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不在洛阳

路经之友 小可

<br>如果去泉州旅游,必去打卡点之一,一定有洛阳桥!<div><br>洛阳桥不在洛阳?我不知道今天的洛阳市是否有洛阳桥,即便是有,我坚信绝没有泉州洛阳桥的名气大。</div><div><br>泉州洛阳桥,与河北赵州桥、潮州广济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为我国四大古桥,与其它三座桥不同的是,游览洛阳桥是免费的。</div><div><br>这座桥的原名是万安桥,关于洛阳桥名字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人们乐于接受的,更多是与中原人的迁徙有关。</div><div><br> 唐宋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大量中原士族、百姓南迁。许多家族辗转迁徙到泉州地区。这些移民者中的一部分来自洛阳或者其附近地区,他们思念故乡,将万安桥命名为洛阳桥,以寄托对故乡洛阳的深切怀念之情。王昌龄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怕就是这种心情吧。<br><br>我从桥南面上桥,慢慢向北走去,就步行而言,洛阳桥并不算短,全长834米,宽有7米。附近水域有大片的红树林。</div> <br>桥上的一座小庙现作为 “海内第一桥” 的展览馆,周围的石碑刻记着古桥的辉煌历史。<div><br>在洛阳桥建成之前,泉州一带的交通主要依靠渡船往来于洛阳江两岸,由于江宽浪大,渡江十分危险且不便。</div><div><br>宋代泉州太守蔡襄曾主持建桥工程,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竣工,历时六年零八个月。</div><div><br>洛阳桥的建造过程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洛阳江入海口处的复杂水文条件(江宽、浪大、潮急等),宋代人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如 “筏形基础” 来稳固桥墩根基,利用 “种蛎固基法”,借助牡蛎的生长特性使桥墩更加牢固,这些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div> <br>沿洛阳桥继续北行,远远便看见一尊巨大的雕像,那是蔡襄的塑像,蔡襄在北宋时期担任泉州太守期间,主持了洛阳桥(原名万安桥)的建造工程,据说,蔡襄亲自参与规划、设计和组织施工等各项工作。<div><br>蔡襄对于洛阳桥的建造,到底有多大的贡献?众说纷纭,他曾两次出任泉州太守,第一次历时两年多,期间确实是洛阳桥建造时期,但洛阳桥的建设历时六年零八个月。</div><div><br>至于建桥资金的筹集,史料上确是有明确的记载,官府、民间、僧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div><div><br>瞻仰蔡襄雕像时,恰巧有一队旅行团过来,我清楚地听见导游特别强调,洛阳桥不是蔡襄建造的,他只在泉州待了两年,而洛阳桥建造用时六年多......</div><div><br>很多时候,历史只有视角,没有真相!</div> <br>无论如何,洛阳桥的建成,大大加强了泉州海上与内陆的联系,成为古代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促进了泉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以及文化交流等,尤其是桥北的万安村,更是受益匪浅。 <br>走进万安村,直对洛阳桥的主街道就命名为蔡襄路,但我更喜欢村子右手边的洛阳街,这条街道更加古朴,充满了旧时的闽南特色。 <br>沿洛阳街走进去几十米,便是昭惠庙,最早是供奉通远王的,又称 “福佑帝君”,蔡襄主持修建洛阳桥时,曾借助海神信仰号召民众。 <br>在昭惠庙遇见一位中年男子,他就是万安村人,祖辈从中原迁来此地,现在泉州市里做外贸工作,休假回村时总是喜欢来昭惠庙,乐于向游人介绍昭惠庙、万安村、以及洛阳桥的历史故事。他说,这座庙在当年曾是建造洛阳桥的 “指挥部”,以及他的母亲及村民们至今仍义务的来寺庙做义工......<div><br>我问他 “蔡襄和蔡京有什么关系吗?” 他说不清楚。我告诉他 “蔡襄是蔡京的堂兄”。他坦言,当地人不愿意说这段历史!显然,他是知道二人关系的。</div><div><br>当然了,蔡襄是北宋贤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科学家,除了在泉州两任太守的政绩,还著有《茶录》、《荔枝谱》等农学著作,以及《万安桥记》的雄浑碑文。</div><div><br>而关于蔡京,历史上的评价就很负面,《宋史》将其列入《奸臣传》,民间视其为 “六贼之首”,现代人的印象可能多来自于电视剧《水浒传》,蔡京对梁山好汉们的迫害。</div> <br>不和他聊了,我还是自己沿着洛阳街随便走走吧。街道很安静,整个万安村都很安静。 <br>走进义波祠,也是不见行人,寺庙打理的倒是很干净,这里的人们尤其是老人家,很多都是虔诚的义工。 <br>许多房屋空置了,其中一些更是残破不堪。人口出生率下降,年轻人外流,农村空心化严重,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万安村也不例外。<br> <br>“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天边的云霞在燃烧,海面上波涛在呼啸。”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乡愁和文化记忆。 <br>我在村里的一家咖啡馆吃了个下午茶,没遇见什么客人,只有一个女孩在打理,她坦言现在的生意难做。 <br>走出万安村,我顺着来时的路重新踏上洛阳桥往回走,800多米的桥对我这类 “特种兵” 算不上什么。<br><br>如今的洛阳桥,恐怕只有假期时的游人如织了,桥上没有了昔日的车水马龙,桥头没有了曾经的货如轮转,商人没有了梦中的日进斗金,一切皆成过往。<br><br>我越过围栏去看 “月光菩萨”,据说夜晚的菩萨更加宁静安详,只有汩汩江水唱天籁梵音。 <br>历史上,洛阳桥修建了很多次,而月光菩萨却从宋朝的公元1059年守护到今天的2025年,不离不弃。<br><br>看潮涨潮落,看世事变迁,看朝代更迭,看船行人走,看时光流逝......<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br><br><br> “离开一个地方,风景就不再属于你;走出一段路,回眸一望,常常发现她更生动,更美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朋友们分享游摄中的际遇,也作为留给自己的回忆。健康着、快乐着、幸福着、偶尔也醉着......” ———— 小可 路经之友<br></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