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西十天掠影之五 醉美波图城 Porto

爱尔狼

波图的历史中心区(Historic Centre of Porto)和路易一世大桥(Dom Luís I Bridge)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葡萄牙国名(Portugal)与波图(Porto)城市的原名是不是非常接近,它们间有关系么! Porto(波图)亦译作波尔图:源自拉丁语 "Portus Cale"(意为“卡莱港”),指杜罗河口的古代定居点。<br>Portugal(葡萄牙):由 "Portus" + "Cale" 演变而来(Portucale → Portugal),意为“卡莱的港口”。 罗马时代:此地是商船停靠的 "Portus Cale",后成为基督教伯爵领地。<br>11世纪:勃艮第的亨利伯爵在此建立 "Condado Portucalense"(葡萄牙伯国),为独立王国奠基。<br>1143年:阿方索·恩里克斯以波尔图为据点,击败摩尔人,建立 葡萄牙王国。 葡国旗元素中的国徽蓝色圆球象征波图在航海时代的核心地位。波图方言中仍保留古语发音,比里斯本更接近原始“Portucale”音调。<br> 波图老城,石板路上还刻着 "Aqui Nasceu Portugal"——“葡萄牙诞生于此”!没有波尔图(Porto),就没有葡萄牙(Portugal)—这座城不仅是国名的来源,更是葡萄牙诞生的“子宫”。 波图人自称 "Tripeiros"(直译"吃牛肚的人"),源于15世纪大航海时代,他们将好肉留给船员,自己只吃内脏——这种硬核精神或许解释了为何他们坚持 "Porto" 这个铿锵有力的名字! 波尔图(Porto)被浪漫地称作"酒都"(Cidade do Vinho),因其盛产世界闻名的波特酒(Port Wine),若去波尔图,记得在加亚新城(Vila Nova de Gaia)的酒窖品一口百年波特酒,这才是真正的"液体历史"! 同时,它还有如下别称:<div>"不可征服之城"(Cidade Invicta)—因在19世纪自由战争中顽强抵抗。<br><br>"杜罗河明珠"—坐落于杜罗河(Rio Douro)畔,河岸酒窖连绵。<br><br>"桥梁博物馆"—拥有路易一世铁桥等六大风格迥异的跨河大桥。<br><br>"葡萄牙的北方之魂"—与里斯本南北呼应,文化更粗犷热烈。</div> 预定了牧师塔(Torre dos Clérigos)10:00的门票,游玩大桥,找了家日本餐厅点了几个小菜加面,特意点了波特酒,提前半个小时到场,意外这喜是竟被放行,上行上遇到一对中年夫妇下行,上到顶来,手指大的雨点砸向我们,我也顾不得避雨,也没想到要保护相机,拍完上面八张照片,赶紧缩头下塔,这么大的雨,这么深夜了,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来参观。当时想必我也是处于迷醉的状态吧,也没想到选景构图,更说不上哪是哪,大家将就看,顺便咱也了解一下葡国和波城的历史吧!<div><br></div><div>下面我还是言归正传,顺着时间线来展示我镜头下的波城,时雨乍晴,似醉又醒:</div> 15日15点,我们离开里斯本,三个多小时的大巴上,风云变幻,以阴雨为主,暗想今天的波城是没戏了,下巴士打了六欧的Uber,一路车顺,竟走了半小时,天气暗沉。等到寻到钥匙找到住处,竟然云开雾散,以为眼前的镜像是神赐!塔车同框,经典画面,只拍了唯二两张,真神!!加上住的地方就在塔边,环境一流,心情别提多高兴!放下行李,我与儿子决定趁此时傍晚前,先上塔观景,结果得知开放时间直到11点,我们当即定票,并按原计划先去铁桥! 牧师塔(Torre dos Clérigos),这座巴洛克风格的钟楼不仅是城市地标,更是一部浓缩的葡萄牙建筑史诗。高度:75.6米(相当于25层楼),登顶需爬225级螺旋台阶。花费当量现今900公斤黄金,建造周期仅11年(1754-1765年),这一速度在18世纪堪称工程奇迹!大钟重达1.8吨,锤是拿破仑军队炮弹熔铸的(1811年击退法军后改造),钟声可传遍整个波图老城。<div>与工期费了199年工程事故致倾斜的著名比萨斜塔相比,建筑师纳索尼故意采用楔形砌法让塔身向杜罗河倾斜,象征“向航海时代鞠躬”。