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杰出女性(三)

晋阳之友

接续中国杰出女性(二)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41)</p><p class="ql-block"> 人民艺术家、最美奋斗者</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p><p class="ql-block"> 郭兰英,汉族,1930年12月31日出生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香乐乡,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演员、歌剧演员,民族声乐教育家。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郭兰英演唱了众多经典歌曲,如《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绣金匾》等,并在歌剧《白毛女》中塑造了喜儿,在《小二黑结婚》中塑造了小芹等经典角色‌。</p><p class="ql-block"> 因为家境贫困,郭兰英4岁时就被卖入戏曲团。在师傅的训练和自己的努力下,13岁就在山西太原、张家口正式登台并一举成名。1946年在八路军宣传下,决定投身革命,离开戏曲团,参加华北联大文工团。1948年8月,转入华北大学文工一团,同年在石家庄首次演出《白毛女》获得成功。1953年,在歌剧《小二黑结婚》中饰演小芹。1956年,为电影《上甘岭》配唱插曲《我的祖国》。1963年,举办郭兰英独唱音乐会,开创民族声乐个人演唱会的先例。1982年,郭兰英决定投身教育事业,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创建广东番禺郭兰英艺术学校,任校长。因忙事业,郭兰英一生没有孩子。 </p><p class="ql-block"> 2019-2020年,郭兰英连续两年登上春晚演唱《我的祖国》。1989年,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2005年6月12日,获首届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等。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郭兰英“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同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10月26日,获2019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42)</p><p class="ql-block"> 国宝级人物、最美奋斗者</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王昆</p><p class="ql-block"> 王昆(1925年4月-2014年11月21日),河北唐县人,194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昆在声乐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她的嗓音高亢明亮,音域宽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她演唱了许多经典歌曲,如《南泥湾》《北风吹》《翻身道情》《秋收》《农友歌》及歌剧《白毛女》等,以其精湛的演唱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认为是中国乐坛国宝级人物,是中国民族唱法的先驱之一,是第一代把中国民歌搬上舞台的艺术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1939年4月,王昆参加了“西战团”。1943年4月入党。1944年春,随西战团到了延安,被派到鲁艺音乐系学习,并调入鲁艺工作团,边学习边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45年4月28日,出演新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扮演主角喜儿。1949年至1962年,在中央戏剧学院、中央实验歌剧院担任演员,其间在天津音乐学院进修。1962年1月,东方歌舞团成立,被指派到东方歌舞团担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兼独唱演员。1964年,参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并在《秋收起义》中领唱《农友歌》。1977年9月,东方歌舞团恢复了原建制,被任命为团领导小组副组长。1982年,被任命为东方歌舞团团长兼党委书记。1983年,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王昆致新年贺词。1987年,获得巴基斯坦总统授予的“卓越明星”勋章。1989年,获得中国首届金唱片奖。20世纪90年代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获国家颁发的金质奖。2003年12月16日,参加山东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经济频道承办的大型广播歌会《咱们领袖毛泽东》演出。</p><p class="ql-block"> 在音乐界,王昆被誉为“伯乐”,他培养出了郑绪岚、朱明瑛、陈俊华、郭蓉、李玲玉、索宝莉、成方圆、程琳、王二妮、远征、崔健等众多杰出的音乐人才。王昆的丈夫大她九岁,是著名音乐家、文化部代部长周巍峙,他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和长诗《十里长街送总理》。</p><p class="ql-block"> 人们向往的,莫过于白头到老共度一生,生死相依的爱情。夫妻两人一起度过长达70多年的艰难困苦,始终彼此扶持。丈夫周巍峙于2014年9月12日因病离世,享年98岁。仅仅2个月后,王昆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2014年11月21日,王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朝阳医院逝世,享年89岁。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43)</p><p class="ql-block">雪域高原的百灵鸟</p><p class="ql-block">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p><p class="ql-block"> 才旦卓玛,藏族,西藏日喀则人,大专文化。1937年8月出生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农奴家庭。196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内地藏族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文联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藏族民歌手,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p><p class="ql-block"> 1958年,才旦卓玛加入文工团,后被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录取。1961年,参加第2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1963年,再次登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舞台,演唱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1965年,才旦卓玛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了西藏,加入西藏歌舞团,并多次下乡和到军队进行慰问演出。1972年,演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歌曲《北京的金山上》。