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木棉花开的时节,我在农讲所对面的星火·1926商场拍完农讲所全景的木棉花后走进了广州农讲所旧址。农讲所来n次了,这次入内就是想重新瞻仰这座对中国革命有着显著影响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广州农讲所旧址全称应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具体位置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该旧址原为一座孔庙,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是祭祀孔圣人的地方。明清时期番禺(广州)府衙为培养儒生参加朝庭的科举考试改为番禺学宫。</p><p class="ql-block"> 番禺学宫在明清时代久负盛名,与德庆学宫、揭阳学宫并称为广东三大学宫。</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二十年代,为迎接北伐战争并推动全国农民运动,时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的共产党人林伯渠倡议在广东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至五期在其他地点举办,第六期(也是最后一期)地址便设在广州番禺学宫。</p><p class="ql-block"> 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在番禺学宫主持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时农讲所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当简约。不同部门或不同功能的用房都是用木板相隔。</p> <p class="ql-block"> 农民运动讲习所由中国共产党人倡议,经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通过开办。自1924年 7月至1926年9月共举办6届。</p><p class="ql-block"> 第1、第2届讲习所址在广州市越秀南路惠州会馆;</p><p class="ql-block"> 第3、第4、第5届讲习所址在广州东皋大道1号,</p><p class="ql-block"> 第6届讲习所所址才迁到番禺学宫。</p> <p class="ql-block"> 讲习所所在的番禺学宫是一座古朴庄重的古建筑,是一组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的建筑群。建筑物坐北朝南,从南至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等组成,两边有庑廊等宏大建筑。大门是花岗岩雕琢的棂星门。进了大门是前院的泮池,泮池中间架有一座石拱桥,过桥便是九行并排的花岗石板铺成的通道,直通宽敞的大成门。过大成门,是一个草木葱郁的大院,院内木棉、菩提、龙眼、九里香等古树挺拔葱郁。宏伟壮观的大成殿屹立在由花岗石砌成的台基上。沿着大成殿两侧的通道向前走去,即达崇圣殿,有东西两廊。</p> <p class="ql-block"> 农讲所旧址为木结构的古建筑群,坐北朝南,周围有围墙,东西宽35米,南北长 154米。</p> <p class="ql-block"> 进入讲习所(番禺学宫)棂星门,门内有泮池和石拱桥,还有古树参天。与棂星门外的两株经年老木棉树蔽荫着讲习所整个前庭。</p> <p class="ql-block"> 大成门以木板间隔。入内设有教务部、庶务部和值星室。东西两耳房是图书室和所长办公室。大成殿辟为课堂,东西两庑为当年教员和学员宿舍。</p> <p class="ql-block"> 这是讲习所教务部。</p> <p class="ql-block"> 教务部内铸塑了教员们在休歇、讨论教务的雕像,生动地再现了讲习所当年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讲习所的庶务室。</p><p class="ql-block"> 庶务室是负责讲习所日常管理事务和学员生活福利管理工作的机构,据说还配有医生负责讲习学员的防病治病工作。</p> <p class="ql-block"> 这是讲习所的值星室。值星官负责讲习所的学员纪律管理和对外接待工作。</p> <p class="ql-block"> 值星官正在履行值守职责……。</p> <p class="ql-block"> 农讲所当年的学员宿舍。展览没有完全原样展示学员宿舍的原貌,只是象征性地摆放了几张双层床,腾出空间展示了一组毛泽东在学员宿舍与农民屈膝交谈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据说毛泽东在开办笫六期讲习所期间经常与农民学员讨论探讨中国革命和中国农村革命问题,为其后来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秋收起义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关注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农民运动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旗帜。 </p><p class="ql-block"> 农讲所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养成冲锋陷阵之战斗员、使其成为农民运动之推进机”为办学宗旨。</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广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在国民政府任农业部长的共产党人林伯渠的积极提议下,1924年7月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创办。</p> <p class="ql-block"> 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担任一至五届主任,毛泽东同志任第六届所长。</p> <p class="ql-block"> 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继续举办,周恩来、肖楚女、彭湃、恽代英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革命斗争。学员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担任第六届农讲所所长后,扩大全国农民运动的宣传与组织工作,聘请注重研究农民问题,熟悉农民运动工作的革命先驱担任讲师、教员,并从全国范围招生。</p><p class="ql-block"> 在历届农讲所中,第六届规模最大,招生范围最广,学习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p> <p class="ql-block"> 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培训了800多名学员。他们宣传农运理论,发展党的组织,成立农民协会,推农民运动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在各地举办农讲所、农训班,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民运动干部。在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里,农讲所教员和学员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点燃起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p> <p class="ql-block"> 从1926年下半年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引发了深刻的农村社会大革命,但同时也遭到国民党右派和封建地主豪绅的诋毁和破坏,党内右倾错误领导的怀疑和责难。</p><p class="ql-block"> 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被迫停办。</p><p class="ql-block"> 为了回击和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书记毛泽东用32天步行1400多里,实地考察了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2月12日,毛泽东撰写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p><p class="ql-block"> 报告中写出了一段脍炙人口、震耳欲聋的话录 :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用那么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热烈赞颂大革命中的农民群众推翻乡村封建统治势力的革命行动和历史功绩,在《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中尖锐批评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中国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p><p class="ql-block"> 这篇报告发表后,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它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更于农民运动讲习所停办的第二年(1927年)9月领导农民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秋收起义。起义的农民和南昌起义的军人在井冈山汇合成为了中国革命第一支人民武装。</p> <p class="ql-block"> 与其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农民运动的摇篮,还不如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更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文章完成于2025年5月7日</p><p class="ql-block"> 摄影编辑 : 礁石鸣琴</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撰 : 礁石鸣琴</p><p class="ql-block"> 模板设计 : 礁石呜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