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5年5月4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偶遇濯水,是曾经一段时间比较痴情地游览了蜗居中国各地的古镇,从湖南的人文古镇“凤凰”到原始古镇“芙蓉”,从江西的山间遗镇“篁岭”到崖壁古镇“望仙谷”再到河间古镇“李坑”最后到“瑶里”,后又到山西中部的平遥古城,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和历史的厚重。因为在手机上查阅类似古镇古城的资料较多,百度文库页面便自主弹出了濯水“风雨桥”的图片,这是个让人见一面,就一定想去看一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过午我们才到古镇街上,第一眼没留下太多好印象。一条窄窄的街道从头穿到尾,两边的门楼保留着土家吊脚的风格,一层二层门面依旧采用木质雕花、仍有檐角飞翘,凤鸟彩绘依稀可见。两边全是普通街坊,靠各式各样的生意养家,但丝毫没有旅游区的商业化。倒是“黔江鸡杂”小有名气,街道两边到处打着“黔江鸡杂”的招牌招揽生意,我们选了一间店面古朴干净的店,一个腊蹄子火锅和黔江鸡杂再加上七八个地方菜,吃的餐盘见底,这么多人在一起,每顿饭吃的特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街心的每一个转角处,都可以穿行到风雨桥边。这里虽然是全国五A景区,非物质文化传承地,但未设门禁不收门票,虽未被过分包装打造,但遇节假日,旅游观光的人也特多。进入古镇中心,首先看到的是古镇老街,老街由旧石板铺就,长约两公里,两旁的商号、会馆、小吃店、非遗展热闹非凡。古镇建筑融合了土家吊脚楼和徽派建筑的风格。吊脚楼建在阿蓬江的堤岸上,四五米高的河堤用条石砌建,烟熏灰黑的主色调让这条生活街显得深沉老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老街下几十步台阶,便到阿蓬江边,风雨桥穿过头顶横卧江上。江边古老的小火车沿江岸穿行,江中游船悠然飘动。岸边簇拥着一群大人和小孩子架着巨型水枪,朝着江中的游船猛射。一股股银色水柱冲天而发,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犹如一条条移动的彩虹与风雨廊桥遥相呼应。队友中的几个大叔儿突然童心焕发,居然嚷嚷着要坐小火车。会长心领神会,速速买票弥补他们童年的缺憾。就这样一群中年人坐上小火车,阿蓬江清凉的江风轻抚着脸庞,耳边咔嚓的轨道声响仿佛将大家带进那个商贾云集、市井喧嚣的丝绸要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火车到站,又顺着台阶往上来到风雨桥头。廊桥全长600多米,宛如一条巨龙横卧阿蓬江上。“濯河怀远”“唐钟长韵”““彩虹伏波””“蒲花飞龙”穿过江中半岛、阿蓬江面、蒲花河畔,单拱桥体与曲直结合的桥身线条柔美,如一道彩虹横跨江面。立面以中华图腾龙的姿态栩栩如生,寓意与水相生的飞龙跨河腾飞。 穿行桥上,历史的画卷映入眼帘,作为清代川盐济楚的重要节点,廊桥现存的几十块石碑详细记载了道光年间盐商捐资记录,关联街心青石板上隐约可见的骡马蹄印和马桩上不同年代的绳痕,构成茶马古道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证。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桥内现存的一百多幅彩绘壁画,形成"巴楚文化走廊"的图像志:既有土家族"摆手舞"叙事长卷,也有苗族古歌的场景再现,更保留了清代湖广会馆商人题写的几十首竹枝词。古铜色的烫金大字嵌进廊道两边的廊柱上,每走近十米就可饱览一副诗词楹联,这些不同时期的艺术层积,生动记录了武陵山区"五溪杂处"的文化交融景象。廊道顶部的横梁正反两面,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圣王明君治国理念与礼乐文明的典故:从前往后,尧辙、舜弦、周道……上古圣王的仁德治世、休养生息仿佛穿过历史近在咫尺;从后向前,汉魂、唐音、宋韵……历代君王的勤勉治国、繁华盛世奉为典范世代流传。这些桥匾浓缩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脉络,构成时空序列形成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隧道,向人们展示中华民族的道德标杆和精神脊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离行前,突然想起楚国诗人屈原的《沧浪行》:沧浪之水清兮,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濯我足。濯水终究濯不尽人间烟火,却让每个过客的倒影,都成了水墨长卷里的一笔淡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傍晚当我们离开濯水前往恩施女儿城留宿的时候,天空飘起几点零星小雨,刚好压住汽车扬起的微尘。老天爷也善解人意,送给了我们一个凉爽而温润的好天气。温和的阳光、润泽的空气加上清幽的凉风成全了我们的濯水之旅。亲友团有人感叹:此次旅行,一切都似刚刚好!言语间不禁让人多了那么一丝淡淡的浮想和浅浅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摄影:叶晓燕 陈冬梅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撰文:张艺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终审:廖玉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