1974年,任西藏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1980年,参加第1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1985年,在拉萨剧场举办《才旦卓玛独唱音乐会》。1994年,建立“才旦卓玛艺术基金会”。199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与克里木、德德玛等联唱歌曲《往日情怀》。2002年,发行精选集《才旦卓玛》。2005年,发行个人专辑《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极品CD珍藏》。2008年8月,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2014年10月,参加《圣洁甘孜·2014·藏族经典音乐作品鉴赏会》,并登台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2015年,随“心连心”艺术团分赴拉萨、昌都和那曲三市慰问演出并演唱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2025年1月23日,88岁的才旦卓玛参加央视春晚彩排,在拉萨分会场与西藏珠峰少年合唱团共同演绎红色经典《翻身农奴把歌唱》。这是她继2007年《雪莲献北京》之后时隔18年重返春晚舞台,虽需乘坐轮椅出行,但其标志性的高亢音色仍极具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才旦卓玛先后荣获第1届中国金唱片奖、文化艺术界最高荣誉: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五洲杯金曲奖”、西藏首届“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基金奖”、感动日喀则十大人物之一、“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特别荣誉奖”等荣誉。(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44)</p><p class="ql-block"> 黄土高原上的银铃</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贠恩凤(yùn第四声)</p><p class="ql-block"> 贠恩凤,汉族,1939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0年2月入党,1951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家,一级演员,建国以来第一位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独唱音乐会的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民族声乐学会理事,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先后担任陕西省政协第四届委员、第五、六、七、八届常委等职务。现为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名誉团长兼书记。</p><p class="ql-block"> 贠恩凤从小受陕西悠久历史文化和民间音乐、戏曲艺术的熏陶,造就了她多姿多彩的演唱才能。1951年,刚满11岁便开始了她的演唱生涯,并先后师从郭兰英、王昆。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和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贠恩凤“音质饱满清脆、吐字清晰、质朴感人、声情并茂”的独特演唱风格。她演唱了大量陕北传统民歌和数以千计的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走出一条坚实的民族声乐艺术道路。几十年来,她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歌唱,她的歌声深深地扎根在人民心中。她的演唱充满真挚、催人向上,洋溢着陕北地区浓郁的生活气息,为陕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强烈地感染着广大听众和观众。被周恩来总理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p><p class="ql-block"> 贠恩凤从事歌唱艺术五十多年来,演唱了千首歌曲。《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蓝花花》、《三十里铺》等曲目,更是脍炙人口,久唱不衰,深受广大观众、听众所喜爱。1984年出版了《贠恩凤演唱歌曲选》。2001年,中国唱片总公司编选了她数十年歌唱的歌曲精品,出版发行了《贠恩凤歌唱艺术五十周年》全套CD共四张唱盘,并在国内外出版发行四百余首。她参加国家、省、市及下基层和国外演出共约五千余场次,先后在西安、渭南、洛阳、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贠恩凤独唱音乐会近四十场。她是建国以来第一位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独唱音乐会的歌唱家。1965年以来,贠恩凤随中国艺术团、友好代表团出访过苏联、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泰国、菲律宾、美国、中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 贠恩凤把为人民歌唱作为自己的信念,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为己任,累计义唱3万余首,唱出了人民艺术家的精气神。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中国十大公益之星提名奖。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2021年6月7日,被陕西省委授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45)</p><p class="ql-block"> 东方夜莺、新民歌之母</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p><p class="ql-block"> 朱逢博,汉族,1937年4月4日生于山东济南,中国内地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位演唱台湾校园流行歌曲的歌手。</p><p class="ql-block"> 1955年,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1960年,以特殊人才调入上海歌剧院,后进修于上海音乐学院,由此开始个人艺术生涯。1965年至1974年,在上海舞蹈学校担任芭蕾舞剧《白毛女》喜儿的主伴唱一举成名。1974年至1976年,担任中国艺术团独唱演员,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被誉为“东方夜莺”。1976年至1985年,活跃在音乐会舞台上,为多部影视作品配唱。1979年,发行第一盒流行音乐卡带《蔷薇处处开》,成为内地流行乐坛开始的标志。先后担任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独唱演员、艺术指导,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演唱台湾校园流行歌曲的歌手。1986年,创建中国首个轻音乐团上海轻音乐团,担任首任团长、名誉团长、艺术总监。多次担任国内外歌唱大赛评委,连续四届担任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 </p><p class="ql-block"> 朱逢博演唱近千首作品,发行专辑30多张。代表作《那就是我》被当时文化部选为中国十大经典艺术歌曲,《美丽的心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她是“民族声乐学派”的代表,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开创一代歌风,成为华语乐坛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的人物。先后荣获第1届中国金唱片奖,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在国内外歌坛上享有“东方夜莺”、“中国新民歌之母”的美誉。