<br></div> 从牧师塔(Torre dos Clérigos)步行至路易一世桥(Ponte Dom Luís I)的沿途,是一条浓缩波尔图精华的视觉盛宴路线。 鹅卵石街道两侧是18世纪的蓝白瓷砖墙,象路人倾述着葡萄牙航海史诗。 主教堂旁,9世纪基督教骑士维马拉·佩雷斯,他收复波尔图并建立葡萄牙前身“Portucale伯国”。 半个小时不到,来到桥头,已是西照时分,眼前正是天桥连天险,铁轨铸铁史啊! 走到桥上,乌云压境,金属感的桥面与黑云似在隔空喝话。Ponte do Infante(因凡特桥) 是波尔图杜罗河上最年轻的公路桥之一,2003年为纪念航海家亨利王子诞辰600周年而建,<br>长371米,高20米其特殊之处在无桥墩支撑设计,靠两岸斜拉索承重,形似一柄横放的竖琴。 桥的右侧,一整片低矮的红砖瓦房,河边停满了两头尖尖的小船。 这里正是加亚新城(Vila Nova de Gaia)河滨区—波图最具灵魂之地。那里看似朴素的红砖瓦房,实则是世界顶级波特酒的百年酒窖,而那些两头尖尖的小船(Rabelo Boat),则是杜罗河上最传奇的运酒工具! 可别小看两头尖尖的小船Rabelo Boat(拉贝洛船),它可杜罗河激流的浪里白条,船头“骑”上浪尖,船尾“跺”去涌流,一根长桨,逆流如飞,被誉为“酒河上的敢死队”。<br>如今仅作旅游展示,但 眼前的杜罗河(Rio Douro)每年6月圣若昂节会举办Rabelo竞速赛。而我们游客则可以体能各种长短距离的葡萄园和波特酒等不同主题的游船活动! 快到对岸桥头,移目上行,一大堆的年轻人坐在草坡地上,我好奇地问他们来自哪里,在这干吗?回答:我们来自世界各地,专来此看酒窖灯火,看波城剪影,看太阳在铁桥中央"坠海"! 哦,浪漫多情的年轻人!我还暗想为什么大家都带着酒,原来是大家约定俗成:太阳触到路易一世桥拱时,全体举起酒喊Saúde!(干杯)! 儿子告诉我:爸爸,那上面的风光更好,更适合你摄影!哈哈,我知道,他说的这地,是刚刚在对面看到的有“杜罗河之眼”的皮拉尔山观景台 Miradouro da Serra do Pilar,拥有最震撼的360°全景平台,也是我们波图之行第一必去! 站在这大陆西极,感受中世纪到工业时代的时空,波特酒香从河面蒸腾而上,此时,真的醉了! 桥、主教堂、牧师塔三点一线,美不美呀! 华灯初上,雨后的杜罗河面浮起一层琥珀色雾霭,对岸老城的红屋顶还滴着水珠,在渐暗的天光里泛出潮湿的锈红。 路易一世桥的钢铁骨架被路灯点燃,电轨车像一道金针,拖着烧熔的金线,缝合着两岸的明暗! 老城的沿河的商店酒肆灯火次第亮起,倒影在涟漪未散的河面上碎成流动的玛瑙。 河上的小船摇啊摇,船上明灯正象小精灵的眼睛眨呀眨! 云奔水转,衬托得整个城市象要飞逝而去的仙城,以为是海市蜃楼呢! 空气中飘来橡木桶的焦糖气息,混着石板缝里蒸腾的雨味—波图最擅长的魔法,把工业时代的钢铁、中世纪的石头和大西洋的水汽,统统酿进同一杯黄昏里。 正当我们沉浸在落日作辉的瞬间,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夕照如金,却下起了瓢泼大雪,这是刻意提醒我们,不要过于迷醉! 那就让我们坐下来,好好说说这座桥吧! 路易一世桥是埃菲尔弟子Théophile Seyrig的杰作,1886年建成时以172米跨度打破世界纪录,至今仍是全球最长的双层铁拱桥。 上层人行道距河面60米,铸铁花纹地板上暗刻着1881年的工程方程式,数学之美与杜罗河落日在此碰撞。 白昼时像一道灰色脊椎横贯两岸,入夜后4000盏LED灯亮起,整座桥化作燃烧的赫菲斯托斯之骨。 站在加亚新城的河畔,手捧一杯波特酒仰望铁桥,你会觉得这每一寸钢铁,在蓝调星光下是那么温柔。。。 桥拱的曲线在每年冬至正午会与阳光形成完美半圆,投影在河面上组成完整的金色瞳孔,仿佛杜罗河突然睁开了眼睛。 路易一世大桥的桥底是壮观的钢铁拱门,可通行李与汽车,过桥时不妨放慢脚步,感受杜罗河的风与两岸酒香! 站在桥中央,脚下是葡萄酒船穿梭而过,回头可见牧师塔的18世纪尖顶,抬眼便是加亚新城21世纪玻璃酒馆。摩擦一下桥铆钉接缝,你那闻到一缕淡淡的甜香,那是19世纪工人用浸透波特酒的麻绳填塞浸润所致。 清晨人静时,铁桥骨架会捕捉对岸酒窖的碰杯声、还能听到以往诗人的吟唱与悲鸣。<br><br> 我的葡萄牙朋友告诉我:波图的美,必须用一只眼睛看风景,另一只眼睛看倒影。