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我们扬州市第一中学首届高中生毕业六十年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六十年来,我们一路风雨兼程,克服过不少困难,迎来过一个个喜悦,真可谓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如今都在夕阳的余晖里欢度晚年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六十多年前,我们同窗共读,在勤奋的学习中,留下了深刻的青春记忆和难忘的同学之情,高中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很少见面,甚至一次也没有见过。但是,老同学是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一个难解的情结,是一坛陈年的美酒,是一本共同的作业。回味人生冷暖重叠,更明白同学情最纯洁。本篇以六十年前,特别是六十年来我们的各种相见留下的照片、場景,来重温老同学一段难忘岁月的美好回忆,更好地珍惜当下,展望未来,让生活充满阳光,过一个幸福的晚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首先来看一看母校的巨大变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母校后来重建的校大门。古朴典雅,庄严雄伟的门楼以及苍翠欲滴、花香四溢的校园,胜过临街花园。她东傍古运河,西邻琼花观,校园整洁美雅,秀丽精緻,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这就是我们亲爱的母校。</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母校创办时间为1952年。在这一校址上,1902年就兴办扬州第一所新式教育学堂,至今一百多年。</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i> 经过学校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的校训:</i></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师生为本,高效开放,尊重个性,科学发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学校已是全部高中班,共30个班,是扬州市区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之一。是一所环境优雅,设施一流,师资雄厚,特色显著,成果辉煌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紧密融合的社会主义新型学姣。</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在现有教室,全部建成多媒体现代化教室,配有先进的信息化教育设备;另有五间标准化生物实验室。全校有完备的校园网,接入教育城域网,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教室班班通;安装有最新计祘机全控式图书借阅的图书舘;全塑胶面层300M6跑道的运动场;还建有320平方米安装了多媒体视听设备、可供学生观赏科普影片的多功能报告厅;设备一流的语言实验室和多功能现代化艺术教室,为学校增添了浓厚的现代化活力。</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校有高级、中级教师一百多位,教师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论文和文章近300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校曾荣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宏志教育研究中心校、扬州市先进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2008年,评选为江苏省三星级中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看到母校如此巨大变化和创造的如此辉煌业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进了校门,向远望去,就是学校的主楼(办公大楼)。拼图中,上图是办公楼的外观,下图是大楼内部場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先的高中班的教室楼已经改建成学校教学大楼了,十分壮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主楼的后面。是两座教学大楼,也非常壮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去主楼道路的左边,是学校的体育場。还记得吗?原先的体育場是在右边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校大门进去,向北的通道,直通后门,后门的外面就是东关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先的校大礼堂已拆掉了,代之以万寿寺,是从原扬州师范学校内即五中迁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琼花台还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琼花园是后来建成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万寿寺、琼花园、水井都从一中划出,作为市里一处文物保护游览胜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只有操场西围墙外的琼花台、水井以及原大礼堂南边的大银杏树是历史的记忆,见证了母校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其余的痕迹均存留在我们的回忆里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再来回顾一下毕业前后的集体合影。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原高二(一)班师生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高三(二)班高中毕业全体师生合影留念。</span></p> <p> 原高三(二)班全体共青团员毕业合影留念。</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0年,左起江春贵、潘德海、张铁军、周昌明、洪达、左鹤越六位同学在校门口的合影。见证了我们当年进出老校门的情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还记得当年分别时的情景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怀念我们的恩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我们的恩师、原高三(一)班的班主任、敬爱的朱佩华老师,年轻时凤华正茂!今年已是96岁高龄了。据今年看过朱老师的同学说,朱老师面色红润,愿她在向百岁进军的征程中,一路轻松,顺利必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恩师、原高三(二)班的班主任、敬爱的蒋建老师,于2015年8月15日仙逝,享年94岁。是把青春献给抗战的老革命。看到他的遗像,就引起我们对蒋老师的无限思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六十年内各种联欢聚会活动,留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回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校于1992年校庆时,专门做了1952一一1992年40周年校庆纪念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朱佩华老师、朱老师的先生蒋浩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校庆40周年纪念活动时的合影。</span></p> <p> 朱老师、蒋老师与同学们共同举杯,庆贺学校建校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师生们结下的深厚情谊!</p> <p> 令人怀念的,我们敬爱的蒋老师80多岁后因病离世了。</p> <p> 母校对我们首届高中毕业生也十分重视,组织了多次联谊会,加深了我们对高中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这是 高中毕业40周年纪念活动合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左起:胡德凎、江春贵、石桂秋、张铁军、谈远人、陈传道6位老同学在新建的校门口合影留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7年5月,陈俊珍同学回扬州探亲,同学们聚会时的合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照片中,第一排左起卞大明、陶文娴、吕秀香、崔宝珠、陈俊珍、朱佩华老师、王志玲、马秀兰、徐立敏、谈远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排石桂秋、李松祥、陈传道、颜朝境、钱克勤、胡富桃、张业文、潘德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排张铁军、左鹤越、仇振泰、凌 翔、江春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7年5月,陈俊珍、陶文娴、崔宝珠合影</span></p> <p> 2007年5月,李松祥、谈远人、颜朝境、崔宝珠、吕秀香、张业文在瘦西湖合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善芳、姚绍美、谈远人、陈俊珍,聚会时准备就餐。