(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46)</p><p class="ql-block"> 中国美声乐教育的泰斗</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p><p class="ql-block"> 郭淑珍,祖籍山东长清,1927年6月1日生于天津市,1952年9月19日入党。中国内地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声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学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及专家组组长,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名誉教授、中共中央文化部历届专业考评委员会委员,多次担任国内外重大声乐比赛评委。</p><p class="ql-block"> 1947年,郭淑珍考入北平国立艺专(解放后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1950年,在云南演出。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1952年9月19日,在带领学生参加治理淮河劳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公派留学苏联。1957年,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同年,获得出演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和《艺术家的生涯》女主角的邀约。1959年,归国后任中央歌剧舞剧院演员,兼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师。1963年,首演《叶甫根尼·奥涅金》。1975年,参加复排演出《黄河大合唱》。1997年,发行《二十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2007年,创建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2009年末,在北京出演《叶甫盖尼·奥涅金》。翌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演出;2010年,参加中俄“汉语年”活动。2011年11月,在第一届中国歌剧节演出。2019年,在央视春晚演唱《我和我的祖国》。2021年,录制《不忘初心》。2023年,参与“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1957年,郭淑珍获得国际声乐比赛一等奖和金质奖章。1988年,荣获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1989年,获首届国家金唱片奖。1997年,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郭淑珍的丈夫是小提琴家朱工七,比她小8岁。两人相识于郭淑珍在中央音乐学院迎接新生时,当时14岁的朱工七对郭淑珍一见钟情。郭淑珍去苏联留学期间,两人靠书信维系感情。郭淑珍回国后,二人感情逐渐深厚,尽管这段相差8岁的恋情遭到双方家人反对,但他们还是在1959年12月15日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朱工七默默支持郭淑珍的事业,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46岁生下一女儿(如今是音乐教授)。他们的婚姻生活长达61年,直至2020年朱工七去世。如今她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郭淑珍在声乐演唱和教育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声乐人才,为中国美声声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已98岁高龄,虽不再活跃在舞台上,但依然在中央音乐学院带研究生。(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47) </p><p class="ql-block">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p><p class="ql-block"> 李谷一,湖南长沙人,1944年11月10日生于云南昆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家、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顾问。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排名第162位)。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李谷一是第一位正式登台的歌手。1984年,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成为春晚至今固定的压轴节目。</p><p class="ql-block"> 1961年,李谷一演唱的花鼓戏《补锅》被拍成电影。1983年,受邀参加首届央视春晚,晚会上李谷一的歌呼声最高,连续唱了9首,包括1979年创作后被禁播的《乡恋》。1984年,春晚剧组邀请著名词作家乔羽和曲作家王酩联手创作了《难忘今宵》,并邀请李谷一演唱。自此该歌成为春晚固定的压轴节目。1996年,获美国ABI协会“世界艺术家杰出成就奖”金奖,证明了她在全球艺术界的地位。2000年获CCTV-MTV(中国中央电视台与美国MTV电视台)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这一奖项是对她长期以来在音乐领域杰出贡献的肯定。2005年,第五届百事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上,被授予“终身成就奖”。2011年1月27日,出演湖南卫视举办的“湖南春节联欢晚会”。2012年3月1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以“知音”为情感主线的“从艺50年”李谷一个人演唱会。次年与蒋大为、毛阿敏等人参加北京世纪剧院“光荣绽放”十大作曲家声乐作品音乐会。2015年12月11日被授予湖南省花鼓戏省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李谷一“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讴歌改革开放的歌唱家。2019年获“改革开放文化产业领军人物”称号,这一奖项凸显了她在中国音乐和文化产业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48)</p><p class="ql-block"> 雪山上绽放的格桑花</p><p class="ql-block"> 中国藏族女高音歌唱家雍西</p><p class="ql-block"> 1964年,一个叫雍西的藏族女孩,在北京怀仁堂为毛泽东唱了一首《北京的金山上》。能在国家领导人面前演唱是一生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雍西(1946年12月1日—2025年4月13日) ,出生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中共党员,藏族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音协四川分会理事,四川省文联委员,原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副军级文职军官,韩红的母亲。多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优秀演员奖、优秀表演奖。其代表作有《北京的金山上》《一个妈妈的女儿》《卓玛驾起拖拉机》《世界屋脊换了人间》等,她的歌声很有感染力,深受大家喜爱。</p><p class="ql-block"> 雍西早年在西藏昌都被服厂工作,1964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歌舞团。雍西自幼拥有一副好嗓子,被当地人夸作“高原清泉”。