小于廉半夜起来尿尿,看到邻居的房子着火,小于廉找不到水源扑灭,灵机一动用洒尿把火熄灭解救受困的人,为了感念小于廉而在原地做个铜雕像永远保留,供后人凭吊。</p><p class="ql-block">说法三:流传最广的是古代西班牙入侵者在撤离布鲁塞尔时,欲用炸药炸毁城市。幸亏小于廉夜出撒尿,浇灭了导火线。</p><p class="ql-block">说法四:为了制服布鲁塞尔人,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打算用炸药把这个地区炸毁。在一个万籁俱寂的黑夜里,日耳曼士兵就在一条叫埃杜弗的僻静的小街上埋下了许多炸药,这时,小于廉发现了日耳曼士兵,躲在一边,待他们点燃了导火线,从边上撒了一泡尿,浇熄了导火线,自己暴露行踪,被箭射中身亡。</p><p class="ql-block">说法五:17世纪末,法国又企图把布鲁塞尔纳入自己的统治,向布鲁塞尔疯狂进攻,被击退后恼羞成怒,一天晚上法军潜到城边,安放炸药,点燃了导火线,要炸毁城墙。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被一个从屋里跑出来准备撒尿的叫于廉的小男孩发现,用尿把导火线熄灭,又叫醒睡着的大人们,投入战斗,打败法军。市长亲自授予小男孩奖章,并看作是布鲁塞尔第一市民,给他戴上桂冠。为了纪念小男孩的救城之举,人们制作了这尊铜像,并竖立在当年浇灭导火线的那条街上。</p><p class="ql-block">1698年,巴伐利亚总督路过这里,念他赤身站在刺骨的寒风中,便赐给他金丝礼服穿戴。此举引来宾客们的纷纷效仿,他们争先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赠给小于廉,以致他的衣服多得要专设一个博物馆来收藏。其中就有中国赠送的两套,一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另一套是1979年布鲁塞尔千年大庆时北京派人专程赠送的汉族对襟小裤褂一套。每逢10月1日,小于廉就穿上此装,一副可笑可爱的姿容。</p><p class="ql-block">说法六:小于廉专爱站在楼顶向出殡人群撒尿,激怒了过路女神,罚他永远撒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库肯霍夫公园位于阿姆斯特丹近郊盛产球根花田的小镇利瑟(Liess),也是每年花卉游行的必经之路。该公园原是雅各布伯爵夫人的所在地,霍夫(HOF)意为城堡中的庭院,用于打猎和种植蔬菜及药草以供厨房膳食,库肯(KEUKEN)意为厨房,据说这就是库肯霍夫名字的起源。</p><p class="ql-block">库肯霍夫郁金香公园拥有600多种郁金香种类,包括单瓣早花型、重瓣早花型、胜利型、达尔文杂交型、单瓣晚花型、重瓣晚花型、百合花型、鹦鹉型、流苏型、绿花型、伦勃朗型和凯旋型等。这些种类涵盖了各种颜色和形态,使得公园成为一个色彩斑斓的郁金香王国。</p> <p class="ql-block">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热爱,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状态,郁金香充满了 他们的生活,而生活在荷兰的人,也因为郁金香变得更加乐观、开朗。同时,荷兰的郁金香太有名气了,吸引着世界上所有爱花之人,每到春天,郁金香花开的季节,就会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荷兰,涌入世界最大的球茎花园——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p> <p class="ql-block">说起荷兰,我的脑海里即刻浮现出“风车“的形象。不光是我,估计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这也难怪,因为:荷兰有着“风车之国”的称号。</p><p class="ql-block">风车,已经成为荷兰的“文化符号”和“国家商标”。所以,来到荷兰,看古老的风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游览项目。</p><p class="ql-block">如此以来,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以北约15公里的扎达姆风车小镇,也就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打卡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和感受象征荷兰民族文化的风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为水与海,数以万计的荷兰人居住在古世纪的湖床上,为了生存,荷兰人在几百年前就用独特的方式创造生活的传奇,为了让湖底保持干燥,人们利用风车来排水治涝,更使用风车把风力变成巨大的动力,从而使桑斯安斯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区。聪明的荷兰人将风车广泛的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这类风车被称为工业风车,并根据用途来命名,比如:锯木厂风车、榨油厂风车、造纸风车和磨房风车等等。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是写在来自荷兰桑河(Zaan)地区制造的羊皮纸上,这个羊皮就是1692年由桑斯安斯风车村的De Schoolmeester造纸风车制造的。