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今世界风起云涌,国际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人说,全球舞台上只剩下三大玩家——犹太、盎撒和中华文明,他们的巅峰对决将决定人类未来百年的走向。其他国家似乎别无选择,只能在这场终极博弈中选边站队,站得越早越能分到蛋糕,站得晚了甚至有可能被用来“祭旗”的风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细想之下,全球力量的重新洗牌确实让每个国家都得好好掂量自己的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妨先来聊聊这三大文明到底有啥底牌,为啥能站在决赛圈?站队这事儿真有那么生死攸关吗?未来又会怎样?</span></p> 犹太文明的底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历史上把犹太人描述得挺特别:生为上帝的“选民”,从不追求建立强大的国家,而是谁强就“傍”谁,靠金融、文化、舆论控制把人家吃干抹净,然后换个更加强大的目标来“寄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近代以来,犹太人先在欧洲混得风生水起,后来跳到美国,帮美国打赢二战,干垮苏联,建立了全球霸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现在眼瞅着美国有点撑不住了,犹太人又开始瞄准中国和印度。这说法虽然有点像历史剧,但必须承认犹太人的全球影响力确实不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3年,全球前100大银行里有不少高管是犹太裔,华尔街金融巨头里犹太人占比远超他们实际人口比例,约占美国人口2%的犹太人却掌控了美国金融和媒体的半壁江山。这不是阴谋论,而是公开的数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过硬说他们是“寄生”,有点太绝对了。犹太人靠的是智慧、资本和网络,他们在科技、文化领域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比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还有好莱坞的文化输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问题来了:犹太人真能像故事里说的那样,随时更换个“宿主”继续称霸世界吗?恐怕没那么简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现在是2025年,中美都是超级大国,哪个也不是好糊弄的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犹太学者说:中国是未来20年最安全的地方。这话不假,2024年有报道称一些犹太资本开始布局中国市场,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领域,但中国对外资的监管可是玩真的、实打实的,金融开放归开放,核心命脉可不会随便让人捏在手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至于印度,仅种姓制度和复杂的民族矛盾就让它更像个“黑洞”,犹太人去了估计也得被“煮”得够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最主要的问题是: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天下大乱的时候,枪杆子才是硬道理,没有枪,财富再多也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所以犹太人想在未来继续呼风唤雨,难度不小。</span></p> 昂撒人的底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谓盎撒人,也就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他们的故事得从工业革命说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8世纪末,英国率先搞起了蒸汽机、纺织机,生产力嗖嗖往上涨,靠着船坚炮利满世界寻找殖民地——印度被完全殖民、东南亚被半殖民、连“庞大”的中国也被迫签了《南京条约》,割地赔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到19世纪,英国的殖民统治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战后美国接棒,联合犹太资本建立了美元霸权和军事霸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美国军费开支高达886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近40%,11艘核动力航母全球无敌,北约盟友遍布欧洲和亚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盎撒人的底气,归根结底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优势,加上几百年殖民统治积累的财富,再加上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规则红利,赚的体满钵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盎撒人现在日子也不好过:美国内部撕裂严重,尤其2024年大选后,社会对立加剧,经济上通胀压力不小,债务高达3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20%。欧洲也好不到哪儿去,能源危机、难民问题、右翼崛起,搞得欧盟内部吵吵闹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盎撒文明的软肋在于:他们的霸权太依赖军事和金融,一旦科技优势被追赶,美元霸权被动摇,麻烦可就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且,盎撒人几百年的扩张逻辑是“以强凌弱”,这在目前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吃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3年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以色列经常是“两票对全世界”,孤立感越来越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盎撒人想继续当老大,得多想想怎么团结盟友,而不是光靠武力压人!</span></p> 中华文明的底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华文明的故事,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就定下了全国“大一统”的基调,经历几千年风风雨雨,中华文明始终是个庞然大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中国人口14亿,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GDP达到18.3万亿美元,占全球18%,工业产值占全球31%。这不是吹牛显眼,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的数据摆在那儿。中国的制造业可谓是全球的“发动机”,从高铁到新能源汽车、从5G基站到光伏板,样样拿得出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950万辆,占全球市场60%,华为5G设备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北斗导航系统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这实力,搁谁身上都得服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更厉害的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底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日本、韩国、东南亚11国都受中华文化熏陶,儒家思想、汉字文化、春节习俗,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深入人心。