她在全国少数民族汇演中演唱《北京的金山上》,其歌声宛如天籁,周总理盛赞她的演唱“宛如雪山上绽放的格桑花”,她也因此赢得了“金嗓子”的美誉。1985年,雍西率团赴尼泊尔、不丹等国巡演,被《亚洲艺术报》誉为“用歌声打开外交之门的民间大使”。雍西曾先后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深造,期间加入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2003年,与女儿韩红在“唱红平安夜”韩红个人演唱会上共同演唱歌曲《归来》。</p><p class="ql-block"> 雍西一生单纯善良,成绩斐然,平凡亦不平凡,既传承了藏族人民的勤劳质朴,也秉承着军人坚韧乐观的人生态度。她把一生都献给了部队,生前无数次去边疆、前线哨所慰问官兵,从不叫苦叫累,并为自己是一名军人而感到自豪。2025年4月13日22时19分,雍西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 雍西的离去,让藏族失去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她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将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她的歌声永远回荡在喜马拉雅山脉,铭刻在热爱音乐的人们心中;她的艺术精神永存。(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49)</p><p class="ql-block"> “天津声音”“海河娇子”</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 </p><p class="ql-block"> 于淑珍,汉族,祖籍河北东光县,1936年12月24日出生于河北阜城县。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员,一级演员。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理事,天津音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 1956年,于淑珍在天津艺术馆演出时,演唱新疆民歌《美丽的姑娘》获得一等奖,后调天津歌舞剧院,由此开启了专业歌唱生涯。1963年,于淑珍灌制了唱片,收录歌曲《新剪窗花》《李双双小唱》,唱片发行后风靡一时。1966年、1975年、1977年,她三次去日本访问演出,均担任主角。1979年,于淑珍演唱电影《甜蜜的事业》主题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让她的演唱事业达到高峰。歌曲后来被评选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欢的15首广播歌曲”,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1981年1月,发行音乐专辑《大雁啊,告诉我》,专辑中收录的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被广为传唱。1982年,在天津举办个人演唱会。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响》等歌曲。1998年,于淑珍退休。</p><p class="ql-block"> 于淑珍的歌声圆润甘甜,亲切感人,格调清新,素雅质朴,富有独特的魅力。她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2009年9月,入选60位“感动天津人物”海河骄子名单。2023年10月25日,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音乐)。2024年6月26日,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50)</p><p class="ql-block"> 民族声乐艺术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邓玉华</p><p class="ql-block"> 邓玉华,满族,1942年11月6日生于北京,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名誉团长。代表作品有1964年出演电影《东方红》中的彝族小姑娘,演唱插曲《情深谊长》。1965年演唱影片《地道战》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1973年演唱的《银球飞舞花盛开》及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唱遍大江南北。曾获全国独唱独奏调演和民族民间唱法调演优秀节目奖,被誉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p><p class="ql-block"> 邓玉华10岁考入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195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附中;同年,加入中国煤矿文工团任独唱演员,1965年,出席“第四届全国青联代表大会”,1978年被评为全国煤炭战线劳动模范,1980年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后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员、艺委会副主任、副团长。曾随东方歌舞团赴欧、非和东南亚各国访问演出。曾为《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电影配唱插曲。1995年,凭借歌曲《情深谊长》荣获中国第三届金唱片奖。1999年12月,在音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2013年,拍摄电影《情深谊长》。2021年2月26日,参加《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演唱歌曲《到人民中去》。</p><p class="ql-block"> 邓玉华的爱人是大她两岁的空政歌剧团演员冯宗师。两人于1967年结婚,携手50年育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因早产,出生后双目失明并伴有先天疾病,不幸夭折。后来,他们又有了儿子冯汾。冯宗师于2017年因病去世。</p><p class="ql-block"> 邓玉华吸收国外发声方法,并将其与民族唱法相结合,形成了科学的发声和演唱技巧,同时,她注重咬字吐字的清晰准确,使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歌曲的歌词和内容。同时,她情感表达细腻,善于深入挖掘歌曲的情感内涵,通过细腻的处理和真挚的演唱,将歌曲中的情感传递给听众,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比如在演唱《情深意长》时,生动而真切地表达了淳朴的彝族姑娘对亲人红军的深厚情谊。(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51)</p><p class="ql-block"> 用生命诠释“海外赤子” </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p><p class="ql-block"> 叶佩英(1935年7月10日-2022年4月7日),祖籍广东惠阳,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女高音歌唱家、艺术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1年,叶佩英告别父母从马来西亚回国,在广州中大附中和北京师大附中完成中学学业,并获北京市大中学生音乐舞蹈会演独唱优秀奖。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罗忻祖和汤雪耕。1963年在中南海为毛主席、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演出领唱《祖国颂》。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年获得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1984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歌曲集。