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游天下】守护孜瓦白犀牛保护区那一片净土——狂野非洲游记之十一

刘南昌

<p class="ql-block">  二月九日,我们一行人到达乌干达孜瓦白犀牛保护区,孜瓦白犀牛保护区是乌干达唯一野生犀牛栖息地,占地大约70平方公里,距离坎帕拉大约3小时车程,是前往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的途经点。这里是非洲为数不多可以徒步追踪到犀牛的地方之一,目前大约生活着60多头犀牛,还有许多鸟类和其他40种哺乳动物。(编辑摄影:刘南昌)</p> <p class="ql-block">  乌干达这个国家虽然小虽然不富裕,但是在环境和动物保护方面还是做得很不错的,首都坎帕拉那么烂的路都不修,却花这么多资源来保护犀牛等野生动物的做法就值得另眼相看。乌干达犀牛基金会成立于1997年,目的是为了让犀牛在未来能够重新回归乌干达的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孜瓦白犀牛保护区,占地70平方公里。进入大门后,就可以感受到这一宽阔场地原始生态的气息。这里有大约80名公园护林员和保安人员,他们会对犀牛进行24小时监视,以确保犀牛的安全。我们进入大门后,相关人员为我们引路,将我们带领至缴费处,办理一些手续,安排导游等。据了解,因疫情的影响,游客量是减少了不少,但是因白犀牛而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在开始走进孜瓦白犀牛保护区大门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在免责书上签名,表明你知道保护区的规则,听向导的话,要是不听话出了任何事故后果自负。我们的向导首先用英语介绍了一些注意事项,又强调了见到犀牛的时候不要激动,不要大声喧哗,观察犀牛时要在向导的后面保持安全距离等等。最重要的其实是想说跟着向导追踪犀牛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跑跳惊扰到犀牛,它们很温顺但是也可能会被惊吓到从而乱跑对人群产生危险。并且,在拍摄犀牛的图片时一定要把手机的 GPS 定位关闭,以防偷猎者借助我们拍摄并放到网上的图片来对它们进行定位增加它们被猎杀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  但是,这次对犀牛的了解也让我对犀牛这个物种充满了担忧。明明是陆地上第二大的哺乳动物,现在却只能活在几个特定的保护区里,真是让人心疼。于是我回来查了查近几十年犀牛的情况,这一查,更是令人忧桑。犀牛园大门口展示很多图片,看到这图片我的感觉是触目惊心,配图上都是英文写的犀牛角各种药效,为了犀牛角偷猎者便毫无人性的将犀牛杀害取角,哪怕你把它麻醉了只取角不行吗?</p> <p class="ql-block">  确定了导游之后,我们的徒步追寻白犀牛的旅程就要开始啦!出发之前,导游会很有耐心的为我们解说关于白犀牛的历史。原来早在1983年,由于多种因素,包括长期的武装冲突,偷猎和自然栖息地管理不善,白犀牛已经在该国灭绝。孜瓦白犀牛保护区成立于2005年,该保护区的长期目标是“建立长期可持续的犀牛种群,并将犀牛重新安置在乌干达保护区的原始栖息地”。该保护区的原始白犀牛有6个,其中4个来自肯尼亚,另外2个是由美国迪士尼捐赠的。至今,他们已经孕育出很多小白犀牛已达30只。</p> <p class="ql-block">  今天参观孜瓦白犀牛保护区这个地方让我们同时看到了人性最善良和最黑暗的那一面。工作人员不分日夜保护犀牛的同时还要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据他们回忆,在2018年的时候有3个偷猎者闯入想猎杀犀牛,于是在情急之下为了保护自己和犀牛,工作人员开枪射杀了3个偷猎者。</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个保护区里的犀牛都是外来的。在2005和2006年,基金会分别从肯尼亚引进了4只南部白犀牛,从美国迪士尼动物王国引进了2只南部白犀牛,放在了孜瓦犀牛庇护所。以前在乌干达生存的是北部白犀牛,而现在来的6只南部白犀牛相当于是外来物种,所以不好养活。在2008年3月一只小犀牛还没出生就夭折了,终于在2009年6月24日,第一只小犀牛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而从2009年到现在2025年,在专业人员的保护下,犀牛数量逐渐增加,从最初的6只到了现在的60多只。要知道犀牛的孕期是18个月,小犀牛要跟随妈妈生活3年才能独立,所以增长到现在的60多只已经非常不容易。工作人员说以后等它们再增长到80只的时候,就去乌干达最大的默奇森国家公园再建一个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了孜瓦白犀牛保护区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在野外见到真实的犀牛。查了资料才知道,因为人类捕猎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影响,现在全世界的犀牛数量少得可怜,未来也不容乐观。乌干达从1983年开始就已经没有野生犀牛了,现在庇护所里生活的50只南部白犀牛还是2005年后从其他国家引进,并慢慢繁衍的。</p> <p class="ql-block">  原来白犀牛之所以称之为“白”,并不是因为其颜色白,而是由于最早移民非洲南部的欧洲殖民者荷兰人,荷兰语中将“宽”误以为是“白”,使得这个名字一直误导世人。其实最早荷兰人是将宽嘴唇的白犀牛和尖嘴唇的黑犀牛区分的。