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和费城 — 加沙

插旗崖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美丽的加沙海滨</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采自网络)</font></h5><div><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div> 2023年10月7日早餐时间,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突然被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随即令人心里发颤的警报声响起。不仅特拉维夫,以色列中南部多个地区和城市都发生了爆炸,有5000多枚火箭弹从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区飞出,轰炸了以色列的城市和居民区。</div> 以色列随即启动了防空拦截系统“铁穹”。当然,“铁穹”是世界著名的先进防空系统,它由先进的雷达、先进的计算机和先进的导弹组合而成。然而,“铁穹”每一枚导弹的生产成本是5万刀,而发射一枚的工作成本是4万刀,也就是说,成功拦截一枚来袭飞行物要花费近10万美元。然而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再先进,也敌不住哈马斯每枚只要800刀的5000枚火箭弹的袭击。 <div> 更何况还有成批的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驾着动力伞,冲进以色列境内,用自动步枪四处扫射。</div><div> 据联合国发布消息,哈马斯此次袭击,共造成以色列境内1250多人(包括妇女儿童和外国公民)死亡,数千人受伤,250多人被劫持进入加沙地带。<br> 第二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将展开报复,出动全部军事力量彻底摧毁哈马斯。接着,大批炮弹、炸弹、导弹在加沙地区响起,阿以又一次战争冲突展开。<br></div><div> 当2024年5月,战争进行了半年多的时候,哈马斯又提出了重新控制“费城走廊”的要求,于是“费城走廊”一时成为新闻热词。原以为战事就要告一段落了,于是想就“加沙”和“费城走廊”这两件事说说,不想说当前的战局,各方的势力,只说说这两件事的前世今生。谁知战事 竟一时停不下来,就拖拖拉拉到今天。想想,干脆,先把“费城走廊”放下,说说加沙吧。 </div> 地中海的东海岸,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相当中国的史前传说时代到夏商时代),就有人聚居,形成了一系列早期城市。从今天的黎巴嫩海岸到西奈半岛,有推罗、西顿、加沙,等等。这些城市基本都是独立城邦,并不形成区域国家。其中南部的加沙沦入古埃及的势力,北部的一系列城邦由于族群、语言、生活方式等因素,像希腊一样形成一片民族区域范围,称腓尼基。<div> 这一地区的历史,由于没有第一手文字材料,在西方人眼里,《圣经》就是最主要的历史文献。《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的内容主要是犹太人的历史,时代大约包含创世传说(全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传说)到约公元前200年左右,也就是相当中国的商朝到秦汉之际。《新约》主要记述耶稣诞生之后的的内容。这两部书既包含传说,也内含了历史,还有律条、规范、诗歌、预言,等等。</div> 说起来,这部《圣经》差不多是西方世界各种宗教的原始文献。犹太教、基督教都奉它为“圣”经,即便是伊斯兰教,其实也是从基督的原始思想中吸取主体而另行发挥出来的。<div> 但毕竟是不一样的宗教,当然各有一套不同的思想。伊斯兰教自行发挥出了《古兰经》,基督教虽然崇奉《圣经》,却主要依托《新约》,讲究耶稣。犹太教则主要信奉《旧约》,因为那里讲着犹太人的历史。<br></div><div> 直到今天,以色列的极端主义者把加沙地区打成一片废墟,却仍然说是遵崇着《旧约》的“契约”。<br></div> 当联合国开大会,讨论巴勒斯坦问题时,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丹尼 · 丹侬竟然拿出《圣经》,说这是上帝对犹太人的“契约”,“迦南之地”(西至地中海,东至约旦河,大体就是今以色列的中北部地区)就是属于以色列!<div> 既然说《圣经》,那就说说《圣经》。