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贴,并被《中外文学艺术名人肖像》和《中国名人大词典》选为“当代人物卷的艺术家”,2002年,获得中国电影歌曲优秀演唱奖。</p><p class="ql-block"> 叶佩英嗓音纯净,音域宽广,演唱技巧娴熟。其经典代表作《我爱你,中国》以深情激昂的旋律和出色的演唱,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被业界誉为“艺术性、思想性和群众性完美契合”的经典歌曲。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称赞叶佩英“真想不到中国竟有如此高水准的演唱者”。《国际在线》评价她“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倾注在音乐事业的发展上,执著地研究探索,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被誉为:用生命诠释“海外赤子”的歌唱家,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7日17时45分,叶佩英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52)</p><p class="ql-block"> “美声皇后”“歌坛常青树”</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p><p class="ql-block"> 殷秀梅,1956年1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祖籍山东平阴,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全国妇联执委。被誉为中国“美声皇后”和“歌坛常青树”。</p><p class="ql-block"> 殷秀梅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1986年,获“神州歌坛十二星”称号;1989年,获第13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金奖;1992年,专辑《党啊,亲爱的妈妈》获第二届金唱片奖;2004年,获第一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5年2月,参加央视春晚演出;2005年6月29日至7月3日大型民族歌剧《八女投江》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殷秀梅在剧中饰演冷云;2008年10月,在哈尔滨举办了《党啊,亲爱的妈妈——时代歌声走进黑龙江》殷秀梅演唱会;2009年9月,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2014年1月,在“十艺节”上凭借歌剧《红河谷》中扮演藏族姑娘丹珠获得文华表演奖;同年9月,参加歌剧《运之河》的演出,出演剧中女主人公萧皇后。同年10月,发行五张新作品及各大晚会歌曲专辑。2015年2月,登上央视春晚,与廖昌永共唱歌曲《共筑中国梦》。2016年2月,再次参加央视春晚,演唱歌曲《光荣》。</p><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12日,殷秀梅当选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二届副主席。2023年9月5日,当选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三届主席。</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日,殷秀梅参加《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2春节大联欢》,其独有的音色宽厚明亮、刚柔并济,舞台形象亲和大方、气度不凡,被誉为“美声皇后”。同时,她是“歌坛常青树”。她的演唱善于将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融为一体,以高亢流畅、行腔自如与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歌声,征服了无数观众。她是中国声乐界的一面旗帜,其歌声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代表着中国声乐艺术大气蓬勃的水平。(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53)</p><p class="ql-block">当代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p><p class="ql-block"> 彭丽媛,山东省菏泽市人,1962年11月20日出生于菏泽市郓城县。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军职文职干部。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2012年升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歌剧研究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文联和全国青联副主席等。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同时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1978年,16岁的彭丽媛从郓城来到济南,在山东五七艺术学校中专部读书。1978年底改为山东艺术学院后,在王音璇教授门下潜心学习了近3年。在这段时间里,彭丽媛不仅汲取了演唱的专业营养,也逐步走出山东走向全国。1980年,代表山东济宁艺术学校到北京参加文艺汇演;同年,彭丽媛被招入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成为军队的一名文艺战士,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攻读大专,大学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1981年4月,师从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1990年5月,通过论文答辩,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1984年,正式由前卫歌舞团调入总政歌舞团。1985年,获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聂耳、星海声乐作品比赛‘民族唱法组’”金牌。后又因主演中国大型歌剧《白毛女》获第三届“梅花奖”;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推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后成为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1986年,彭丽媛与习近平经人介绍而结识。1987年9月1日,彭丽媛和习近平结为夫妇。1990年,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新加坡举办了大型独唱音乐会,并多次代表国家到世界各地访问演出,足迹遍布50多个国家。2005年9月,应“联合国成立60周年”组委会之邀,在美国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首演中国歌剧《木兰诗篇》,并荣获林肯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杰出艺术家”奖。200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彭丽媛推出《我的士兵兄弟》专辑。2008年,应奥地利联邦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邀请主演歌剧《木兰诗篇》,奥地利联邦剧院委员会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联合向她授予“艺术杰出贡献奖”。2011年12月,获得首届中华艺文奖。