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大年初二下午,我驱车来到鸡东县东海镇的新华村。行驶在村口的街道上,眼前的景象宛如一幅温暖的画卷。风轻轻拂过,两旁的红灯笼随风摇曳,犹如一串串亮丽的音符在空气中飘荡。我不由轻声感叹:“这村庄,真是喜庆。”急忙下车,手中的相机不由自主地举起,开始捕捉红色的记忆。我走近那些小灯笼,镜头下定格的画面显现出一行字:“红灯小镇——新华村”。眼前的一切,仿佛瞬间让我的思绪飞扬:“鸡东的红色文化,果真精准入微。”在这小小的灯笼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红色主题,我的心不禁涌起一股情感,瞬间让我想起了现代京剧《红灯记》,那一幕幕英勇的抗战故事,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的身影浮现眼前。而说到《红灯记》,不得不提的是这段让鸡东人自豪的历史——“红灯记故事在鸡东”。看到这些字眼,我的心跳顿时加速:“这是真的吗?全国闻名的《红灯记》,竟然与这座村庄有关?”怀疑的心情中带着惊讶,我陷入了思索。</p> <p class="ql-block">  红灯笼悬挂在木质建筑上,“红灯小镇”四个金色大字醒目可见。灯笼的光芒映照着整个村庄,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英勇。</p> <p class="ql-block">  新华村村口的地标,一块刻着“新华村”字样并标注历史背景介绍的石碑矗立于街道旁,周围环境宁静祥和。石碑上的文字简短却有力,让人不禁驻足细读,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  挂满灯笼的新华小镇,一条被雪覆盖的道路延伸至远方,在道路两侧可以看到房屋建筑与电线杆等设施。灯笼的红色与雪的白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冬日画卷。</p> <p class="ql-block">  展示街里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三位英雄的雕像矗立于广场上,中间的人物手持灯笼高举,两侧人物姿态各异,象征团结与奋进的主题鲜明。雕像仿佛将那段英勇的历史定格,让人感受到革命先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革命斗志。</p> <p class="ql-block">  文化展示街旁的小卖铺,米辰食杂店门头上方悬挂着一幅红色背景的人物画像,并标示“红灯记”故事发生地字样。小店虽不起眼,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人不禁驻足凝视。</p> <p class="ql-block">  挂满灯笼的房屋,红灯记文化展示街入口处的小屋整洁美观,门前停放了几辆汽车。灯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街道,仿佛在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陈列在展示街内的哈达河大桥模型,冬季雪地上的哈达河大桥标志牌醒目,背景蓝天白云下车辆穿梭。大桥模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人感受革命者在白山黑水,英勇作战的感人画面。</p> <p class="ql-block">  陈列在展示街里的铁轨,雪地上的铁轨延伸至远方,在背景中的红色墙面上贴着几张照片与文字介绍。铁轨仿佛在低语,倾诉着李玉和等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如何用生命与鲜血捍卫着国家的尊严与安全。</p> <p class="ql-block">  红灯记展示街内展示的当时地下交通枢纽“龙潭站”,龙潭站的小型建筑物外观整洁,黑色屋顶搭配黄色石块装饰地面,门口上方悬挂“售票”的牌子。龙潭站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隐秘而英勇的历史,让人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智慧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  展示街内扮演三位英雄人物的海报,这是一幅展示主要人物的照片集锦,照片上有三个人物分别代表李玉和及其家人。</p> <p class="ql-block">  展示街内宣传剧照,第八场刑场斗争的内容展示板上写着详细的文字说明,并附有一幅戏剧表演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宣传剧照《前赴后继》,红色背景的文字展板上详细介绍了《红灯记》剧情及角色台词片段。</p> <p class="ql-block">  雪地中的红灯记文化展示街指示牌醒目,旁边立着多块介绍文字展板。</p>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前我工作过的新华邮电支局,现在是超市。一排砖瓦结构的平房外观简单朴素,外墙刷白漆并带有蓝色装饰条纹,门前有一根电线杆与多股电线交叉排列。这栋房子承载着我的记忆,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新华小镇的红色历史陈列馆入口处立着“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的牌子,周围环境整洁有序。纪念馆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记忆,让人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 每次来到新华村,我都会在这条“红灯记文化展示街”上驻足,感受那份来自历史的庄严与力量。然后,我便随着轻快的步伐,欣赏着右侧墙上的《红灯记》剧照和歌曲选段,嘴里唱着:“我家的表叔实在是多,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亲眷不一样…我也能猜出几分,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历史的传承,正如这一首首熟悉的歌谣,伴随着我们成长,永远不曾远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