<br></div><div> 每读《圣经》,特别是《旧约》,常常感觉毛骨悚然。<br></div><div> 《旧约·创世纪》说,耶和华(也就是上帝)造出亚当和夏娃后,他们繁衍出无数的人。后来,“耶和华看见人在地上作恶多端,终日心里所想的都是恶事。耶和华说‘我要把我创造的人从地上除灭。不管是人,是牲畜,是爬行的动物,还是天上的飞禽,我都要除灭。’”于是他就发了大洪水,把地上的生物都毁灭了。他只发现有一个人是“义人”,挪亚。他嘱咐挪亚造 一只大船,带上自己的家人,带上各种植物、动物雌雄各一,以待洪水过后重建世界。</div>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大洪水后的挪亚方舟</font></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法]多雷为《圣经》插图)</font></div><div><br></div> 世界上各地的民族,在追溯自己民族的历史的时候,往往都有“大洪水”的记忆。在世界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的古巴比仑,在楔形文字记录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就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出土于伊拉克南部用楔形文字表达的古代传说史诗《吉尔伽美什》泥板</font></h5><div><br></div><div><font color="#333333"> 《吉尔伽美什》史诗泥板的楔形文字早已被释读。其中有诗句:</font><br></div><div> 诸位大神有意降下洪水……<br></div><div> 书里帕人哪,乌巴拉土的儿子,<br></div><div> 拆毁你的房子制造一船,<br></div><div> 离开你所有的,为你的生命打算,<br></div><div> 撇弃你的产业为救你命。<br></div><div> 将各样活物种类带在船内……<br></div><div><br></div><div> 显然,犹太人的记忆中,留有强烈的两河流域古代传说的痕迹。</div><div><br></div><div> 但是中国也有大洪水的记录,应对之策却完全不同:<br></div><div><font color="#39b54a"> 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浍距川;烝民乃粒,万邦作乂。</font><font color="#333333">(大禹说:洪水滔天,包围了群山,淹没了丘陵,民众沉溺。我或乘车、或乘船、或乘橇、或拄杖,沿山势树立木标。疏通多条河流,使通大海;开辟田土沟渠,民众于是有了食粮,天下万邦得以治理。)</font></div><div> ——《尚书·皋陶谟》<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先祖大禹</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十分欣赏的一幅作品。它没有拘泥于古代画像砖之类的形象,而是把一个终日奔波操劳,胼手胝足的大禹置于漫天阴云的黄河岸边。抹去了书本上的神性,还大禹以人性。)</font></h5><div><br></div><div> 一样是遭遇洪水,西方世界和中国的应对思想有着多么大的差别。<br></div><div><br></div><div> 在《圣经》中,大洪水后大约400年,挪亚的第10代后裔亚伯拉罕被上帝看上了,上帝对他显灵说:“请你带着儿子,就是你深爱的独生子以撒,在我要指示你的一座山上,把他献做全烧祭。”(全烧祭就是把祭品杀掉,放在柴堆上用火烧,让烟气直达天庭,献予上帝。)<br> 第二天,亚伯拉罕就带着儿子到了山上,同儿子一起堆起柴堆,然后捆住儿子的手脚,把他放到柴堆上,拿起刀子,放在儿子的脖子上。刚要下刀,听见天空中天使喊:“不要伤害孩子!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br> 上帝就是这样测试信徒的,信徒就是这样信仰上帝的!<br></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亚伯拉罕正把刀架在儿子脖子上,天使来了。<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要是亚伯拉罕上山走得快了一点呢?要是天使在来的路上彆不住撒了一泡尿,耽搁了两分钟呢?)</div></font></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2011年摄于特拉维夫街头)</font></p><div><br></div><div> 于是上帝对亚伯拉罕说,既然你连独生儿子也甘愿牺牲,我就指着自己发誓,我必赐福给你。