2012年,由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升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2013年4月18日,入围《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物 。2013年5月22日,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2013年度“全球最具权力女性榜” 。2017年12月6日,美国茱莉亚学院授予彭丽媛名誉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22日,彭丽媛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京赴莫斯科,开启为期九天的俄罗斯、非洲四国之行。作为“中国第一夫人”的首次亮相,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全球媒体立即掀起“彭丽媛热”,她“平和”“优雅”“大气”的不俗表现,迅速成为“中国新名片”。</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彭丽媛逐步由歌坛表演转向艺术教育等领域,着力培养年轻的优秀人才和指导打造艺术精品,关注着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并参加重要的文化交流和公益活动。(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54) </p><p class="ql-block"> 第一位民族声乐博士</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p><p class="ql-block"> 宋祖英,苗族,1966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团长等职务,我国第一位民族声乐博士。</p><p class="ql-block"> 1990年,宋祖英凭借歌曲《小背篓》登上央视春晚,此后逐渐被广大观众所熟知。1991年,调海政文工团任独唱演员。2005年,担任海政文工团副团长。2013年,升任海政文工团团长。连续24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先后5次在海外举办个人音乐会10场,是一位连续放歌世界杯、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歌唱家。2006年,因“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宋祖英肯尼迪音乐会的举办,10月12日被命名为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宋祖英日”,宋祖英也凭此音乐会获得“肯尼迪艺术金奖”。</p><p class="ql-block"> 谁能想到,这个站在春晚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民歌博士后",曾经是贫困山区的苗家女孩。她12岁丧父、弟弟意外成为聋哑人,这些打击足以让一个花季少女崩溃。可偏偏逆风翻盘,不仅她成为享誉全国的一代歌唱家,还在39岁高龄实现了为人母的心愿。如今的宋祖英,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在生活中收获了圆满的幸福。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所有看似沉重的负担,都是生活赐予我们的礼物,终会化作助我们飞翔的翅膀。为了这份幸福,近年来她淡出公众视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生活中。 </p><p class="ql-block"> 宋祖英被誉为中国内地的“民歌皇后”,她的演唱风格深情款款,音域宽广,既能唱出高亢激昂的旋律,又能演绎细腻温柔的情感,其歌声充满感染力和表达力。她演唱了近千首民族歌曲及大量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主演过中国歌剧《伤逝》《红珊瑚》以及音乐剧《赤道雨》。她的代表作品如《小背篓》《辣妹子》《好日子》《大地飞歌》《爱我中华》等众多经典歌曲,这些作品火遍大江南北,成为时代的经典记忆。她的嗓音独特而动人,纯净且富有感染力,被形容为“天籁之音”,能够深深触动人们的内心。她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极强,无论是高亢激昂还是柔情婉转的歌曲,都能演绎得淋漓尽致,赋予歌曲新的魅力。同时,她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驾驭能力也令人赞叹,无论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还是民族音乐,都能熟练演绎,展现出不同的魅力。此外,她还是首位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家,唯一获得“肯尼迪艺术金奖”的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的声音。(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55)</p><p class="ql-block">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大使</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张也</p><p class="ql-block"> 张也,1968年5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 198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开始跟随金铁霖教授学习声乐,而其在参加考试时演唱的歌曲《洗菜心》还被编进了学院民族声乐专业教材;同年,首次参加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她还获得了比赛的优秀奖。1987年,还是一名大学生的她便首次登上央视春晚,此后27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1988年,参加第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并获得了专业组民族唱法第三名;同年还获得了全国优秀歌手邀请赛金奖。1989年,首次在央视春晚上完成独唱。1990年,在北京电视台举办的“优秀演唱回顾展播”活动中获“我最喜爱的歌手”奖;1992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观众喜爱的歌手”比赛中获铜奖;1995年,获得第三届中国金唱片奖。1998年至1999年,《走进新时代》获“第五届MTV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最佳演唱奖,以及199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最佳演唱奖。2000年,主演歌剧《小二黑结婚》。2005年,获年度最佳演唱女歌手奖。2006年,第一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2007年,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并前后五次担任了该奖项评委。2008年,参加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演出。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012年,获第十一届CCTV - MTV音乐盛典年度最佳民歌手荣誉。2013年,担任第15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2018年,参加“我们的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2021年,当选第九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参加了“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并担任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民族)比赛评委会主任。 </p><p class="ql-block"> 张也的演唱风格大气温婉,细腻感人、婉转灵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成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23年11月18日,被授予“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推广大使”称号。(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56)</p><p class="ql-block"> “双料歌后”“德艺双馨”</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p><p class="ql-block"> 万山红,1959年12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演员,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待遇,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青联常委,中国音乐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等职务。代表作有《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公仆赞》《巫山神女》《白毛女》《江姐》《原野》等经典歌曲,夺得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双料金奖,被誉为中国歌剧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万山红在声乐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备受业内人士和观众的高度评价。1978年,她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任独唱演员。1988年,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1990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荣获民族唱法专业组第一名。199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9年12月17日,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万山红遍百花开—万山红师生音乐会”,表演了歌剧选段中的《一束小白花》《星光啊星光》等曲目。</p><p class="ql-block"> 她音域宽广,高音明亮且具有穿透力,低音沉稳扎实,能在不同的音域间自由转换,游刃有余。她的气息运用自如,能够精准地控制气息的强弱、长短,使演唱的旋律更加连贯、流畅,富有表现力。在咬字吐字方面,她清晰准确,将每个字的韵味都能完美地展现出来,让观众能够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在舞台上,她的表演极具感染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和歌曲中,与观众建立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让观众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之中。她主演的多部歌剧如《原野》等,以其精湛的表演和演唱,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她在民族声乐领域也有着深厚的造诣,演唱了许多经典的民族歌曲,成为了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声乐人才,为中国声乐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万山红为人谦逊、低调,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和严谨的态度。她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同时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展现出了一位艺术家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57)</p><p class="ql-block"> 德艺双馨、中西合壁的夜莺</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p><p class="ql-block"> 吴碧霞,湖南常德人,1975年7月23日出生,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第十五届民进中央常委、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北京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突出贡献中青年知识分子,繁荣首都文艺事业突出贡献者,中国音协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三届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历任第十二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第十一届全国妇女代表。现任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美育名师。</p><p class="ql-block"> 吴碧霞是中国首位将中国民族和西洋美声集于一身并获得极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曾获1996年“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第四届“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等奖项。出演中外歌剧《弄臣》《贾尼斯基基》《小二黑结婚》《西施》,清唱剧《蝶恋花》《一个法国女人的梦》《禹王》《红楼梦》,声乐协奏曲《蝴蝶双飞》《格里埃尔声乐协奏曲》等,出版20张专辑,多次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化部“文华奖”和“国家艺术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评委。</p><p class="ql-block"> 吴碧霞将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洋美声唱法巧妙融合,既能运用美声唱法的技巧来增强声音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又能保留民族唱法中独特的韵味和风格,使声音更加饱满立体。同时,还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和情感需求,灵活地调整音色,使音色温柔细腻,富有感染力;演唱气势磅礴的歌曲时,音色又能变得大气磅礴,极具震撼力。她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让观众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58)</p><p class="ql-block"> 最年轻的图兰朵饰演者 </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沈娜</p><p class="ql-block"> 沈娜,1974年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中国三大女高音之一,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p><p class="ql-block"> 20世纪90年代,考上解放军艺术学院后,开始走上真正的歌剧之路。2002年,参演意大利歌剧《乡村骑士》,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2003年,在第3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青年音乐比赛获得三等奖。2004年至2005年,参加了多个大型歌剧的演出,如《杨贵妃》《丑角》《霍夫曼的故事》《八女投江》等。