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钟计时装置模型及长安诗钟社资料汇编

木车

<p class="ql-block">  诗钟计时装置模型。</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3日木车摄于半屋手机馆)。</p> <p class="ql-block">  钟题出好后,即开始计时:点燃香柱,香柱燃烧一定位置时,绑在香柱上的线被燃断,线上所系铜钱掉入铜盘内,“噹”的一声,表示时间到,无论钟作完成与否,均应停笔交卷。</p> <p class="ql-block">香燃线断,铜钱入盘,时间到。</p> <p class="ql-block">  由李文平先生编写的《浅话诗钟》小册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1年4月印刷。</span></p><p class="ql-block"> 《浅话诗钟》从诗钟的起渊发展,格律要求,格式的类别等多个方面,祥细介绍了诗钟的基本概况和基础知识。对长安诗钟社的创建、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奠基宣传作用,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由郭健先生执笔编撰的长安诗钟社《诗钟通则》实施细则(试行)本。</p> <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社《诗钟通则》(试行)本,在创作实践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郭健先生执笔对其不断充实、完善。</span></p> <p class="ql-block">  2009年6月制定通过《长安诗钟社章程》。</p><p class="ql-block"> 这些文件的制定编印出版,使诗钟的理论学习有资料可依,实际创作有章法可循,钟社的各项活动全面走向正规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原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会长翟增泽先生高度评价国粹诗钟文化并题辞:</span> “吟坛之有诗钟犹如花中之有牡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社成立后,有自己的社牌,蔡石先生(锺二)题写并捐制。</p> <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社社徽,锺二先生捐制。</p> <p class="ql-block">  清筠先生撰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长安诗钟社社徽撰写的释义词,巧妙嵌“钟二”于文章题目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为诗无二意 妙手制钟徽》</p><p class="ql-block"> 在2006年4月4日的诗钟社活动中,长安诗钟社名誊社长李雄飞代表全体社员向锺二先生赠礼致谢。锺二先生为了促进诗钟活动,精心设计并自费为长安诗钟社制作了精美社徽,日前,他亲自送到诗钟社,奉赠全体社员。</p><p class="ql-block">  社徽为直径两厘米圆形红色,周边和图案呈金色。图案如菱形中央由大C和小a组成铜钱状,代表“长安”二字。铜钱边上有三个分节线,圆心小尾巴如同钟表的指针,义含诗钟。铜钱上方连接一个十字,竖线代表系铜钱的线,横线代表计时时燃烧的香。下方有一孤形图案,代表承接铜钱的盘子。整个图案反映了过去诗钟活动时,线系铜钱,香燃线断,钱落盘中停笔交卷的情景,具显匠心。让人一看见社徽,立马感受到钟友们的非凡热情以及红红火火的诗钟话动。</p> <p class="ql-block">  钟二先生为《诗钟辞典》篆刻:</p><p class="ql-block"> 涤烦郁 瀹性灵 风骚独具。</p> <p class="ql-block">  ​2009年4月,纪念钟社成立5周年时,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长安诗钟社联合收集钟友钟作并编撰出版《长安钟韵》(第一集)。</p> <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钟社成立五周年时,郭健先生撰写的《长安诗钟社简介》:</p><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社于2004年5月16日在西安成立,隶属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名誊社长李雄飞,社长李文平,副社长杨志忠、朱士品、倪长贵、鱼佩云、张琨明。</p><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社的成立,填补了我国自有诗钟以来200多年间西部地区没有诗钟社的地理空白,结束了唐诗的故乡长安乃至我国西半部无诗钟活动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社成立五年来,除却寒假两个月和暑假两个月外,坚持每月活动一次,雷打不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本着传承中华国粹,播扬诗钟艺术,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的宗旨,走理论学习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学有所乐、学有所用,积极开展活动。更有社员们的热心推介,队伍在不断壮大,并于2005年5月2日、2006年7月10日、2008年10月26门,相继成立了洛南(县)、长武(县)、紫阁(户县)三个分社。参与者也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120余人。 </p><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社及全体社员决心为多出佳作求索精品而勤奋努力,为承传诗钟艺术瑰宝,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2014年4月纪念钟社成立10周年时,出版《长安钟韵》(第二集)。</p> <p class="ql-block">  由陕西老年诗词学会会长翟增泽先生题写的《长安诗钟》报,长安诗钟社主办,单月1日出版。创刊号2014年9月1日印制。</p> <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报,第二期2014年11月1日出版。</p> <p class="ql-block">  报眼位置有社徽图案及“吟坛之有诗钟犹如花中之有牡丹”文字。</p> <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报后来由单页报改版为册子,成为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主办的诗词季刊《秦风》的副刊,每季出一期。</p> <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季刊报眼位置保留了长安诗钟社社徽<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案(</span>印刷版的社徽),图案下方仍保留“吟坛之有诗钟犹如花中之有牡丹”文字。</p>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长安诗钟社成立二十周年之际,由李文平先生主编、长安诗钟社编委编撰的《诗钟辞典》经多年编辑修订,即将付梓。</p> <p class="ql-block">  世界联出版社(新加坡)承印的样书。</p> <p class="ql-block">  长安诗钟社每月有二次拈钟活动: </p><p class="ql-block"> 一、现场拈钟</p><p class="ql-block"> 钟社成立后,现场拈钟活动除寒暑假两个月外,每月第一个星期一下午一次。下午14:00开始活动:</p><p class="ql-block"> 1、学习时政、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 2、讲解学习诗钟知识;</p><p class="ql-block"> 3、出题创作(由上一次状元钟作者出钟题);</p><p class="ql-block"> 4、收集抄录点评,评出前三甲。</p><p class="ql-block"> 至今<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场拈钟已</span>活动169次。</p><p class="ql-block"> 二、微信群拈钟</p><p class="ql-block"> 自2018年12月起长安诗钟社每月21日在微信网络拈钟一次:</p><p class="ql-block"> 1、19:30公布钟题;</p><p class="ql-block"> 2、20:30开始交卷;</p><p class="ql-block"> 3、21:30录卷停止。</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至今微信群拈钟已活动74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两次活动均面向全国钟社和钟友。收集抄录后,</span>由李程先生(木车)制作美篇,发微信网络宣传,直至2022年底,因身体状况欠佳,由钟社张辛鑫先生接手。</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元月后,长安诗钟社<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场拈钟从第152次、微信群拈钟从第48次起</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张辛鑫先生(皇祐)承担活动的美篇制作工作。微信网</span>络聚钟、现场拈钟<span style="font-size:18px;">活动时间不变。</span></p> <p class="ql-block">郭健先生保存的1994年《秦风》刊物合订本。作为早期资料,一并编入美篇,以飨广大诗友。</p> <p class="ql-block">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关注国粹诗词、诗钟文化!</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关注、分享本人拙作美篇!</p><p class="ql-block"> 木车 </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5日</p>