</span></p> <p> 2008年4月,我们首届高中生入学50周年联谊会合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8年4月,首届高中入学50周年联誼会期间,女同学和朱老师的合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面照片中自左向右,第一排,李凤华、方尔笠、李秀梅、王志玲、陶之娴、崔宝珠、李善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排:薛兆声、刘凤宝、卞大明、吕莲芳、徐立敏、吕秀香、朱老师、陈俊珍、姚绍美、周文瑛、马秀兰、景启清。</span></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参加高中入学50周年联谊会纪念活动的原高三(二)班师生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9年,是蒋建老师88岁米寿之年,部分同学前来给蒋老师祝寿,並合影留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1年5月,举行了首届高中毕业50周年联谊会,这次联谊活动十分活跃,也有几位外地的同学赶回来参加了。除了在校进行联谊活动,还到扬州著名风景区进了了游览畅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为全体师生在扬州原地区行署门口的合影。在朱、蒋两位班主任老师中间的是我们敬爱的吴荫枬校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参加联谊活动的原高三(一)班师生的合影。</span></p> <p> 参加联谊活动的原高三(二)班师生的合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学们与敬爱的蒋建老师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熙春台是瘦西湖二十四桥景区的主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很多游人都在此留下身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为原高三(二)班部分同学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凤宝、周文瑛、徐立敏、姚绍美、侯君惠、崔宝珠,在熙春台前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庆生、吴天浩、马经章、胡德凎,李秀梅、李善芳,在熙春台前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方成宝、俞庆庚、江春贵、张业文,在熙春台前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陈传道、谈远人、蔡家康,在熙春台前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凤宝、徐立敏、崔宝珠,在熙春台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吳天浩、俞庆庚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学们乘坐的游船,从西园饭店门口御码头出发,穿过瘦西湖到平山堂(大明寺)山下靠岸,一路顺风,赏心悦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大明寺重建的棲灵塔下,同学们与方丈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在大明寺门前的合影。左起:吴天浩、谈远人、蔡家康、陈金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上。左起:景启清、姚绍美、蔡家康、俞庆庚、李善芳、崔宝珠 、陈金鹏、李秀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下以瘦西湖为背景留下的身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钱克勤、马秀兰、徐立敏、陈金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家康、陈传道、谈远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潘德海、马秀兰夫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吴庆甲夫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陈金鹏、张阶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铁军、胡德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陈金鹏、谈远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下是在大明寺重建的棲灵塔上的留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立敏、崔宝珠、李善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吴开安、李善芳夫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阶平、侯君惠夫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吴天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方尔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钱克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秀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江春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吴耀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俞庆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颜朝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业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方成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仇振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2年春节正月初五,原高三(二)班的部分同学向班主任蒋老师拜年时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下是崔宝珠同学两个年代照片的展示。上面是67岁同学聚会时拍摄的,下面79岁拍摄的近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下是吴天浩同学两个世纪照片的展示:上面是1961年9月30日西安刚入伍拍摄,下面是2019年虚岁80大寿拍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谈远人同学虽然当年没进大学校门(不是本人原因),但是让母校聘为外语老师。后来自学书画、摄影艺术,献于社会。多年奋斗,很有建树。扬州市主干道、瘦西湖畔均有他的作品。后应扬州大学特招,以高中生的身份,走上了大学讲堂。这在我们同学中,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好榜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拼图,上面是谈远人2017年2月1日,春节同学聚会后所摄,下面为2019年6月在俄罗斯游览时所摄。</span></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下是2019年6月,谈远人和夫人、蔡家康游俄罗斯的留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谈远人夫妇在俄罗斯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家康和谈远人在俄罗斯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5年,高义芝同学夫妇回扬州时,在扬州的同学热情接待,在南京居住的王兆慧同学、在泰州居住的吴天浩同学专程赶来聚会。