我要履行我和你世世代代的苗裔所立的约,就是万世之约,使你的苗裔增多,有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我要把你侨居的土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苗裔,做万世的产业。</div><div> 这就是上帝与犹太人定的“约”!<br></div><div> 亚伯拉罕活了175岁(!)到了他的孙子雅各的时代,遭到了大饥荒。人们不得不流亡到埃及去,却成为了埃及人的奴隶。<br></div><div> 犹太人在埃及过了400年的奴隶生活。400年的时光,犹太人从雅各家族已经繁衍出了据说达200万人。这里埃及的法老命令杀死犹太人的全部男婴。有一个接生婆接生了一个漂亮的男婴,不忍杀死,就做了一个小箱子,把婴儿放到尼罗河的芦苇丛中。恰遇法老的公主来洗澡,看到这个男婴,十分喜欢,就保护下来。这个男婴就成了埃及王子。<br></div><div> 犹太人在埃及的压迫下十分痛苦,哀声直达天庭,耶和华听见了,说我和亚伯拉罕和他的子孙有约,我拯救他们。于是他点化了那个长大了的孩子,他叫摩西。上帝对他说,我的子民在埃及监工手下的呼号我听见了。我要拯救他们,把他们领出来,到“流奶流蜜之地”,就是迦南地方。于是摩西成为犹太人的先知。</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摩西</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米开朗基罗作品,在梵蒂冈)</font></h5><div> 摩西率领犹太人离开埃及,向着西奈半岛走去。埃及法老见犹太人集体出逃,立刻组织军队追去。摩西带领的犹太人却被红海拦住去路。这时奇跡出现了,红海的海水忽然向两边分开,中间出现一条旱路,路两边海水滚滚,犹太人扶老携幼过了红海。当埃及军队追到路上时,海水却突然合拢,把埃及军队全都淹没在大海中。</div>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犹太人过红海</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美国影片《十诫》剧照)</font></div><div><br></div><div> 犹太人过了红海,进入西奈半岛,由西奈半岛北上,花了40年的时间,一步一步到了约旦河的西岸。耶和华指着对岸对摩西说:“这就是我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发誓所应许的地。我对他们说过:‘我要把这块土地赐给你的苗裔。’”这时摩西已经老了,死时120岁。<br></div><div> 摩西死了以后,摩西的助手约书亚成为耶和华的代表。他对约书亚说:“现在你和这群人要起程,过这条约旦河,到我要赐给他们以色列人的地方去。凡你们脚掌所踏的地方,我都必照我应许摩西的赐给你们。”于是以色列人就展开了血腥的占领史。<br></div><div> 先是,犹太人要从东向西跨过约旦河。和他们的祖先过红海一样,当他们来到河边的时候,尽管后面并没有追军,上帝仍然把河水分开,现出一条道路。<br></div><div> 犹太人过了约旦河后所见的第一座城市是耶利哥。他们攻占了耶利哥,“他们把城里的一切都毁灭了,无论男女老幼,牛羊和驴,都用刀剑杀掉。”(《圣经·约书亚记》6:20)<br></div><div> 占领耶利哥后,接着是艾城,同样是一个不留地屠城。其余的城市听说,十分害怕。耶路撒冷的王联络周围城市的五个王抵抗犹太人,被犹太人打败,约书亚抓住了五个王,全部杀掉,又把战火指向约旦河西的平原、山地所有城市。<br></div><div> 我实在不愿意一 一描述犹太人在上帝耶和华指示下所做的暴行。总之,“约书亚夺了整块土地……约书亚把他们连人带城都灭尽了。在以色列人的地上,没有留下 一个(本地人),只在加沙、迦特、亚实突才有幸存的。”(《圣经·约书亚记》10—11)以至现在考古学家想在以色列土地上寻找那些《圣经》上记录过的古城,却连遗迹都很难发现。</div></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屠城</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多雷《圣经》插图)</font></h5><div> 说到加沙,犹太人在加沙留下了一些幸存者,在此基础上又重建城市。<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div><br></div> 2011年约旦旅行期间,在通往佩特拉古城的路上,曾见到一处罗马时代的遗迹。 