我也想告诉他波图的美,在半醉半醒之间,在晴雨交加之时! 八点多,我们回到住处,卸下行李后,来到住处不远的一家日本小食店,要了几个小菜,特别点了一杯“Porto酒”,给我上来一瓶 Mateus,喝了竟然没有上头酒意!<div>这里借机普及波特酒的四种主要类型:</div><div>Ruby Port(红宝石波特):年轻、果香浓郁,未经长时间陈年,保留鲜活的红色水果风味。<br>Tawny Port(茶色波特):经橡木桶陈年,呈现琥珀色,带有坚果、焦糖风味,常见“10年/20年”等年份标识。<br>Vintage Port(年份波特):来自单一年份的顶级波特,需瓶中陈年,口感复杂浓郁,适合长期收藏。<br>White Port(白波特):用白葡萄酿造,干型或甜型,常作开胃酒或调酒基酒。<br>而说 MATEUS 桃红微起泡酒诞生于1942年,因独特圆瓶设计和亲民风格风靡全球,是波特酒没错,但不属以上四类,属于餐酒,口感清爽偏甜,最适冰饮。<br>唉,酒不醉人人自醉,等会上高塔,观波城夜景吧!</div> 16日,早早醒来,开窗观天,霪雨霏霏,补觉睡到八点起床,隔壁店点了一杯卡布奇诺,几样面包糕点,爽,天气不好低沉心情也消散无影了! 卡尔莫教堂(Igreja do Carmo) 是葡萄牙波图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建于18世纪,以其壮观的巴洛克风格闻名。 这座教堂曾是卡尔莫修道院的一部分,如今与相邻的卡尔梅利塔斯教堂(Igreja dos Carmelitas)仅一墙之隔,形成独特的“双教堂”景观。 教堂所在的卡尔莫广场(Largo do Carmo)是波尔图热门打卡地,周边遍布咖啡馆和传统商店。 教堂外立面铺满精美的青花瓷砖(Azulejos),描绘了宗教场景,是葡萄牙瓷砖艺术的经典代表。 瓷砖创作于1912年,由葡萄牙艺术家西尔维斯特·西尔维斯特里(Silvestre Silvestri)设计,主题为“卡尔梅利塔圣母的荣耀”(Nossa Senhora do Carmo),描绘了圣母加冕、天使环绕的宗教场景。 这些瓷砖是20世纪初复兴传统艺术的产物,不同于教堂本身的18世纪巴洛克建筑,形成有趣的时空对话。<div>只是颜色有些暗淡,细看边缘颜色艳丽,直到稍后我参观完最美火车站那个才知道确切答案,先悬着哈!</div>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波及波图,但卡尔莫教堂奇迹般地未受严重损坏,至今保留原始风貌。 这里曾作为电影《哈利·波特》的灵感来源之一,J.K.罗琳在波图居住时可能受其哥特氛围启发。 雨一直下,过了教堂前的广场,我们不经意来到一个小长廊,尽头便来到我们今天的重头戏之一:莱罗书店(Livraria Lello)。 书店开门营业,我三个月前定的九点的参观,习惯性地提前四十分钟到场,与儿子一起排到了前十。混到前后人眼熟,留下儿子独自排队,我跑到长廊躲了半个小时的雨。期间看到不少人进入书店,想起当时定票时还有五十一张的VIP票,想必是这些人订了。还没等我进店,后面的队伍排到了望不到头! 先秀两张图再慢慢说,我以为是独自一人,却还是发现角落另有一人! 毫不犹豫地与儿子合了一张影! 莱罗书店(Livraria Lello) 被誉为“全球最美书店之一”,位于葡萄牙波尔图市中心,自1906年开业以来一直是文学与建筑爱好者的朝圣地。 这座新哥特风格的书店由工程师泽维尔·埃斯特韦斯(Xavier Esteves)设计,以其华丽的木雕、彩绘玻璃和曲线楼梯闻名。 书店最著名的标志是红色螺旋楼梯,宛如魔法世界的通道,据传激发了《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移动楼梯的灵感。 J.K.罗琳在波尔图居住期间(1990年代)常到访莱罗书店,这里的神秘氛围可能影响了她的创作。 书店的天花板装饰着彩绘玻璃窗,上面刻有书店的拉丁文格言:“Decus in Labore”(劳动中的荣耀)。 莱罗书店最初由兄弟若泽和安东尼奥·莱罗(José & António Lello)创立,前身是19世纪的“国际书店”。外立面融合新哥特与新艺术风格,立面雕像代表“科学”与“艺术”,象征知识的双重性。 由于游客激增,2015年起书店采取门票制(现为10欧元,可抵扣购书费用),以控制人流并保护百年木结构。