</p><p class="ql-block">而今,站在绿色的田野前,很难想象,在250年前桑斯安斯有800多座古老的风车的情景,它们密密成排,终日旋转,把荷兰带到未来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罗马广场,外观法兰克福大教堂,一座歌德式建筑。由罗马广场东侧穿过半木造市民住宅,就可以看到,它是13至15世纪的哥德式建物,又称为“皇帝大教堂”,因为是德国皇帝加冕的教堂。旧城市政厅位于罗马贝格广场西北角上,由三座重建的15世纪的人字形建筑构成。 这三幢精美的连体哥特式楼房,其阶梯状的人字形屋顶,别具一格,虽然曾遭受数百年战火的摧残,但整修后仍保存完好,可以说是法兰克福的一个象征。</p> <p class="ql-block">慕尼黑特立独行又有皇家气派,但是也无疑有其狂野的一面。这里大概是唯一一个新与旧、保守与革新激烈冲撞的地方, 二战谈判也在这。新市政厅为哥德式建筑的范例,市政厅钟楼上装置有全德国最大的木偶报时钟,每天有多少游人翘首仰望这迷人的表演,聆听那清脆响亮的音乐钟声,一睹古代人物的丰采,惊叹德国艺术之高超,正面外观装饰富丽堂皇,竖立着玛丽亚圆柱的玛利亚广场则是内城最古老的中心广场、步行街的中心、玛利亚广场大型活动的舞台,以及探索这座城市的理想出发点。</p> <p class="ql-block">童话城堡新天鹅堡,它是巴伐利亚国王鲁道夫二世,为实现其一生理想表现出中古世纪骑士精神所建的梦幻城堡,城堡的最初草稿为剧院画家与舞台设计者所创造,故使其保有如梦如幻的不真实感,让人怦然心动白色大理石建筑,尖塔高耸,迪斯尼乐园即仿此建造。新天鹅堡全名为新天鹅石城堡,是19世纪晚期的建筑,位在今天的德国巴伐利亚西南方,邻近年代较早的高天鹅堡(远眺,又称旧天鹅堡),距离菲森镇约4公里,离德国与奥地利边界不远。 这个城堡有传统的建筑用砖所建成,稍后由其他石材进行外部装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斯布鲁克,街道两旁的建筑五颜六色,古老却不失活泼。街道平整,有宽有窄,还有不少弯道,没有过多的城市规划,但是整个老城区都是景,是人文和自然的巧妙结合。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含蕴,又紧邻因河,自然风光美轮美奂。黄金屋顶是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地标,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建于1500年,装饰着2657块镀金铜瓦。阳台上的浮雕刻画纹章、符号,以及他生活中的其他人物。黄金顶屋从前被称为“新王宫”,著名的“空口袋”弗利得里希公爵在1420年将其住所搬到了因斯布鲁克,并下令在此建造他的王宫。</p> <p class="ql-block">欧洲袖珍小国列支敦士登的首都瓦杜兹,它以印刷邮票著名于世,深受世界集邮者喜爱,可在市区自由观光)。瓦杜兹位于莱茵河东岸,坐落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中。是列支敦士登的首都,也是列支敦士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旅游接待中心。城市人口仅有5000多人。瓦杜兹原是一个古老的村镇,始建于1322年,1499年毁于瑞士罗马帝国之战,16世纪初重建,1866年成为首都,市内有很多17至18世纪的建筑,古朴而典雅,瓦杜兹最著名的建筑是瓦杜兹城堡,是这座城市的象征和骄傲。这座古堡始建于9世纪,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是国家元首大公住地,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私人收藏博物馆,馆内珍藏历代大公收集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位于瑞吉山下、琉森湖畔的琉森,城市虽然不大,但却非常古朴清新有韵味,抬头可见中世纪的教堂、塔楼,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建筑以及长街古巷、百年老店,城市周围是静谧的湖泊、巍峨连绵的雪山,湖光山色相互映衬,如诗如画的美景浑然天成令人倾倒,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人间天堂。世界很多著名作家都曾经在此居住或写作,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过《琉森游记》,我国著名学者朱自清曾经感叹:“无处不是好风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更是称赞这里为“世界最美的蚌壳中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瑞士第四大湖琉森湖,也是完全位于瑞士境内的第一大湖,又称四森林州湖的琉森湖,长达39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湖水经罗伊斯河汇入莱茵河。蔚蓝色的湖水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蓝宝石一样的光芒,港湾湖汊众多的琉森湖,湖岸线蜿蜒曲折,将琉森城和周边的山峰连接起来,湖岸山坡上是青翠的葡萄园和牧场,湖滨点缀着许多童话色彩的房屋,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双尖塔的霍夫教堂,这座琉森最重要的教堂,据说是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举行婚礼的地方。环视琉森湖,湖光山色令人目不暇接,极其秀美的风景,让人心醉神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