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唯一的祀庙:广元皇泽寺

一蓑烟雨

<p class="ql-block">  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位于广元城西嘉陵江畔,寺庙创建于北魏晚期,旧称乌奴寺,又称川主庙,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历经北周、隋、初唐的不断发展,至盛唐而达鼎盛。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后,“赐寺刻其真容”,故名“皇泽”,寓意“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皇泽寺”自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皇泽寺西靠乌龙山,东临嘉陵江,寺内现有二圣殿、武氏家庙、则天殿、大佛楼、钟鼓楼、女皇文化陈列馆等建筑。现存北魏晚期至唐龛窟57座,摩崖造像1200余尊,主要龛窟有大佛窟、中心柱窟、写心经洞、五佛窟等,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占地140余亩,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现在是国家三级博物馆,2006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载体。</p> <p class="ql-block">  皇泽寺周围崖壁上,现存窟龛50个、造像1203身、经幢6个、《农夫耕作图》4幅。皇泽寺造像分散雕造于几个群落,即中心塔柱窟、大佛楼、写心经洞、五佛亭、则天殿等。窟龛开凿始于北朝,盛于唐代,衰于五代以后。现存造像多为唐代镌凿中心塔柱窟(8号窟)为皇泽寺造像年代最早的一处,保存有北朝和隋代的佛、菩萨、弟子、飞天等800余身。</p> 寺前广场 正门 寺前的嘉陵江 二圣殿 <p class="ql-block">  二圣殿中央供奉唐高宗、武则天真容铜像,两侧选择了高宗、武周朝时期著名的大臣作为陪侍。史书记载:麟德元年(664年)后,每次上朝议事,帝坐于东间,后坐于西间,政无大小,皆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生杀大权,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充分显示了武则天卓越的政治才能。</p> <p class="ql-block">  写心经洞在皇泽寺最下层靠近江边一巨石上,石的东、南两面共有9龛东面之41号龛残碑上刻有“贞观二年”(628)和“宝历二年”(826)等字,南面各龛刻有经幢及《农夫耕作图》等。</p> <p class="ql-block">  宋墓石刻:寺内陈列的宋代墓室浮雕石刻,刻有古代“二十四孝”图和民间伎乐歌舞图,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宋墓浮雕石刻人物,是研究宋代美术史的宝贵资料;石刻伎乐图为研究南宋大曲、杂剧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石刻生活图是当时当地人民生活的生动再现;石刻中仿木结构的门、窗、斗拱等,又为我们研究四川地区的宋代建筑保存了重要的史料。</p> 郭沫若手书的广元皇泽寺碑 武氏家庙 吕祖阁 五佛亭 <p class="ql-block">  雕刻于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的“蚕桑十二事图”由十三块碑石组成,长7.7、高1.4米。石刻“蚕桑十二事图”,用阴刻线描手法,以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古代栽桑、养蚕、缫丝的整个蚕桑生产过程。图中人物姿态各异,构图精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印证了我国古代“民重蚕事,衣食无缺”的重农桑传统,是研究蚕桑、纺织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蚕桑十二事图”已载入《中国纺织史》和编入有关大学教程,拓片保存于杭州丝绸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则天殿内陈列的武则天真容石雕像高1.8米,由整块砂岩雕凿而成,距今已有1300余年。武则天神态安详,结跏趺座,头戴高宝冠,冠中饰坐佛,颈佩项圈,胸饰璎珞,披帛自双肩下垂绕体侧,双手于腹前施禅定印,表现的是武后老年的形象,寓意其是菩萨转世以及晚年登基做皇帝这一史实,这也是国内唯一的一尊武后真容石刻像。殿内还陈列有“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碑,后蜀广政二十二年(公元959年)昭武军节度使李奉虔所立,碑高89、宽90、厚21厘米,碑阳自左至右竖书29行,碑阴自左至右竖书25行,遇敬语则空三格。该碑对研究皇泽寺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皇泽寺现存的57个龛窟,1200余躯石刻造像,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代的发展,到唐代时达到极盛。皇泽寺摩崖造像对研究四川地区佛教的传播路线、造像题材和风格、人们的宗教信仰都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郭沫若先生曾赋诗称赞说:“广元皇泽寺,石窟溯隋唐。媲美同伊厥,鬼斧似云岗”。45号“中心柱窟”,亦称支提窟,开凿于北魏晚期。窟室三壁三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顶雕七佛八飞天,三壁上部平面处浮雕千佛,中心柱由塔基、身、顶三部分组成。该窟雕刻精细、结构巧妙,是皇泽寺现存最早的一窟造像,也是四川地区唯一的一座中心柱窟。28号“大佛窟”,窟高6.86、宽5.55、深3.6米,窟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口二力士,窟室后壁浮雕人形化天龙八部护法神像。大佛窟布局合理,是皇泽寺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雕刻技艺最精湛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  中心塔柱上所开的佛龛,刻法古拙质朴,坐佛褒衣从正面敞开,下缘垂于台座下;左右侍立菩萨,发作双髻,长裙曳地,阔幅天衣于胸前作V形交叉,于双肩成双角若翼,与广元市内出土北魏延昌三年(514)造像风格一致。另外,此窟又于西、南、北三壁各开一大龛及两小龛,龛外布满千佛;大龛内佛像均身躯颀长,菩萨则面颐丰润,通身无璎珞;佛、菩萨造像坚挺有力,富于体积感。大佛楼以10号大佛龛为主,共计11龛。大佛龛高7米,宽5.58米,深3.39米,造立像15身(已毁者不计)。在四川唐代大型龛窟中,这种大佛龛是不多见的。此龛造像厚实、饱满、华丽,主佛耳下垂着宝石装饰,为一大特色。</p> 历代碑刻 牡丹盛开的游春园 一碗当地的豆花酸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