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行之荔波小七孔(四)【 2025.3 手机拍摄】

山海客

小七孔景区位于黔桂交界,由一座建于清朝道光15年(1836年)的七孔古石桥而得名。景区面积46.4平方公里,在宽仅1.5公里,长19公里的峡长幽谷里,集山、水、洞、林、瀑、湖、石多种景观于一体,融雄、奇、险、秀、美为一炉,玲珑秀丽、美轮美奂,令游客目不暇接,耳目常新,是喀斯特地貌中无与伦比的奇观,人称“超级盆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造就的自然美景令人迷不思返,少数民族沉淀的大山文化与独特的风情让人激动不已,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方水土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div> 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4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MAB)成员;2007年6月27日,以其绝无仅有的喀斯特森林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成为中国第六个、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2015年7月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r>  域内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空气中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18万个,年平均气温18℃。气候宜人,被称为“洗肺康养”胜地。</div> 景区大门。 路旁盛开的山樱花,热情地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卧龙潭,是卧龙河的源头,暗河在崖底涌出。潭边怪石奇树林立,四周高山紧锁,水潭犹如地底深渊,有龙潭虎穴的意境。每遇山洪暴发,涛涌浪奔,真如蛟龙显威之势。 潭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曳……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想起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br><br><br><br> 卧龙潭静卧于苍翠之间,宛如一块被群山打磨千年的翡翠,碧水含烟处流转着孔雀蓝的幽光,粼粼波纹将岸边的古木虬枝揉碎成水墨丹青。 水面似被时光凝住,碧色如绸平铺着,偶有落叶点破倒影,涟漪荡开的瞬间又悄然归于亘古的静谧。 喀斯特崖壁环抱着这汪秘境,水下钙华如金丝龙鳞时隐时现,恍惚间似见游龙翻身搅动一池碧水。 碧波像被揉碎的蓝宝石矿脉,孔雀绿与松石青在水纹间缠绵交织,矿物质沉淀出的斑斓色阶,仿佛喀斯特大地私藏的调色盘。 倏忽间,水面上飘来一叶扁舟。小舟上站立着一位小阿哥,只见他以竹篙代浆,熟练地划水前行。 小舟的出现,瞬间打破了湖水的宁静。只见小阿哥,时而双脚踩在小舟的边沿不停地晃动,使小舟剧烈地晃动起来…… 时而用手掌心托举着竹篙,高声吟唱着山歌,歌声久久回荡在山谷间…… 时而用手里的竹篙,快速地在水面上划动起来,小舟如箭一般地飞去,在水面上犁出一道道深深的痕迹……<div>  小阿哥的精彩表演,赢得岸上游客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div> 待小阿哥上岸,与他做了简单交谈,才知道,小阿哥是瑶族的“白裤瑶(瑶族的一个支系)”。他平时在景区负责打捞水面上的树叶和垃圾。工作之余,为了活跃景区的气氛,增加自然景观的人文色彩,他常常会在小舟上表演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和节目,很受游客的欢迎,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成了抖音、小红书等一些新媒体的网红。<div>  为瑶族小阿哥点赞!</div> 努内吉海湿地,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滞留湿地。湿地具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防止土壤沙化和净化环境等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努内吉海”瑶语译为“最美丽的地方”。 湿地里,游客行走的倒影,也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风景。 到了翠谷瀑布了。 翠谷瀑布紧靠努内吉海湿地。瀑布高达60多米,是一个封闭的峰丛洼地。瀑布旁群山苍翠欲滴,田野郁郁葱葱,翠谷也因此而得名。 临近三月三,一年一度的“相约小七孔,浓情三月三”少数民族对歌活动即将开始,歌手和工作人员正在景区积极的筹备中。 断桥飞瀑是小七孔景区内的一大亮点。山泉水顺着山坡流淌,为了方便游客观赏,当地人巧妙地利用树洞搭建了一座“断桥”。站在桥上,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瀑布的壮丽景色,感受水珠扑面而来的凉爽与惬意。 换个角度赏断桥瀑布。 面对着眼前这汪汪一碧的潭水,我词穷,不禁又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绿》:“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 “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深潭与飞瀑在此相生,湍流在苔石间,奏响千年琴音,待激越归于沉静时,澄澈见底的水面早已倒映出一片翡翠般的世界。 68级跌水瀑布位于响水河谷,全长1.6公里,总落差110米,最宽处约40米。因高原晚期强烈抬升,河流迅速下切350—500米而形成壮观瀑布群。在不到2公里的弯曲河道里,密集出现68级姿态各异的瀑布、跌水,实属世所罕见。 拉雅瀑布,源自响水河上游山体洞泉,截流沿崖体陡岸悬空而下,落差30米,宽20余米,“拉雅”布依语译“美丽的女神”。<div>  拉雅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同响水河纵向错落的68级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瀑在路侧,人在瀑下,倍觉酣畅和亲爽。</div> 忽然间,整个山水间仿佛凝固了一般,一片寂静。只见青绸般的河面漾开墨色涟漪,一叶竹筏自烟岚深处迤逦而出…… 艄公身着蓑衣,竹篙轻点间搅碎满潭星月;女子汉服广袖垂落流云,油纸伞沿缀着的银铃与流水同频震颤…… 小七孔的一泓碧水,此刻化作了一座“只此青绿”的舞台。 艄公撑篙破开翡翠色水面,汉服女子立于竹筏前端,广袖轻扬间演绎《霓裳羽衣》古舞…… 小七孔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一座七孔古石桥。其桥长25米,桥面宽1.8米,拱高4米。小七孔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植物,桥下是涵碧潭。 小七孔桥古为黔南通往广西商旅交通要道,横跨响水河。小七孔景区,便是以此桥命名的。 贵州小七孔景区是喀斯特地貌的精灵之作,翡翠潭水镶嵌于嶙峋山石间,瀑布群如天女散落的银链坠入碧玉盘中。山水幻境中生长着用千年树藤编织的绿穹顶,一舟一筏穿行水上森林似闯入《山海经》秘境……<div>  美哉,小七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