这本红书我一就想送给我孙子,可惜现在还只是人父。让我惊奇的是这《孙子兵法》竟然有葡英两个版本! 纪念品区可买到莱罗书店主题的文具、明信片,甚至红酒——呼应波尔图的葡萄酒文化。 二楼设有小型展览区,展示书店历史照片和初版书籍,包括葡萄牙作家埃萨·德·克罗兹(Eça de Queirós)的作品。 书店的木质书架从地面直达天花板,搭配复古黄铜梯子,营造出19世纪知识圣殿的氛围。 书店的楼梯实际由两部分组成:显眼的红色螺旋梯(装饰性)和后方隐藏的实用楼梯(供员工使用)。 波尔图大学文学系曾在此举办读书会,传统延续至今,偶尔能偶遇本地作家讲座。 莱罗书店曾在2010年濒临破产,因《哈利·波特》关联的旅游热潮而重获新生。2017年,书店因结构老化关闭修缮,加固了地板和楼梯,并恢复了原始色彩,2018年重新开放。如今日均接待游客超4000人。 灯光设计刻意偏暗,以保护古籍,同时增强复古魔幻感,夜晚打灯后更显神秘。 禁止使用三脚架或专业相机拍摄,但允许手机拍照,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但凡能举起手机的时候并按下快门,哪管前景后景,哪管是谁入镜!要不多放几张照片,我对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狂热”!!! 我不记得在书店呆了多久,感觉好象是被里面的人把我挤出门的,与绝大多数人一样,我一本书都没买,此时哪怕是送我书,我也没有那力气拿呀! 二十分钟不到吧,我们从书店到达另一瓷砖画教堂。以为是雨已停,瓷砖的颜色才这么亮艳!等会告诉你真相! Chapel of Souls(Capela das Almas) 是波尔图最具标志性的小教堂之一,位于市中心的Santa Catarina步行街旁,因其外墙覆盖的壮观青花瓷砖(azulejos)而闻名。 建于18世纪,但1918年由艺术家Eduardo Leite为其外立面设计了超过15,000块蓝白瓷砖,描绘了圣方济各(St. Francis)和圣加大肋纳(St. Catherine)的生平场景。 瓷砖壁画覆盖了教堂的整个外立面,从墙基直到屋顶,是波尔图最大规模的瓷砖艺术作品之一,阳光下蓝白相间的图案格外醒目。 瓷砖上的场景包括:圣方济各接受圣痕、圣加大肋纳与学者辩论等宗教故事,细节精美,值得近观。 教堂内部相对简朴,与华丽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 入门处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婴的蓝白瓷砖画,象征神圣的庇护与生命恩赐。 与卡尔莫教堂(Igreja do Carmo)的瓷砖不同,Chapel of Souls的图案更密集,且采用20世纪初的新艺术风格设计。 教堂的瓷砖工艺来自著名的"Viúva Lamego"瓷砖厂,该厂至今仍在生产传统azulejos。 2018年,教堂庆祝瓷砖立面100周年,进行了全面清洁修复,如今色彩更加鲜艳。 很快我们来到瓷砖艺术之路下一站: 圣伊尔德丰索堂(Igreja de Santo Ildefonso) 是波尔图标志性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教堂,建于18世纪(1730-1739年),供奉西班牙托莱多主教圣伊尔德丰索。 教堂最著名的特色是其外立面覆盖的11,000块蓝白青花瓷砖(azulejos),由艺术家豪尔赫·科拉索(Jorge Colaço)于1932年设计,描绘了圣人生平及《圣经》场景。 教堂的两座不对称钟楼是波尔图老城天际线的醒目地标,尤其从同盟大道(Avenida dos Aliados)望去,与市政厅形成经典视角。 内部装饰华丽,主祭坛采用镀金木雕(talha dourada),展现典型的葡萄牙“奢华巴洛克”风格,穹顶壁画描绘天堂景象。 瓷砖画中有一幅罕见场景:圣伊尔德丰索接受圣母赐予圣衣,据传圣母曾亲自为他披上法衣,强化其神学权威。 圣伊尔德丰索堂在1931年电车轨道扩建时几乎被拆除,后因公众抗议得以保留,成为城市记忆的象征。教堂前的Santo Ildefonso广场是当地人的休闲聚集地,周边有传统咖啡馆和百年老店,傍晚常举办街头音乐表演。 穿街过巷,我们朝着下一目标前行! 