2005年,在第45届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大赛中荣获女子组第二名、女高音第一名。2007年,参演歌剧《霸王别姬》,应中美文化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该剧在美国多个城市演出,饰演的虞姬获得美国媒体的高度赞誉。2008年,在歌剧《图兰朵》的演员选拔中,拔得头筹得以出演图兰朵一角,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图兰朵饰演者。2009年10月,参加德国纽伦堡名歌手音乐厅音乐季演出,获得巨大成功。2010年,参加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开幕大戏《西施》的演出,饰演西施一角。2012年,入选中央电视台十大女高音之一;且2012年和2013年,均应邀参加当年的博鳌亚洲论坛闭幕晚会并表演节目。2013年,参加“中国之美 世界看见·中国艺术家纽约林肯中心音乐会”,并获美国政府奖,此奖项是美中文化交流的最高奖。2014年至2018年,参演歌剧《骆驼祥子》《托斯卡》《蝴蝶夫人》等;并多次参加大师有约中国巡演。2023年7月22日,为电影《超能一家人》演唱的片尾曲《相亲相爱》发行。</p><p class="ql-block"> 沈娜的演唱声情并茂、技巧纯熟,无论是高难度的咏叹调,还是深情的抒情唱段,她都能轻松驾驭,将歌曲中的情感精准地传递给观众。她对音乐的理解深刻,能够将不同风格的作品演绎出独特的韵味,无论是意大利经典歌剧,还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都能完美诠释,让观众领略到音乐无国界的魅力 。(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59)</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惠特妮·休斯顿 </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p><p class="ql-block"> 马玉涛,1936年2月25日出生在山西省保德县马家滩。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友歌舞团艺术指导。曾任绥远军区文工团演员、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独唱演员、教导员、战友歌舞团副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和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的评委。</p><p class="ql-block"> 马玉涛在家中的十个小孩中排行老七,父亲是商号的雇员。八岁的时候父亲把她卖给别人做童养媳,马玉涛十分反抗父亲的这一个做法。最后在母亲的帮助下解除了婚姻,回到了自己的家。她的童年生活也十分悲惨,正值战乱年幼的她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晚上睡觉不敢脱衣服和鞋子,她们母女最终逃难到了内蒙古的包头。</p><p class="ql-block"> 1950年,十四岁的马玉涛参加了解放军。后进入绥远军区文工团、华北军区文工团工作,1955年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曾先后受教于林俊卿、王昆、沈湘、王福增、罗荣钜等教授,还向丑金刚和李桂芝学习过河北梆子,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1957年,马玉涛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独唱比赛中获金质奖章。1964年、1977年她获得第三、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汇演演员奖。马玉涛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的惠特妮·休斯顿”。惠特妮·休斯顿是美国著名的流行乐女歌手,以其强大的嗓音和卓越的演唱技巧闻名于世。周总理的赞誉是对马玉涛歌唱实力的高度认可和肯定。</p><p class="ql-block"> 马玉涛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歌唱家,她所演唱的歌曲如《马儿啊,你慢些走》《老房东查铺》《放马山歌》《蟠龙山高顶着天》《众手浇开幸福花》等无不广为传唱,令人交口称赞。(聂全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女性(60)</p><p class="ql-block"> 皈依佛门 寻求宁静</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李娜</p><p class="ql-block"> 李娜,原名牛志红,1963年7月2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戏曲学校毕业,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河南省歌舞团独唱演员,曾获得“如意杯”全国歌手大赛通俗组第一名、中国影视十佳歌手大奖等。1997年李娜皈依佛门,出家后法名释昌圣。</p><p class="ql-block"> 李娜5岁时父亲去世,从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后来成为河南省戏曲学校75届表演班学员。毕业后,李娜先后去了河南省豫剧团、河南省歌舞团,再后来又去深圳学习唱歌,随后又漂流到北京。十年里,先后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1997年在山西五台山普寿寺出家为尼,法名释昌圣。李娜唱了十年歌,《好人一生平安》《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几乎是家喻户晓。特别是《好人一生平安》,可以称得上是近年来点歌率最高、流行时间最长的一首歌曲。</p><p class="ql-block"> 李娜是一位极具影响力和独特魅力的歌唱家。她音域宽广,能在三个八度的音域内自由驰骋。如在《青藏高原》中,她对高音的驾驭轻松自如,高音部分嘹亮而不失细腻,将青藏高原的广袤与神秘展现得恰到好处;在《嫂子颂》里,又能通过声音的变化,生动地刻画嫂子这一人物形象,传递出深厚的情感。在其演艺生涯中,李娜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她对中国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演唱风格和技巧为后来的歌手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范例,激励着许多后辈在音乐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追求卓越。她对音乐的执着和专注精神,成为音乐行业的宝贵财富,让人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音乐的热爱和敬畏。</p><p class="ql-block"> 李娜出家原因,一是事业压力与迷茫:李娜在音乐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然而盛名也带来了诸多压力,公众生活、媒体关注及繁忙演出安排让她身心俱疲。她性格内向,不擅长处理娱乐圈复杂人际关系,音乐追求与现实名利冲突使她迷茫。二是情感挫折:有说法称李娜曾两次爱上有妇之夫,这样的经历让她心灰意冷。情感的创伤使她渴望寻找精神寄托。三是佛教的影响:1995年初,朋友送李娜一本《大明咒》,起初她未在意,数月后的一天深夜,心烦失眠的她读起经书,竟有茅塞顿开之感,从此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后来她与寺院住持长谈,住持称她与佛有缘,并赠语“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解脱才是智者梦中的故园”。经过数月思索,李娜不顾家人朋友劝阻决定出家。李娜曾表示,过去的生活虽表面丰富却无实质内涵,陷入名利追逐,不快乐又身不由己。她在寻找能寄托心灵的归宿,最终在佛教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认为出家是回归本真,找到真正的自己。(聂全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