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追忆

Zai,yang

<p class="ql-block">昵称Zai,yang</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9423783</p> <p class="ql-block">一九三二年春,某一天风和日丽。一个刚满五岁,圆圆脸蛋略带怯生女孩,在乡下父亲陪同下,上县城做父亲结拜兄弟——童养媳。</p><p class="ql-block">从此女孩人生多了一对养父母。进门后,养父母视同已出关爱有加,慢慢建立深厚感情。养父当时多处租房,每到新址,邻居都夸女孩乖巧。</p><p class="ql-block">在那年代,男尊女卑是社会现象,做童养媳是来增加劳动力。转眼间,小女孩变成姑娘家。母亲说:养父是开家私店,每天工友好几人,她一日三餐要到厨房帮忙,人多粥缸大,都她一人扶上扶下,毕竟年轻精力旺盛。</p> <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增大,在媒人凑合下与父亲完婚。婚后母亲担起当儿媳责任,侍候公婆,磨面,舂米,打水劈柴洗衣样样包揽。母亲说:婆家这边有时入不敷出,在父亲劝说下,把陪嫁首饰去换现,当生活费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树大分枝,到了自己小家已是两手空空。但母亲没有半点怨言,更加勤俭节约。父亲没有固定收入,生活好坏由生意收入来定。印象中,母亲从不向别人伸手借钱,能熬尽量熬。记得,有一年春节将到,母亲问父亲身上还有多少钱?父亲说:“只有三块”。然而在无助情况下,三块在母亲手里照样过完新年。</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0年,母亲跟随父亲下乡。在乡下母亲力所能及,积极参加劳动生产。但收工后,还要照顾家庭,拾柴做饭,养鸡养猪,一天忙到晚。天道酬勤,城乡比较,母亲更在乎农村生活。她说:主要勤奋基本可解决温饱问题。</p><p class="ql-block">八一年回城,在乡下母亲与村民结下深厚感情,依依不舍。回城后母亲已进入暮年,虽然家庭条件有所改善,但母亲身体日渐消瘦,0八年农历五月十四傍晚安祥走了。这时,天空忽然磅礴大雨,冥冥之中,仿佛老天刻意为母亲送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