这是聚会时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六十多年前的“老奖状”,至所以保存到现在,它印证了本人生活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感悟”:贵在坚持,或曰持之以恆,坚持就是胜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初中阶段,有一个时期体育课1500米“劳卫制测试总不达标,受到体育老师多次批评。后来明白了自己身体耐力不够、体力不支。于是每天早晚坚持在校操场上各跑5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练,体力逐渐强起来,1500米不仅达标,还有较大的富裕。尝到了甜头,总把跑步强体坚持不断,暑期从学校里借双跑鞋,每天早晨总要在乡间的泥巴路上跑几个来回。这样锻练的结果,耐力和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终于在1959年学校第七届体育运动会田径比赛荣获男子200米、男子400米、男子800米第一名,並且男子200米、男子400米两项成绩打破学校最高纪录。这个“感悟”在本人学习、生活中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下为两项打破学校往届运动会纪录的奖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做得最好的还是张铁军同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上世纪1959年11月,扬州市举办首届马拉松比赛,我们学校有十几位同学,包括我和张铁军同学都在比赛前两个月就报了名,学校组织我们及早作好应赛的体育锻炼,每个星期天都要从扬州出发,向周围的县城跑一个来回。由于学校首次组织参加马拉松比赛没有经验,把“补充食品”放在终点,我们在半途就饥饿难忍,再加上当天气温很低,寒风凛冽,正所谓“饥寒交迫”,沿途参赛的很多人都退出,上了“搜逻车”。可是我们十几位同学本着“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全部跑完全程,而且全部“达标”。学校曾在大礼堂前广场上举行庆祝大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十几位同学中,只有张铁军同学一直坚持参加马拉松比赛,截至2020年11月1日,他参加全国66次比赛,其中,全程6次,半程60次。半程最好成绩是2016年镇江马拉松赛,一小时四十六分。该成绩排在当年70岁以上组第二名:全程最好成绩2018年北京马拉松赛,四小时二十四分。铁军同学身上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多么可贵,令人敬佩!但也希望铁军老弟,我们都已进入“夕阳之年”了,定要量力而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深信,我们母校在这首届高中毕业同学中,以上介绍的同学只是凤毛麟角,比他们更出色、更优秀的同学还有很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为2019年,铁军参加无锡马拉松比赛的场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为2019,铁军参加湖北马拉松比赛的场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5年8月17日,欢迎汪铨同学回扬探亲早餐聚会时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6年方道弘同学夫妇回扬州时,在扬州的同学热情接待,聚会时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6年,周昌明同学夫妇回扬州时,在扬州的同学热情接待,聚会时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2年4月,周昌明在南京开会,与胡富桃在南京华山饭店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两个不同时期照片展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6年春节,61届部分高中同学聚会时的合影。</span></p> <p> 2017年春节,61届高中部分同学聚会时的合影。</p> <p> 2018年春节,61届部分高中同学聚会时的合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8年10月,61届高中部分同学, 纪念入学60周年游何园时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农历正月初五,61届高中部分同学春节联欢时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两幅照片,摄于2019年秋天,在何园游览时所摄。很可惜,几个月后,我们的援越抗美战斗英雄、荣立二等功的方成宝同学,于当年11月底因病离世,令人怀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10月5日,李佩珍同学在天津回家探亲,从老家高邮来到扬州看望大家。受到在扬的同学们热情接待,当天中午在九爐分座盛情款待,場面十分感人。请看他们的合影。</span></p> <p> 同上。七朶金花的合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请看聚会时的短视频。</span></p> <p> 感谢每次聚会热心的召集人、组织者胡富桃和吴开安同学的辛勤付出。</p> <p class="ql-block"> 还要感谢每次聚会热心为大家拍照的郞锡荣同学的辛勤付出。</p> <p><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结束语</i></p><p><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1,在制作本《美篇》之前,曾发出过《小小倡议书》,得到了我们不少同学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他(她)们传来了不少照片和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得这项制作得以顺利进展。在这里首先问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i></p><p><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特别是胡富桃、吳开安、李善芳、周文瑛、张铁军、崔宝珠、谈远人、吴天浩、周昌明等同学,都传来十分珍贵的照片和资料。尤其是胡富桃同学,两次回母校拍摄母校巨大变化的景物;提供了大量的照片,并在照片下方写上对应的同学姓名;对本人提出所需的帮助,不厌其烦,认真细致地给予回复。然而反映他自己的单身照片却几乎没有……。本人除了由衷地感谢,並表示深深的敬意。</i></p><p><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2,由于《美篇》总部规定,一次作品只允许展现100幅照片。因传来的照片较多,所以有些地方只好釆取“拼图”的办法,但若拼图多了,视觉效果就要打折了。因此同学们传来的照片不能全部展现,请予谅解。</i></p><p><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3,如果你对其中某几幅照片需要收藏,只要手指较长按该幅照片,很快就单独显现该照片。再在该照片下方显现的“保存高淸图片”一按,该照片就进入你的相冊了。然后再按一下就恢复原样了。</i></p><p><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4,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其中很可能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向本人提出,原创这里可以修改,请不要客气。如没有我的微信,可通过相关同学转告。</i></p><p><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5,同学情确是一段难忘的岁月。我是在对以往的岁月美好的回忆中制作的。人生有亲情、爱情、友情,同学情是友情中最真挚、最纯洁、最朴实的友情,他不分贫富,不论贵贱,不讲官职,没有利益的纷争,只有相互尊重、信赖、理解和安慰,让我们继续珍惜这份友情。在编制过程中,有一个强烈的感觉,不少照片都是聚会活动的合影留下宝贵纪念。本人一方面非常羡慕大家能够经常见面、畅叙友情,工作在外地的同学是很难做到的;另一方面,深感如果沒有几位强有力的同学热心组织,精心安排,也是长久不了的。据同学们反映,胡富桃、吴开安两位同学,几乎是每次活动的召集人、组织者;郎钖荣同学在聚会时都非常热心地为大家拍照,攒了很多优质清晰的照片。在这里谨代表大家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致以深深地感谢!</i></p><p><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最后,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多多保重,让生活充满阳光,让健康、快乐地久天长,过一个幸福的晚年!</i></p><p><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2020年11月13日</i></p> <p> </p>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