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乐曲《今生相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学习吹奏:童心未泯</b></p> 我总觉得,同学是一场旷世奇缘。你看,在同一个地域,甚至同一个年份、从不同家庭出生的男女,最终因为上学读书聚集到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上、甚至同桌、甚至同一个卧室。这是谁的安排呢?我认为只有求助“缘”字才能解释这纷繁的奇遇。 我是1962年高小毕业的,那时国家严重苦难,缩减招生,我没能按期上中学。1963年国家形式好转,我插班复读才考上初中的,那年我13岁。我在临湘五中与39位同学相遇,组成了第十班。 上中学了,但我很懵懂,没出过远门,对外面的世界很少认识。在老师的教导下、在煤油灯的陪伴下,读书的兴趣开始浓厚。知道了中国地理、知道了中国历史、知道了文学常识与画法几何,也知道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在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做好事”的过程中,我觉得“开窍”的过程来临了,学什么就能有浓厚的兴趣。 1965年,全国第一个三线工程“6501”的设计队入住了我们学校。我看见了很大的三角板、看见了设计人夜以继日的工作,也看见了他们在田径场上的“表演”。我发现生活中不只有煤油灯,还有许多第一次看见的东西,我甚至都不相信充气的汽车轮子能够压死人,真有几次想伸脚到车轮下去试试。 三年的初中过得很快,正当我们刚参加完毕业考试,满怀信心向升学考试冲刺时,1966年5月16号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开始了。很快升学考试取消了,学校停课了,文革工作小组进驻了学校。老师开始灰溜溜,学生开始异常亢奋,当时根本不知道这是“十年浩劫”的起点,就这样稀里糊涂被葬送了青春期的求学之途。 1967年,有过短暂的“复课闹革命”。老师成了被批斗的靶子,学生成了学校的“主人”,复课为名,出去串联为的。全社会把学生红卫兵当成“客人”,吃饭不要钱,坐车不要钱,北京在举行一场又一场的检阅盛典,只要不读书了,学生心里乐开了花。如果不知道什么叫愚蠢,只要回忆当年那种疯狂就一清二楚了。 1968年,在那个最寒冷的冬天,“上山下乡”成了最终的命运安排,说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我们还没有学会什么知识,却被冠以了“知识青年”帽子,说是只有到农村去,那里大有作为。从此,初中的同学们各自分别,很少联系,都被“溶入”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了。那年我19岁,除了有健康的体魄、还有亢奋的精神、剩下的就是懵懂的思维。 从此同学们就像射出去的箭,各奔了东西。我很幸运,意外地被招了工参加了工作也结婚成家了,开始了供奉老人养儿育女的平凡生活。我对一切都很满意,直到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好像暴风雨突然静止下来,久违的蓝天初现天空开始放晴,唯独对十年前被中断的求学之路,成为了内心久久挥之不去的阴霾。 <p class="ql-block"> 我在当工人的15年时间里一直没有泯灭学习的愿望,1977年以前文化课学习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只能默默地进行零星的“地下活动”。1977之后,我要学习的愿望可以名正言顺地表达并受到鼓励,自此开始了我基础文化学习的冲刺。努力工作勤奋读书,经过不懈的旁听和业余学习、经过无数次考试,我补齐了高中课程、旁听自学了高等数学和英语、在武汉测绘学会进行了工程测绘进修。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的不够,时旷日久的大学梦又在脑海深处不断地折磨我。</p> 1984年在设计院领导和老同志们的支持下,我35岁时考入电大学习建筑工程专业,38岁毕业后改行从事房屋结构设计。我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刻苦学习的意愿从未减弱,在单位培养下,一步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最终在1999年取得了两项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这样花去了我又一个15年的宝贵时光,但也让我跃上了一个认知的新台阶。我从20岁开始的学习考试,一路打怪升级30年,终于在50岁时结束了大考,想起范进54岁中举的故事,我是幸运的。 上世纪八年代末我走进新专业岗位时,改革开放已经十年,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蓬勃兴起,我同样不知道这是一场革命性的风暴降临到了我的职业生涯之中。我只是出于对它的好奇,让我用8年的时间再次走火入魔般地钻研上了它,它也同样没有让我失望,没日没夜没有节假日的付出,也让我脑洞大开,看见了许多未知的广阔世界。更没想到的是它成为了我拼搏后半生的一柄利剑,显著加快了我认识新事物的能力、60岁后延长了我15年的工作时间,相比其中的付出真不算什么了。 到此,我花费了30年的学习时间,基本取得了按部就班工作学习下去的条件。可时代总爱开些不合事宜的玩笑,设计院过早地剥离中石化,陷入了早期面向市场的困境。在单位鼓励外出“谋生”的情形下,1999年5月25日,我50岁时只身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成为了南漂打工人。时代总是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抛给你一个未知的难题和机遇。 原计划三月最多一年的打算,没想到在深圳一驻足就是25年。前三年我没有底薪全靠干活提成过日子,睡六人间、洗凉水澡,没有间歇的工作,煞是艰难。我用10年的时间,做设计、下工地、带团队、参加汶川震后技术支援等等,所有的经历的工程比在原单位15年的工作量要多得多、要丰富得多,因此,认知收获也大得多。多年后,觉得深圳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地方,若没有当初飘零的南下也就没有后来广阔的空间,这25年是我人生最灿烂的时光。 