</p> <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这个孜瓦白犀牛保护区还是非常让我惊喜的,来之前没有做太大的期待,所以真正能在野外追踪到犀牛让我非常开心。收费也不算贵,门票和追踪犀牛一共每人50美金。庇护所的环境也非常不错,绿树成荫,四周都被动物环绕,在这里住一晚应该会是很刺激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随后,导游就带我们开始了追踪犀牛的活动。我们十多人排成一字长队,导游在前面领队,他的同事在最后观察,通过对讲机随时交流他们看到的情况。一开始还担心没穿长裤被草划破小腿,没戴帽子怕被晒伤,什么阳光什么草地统统抛到脑后。我们这一队游人很是幸运,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寻找到了白犀牛,也可能是导游比较专业,他们会根据白犀牛的粪便来追寻它们的踪迹。导游人一路上担心我们是否会感到枯燥,一直走走停停为我们介绍。</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听到犀牛的嚎叫,是公犀牛在求偶发出的声音,而母犀牛又不太愿意,所以公犀牛此时会十分暴躁。公犀牛暴躁的时候会四处乱冲,这种情况下靠近它们会非常危险,只有躲在树丛里才安全,因为犀牛不会往树丛里跑。趁在树丛里躲着的时间,向导便给我们介绍起了保护区的历史。我们便告别了它们转向另一个方向,但刚要到达时,我们却听到了犀牛的嚎叫声,就跟牛叫声一样低沉但又很急促。于是向导赶紧让我们一个个钻进树丛中躲起来,我们一脸懵逼的进去蹲好之后,他才继续跟我们解释,大家蹲在草丛以防万一。</p> <p class="ql-block">  导游跟我们介绍,一头成年犀牛一天要消耗掉100公斤的草和70升水,相当能吃。而且除了小黑犀牛会被狮子偷袭之外,犀牛在野外几乎没有天敌,因为黑犀牛妈妈保护小犀牛时会把它放在身后,反而给狮子可乘之机。但是白犀牛妈妈会把幼崽保护在身前,用犀牛角改变幼崽的位置并保护它。有趣的是,白犀牛之所以叫白犀牛,是因为早期荷兰殖民者称他们宽嘴犀牛 ,而后来英国人听成了白色,所以就变成了白犀牛,其实它们皮肤是灰色的。而黑犀牛也是灰色的,只是为了和白犀牛区分而命名为黑犀牛。</p> <p class="ql-block">  一头母犀牛妈妈带着两头小犀牛缓缓地在我们侧方走过,大概离我们有20米远的样子,也并不惧怕我们,悠闲地边走边吃。据说有人来这运气不好的时候一天都没遇到过,我们一次遇到3只,应该是非常幸运了。看到它们时,我感觉小时候在电视里看的动物世界在我的世界里真实上演了。于是向导便带我们向犀牛前进的方向走去,提前到达它们快要经过的位置,保持安全距离以便让我们更好的观察这神奇的动物。导游还补充说,虽然白犀牛看似笨重,但是它还是能以每小时50多公里的速度飞奔。很难想象,白犀牛那短小精悍的四个小短腿能以这个速度奔跑,我们一行人们都惊呆了。</p> <p class="ql-block">  白犀牛以群居为主,他们会组成最多可达14头犀牛的群体,其中主要是母犀牛和未成年的白犀牛。公白犀牛基本上都是选择独居,以粪便和尿液划分领域,只有在交配的时候是与母白犀牛在一起生活,生活时间一般是2-3周。我们这一次看到了一个由7头白犀牛组成的群体和一个由3头白犀牛组成的群体。导游说我们非常幸运,因为白犀牛基本上是分散在保护区的各个区域,能同一时间看到两个群体是很不容易的。白犀牛体格庞大,孕期也比较长,长达16-18个月。每胎一子,出生时重量为40-65公斤。白犀牛的平均寿命一般为45年左右,但是在保护区里,白犀牛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60年。</p> <p class="ql-block">  在看到白犀牛硕大的体型之后,我们游客当中有人担心犀牛会不会攻击我们。导游为我们介绍说,白犀牛性格比较温顺,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白犀牛属于食草性动物,一天中一半时间都在进食,三分之一的时间休息,剩下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和其他犀牛一样,他们每天需要摄入大量的水,他们也喜欢呆在泥浆中,来降低身体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这个保护区很像一个原始森林,远离了人类的生活区域,保持着原始状态,为白犀牛提供一个适合生存的场地。我们跟着导游穿越低矮的灌木丛,一路“披荆斩棘”,寻找白犀牛。途中我们还遇到了小鹿,野兔,野鸭之类的小动物。它们好像在故意“挑逗”游客一般,不时地从路中央猛然“窜”出,吓我们一跳。所以建议大家去玩的时候,一定要“提防”点儿,不然很容易吓出心脏病的,哈哈。还有一定要注意那些身上长满刺的植物,说不定什么时间它就“抓”住你啦。</p> <p class="ql-block">  欣赏完白犀牛,导游带领我们原路返回。追寻白犀牛之旅就结束啦!之后就可以选择出园驱车返回坎帕拉,此次愉快的旅行就结束啦。真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以后在对待野生动物时,都给予它们最基本的对生命的尊重,不要为了一己私欲让全人类背锅。真心希望人们能够唤起人性底层的善良,呼吁每一个人和各国政府一起抵制消费野生动物制品,保护野生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联想到始于消费野味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我们把自己隔离在家的情况,像不像为了保护犀牛不被偷猎者杀害而把它们隔离在庇护所里的样子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