虽然政治上这些国家各有不同,但文化认同是个潜移默化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比如2024年春节,全球有超过50个国家举办了大型庆祝活动,汉语学习者在全球突破2亿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华文明的理念是“和而不同”和“世界大同”,这让中华文明在国际上更容易结交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3年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方案经常能拉到100多票的支持,非洲、拉美、亚洲国家跟中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中华文明也不是没有短板和挑战。人口老龄化、资源压力、科技瓶颈,这些都是硬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5%,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得靠智能化转型。国际上,美国的科技封锁、盟友的科技经济围堵,让中国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不轻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过中华文明的韧性就在于:遇到难事儿从不硬刚,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比如,芯片领域被卡脖子,就搞自主研发,2024年国产14纳米芯片实现量产,7纳米芯片也在加速突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压力如弹簧,越压就越强,这股子韧劲儿,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底气。</span></p> 三大文明交汇的结果:并非非黑即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现在问题来了:三大文明的实力都摆在这儿,当今世界其他国家真得要选边站队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人说,站队越早好处越多,晚了就得“祭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逻辑有点像冷战时期的阵营对抗,两极世界非黑即白。但现在是2025年,世界早就不再是非黑即白的格局了。全球化让各国利益交织,谁也不想轻易选边“站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印度为例,它既是美国的“印太战略”伙伴,又是金砖国家成员,2024年对华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同时跟美国签了20亿美元的军购合同。印度这叫“左右逢源”,哪是站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再看德国,2023年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8%,大众汽车在中国销量占其全球40%,但德国还是北约成员国,军事上离不开美国。德国这叫“脚踏两只船”,哪有“灭亡”的风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还有巴西,2024年巴西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30%,主要是大豆、铁矿石,但它同时也是美国在拉美的铁杆盟友。巴西的选择是“谁给钱多跟谁走”,压根没打算站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种例子多的去了,说明选边站队这事儿本身就没那么简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张网,而不是两条线。硬要选边站队,可能会把自己逼到墙角。有人说“独善其身不可能,骑墙没出路”,这话有点绝对了。现实里,骑墙的国家活得挺滋润,独善其身的国家也没见哪一个灭亡。瑞士、瑞典这些中立国,几百年不站队,不也过的好好的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那么,未来会咋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人预测:犹太人可能会出局,因为没枪杆子,中华和盎撒可能会划太平洋而治,等对方内乱再决胜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推测似乎有点道理,但得结合2025年的现实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犹太人确实军事上弱,但他们的金融、科技、文化影响力短期内不会消失。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犹太裔科学家和资本占了不小份额,他们的“软实力”还是很硬的。但长远看,没有军事支撑,他们的影响力可能被削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盎撒和中华的对决,更像是一场持久战。盎撒的底牌是军事、金融和盟友体系,2024年北约的军费开支占全球60%,美元仍占全球储备货币的60%,但他们的软肋是内部问题和社会撕裂。2024年美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1,贫富差距创历史新高。中华底牌是经济、文化和韧性,2024年“一带一路”覆盖150多个国家,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占比升至3.5%。但中国面临的挑战是科技封锁和人口老龄化。中美双方实力都很强,谁也吃不下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更现实的可能是,未来不是“决战”而是“共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的世界,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印度、俄罗斯、欧盟、非洲联盟都在努力放大自己的声音,科技革命、气候变化、能源转型这些全球性问题逼着各国合作,而不是硬碰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全球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20%,我国贡献了40%增量,美国和欧盟也各占15%,说明合作比对抗更划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华和盎撒可能会在竞争中合作,划太平洋而治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全球治理的“双引擎”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然竞争不会消失。科技领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是未来高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12万件,全球第一,但美国在算法和算力上还有优势。军事上,美国的航母和核武库短期内无人能敌,但中国的东风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也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经济上,2024年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达到7万亿美元,逼近美国,人民币国际化也在加速。