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4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9年末,国内项目受挫,为尽快走出阴影,我匆匆安排好公司善后,飞回了加拿大。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无疑是一剂心灵治愈的良方。周日去教会礼拜,偶尔约朋友小聚,一日三餐茶饭,阅读清咖上网,一切都让我重新找回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闲暇之余,觉得该去找份工作,这不仅是养家尽责的本分,更是为了跟紧时代,以免被这快速迭代的科技发展淘汰。抱着这个想法,我开始尝试求职。</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年开公司,历经蹉跎,虽未大富大贵,但也落了个自由自在。做什么,怎么做,全凭自己说了算。久而久之,扑腾来,折腾去,人独了,也野惯了,如今再去给别人打工,朝九晚五上班,还能适应么?</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按理说,在多伦多这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找工作,应该不难。可偏偏这看似简单的事儿,真干起来,却又不似想象中那般轻巧。眼瞅着求职信雪片似的纷纷扬扬地飘了出去,却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没等来。于是,只好接着投简历,继续等电话。然而,等来的依然是寂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加拿大的移民条件相对苛刻,凡能通过申请之人,大都有不错的专业背景,有些甚至还做过大公司的高管。不过,即便是这些人,也难免在这异国他乡水土不服,求职路上屡屡受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此,很多原本属于精英阶层的外来移民,过来之后,都不得不自降身段,先随便找个活儿干一阵子,之后再骑马找马,跳槽到对口的专业,或者考个本地认可的专业职称,干脆改行,另谋它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加拿大对外来移民还算关照,无论你有语言沟通障碍,还是缺乏求职技巧,一概都能享受各种免费培训。为了尽快让自己就业,这不,我也参加了求职培训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记得培训师是位早年的印度移民,之后曾就职于加拿大联邦政府人力资源和就业保障中心。经他指点迷津,我总算明白了新移民求职难的裉节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老师讲,加拿大人趋于保守,雇主招聘时,十有八九会优先选择有加拿大本地工作经验的人 。面试时,HR总会问“您是否有加拿大本地工作经验?”,即便之前的经验与当下申请的职位并不匹配。为此,很多入职培训机构,都鼓励新移民先找个单位做义工,待积累一段本地工作经验之后,再去申请一份拿薪水的活儿。据说不少人循此路径,最终成功挤进了职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刚进培训班时,很多同学对此颇感困惑。他们说:“你不给我第一份工作,我哪来的本地工作经验?没这本地工作经验,我又找不到第一份工作!这不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么,毕竟万事总有个开头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无奈,加拿大不相信眼泪,事实证明,最需要工作的新移民,恰恰是最难找到第一份工作的那批人。不少人出于无奈,只得选择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活儿,例如电子厂、装配线、超市收银等等。也正因如此,很多新移民初来乍到,身心疲惫,心情压抑,日子艰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除此之外,不少来自国内的精英阶层在申请工作时,往往不是从雇主的需求出发寻找契合点,而在求职简历中过分渲染自己曾经的辉煌。其实,显摆“光荣历史”,不仅不能为自己求职提速加分,反而会大大降低被雇主录用的概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我来说,参加这个培训,最大收益是,尽量淡化或回避自己以前曾经做过的那些高级职位,尤其不能透露自己曾经的创业经历。原因很简单,若HR认定你此时求职,仅仅是生活过度的权宜之计,内心并无长期从业打算,没有公司愿意跟你浪费时间,更没有老板肯给你交学费,为你培训岗位技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明白了这些“猫腻”,我给自己的求职简历动了“大手术”,利用自己的双语能力、多年做外贸的经验,及多元文化背景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投了些和华裔客群,或与华人市场相关的职位。这种有的放矢的策略果然奏效,快到年底时,终于接到了心动的面试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