很快我们来到我最期望的另一重头戏:波城最美火车站! 圣本托火车站(São Bento Station)被誉为"波尔图最美火车站",1916年启用,由建筑师何塞·马克斯·达席尔瓦设计,前身是一座16世纪的修道院。 车站大厅墙面覆盖着2万块蓝白青花瓷砖(azulejos),由艺术家乔治·科拉索创作,描绘了葡萄牙历史场景与乡村生活,堪称"瓷砖史诗"。 站内保留着1916年原始时钟与铸铁行李架,复古售票窗口至今仍在使用,时间仿佛在此停滞。 2017年入选CNN"全球最美火车站Top10",与纽约中央车站、孟买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齐名 《若昂一世加冕》1383-1385年危机: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若昂一世(私生子出身)凭借阿尔茹巴罗塔以少胜多,确立独立免受卡斯蒂利亚吞并。19世纪末民族主义兴起,火车站作为国家门户,刻意凸显"以小胜大"的建国神话。 《征服休达》1415年,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率军攻占北非城市休达标志着葡萄牙海上帝国的开端,也是欧洲殖民扩张的起点之一。由5,000余块瓷砖拼成,画面中央是身披铠甲的恩里克王子,身着五盾战甲,身旁五盾旗帜,身后舰队帆影密布,穆斯林守军倒下新月旗溃退。<div>上面两幅画像几乎各占了一整面墙,远非照片的表现!<br><div><br></div></div> 《阿尔entejo丰收图》宽沿帽(chapéu alentejano)、牛车(carro de bois)和麦田明确指向葡萄牙南部阿连特茹地区。好熟悉的场景,我们的弟妹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父母拉扯大的! 《杜罗河丰收图》19世纪末杜罗河葡萄丰收季,女性承担80%的采摘与搬运工作。 《葡萄牙乡村汲水图》让人怦然心动!描绘19世纪杜罗河谷妇女集体取水的日常,呼应葡萄牙谚语"水罐碎了方知水珍贵"(Água vai, água vem, o cântaro fica)。两女子望向“我”好奇的眼神,窗后女子的偷窥,引人入胜! 佝偻女子持伞当杖:表现孤弱者在庸众中的突围。与中央的国王、航海家对比,强调民众才是历史的基石。 《乡村市集》双少女:左侧持陶罐者耳后别着麦穗发卡(阿连特茹农作符号)右侧挎篮少女的腰带纹样实为微缩的车站建筑平面图。牛犊的眼神乖顺,象未睡醒的娃娃。 牛犊的头影投在少女裙上,暗示时正早晨首班火车要进站了。也正是通过观察这幅画,突然发现这破损掀起的膜状物,让我明白了波城很多瓷墙画,如上述的卡尔莫教堂以及刚看到的本站两幅巨幅画像的颜色时显苍白暗淡:原来是它们都被蒙上了一透明纱状保护膜啊! 《殖民地贡赋图》绿轿的禁忌色彩:使用葡萄牙皇室明令禁用的"亚马逊绿"(含铬酸铜),暗讽巴西独立后仍被迫向葡输送财富。两头骡子一跛一瞎:跛足骡(右)蹄铁刻"1822"(巴西独立年),盲眼骡(左)辔头挂着里斯本证券交易所微缩模型。 《征服休达的隐喻叙事》黄发女子象征休达城的拟人像(金发源于北非柏柏尔人特征,黄裙是摩尔人丝绸的釉色表现)。1515年葡萄牙占领休达后,长期用"掠夺新娘"的意象美化殖民。<br>战将盔甲混合了16世纪葡军样式(胸甲刻有浑天仪)与15世纪摩尔纹样(肩甲新月徽),暗示历史叙事的篡改。 《三王巡游图》白衣四驾男子 代表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1826年巴西归来),四匹马象征王室对四大洲的控制。红衣两驾男子 巴西佩德罗王子(独立运动领袖),马数减半表明殖民地的分离。绿轿上的女子 象征被殖民的非洲。抬轿黑人 故意模糊面部特征,用釉下青表现汗珠,抗议殖民史却被迫成为画面组成部分。 《新旧大陆的对话》左侧黑白花牛为荷兰乳牛(暗示英国资本介入),右侧棕牛是杜罗河谷本土品种(牛角弯曲度精确还原当地畜力学)。三马悖论:马匹数量对应葡萄牙三大贵族家族(Sandeman、Graham's、Dow's),但它们的缰绳却缠绕成美元符号。车内女子:左侧贵妇手持的"望远镜"实为醒酒器,右侧小姐的羽毛帽暗藏葡萄藤纹(新老钱权联姻)。 车站内的画图每幅都暗藏玄机,够揣摩好一阵子!