这处遗址叫作“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坐落在广阔的西亚荒漠上。由于2004年刚刚被联合国认证为“世界遗产名录”地方,遗址前修建了一座漂亮的白色石灰石大门。<div> 穿过大门,不见一人,甚至连工作人员也见不到。从大门穿出,就是荒原上的遗址。<br></div> 遗址周围,阒无足音,只在戈壁荒原上,有一个贝都因“孤独的牧羊人”看着一群在戈壁石头间寻啃草根的绵羊。 据查,遗址面积很大,是罗马帝国到拜占庭(东罗马)时代极发达的商业集散城市。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应该说,这也是《圣经》中叙述的犹太人“出埃及”后所经过或停留过的地方。<div> 已经发掘出的遗迹全部由石料砌成。较为完整的一处遗址,墙壁已全然不见,但发掘出的地面仍保留着完整的马赛克花饰。<br></div> 从地上放置的一块简单的标牌上看,这是公元785年的一座圣斯蒂芬教堂。785年,在中国是唐德宗贞元元年,这里已经为阿拉伯人占据。大概是因为此地原有强大的拜占庭势力,所以穆斯林对基督教的毁灭有一个逐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基督教堂被改成了清真寺,有些神职人员被迫离开,但仍有一些教堂保留了下来。 马赛克地面的中心是葡萄藤围绕的串串葡萄,周边有表现人们生活的图景,水果、渔产,甚至划船打鱼的景象。 再外边一圈,是拜占庭时期地中海东岸的重要城市图景,都是用排列得细细密密的石块砌成,注有希腊文的名称。有些都能和当代的城市对应。 阿卡古城,就在以色列北部的地中海沿岸,现在仍留有规模相当完整的遗迹。 阿卡古城保存得相当完整,城墙、堡垒、堑壕依然可见。 十字军在阿卡修建的地下城堡,全部石头所建,真正的固若金汤。以至拿破仑曾经久攻不下。 凯撒利亚。在以色列海岸边仍可看到古城的遗迹。 临近海边还有一座古代的竞技场。 望着这座规模宏大的竞技场,耳边似乎还能听到人喊马嘶,铁蹄翻飞,车轮轰鸣……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美国电影《宾虚》截图</font></h5><div><br></div><div> 在马赛克地面一角,我看到了——<br></div> 加沙!<div> 加沙也有这么辉煌的建筑,这么繁华的市容!当然,此时距以色列在加沙屠城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两千年间,巴比仑人、埃及人、波斯人、希腊人,来来去去在沙加土地上征战、争夺,沙加有如蚯蚓,有如神舟20带上天的涡虫,不断死而复生,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自巴勒斯坦地区为阿拉伯占领后,仍然免不了十字军、萨拉丁、奥斯曼、拿破仑等等在加沙土地上的征战。但是,加沙仍然表现出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在此次战前,加沙仍然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加沙街景</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加沙街景</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加沙海滨</font></h5><div> 经历此次战争,花园般的加沙成了一片废墟。<br></div> 现在所谓的加沙,并不是古代的加沙。古代的加沙是一座城市,现在所谓的加沙,是以加沙为核心的一片地区,通常称加沙地带。加沙只是加沙地带北部的一座城市,加沙地区的核心。 而现在,不只是加沙城,整个加沙地带都成为废墟,整个加沙地带的居民都沦为了难民。<div> 内塔尼亚胡真认为把加沙居民迁出去,以色列就能太平了吗?以色列新制造出的难民就能成为新的“顺民”吗?现在的哈马斯领导人,其实就是第一次、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的难民,现在新制造出的难民,难道不是将来的“哈马斯”吗?<br></div><div> 此次战争初起,我曾写过一篇“我看巴以”,在文末我写道“哈马斯后面有人,以色列后面也有人,那是不希望和平的势力。 外面的势力和哈马斯内部、以色列内部的一些势力结合起来,裹上千年恩怨的粘合剂,就会让巴以矛盾无解。受害的,总是那些微笑的、开朗的、放羊的、祈祷的……老百姓。”</div><div> 今天的加沙已经遭受了又一次毁灭。祈祷加沙再生,有如历史上的那样。<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