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星期四,国际劳动节,天晴宜出行,很久未去云龙山了,遂骑车前往转转看看。<br>云龙山,又名石佛山,位于徐州市区南部,云龙区与泉山区交界处,海拔142米,因山形蜿蜒如龙、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素有“徐州名胜之冠”的美誉。 北山门随景 步入山门,其西侧一棵柏树其形状有些奇特,且有年代感,遂拍下来供欣赏。 北山门随景 登山入口处,“云龙山”三个大字石刻,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徐州兵备右参政莫与齐所题。每个字约1米见方,刻工精湛,为云龙山重要地标之一。 “云龙山”石刻随景 “云龙山”石刻随影 云龙山山势巍峨,曲折回旋,既有名山大川的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 登山随景 登山随景 云龙山绿化覆盖率很高,一路之上满目绿植,仿佛行走在林荫道中。 登山随景 喜雨亭,位于山坡的近三分之一处,供游人休息小憩之地。此处的岔路口,也可转向山的西坡。 登山随景 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亭,位于北山坡近三分之二处。此碑亭,建于1947年5月,主要记载1937年末,日寇侵华逼近徐州,徐州机务段的铁路员工共186人为国捐躯,特建此亭以致垂念。 抗战亭随景 抗战亭随景 碑亭,于1987年被列为徐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徐州铁路分局募捐集资重建。 抗战亭随景 抗战亭随景 漫步登山,见到“张山人故居”的山门,便是登到了山顶。 登顶随景 登顶随景 云龙山有九节山头,进了山门方知,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云龙山的第一节山,海拔104.11米。 山顶漫步随景 此节山人文古迹不少,这里只就我们看到的讲上一二。<br>谊亭,此亭已有百年历史,旨在纪念苏东坡与云龙山人张天冀之间的友谊,“谊亭”二字为苏轼书体。 山顶漫步随景(谊亭) 放鹤亭,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为文人隐士张天骥所建。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养仙鹤两只,每天清晨在此亭前放飞仙鹤,故亭得此名。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并为其写下《放鹤亭记》。因此文脍炙人口,被选入《古文观止》,云龙山与放鹤亭因此而闻名于世。 山顶漫步随景(放鹤亭) 据说,放鹤亭上的门匾“放鹤亭”三个字,最初是清乾隆所书,现在是集苏轼的书法所制。 山顶漫步随景(放鹤亭) 现在放鹤亭内,展示的是介绍苏轼与张山人的故事。 山顶漫步随景(放鹤亭) 有古彭人士,将《放鹤亭记》题刻为碑,立在放鹤亭偏东南侧不远处,供游人拜读欣赏。 山顶漫步随景 山顶漫步随景(《放鹤亭记》) 放鹤亭南侧为饮鹤泉,因周边护栏被红色的祈福带围满而看不出其本来面目,石碑也只能看到“饮鹤”二字。据说,饮鹤泉出现在唐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以前叫石佛井,后因放鹤亭建成而改称饮鹤泉。 山顶漫步随景(饮鹤泉) 一节山的最高之处有一小亭名曰招鹤亭,因《放鹤亭记》中有《招鹤》之歌而得名。 山顶漫步随景(招鹤亭) 招鹤亭的东侧为兴化寺,一座依山而建的寺庙。 兴化寺入口随景 因为寺庙依山而建,故进入山门便是向下石阶,游人须拾级而下游观寺庙。 兴化寺入口随景 在下山石阶中部的小平台右侧这个石屋是鼓楼,呈古韵的味道。 兴化寺入口随景(鼓楼) 兴化寺,原名石佛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历经数个朝代,古迹众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北魏时期的大石佛和唐宋时期的摩崖石刻。<br>石佛,位于寺庙第一节平台的大佛殿,此殿专为供奉石佛而建。 兴化寺大佛殿随景 石佛为释迦牟尼佛半身像,高约三丈二尺,因与云冈和龙门石窟同时代而富盛名。 兴化寺大佛殿随景 寺庙的第二节平台,为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看上去亦古色古香。 兴化寺大雄宝殿随景 第三节平台为唐宋摩崖石刻造像馆,同样是兴化寺中比较出名的古迹,展示和保护着刻在山体上的石刻。细细看来,这里的人物造型以佛教为主。 兴化寺唐宋摩崖石刻随景 兴化寺唐宋摩崖石刻随景 兴化寺唐宋摩崖石刻随景 平台上的这棵国槐,已有122年的树龄,被江苏省住建厅列为江苏省城市古树名木。 兴化寺漫步随景 由此返回到一节山山顶,其西侧有一小亭--御碑亭,里面树有一石碑,据说,是当年乾隆所书苏轼《放鹤亭记》的御碑。该碑被玻璃罩着,光线强时反光厉害,看不清楚石碑,折射出的影子倒很清晰。 山顶漫步随景(御碑亭) 山顶漫步随景 山顶漫步随景(御碑亭) 大士岩寺,位于云龙山西麓,初始为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时任徐州知州姜焯所建。经多次修缮与扩建,现在去大士岩寺有两条路线可往,一是登山途中在喜雨亭的岔路口由北转向西,前往山腰处的山门;二是在一节山山顶,从山顶的山门进入,逐级下行。我们在山顶,当然选择第二条路线,由山上逐级下行。 大士岩寺山顶入口随景 步入山门,站在观景平台上,可清晰看到徐州市区西面的景色:电视塔、云龙湖北岸、音乐厅、水族馆、云龙山观景台... ...。 大士岩寺平台观景 大士岩寺平台观景 大士岩寺平台观景 随台阶拾级而下、漫步下行,边行边观大士岩寺内:由上而下的第一层平台,北侧可看到大士岩寺简介,只是不知是何原因,进入的门是关闭的,只能由上向下眺望。 大士岩寺漫步随景 南侧为一尊观音铜像,可供游人烧香礼拜。 大士岩寺漫步随景 第二层平台的中部北侧,为一尊石雕观音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刻碑,游人也可在此烧香叩首。 大士岩寺漫步随景 第二层北侧,东西走向的建筑为“慈航普渡”,供奉的也是观世音菩萨。 大士岩寺漫步随景 大士岩寺漫步随景 在通往底层石阶的南侧空间,树立的是一尊武圣关羽的铜像,有游人也在此烧香祭拜。<br> 大士岩寺漫步随景 底层的北面是大士岩寺位于山腰的山门。 大士岩寺山腰山门随景 此寺为何名曰大士岩,原来姜焯在建寺之初在此处得异石一块,遂命工匠雕成观音大师,又盖庙宇,故曰大士岩。 大士岩寺山腰山门随景 大士岩寺山腰山门随景 由山顶下行开始,到底层关公像至,我们所见的是大士岩寺近些年来扩建的部分,其基础部分是进入山门后向南直行,一座不算大的四合院内。 大士岩寺随景 院子东面是正殿--观音殿,大士岩寺主要供奉的佛--观世音菩萨。大士岩寺的香火还是比较旺盛的,你看,就连照片上都能感到香烟袅袅。<br><div>院子的西面为天王殿,南面为延寿殿,北面为三圣殿。</div> 大士岩寺随景 院子的入口处为钟亭,游人可在此撞钟拜佛祈祷。 大士岩寺随景 由大士岩寺出来,一路由西逐渐转向北,很快来到北山门,结束了此次云龙山漫步。 回观下山路 回眺北山门随景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注:本篇中部分文字参考网络资料,在此谨表感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