想起小时候三国演义的白描线画,与此同功,特别喜欢!碍于时间,我们准备到最后一景点:波城主教堂! 波尔图主教堂(Sé do Porto)是城市最古老的宗教建筑,始建于12世纪罗马式风格,后融合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多种建筑元素。其实昨天我们去看桥有到教堂广场转角,结果因时间紧绕了过去! 塔楼登顶挑战:攀登225级螺旋台阶可达钟楼,狭窄石阶上留有中世纪囚徒的刻痕(曾兼作监狱),顶楼可俯瞰杜罗河与路易一世铁桥全景。 波尔图主教堂(Sé do Porto)门前那根显眼的柱子,正是著名的"Pelourinho"(耻辱柱),它承载着中世纪城市权力的复杂记忆。我为寻找瓷画,结果被眼前这位大哥拉大提琴,听得眼泪哗啦的,看到教堂外墙白壁如洗,直接离开了。 等到回头问谷哥,方知教堂西立面保留原始罗马式玫瑰窗,而哥特式回廊(14世纪增建)的墙壁贴满青花瓷砖(azulejos),描绘《雅歌》中的宗教场景。原来要买票进入!也只能成为下次再来的理由吧! 想穿过铁桥到另一端,要超美以底处才能通过,于是绕了一大圈,从顶部绕到东侧,结果天气变得阴暗,加上也找不到看桥观景平台,我们的波图行程到此为此!一会就近找个小店吃了鸡汉堡,二点,叫辆Uber,直奔机场,转战西班牙!<div><br></div><div>葡葡牙西班牙十天掠影航空直达:<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qdlzi6?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一 Lagos海岸随行</a><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sf1ow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二 黄金海岸通天洞穴</a><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vu192m?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三 七丘之城里斯本 Lisbon</a> <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xrwhxg?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四 世遗辛塔 Sintra 五处</a><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1n6q2c?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六 南墙遂梦塞哥维亚城 Segovia</a> <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5q0gyw?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七 落魄风车小镇 Consuegra</a> <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69i4jn?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八 三教帝都城 托莱多 Toledo</a> <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7s2j21?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九 沉浸西史剧狂人国 Puy du Fou</a> <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9p8z9t?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十 熊莓都城马德里 Madrid</a></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