双方各有千秋,关键看谁能跑得更快、更稳健。2024年,全球贸易额达到32万亿美元,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度前所未有,即便有摩擦,全面对抗的代价谁也承担不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犹太资本将转移至何方?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货币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19世纪,英镑是全球贸易的支柱,那时候英国靠着工业革命的东风,工厂机器轰鸣,港口货船川流不息,伦敦的银行家们掌控着从加勒比海到印度的庞大市场。但好景不长,拿破仑战争让英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1815年不得不暂停金本位制。到了一战,外国债权人挤在银行门口要求兑换黄金,英镑的信誉开始动摇。1914年英国再次暂停金本位,战后虽然试图恢复,可工业衰退和经济疲软让英镑再也回不到巅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到了20世纪中期,美元正式接棒,成为全球金融新霸主。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奠定了美元的地位,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聚头把美元定为世界储备货币,跟黄金挂钩,汇率固定在每盎司35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再跟美元挂钩,等于给美元开了个全球通行证。即便1971年尼克松政府废除了金本位,美元还是靠着美国强大的经济、金融市场和政治稳定站稳了脚跟,从国际贸易到石油结算,美元几乎无处不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犹太裔美国人在美国经济里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从19世纪末开始,大批犹太移民来到美国,在金融、零售、制造业等领域逐渐崭露头角,1929年股市崩盘后,罗斯福的新政里就有不少犹太裔经济学家和商人的身影,后来他们的影响力渗透到华尔街、好莱坞和硅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如今美国经济露出疲态,美元地位也开始让人担忧。2023年,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3万亿美元,占GDP的120%以上,新债券不停发行就是为了还旧债的利息,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元的霸权面临挑战。据2024年第三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57.39%,甩开第二名欧元(20.02%)一大截,这意味着全球央行手里攥着的美元资产还是最多的,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美元依然是首选货币,比如石油、大宗商品的定价几乎都离不开它。但霸权之下隐患也不少,最近几年中国和日本开始减持美国国债,转向欧元或其他资产,2022年沙特阿拉伯放出风声考虑用人民币结算部分石油交易,这消息一出全球金融圈都炸了锅:美联储为了压通胀连连加息,美元融资成本蹭蹭上涨,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扛不住,开始找替代货币。加上美国内部问题一大堆,美元的地位真有点风雨飘摇的意思,再看美国经济本身裂痕越来越明显,2022年美国贸易逆差高达9480亿美元,制造业外流严重,很多东西都靠进口,政府债务高企,财政赤字年年攀升,两党还在国会吵得不可开交,政府关门的事儿时不时就闹一回。社会问题也不少,贫富差距拉大抗议活动频发,更别提技术领域中国在人工智能和5G上追得挺紧,美国的创新优势更显得不像以前那么明显了,这些迹象加起来让人不禁怀疑,美国经济是不是真要走下坡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说到犹太资本,根据统计美国最富有的400人里,犹太裔占了差不多四分之一,这比例远远超出他们的人口占比2%,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历史上犹太人因为宗教和文化原因长期被排斥在传统农业之外,只能靠经商和放贷谋生,到了美国这种商业传统加上重视教育,让他们在现代经济里如鱼得水,可现在美国经济不行了,他们必然会找到新的落脚点,既要保住财富还要继续赚钱,转移的原因很简单:一是美国经济下滑投资回报变差,二是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谁也不想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除了前面说的可能转移至中国和印度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那么以色列和欧洲会不会成为犹太资本的首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色列是犹太人的祖国,文化上天然有吸引力,过去几十年美国犹太人没少往那儿投钱,尤其是在科技和房地产领特拉维夫现在是全球初创企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这些高科技产业搞得风生水起,据2023年数据,以色列GDP是4000亿美元,虽然不算大,但增长势头不错,但以色列也有短板:首先经济体量太小,撑不起全部犹太资本的大盘子,其次中东局势一直不稳,周边国家关系紧张,导弹警报都不是啥稀罕事,这种环境下大规模资本流入的风险不小,所以以色列可能会接纳一部分犹太资本,尤其是在科技领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次是欧洲、东南亚、新加坡这些地方也有可能分一杯羹,欧元区经济稳定,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成熟,曾是犹太资本发家之地,但欧洲经济增长慢,老龄化严重,吸引力比不上快速发展中的东南亚、新加坡,由于这些地区经济规模有限,注定不会成为投资主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从货币角度看,美元衰退不会一夜之间发生,虽然衰退趋势可能已经启动,各国央行已经在增持黄金,人民币和欧元的使用范围也在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提到非传统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里占比正在上升,未来全球可能走向多货币体系,美元一家独大的日子或许真要结束了。美元的辉煌曾经照亮全球,但现在光芒似乎在暗淡,历史上的英镑衰落给美元敲了警钟,犹太资本动向更让人好奇,这笔巨额财富会流向哪儿?以色列、中国、欧洲、印度、东南亚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挑战,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和资本流向会怎么变?只能拭目以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归根结底一句话:未来,三大文明可能会在竞争中找到平衡,其他国家也会在博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世界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竞技场,而是一个大家都在铆足了劲儿拼命往前跑的赛道上,谁跑得聪明,谁才能笑到最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章来自网络综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为精彩,值得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运-20运输机降落黎巴嫩贝鲁特机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