2009年,我60岁,因为汶川地震技术支援上的表现,命运把我从设计行业转到了房屋安全鉴定和加固的行业上来了。又一次没想到,在这个行业中一干又是15个春夏秋冬。我有机会在深圳参与了十万来栋房屋的排查、鉴定、加固改造,把我的结构专业潜能发挥到了极致也大开了眼界,不觉间似乎成了建筑病害治疗的专业医生。30多年的国家大规模房屋建设过程我几乎在我生命最旺盛的阶段全程参与。 我55年的历史穿越,从懵懂青涩到城市弄潮,这是一段怎样的幸运。正当我自嗨在“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乡当故乡”时,终有问题找上门来了。近年来我的头发日益稀少寒难自禁、久别的故乡也常在我的梦里隐现,加上一场想不到的重病,终于让我下定了决心:了结与之“艳遇”40年的专业情结。时年已经75岁,是该落叶归根,回归故里的时间到了。 一个月之内终断了工作,退出了一辈子孜孜不倦的专业追求,返回了久别25年的故乡。从此不再朝八暮九挤车上下班、不再在出租屋内蜗居、不再在自嗨中陶醉、不再是结构工程师了。回到老家,换上行头,成了深居简出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夫。潮涨潮落,一辈子的跌宕起伏,应该在黄昏时有一段沉淀期。 <p class="ql-block"> 一辈子的惯性使然,在家也没闲着。一年时间里,我旅游、我拍照、我写了70篇美篇文章引来80万网上读者围观;“突破音障”叩开了音乐之门学习电吹管;学习了录音技巧把年青时心里的歌录制成曲;学习了视屏剪辑把平凡的生活玩出了新意。身体已经进入了新世纪,思想不能留在旧时代,“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漫天”,晚年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p> 1929年出生的汪侠,他因家庭贫困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后来成为一名医生。但因学历问题在职称评选中屡次受阻,2001年教育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后,他开始了15次高考之路。2015年,86岁的他最后一次参加高考,尽管成绩不理想,但他的精神令人敬佩。多年前,我给自己取了一个贴切的网名“童心未泯”,给自己找了一个背着书包高高兴兴跑步去上学的头像,这是我的梦,也是人生的现实。我几十年来,在追梦的路上总是孤独的,走得很是艰辛,但我赶上了好时代、抓住了降临的每一次机会,所以我也是幸运的。 这么多年来对工作的专注,让我也失去了很多,例如对家庭的关注等,单就同学情来说,几乎荒废且鲜有联系。2008年同学分别40多年后的第一次聚会,我在汶川震区没能参加。原来的39位同学有32位和3位老师参加了聚会。这一次是空前绝后的盛大聚会,多年后再见这张照片,总是有止不住的惋惜。 转眼又是17年过去,同学们都是77岁高龄了,今年我参加同学第一次聚会,只有14位同学能够到场,有13位同学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同学相见,虽是幸会也是心酸,当年青春的模样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现在头顶已是白发缕缕、面容被岁月切割得褶皱不堪,不由得相见相泣,老泪纵横。 同学们生怕时光无情地流逝,相见时难别亦难,接着又有了第二次聚会。这次有16位同学到场,相见甚欢。有些同学我有近60年没有见过面,尽管有过电话联系,一旦碰面却不能相识。是生活拉开我们彼此的距离,但岁月没有隔断同学的情谊。 与同学们的青春一起消失的还有当年吃不饱穿不暖和十年动乱的难忘岁月。60年后,在同学们成长的年轮里蕴藏了太多的时代故事。从年青时的无奈分离,到晚年的幸福回归,我们这一代人付出了艰辛和担当,也获得了社会的丰裕回馈。老有所养,心情畅顺,都得益于时代的改革开放。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境遇,同学们后来从事的职业和成长的途径各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勤奋、执着、满足和感恩。随着家庭出生窒酷的解除、随着时代潮流的百样翻新,随着个人地位的改变,对家庭的守护始终如一,在最平凡的位置上坚守初心勤奋努力、对党和政府的回报感恩在心,是一批对现行政策最真心实意的拥护者之一。 我们那一代人,后来从事的职业尽管五花八门,但从事教育事业还是显著居多。我没有详尽地了解在各层级上当老师的同学们,是如何教书育人的。在面对像我们年青时一样的懵懂少年时是如何用心解惑的,但有一点尚可肯定:不能让受教少年,再重蹈我们年少时的动乱覆辙了,我们不愿意,时代也不允许! 紧锣密鼓的今年第三次同学聚会接踵而来,又有几位同学因身体“临时故障”不能出席,好紧迫的时空感啊!我努力修图,力求磨平同学们脸上的“年轮”,但相见何必恨晚,我衷心希望同学们岁月不老友谊长存。 主持人带领参会的同学们,向离开我们远去的同学表示了默哀悼念。年少时大家单纯热情,像一团火苗一样融在一起,60年的岁月催老了少年人,晚年幸福相聚时,却有同学已经默默地消失在时空里。好好生活珍惜当下呀,过去的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 <p class="ql-block"> 60年的平凡历练,都熬成了最美的诗句,可歌可颂;朋友圈中的每一次留言都是华美篇章;每一句跨越时空的问候都情深似海。我们在茫茫的生命银河中作为同学相遇,是缘是命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我们已经不需负重前行、也没有高山要攀,平淡最可意、健康尤珍贵,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p> 看这幅似曾相识的泛黄老照片,好像又不是现在的自己,只有看它背后一长串爬山涉水的足迹,方可丈量出当初的憧憬和现实的距离。我们没有改变四季的更替,却被岁月蹉跎了自己,是历史潮流将我们分开,又将我们归拢到一起。回不去的岁月、留不住的青春,一朝同学有缘,必定今生相爱。我们已经跨越了时空羁绊,60年后同学再来相会,要为自己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人生喝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同学聚会视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